上海海事大学合同法第一章合同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15.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合同法概述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重点介绍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合同的分类,建议辅导教师予以注意。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问题可能会较多,考试时可能出题的内容也较多。
一、理解合同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掌握合同、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合同法的作用;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和各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合同的分类;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二它是合同法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三是它提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
四是它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合同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公序良俗原则、合法原则。
三、学会运用本章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合同的订立是建立合同法律关系的起点,应从合同订立的具体合意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理论中更好地领会契约自由的原则。
建议教师教学时从这方面予以注意,并帮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问题可能会较多,考试时可能涉及出题的内容也较多。
一、熟悉合同的订立程序;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其在合同成立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
二、理解合同当事人缔约能力的内容;要约和承诺的主要内容;地点等。
三、掌握要约和承诺的基本概念、要约邀请、要约的撤回、拍卖、拍定、强制缔约、附合缔约、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合同成立的要件;要约和承诺的主要内容,主要从约束力、构成要件、法律效力等方面去把握;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特殊缔约形式的内容;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格式合同的法律调整;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权利与义务、合同条款等;强制缔约的特点;缔约过失的法律特征及其类型。
难点: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依如下几个标准来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1.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我国《合同法》第15条明文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广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合同法》辅导讲义第一讲合同的概述一、合同法的概念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一)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首先,合同行为是具有法律定义的民事行为,对当事人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能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并且这种后果是当事人双方都希望的。
这就使合同行为与一般的社交活动区别开来。
一般社交活动,如朋友之间的聚会,虽然也带有协议的性质,但这种协议并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不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失约者可能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不会因此而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其次,合同可以产生当事人所希望的法律后果,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且按意思表示的内容赋予法律调整,因而是民事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
民事行为有表意行为(包括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分。
所谓事实行为,是指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并且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
事实行为不同于法律行为,该类行为无论行为人有无意思表示,只要事实上有此行为,即当然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事实行为又可分为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如果当事人作出了违法的意思表示,即使达成协议,也不能产生合同的效力。
(二)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双方(多方)法律行为与单方法律行为之分。
仅有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即可成立的,属单方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法律行为才可成立的,属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这就意味着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而且各方当事人必须做出意思表示,且就意思表示的内容达成一致,否则便是一厢情愿,合同不能成立。
(三)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旨在形成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如买卖关系、租赁关系),从而具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谓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所谓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则是指通过订立合同,消灭当事人之间既有的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章合同和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一)合同的含义一般认为,合同有广义、狭义、最狭义之分。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据此说明,我国合同法调整的是债权合同,不包括身份合同等其他民事合同,我们所称的合同,也只是债权合同的简称。
(二)合同与协议(三)合同与契约案例一:合同概念的边缘界定\甲盛情邀请乙共进晚餐,乙愉快地答应。
二人之间是否成立合同?如果乙没有依约赴宴,甲是否可以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甲是一位小孩的母亲,与邻居约定由邻居来无偿暂时照看其小孩。
甲与邻居之间是否成立合同?ABCDE五人组成一个摸彩小组。
他们约定:每人每周付给E10元钱,然后E用50元钱总金额购买彩票,并填写事先商定好的顺序的数字。
有一次,E没有如约填写彩票,而是填写了自己确定的彩票。
但是,事先商定好应填写的数字却中了•个1万元的奖。
ABCD要求E 赔偿其应得的份额。
那么,ABCDE之间是否成立合同?E的行为是否为违约而应当赔偿?甲乙二人为非婚姻同居的男女,双方约定在同居期间,女方应当服用避孕药。
但是,女方在没有向男方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停止了服用,导致女方怀孕并生下■个孩子。
法院判决男方负担这个孩子的抚养费。
男方则要求女方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主观标准:当给付者具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受领者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受领这种给付,方可获得合同的效力。
客观标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状态,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及交易习惯来判断是否存在法律义务。
一是风险,二是能否要求当事人对这种风险承担责任。
契约制度在私法领域中的作用1.契约是产生私法权利义务的最重要的根据2.保护交易进而促进实现私法上的目标3.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价值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可以使私法主体依照自己的意志对私人事务作出合理的安排。
合同法第一讲合同法概述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变更方式,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
合同法是规范合同行为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合同法进行概述,介绍合同的定义、要素以及合同的种类和效力等内容。
一、合同的定义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是自愿约定、平等互利、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协议。
合同的订立需要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意向,并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表达出来。
合同协议一旦成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依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合同的要素合同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合同订立的主体,包括合同的订约方和履行方。
合同双方必须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合同目的:合同目的是指合同双方共同达成的目标,即双方要达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合同目的必须是合法的、可能实现的,并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合同内容:合同内容是指合同双方具体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条款。
合同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并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4.合同形式:合同形式是指合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某些特定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否则无法成立。
三、合同的种类根据合同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合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购销合同:购销合同是指卖方向买方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合同。
购销合同是最常见的合同形式之一,涉及到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2.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是指租赁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租赁合同常见于房地产租赁和设备租赁等领域。
3.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合同。
借款合同是金融领域最常见的合同形式之一。
4.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将事务委托给受托人办理,并支付报酬的合同。
委托合同常见于代理、中介等行业。
5.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是指为了共同开展某项事业或者合作项目而订立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