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与探究正式版
- 格式:ppt
- 大小:644.00 KB
- 文档页数:48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与设计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膜的半透性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糖水、水杯、玻璃容器、天平、刀具、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准备鸡蛋,并将鸡蛋浸泡在盐水、糖水和清水中,分别浸泡一段时间。
2.取出浸泡后的鸡蛋,用刀具小心切开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鸡蛋细胞的情况。
实验设计:
1.对比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影响,可以观察出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
盐水会导致鸡蛋变硬,糖水会导致鸡蛋变软,而清水则不会对鸡蛋产生影响。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即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半透性是细胞生存和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实验,深化对细胞膜的理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甲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食物选择,探究甲虫的食性和适应性。
实验材料:
- 甲虫(可以用蚂蚁或者甲虫代替)
- 不同种类的食物(比如糖水、蔬菜、水果、面包屑等)
- 实验箱或容器
- 记录表格
- 放大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分别放置于实验箱中,每种食物放置在不同的区域。
2. 将甲虫放置在实验箱中,让其自由选择食物。
3. 观察和记录甲虫在不同食物间的选择情况,包括频率和时间。
4. 使用放大镜观察甲虫在选择食物时的行为和动作。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甲虫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物有何种选择偏好?甲虫如何适应不
同种类的食物?
6.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实验箱内的甲虫,避免外力干扰或损害。
2.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洁实验箱,防止食物滋生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
3. 定期观察甲虫的生长情况,确保其生存和健康。
拓展实验:
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种类甲虫或昆虫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2. 可以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甲虫的食性和适应性,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甲虫的食物选择
的影响。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探究甲虫在不同食物选择上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生物适应性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和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D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D类动物用__呼吸,鸟具有__辅助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__.与D类动物相比,E类动物最重要的繁殖特征是__.(5)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__.(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类动物的牙齿有__齿、犬齿和__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3.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填字母)。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列出此图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二生物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实验一:观察洋葱细胞的特点】材料:- 鲜活的洋葱一个- 显微镜- 盖片- 盖玻片- 毛细管- 10% 的碘酒方法:1. 将一片洋葱切薄,放在盖片上。
2. 在洋葱表面滴上适量的碘酒,确保洋葱细胞均匀上色。
3. 将盖片盖在洋葱上,用毛细管轻轻压平。
4.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镜台上。
5. 用显微镜调节镜片,寻找一个适合的放大倍数。
6. 通过移动显微镜的焦距,让洋葱细胞显得更加清晰。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细胞,可以看到细胞的形状和结构。
洋葱细胞呈现出矩形或多边形的外观,细胞内部有明显的细胞质和细胞核。
利用碘酒的染色作用,可以使细胞核更加显著,方便观察。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材料:- 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萍蓬草等)- 阳光或照明设备- 水槽或容器- 盖玻片- 显微镜- 盐水方法:1. 将水生植物放入水槽或容器中。
2. 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无阳光的环境中。
3. 每组加入适量的盐水,以模拟水生环境。
4.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速度等变化。
5. 选取生长良好的植物叶片,用盖玻片覆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
结果与讨论:在阳光下,水生植物叶片呈现鲜绿色,形态饱满,生长迅速。
而在无阳光的条件下,水生植物叶片逐渐变黄,形态变小,生长缓慢。
这表明光合作用对水生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显微镜下的叶片细胞可以发现,在阳光下的水生植物细胞内有丰富的叶绿体,细胞质充实,细胞核明显。
而在无阳光的条件下,水生植物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减少,细胞质变得稀薄,细胞核不明显。
这表明光合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实验三: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材料:-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小麦、豌豆等)- 水- 温度计- 培养皿或花盆- 湿纸巾方法:1.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在不同的培养皿或花盆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3.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菠菜、玉米等。
2. 实验器材:照度计、呼吸计、光合作用测定仪、温度计、水、土壤、塑料盆、剪刀、量筒、烧杯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菠菜、玉米等植物移栽到塑料盆中,放入土壤,浇足水分。
2. 设置实验组:将实验植物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
3. 设置光照条件:A组为光照组,放置在自然光下;B组为黑暗组,放置在黑暗处;C组为半光照组,放置在50%光照条件下。
4. 测定初始数据:分别测定三组植物的初始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
5. 光照处理:连续光照A、B、C三组植物24小时。
6. 再次测定数据:光照24小时后,分别测定三组植物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
7. 数据分析:比较三组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光照组(A组):光照24小时后,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呼吸速率略有上升。
2. 黑暗组(B组):光照24小时后,光合速率降低至初始水平,呼吸速率明显上升。
3. 半光照组(C组):光照24小时后,光合速率较初始水平略有提高,呼吸速率变化不大。
五、实验分析1. 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二氧化碳,使呼吸速率略有上升。
2.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明显上升。
3. 半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但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幅度小于黑暗条件下的下降幅度,呼吸速率变化不大。
六、结论1.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关联的生理过程。
2. 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显著影响。
3.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呼吸作用速率略有上升;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速率明显上升。
4. 半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但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幅度小于黑暗条件下的下降幅度,呼吸作用速率变化不大。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一、背景叙述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
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二)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
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
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A、实验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平板
3. 盐水
4. 細胞標本
实验步骤:
1. 将一滴盐水滴在玻璃平板上。
2. 取一小块细胞标本放在盐水中。
3. 将盐水和细胞标本放在显微镜下。
4. 调节显微镜镜头,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描述其形态和功能。
实验探究:
1. 你观察到的细胞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何作用?
2.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有何不同之处?
3.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你能得出什么关于细胞的功能和组成的结论?
4. 你认为如何利用细胞结构的知识来解释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11实验与探究1.(2019•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模型构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B.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C.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复制方式的研究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的来源【答案】B【解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采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A 正确;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采用的是纸层析法,B错误;DNA的复制方式是利用15N标记,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了32P和35S标记,两者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C 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都采用对比实验法,D正确。
2.(2020•新疆月考)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作用相同的是()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CuSO4的作用【答案】B【解析】制备细胞膜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可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用到盐酸的作用是配置解离液使细胞分离开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杀死细胞,改变细胞通透性,加速染色,两者的作用都是解离,B正确;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用的是新制氢氧化铜,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用的是铜离子,D错误。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在统考中的地位。
(2)掌握生物实验的考点和应对技能。
(3)掌握探究实验的考点和应对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掌握生物实验操作步骤,利用练习题掌握生物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2)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原则,结合练习题掌握生物探究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3、情感和态度认同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在统考考试中的地位,重视考点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练习题掌握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2、难点:掌握探究实验的答题技巧。
三、教材分析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在毕业考试中,这一部分的分数比例较大。
约占10%。
需要进行专门的复习。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生物实验属于传统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的学习。
小结初中实验后可以发现,大多数使用都离不开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因此这两个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的基础实验,需要熟练掌握。
在本节课前,已经安排了具体实操的实验技能考核,主要就是针对这两个实验的,因此对于生物实验这一部分,教师领导学生稍微小结一下便可以进行相关练习。
生物探究实验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实验。
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并且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科学原则,初步学会设计一个实验,是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目的。
这一部分,领会原理比实践操作来得重要。
因此,本节课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是以实验步骤为线,进行各个步骤的原理分析和复习,以期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形式上,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学生先完成课堂的真题练习,然后进行同组间的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碰撞,让懂的学生通过讲解题目,巩固知识;让落后的学生得到其他的同学的帮助和指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吸水失水现象;2. 了解植物细胞渗透调节机制;3.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现象主要与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等结构有关。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收缩。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渗透压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变化,探究植物细胞渗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生理盐水、蔗糖溶液;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烧杯、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2. 将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3. 将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分别放入生理盐水和蔗糖溶液中;4. 观察不同溶液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形态变化;5. 将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6. 再次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形态变化;7.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生理盐水中,洋葱鳞片叶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2. 在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细胞发生明显的失水现象,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出现空隙;3. 用清水冲洗后,洋葱鳞片叶细胞逐渐恢复原状。
实验结果表明,洋葱鳞片叶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表现出明显的吸水失水现象。
在生理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收缩。
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渗透调节机制,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稳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吸水失水现象,了解了植物细胞渗透调节机制。
同时,掌握了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形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实验条件;2.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防止交叉污染。
实验题目: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
3. 分析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校园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大豆种子(10粒)2. 培养土:等量的腐叶土和沙土混合3. 花盆:5个(相同规格)4. 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光照计5. 光源:白炽灯、日光灯、LED灯6. 记录本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2. 播种: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播种在5个花盆中,每个花盆播种2粒。
3. 设置对照组:将5个花盆分别标记为A、B、C、D、E,其中A、B、C作为实验组,D、E作为对照组。
4. 光照设置:- A组:置于自然光照条件下。
- B组:置于白炽灯下,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
- C组:置于日光灯下,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
- D组:置于LED灯下,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
- E组:置于黑暗条件下。
5. 温度控制:将所有花盆置于同一温度环境中,保持温度在25℃左右。
6. 水分管理: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 观察记录:每隔3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数据。
实验结果:1.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A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绿。
2. 在白炽灯下(B组),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暗。
3. 在日光灯下(C组),植物生长速度最快,叶片颜色最鲜绿。
4. 在LED灯下(D组),植物生长速度与日光灯组相近,叶片颜色略暗。
5. 在黑暗条件下(E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发黄。
实验分析:1. 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速度最快,说明植物对自然光照的需求较大。
2. 白炽灯下的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白炽灯光照强度较低,且光谱成分单一。
3. 日光灯下的植物生长速度最快,说明植物对日光灯的光照强度和光谱成分较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