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计算方法是通过对田间实际的农作物数量进
行测定和统计,从而得出作物的总产量。
下面将介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
测产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割取样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在同一田块内随机选择数量适中的样方,比如每隔5步选择一个样方。
3.在每个样方内割取小麦植株,并记录每株小麦的穗数。
4.随机抽取3株小麦,分别计算每株小麦中的粒数。
5.根据割取样方的数量、每株小麦的穗数和每穗小麦的粒数计算小麦
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样方数量×平均穗数×平均每穗粒数。
对于玉米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称重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如50株),记下每株玉米的行数、穗数和每穗玉米粒数。
3.将这些玉米植株摘下,去掉杂质,并称重得到玉米的总重量。
4.根据抽样的行数和穗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穗数。
根据每穗玉米粒
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粒数。
5.根据玉米的总重量和平均粒数计算玉米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总重量/平均粒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估算作物产量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天气、土壤和农艺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测产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算小麦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测产的方法1. 样方法样方法是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2.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小麦成熟后,直接对整个田块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小麦田块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块的面积和产量,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小麦测产的步骤1. 选择测产方法根据小麦田块的大小、形状和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
一般情况下,样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不规则的情况,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遥感技术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
2. 制定测产计划根据测产方法和小麦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测产计划。
包括选取样方的位置和数量、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和人员等。
3. 进行田间测量根据测产计划,进入小麦田块进行田间测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需要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
对于遥感技术,需要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计算小麦产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小麦产量的高低和产量分布的情况。
对于产量较低的田块,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小麦测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一.玉米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二)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二)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农作物测产标准
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3个田块进行理
论测产。
每块对角线3点取样。
移栽稻每点随机量选10行,测量行距;随机量取21穴,测穴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并在20穴中连续取3穴稻株调查穗粒数、结实率;抛秧稻、直播稻每点选取1平方米以上面积调查有效穗数,取稻株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
×千粒重(克)×10-6。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步骤
“哎呀,爷爷,玉米啥时候能收呀?”我好奇地问爷爷。
爷爷笑着说:“等咱们测完产就知道啦。
”
爷爷告诉我,玉米田间测产可有讲究啦。
首先呢,要选好测产的地块,可不能随便挑一块哟,得有代表性的。
然后呀,在这块地里数出一定数量的玉米行,再从每行里挑出几株玉米来。
嘿,这可不能马虎,得认真数清楚呢!接下来呢,把这些玉米都掰下来,称一称它们的重量。
这时候呀,还得注意去掉玉米芯的重量,这样才能算出真正的玉米粒重量呢。
爷爷说这玉米田间测产的好处可多啦。
这样能准确知道玉米的产量,就好像我们考试知道成绩一样。
如果产量高,那大家都开心;要是产量低了,就可以找找原因,下次改进呀。
记得有一次,隔壁李爷爷家测产的时候没做好,结果收玉米的时候才发现产量比预计的少了好多呢。
我们家因为认真测产,对玉米的生长情况就了解得很清楚,收玉米的时候心里可有底啦。
哇,原来玉米田间测产这么重要呀!我以后也要学会,这样就能帮爷爷更好地种玉米啦!。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玉米测产量计算公式玉米测产量的计算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事儿!咱先来说说为啥要算玉米产量,这就好比你知道自己存了多少钱一样,农民伯伯得清楚自己种的玉米能有多少收成,才能知道这一年的辛苦是不是值得呀。
那玉米测产量的公式到底是啥呢?一般来说,就是总产量 = 单位面积产量 ×种植面积。
这里面的“单位面积产量”又得细算。
通常是这样算的:单位面积产量 = 单位面积穗数 ×每穗粒数 ×百粒重 ÷ 100 。
咱来仔细讲讲这几个数咋得出来。
先说单位面积穗数,就是在一块规定大小的地里,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穗。
比如说,咱划了一块 10 平方米的地,数出来有 50 个穗,那单位面积穗数就是 50 ÷ 10 = 5 个/平方米。
每穗粒数呢,就从这块地里随机挑几个穗,把玉米粒数清楚。
假设挑了 10 个穗,分别数出来玉米粒数是 500、480、520、490、510、470、530、485、505、495,把这些数加起来除以 10,得到平均每穗粒数大概是 499 粒。
百粒重就更好理解啦,随机数出 100 粒玉米粒,称一称有多重。
比如说称出来是 30 克,那百粒重就是 30 克。
我记得有一次去农村体验生活,跟着农民伯伯一起测玉米产量。
那时候正是金秋时节,玉米地里一片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子挂满了枝头。
我们选了一块地,开始认真地测量和计算。
我一开始总是数错穗数,不是漏数了,就是多数了,急得我满头大汗。
农民伯伯笑着说:“孩子,别着急,慢慢来,这活儿啊,得细心!”在他的鼓励下,我终于数对了。
然后数玉米粒的时候,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可还是坚持着数完了。
最后算出产量的那一刻,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个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玉米测产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是农民伯伯一年的辛勤付出和期待。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对待,稍有差错,结果就会不一样。
再来说说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亩产值计算方法亩产值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单位面积农田所能获得的产量。
准确计算亩产值对于评估农田的生产潜力、指导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亩产值计算方法。
一、简单平均法简单平均法是最常见的亩产值计算方法之一。
它的计算公式为:亩产值 = 总产量 / 农田面积。
简单平均法适用于农田面积较小、作物种植较为单一的情况。
例如,某农田总产量为1000公斤,农田面积为100亩,则该农田的亩产值为10公斤/亩。
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农田面积较大、作物种植较为复杂的情况。
它的计算公式为:亩产值= Σ(产量× 占地比例) / 农田面积。
其中,Σ表示求和,占地比例指的是每个作物占总农田面积的比例。
举例来说,某农田有两个作物,小麦和玉米,小麦产量为800公斤,玉米产量为1200公斤,小麦占地比例为60%,玉米占地比例为40%,农田面积为100亩,则该农田的亩产值为(800×0.6 + 1200×0.4) / 100 = 10.4公斤/亩。
三、标准产量法标准产量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实际产量和标准产量来计算亩产值的方法。
标准产量是指在相同的农艺条件下,单位面积农田所能获得的理论最高产量。
标准产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等。
标准产量法的计算公式为:亩产值= 实际产量 / 标准产量× 100%。
例如,某农田实际产量为800公斤,标准产量为1000公斤,则该农田的亩产值为(800 / 1000) × 100% = 80%。
四、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
它的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肥力、水分供应、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等。
综合评估法通常借助专业评估机构或农业科研机构进行,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农田的亩产值。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按照省统计局《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为获取农作物产量情况,在收获前要对各种作物进行测产。
一、测产分类目前,测产的方法分为遥感测产和田间测产有两种:1、遥感测产,利用飞机、飞船、卫星遥测。
2、田间测产。
通常分为目测法、测数法、割取法3种方法,除目测估产外,其余两种方法都要选取测产样本。
⑴目测法(踏田估测)。
根据作物品种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借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⑵测数法(理论测产)。
取样考察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如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以测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测产方法。
⑶割取法(实收测产)。
将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去杂、烘干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样点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
二、小麦测产方法㈠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
按要求,首先在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对抽选的村(村民小组),所有麦田逐块踏田估产,按单产大小排队,编成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3个地块(代表性要强,样本单产与整个村组小麦估产平均值之比不超正负2%)。
其次对选中地块测产,每块地选3点,3块地共9点。
⑴取点:在麦田任选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在对角线上随机选(或等距)3点。
⑵测亩穗数:每个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
亩穗数=3个点穗数相加÷3×666.7⑶测穗粒数:从调查穗数的每样点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穗粒数60个穗的粒数相加÷602、计算亩产量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公斤)×85%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前3年平均值)10-6×85% 例如:选中了A、B、C三地。
其中A块地选3个点,第一点600穗、平均穗粒数28个;第二点610穗、平均穗粒数27个;第三点595穗、平均穗粒数30个,前三年小麦千粒重43克。
(B、C 两块地略)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85%=(600+610+595)÷3×667.7×(28+27+30)÷3×43÷1000÷1000×85%=(601.67×667.7)×28.3×(43÷100000)×0.85=414.9(公斤/亩)3、推算村(村民小组)小麦平均单产。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玉米田间测产那可是个技术活!咱先说说步骤哈。
首先得选点,这就像在一堆宝藏里找最闪亮的那颗宝石一样,得选有代表性的地块。
然后数株数、穗数,这就好比数数自己有多少宝贝,可不能马虎。
接着测量穗长、穗粗,哎呀,这就跟量自己心爱的宝贝有多大似的。
再估算穗粒数,这就像猜猜一个神秘盒子里有多少糖果。
最后根据公式算出产量。
注意事项也不少呢!测量得准确呀,不然就像做饭盐放多了,味道全变了。
选点得科学,不然就像瞎猫碰死耗子,不靠谱。
数据记录得认真,不然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安全性方面,在田间可不能大大咧咧的,得小心别被玉米叶子划伤了脸,那可就悲剧了。
稳定性呢,就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心急,就像盖房子,得稳稳当当的。
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种业公司可以用它来评估新品种的产量潜力,这就像伯乐相马,找到千里马。
农民可以用它来看看自己的地收成咋样,心里有个底。
优势也很明显呀,能准确知道产量,提前做好打算,难道不好吗?
我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农民大哥,用了新的种植方法,不放心产量,就进行了田间测产。
结果一测,哇塞,产量比往年高了好多呢!这下可把他乐坏了,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玉米田间测产真的很重要,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玉米的产量,做好规划。
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
县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测产办法依据《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测产方案(试行)》,制定本测产办法。
一、测产程序在小麦收获前15天、玉米收获前20天,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测产专家小组进行理论测产。
二、测产方法(一)玉米取样测产方法(1)百亩攻关田:按10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量玉米11行距离求10行平均行距,在10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行51株,计算株距,计数穗数,求得结穗率和每亩穗数。
在每个样点(段)内连续取20果穗,测定穗粒数(每穗有代表性的一行行粒数×穗行数)。
(附表1、2、3)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85%(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郑单958千粒重按310克计,浚单20按千粒重340克计)。
(2)千亩示范方:按照20个样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3)万亩示范片:按一个千亩为一方,共10个方,每个方3个随机取样点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4)辐射带动区:按照高、中、低产量类型,选取50个取样点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二)小麦取样测产方法1、百亩攻关田:按10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量小麦21行距离求20行平均行距,在21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米双行查总穗数,求得每亩穗数。
在取样点从根部握取20个小麦穗查总穗粒数计算出每穗粒数(附表1、2、3)。
亩穗数计算=1米双行穗数/行距(寸)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85%(按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
(2)千亩示范方:按照20个样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3)万亩示范片:按一个千亩为一方,共10个方,每个方3个随机取样点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4)辐射带动区:按照高、中、低产量类型,选取50个取样点测产,每点测产方法同(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玉米测产方法(一)取样方法。
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定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鲜穗出籽率。
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品种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测算玉米大田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及其应用。
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田间直接测产和间接测产。
田间直接测产是在玉米大田中直接进行产量的测算。
主要的方法是使用铲子将玉米植株挖出,割取玉米穗,并称量得到的玉米穗的重量。
然后根据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计算得到的玉米的总产量。
这种方法测算的产量比较准确,但是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玉米大田测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通过测算不同田地的产量,农民可以判断出哪些田地的产量较高,哪些田地的产量较低。
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不同田地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评价农业技术的效果。
通过对不同农业技术措施下的玉米产量进行测算,可以判断出哪些措施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效果较好,哪些措施效果较差。
这为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依据。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为粮食市场提供预测和供需平衡。
通过对不同地区玉米产量的测算,可以预测出全国范围内的玉米总产量。
根据需求情况,可以进行精细的供需平衡,为粮食市场的稳定提供支持。
玉米大田测产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玉米产量的测算,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粮食供给能力和粮食安全状况,制定相关的粮食政策和措施。
玉米大田测产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论是田间直接测产还是间接测产,都可以为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评价农业技术效果、预测和平衡供需、以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测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农业生产者需要测算和评估其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
一、小麦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是最常用的小麦测产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小麦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产量。
3.穗长法:对小麦田中的一定数量的小区的小麦穗长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穗长的平均值和有效穗数的比例来预测小麦的产量。
4.株龄法:根据小麦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小麦的产量。
5.室内测产法:通过将小麦收割下来后,室内进行筛选和测量,评估小麦的产量。
二、玉米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也是最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之一、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3.万株计数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点,每个样点根据玉米植株数量进行计数,然后乘以亩数,最后统计所有样点得出的结果,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4.株高法:通过测量玉米植株的株高和茎粗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预测玉米的产量。
5.株龄法:根据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玉米的产量。
总结: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
这些方法都需要在田地中进行样方的选择、植株参数的测量和数据的统计等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测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一、小麦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理论测产。
(二)亩穗数和穗粒数。
每块地取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亩穗数=3点穗数和×(666.7÷3);穗粒数为20穗粒数的加权平均数。
(三)取样产量取样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克,以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准)×10-6×85%。
(四)理论产量理论产量(公斤/亩)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二、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实收测产。
(二)实收称重。
在抽取的地块中选取长势平衡的地段,实际收获0.1亩左右的小麦麦穗进行称重,再取1/10重量的麦穗,脱粒、去颖壳称重,计算麦穗出籽率,再称取2公斤样品烘干至含量20%以下(现场可用锅烘)称重,供测水份用(三)测定含水率。
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烘干小麦籽粒的含水率,5次重复,取平均数。
(四)取样产量取样产量(公斤/亩)=实收麦穗重×出籽率×(666.7÷实收面积)×[1-鲜籽粒含水量(%)]÷(1-13%)。
(五)实收产量: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二、油菜测产方法因油菜收获有后熟过程,采取挖方测产的办法操作较为困难,故只采用理论测产的方法,步骤如下: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块地进行测产。
二、确定亩株数。
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
每点量取11行,测量行距;量取1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株数=666.7÷(株距×行距)。
三、确定单株荚果数。
每块田对角线方向跳跃式随机抽取10株,调查结荚数,其均值即为每株结荚数。
四、确定角粒数。
在选取的10株油菜荚果中,混匀后随机抽取50个荚果调查角粒数,其平均值即为单果角粒数。
五、计算取样产量(公斤/亩)=亩株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克,以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准) ×10-6×0.85。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测产面积以实际丈量面积为准,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样品留存,备查或自然风干后校正。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