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2
0.4个
/30min·90
皿(10个/m3)
1.5个
/30min·90
皿(50个/m3)
4个/30min·
90皿(150个
/m3)
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 现在均采用沉降法.
注:1、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2、Ⅲ类、Ⅳ类环境物表(如诊疗工作台面、治疗车台面、无菌柜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床头柜表面等)均参照3类环境标准。
3、空气与物表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3、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无论哪个科室都是此标准,手术室按照外科手消毒标准)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
5、内镜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灭菌钳等等进入人体的要求无菌,每月生物监测.喉
6、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布巾、拖布)
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或怀疑院感暴发做相应致病菌监测.未检出致病菌为
合格。
7、消毒供应中心监测标准.详见cssd规范规定.。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根据2012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制作)1、洁净手术部(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
如下表。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空态或静态) (30min·直径9cm平皿)。
空气洁沉降法(浮游表面最大净度级等手术室法)细菌最大平周边区染菌密度周边区别手术级名称均浓度手术区 (个/cm2) 区 0.2个0.4个特别洁 5 100级1000级Ⅰ 净手术/30min·90皿/30min·90(5个/m3) 皿(10个/m3) 室0.75个1.5个标准洁 5 1000级10000级Ⅱ 净手术/30min·90皿/30min·90(25个/m3) 皿(50个/m3) 室4个/30min·一般洁2个/30min·9010000090皿(150个5 10000级Ⅲ 净手术皿(75个/m3) 级/m3) 室300000准洁净5个/30min·90 5 Ⅳ 级手术室皿(175个/m3) 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 现在均采用沉降法。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物体表面平均菌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暴露时间落数Ⅰ类符合GB50333的≤5cfu/cm2 30min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要求如上图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4cfu/15min·直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5 cfu/cm2 15min 径9cm平皿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Ⅲ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4cfu/5min·直径≤10 cfu/cm2 5min 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9cm 平皿区等Ⅳ类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4cfu/5min·直径室、急诊室、化验室、输血≤10 cfu/cm2 5min 9cm平皿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注:1、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根据2012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制作)1、洁净手术部(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
如下表。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 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空态或静态)(30min直径9cm 平皿)。
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I 特别洁净手术室0.2个/30min • 90 皿(5 个/m3)0.4个/30min * 90皿(10 个/m3)5100级1000 级n 标准洁净手术室0.75 个/30mi n • 90 皿(25 个/m3)1.5个/30min •90皿(50 个/m3)51000 级10000级川一般洁净手术室2 个/30min ・90皿(75 个/m3)4 个/30min *90皿(150个/m3)510000级100000级IV准洁净 5 个/30min ・905300000手术室皿(175个/m3)级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现在均采用沉降法。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暴露时间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I类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符合GB50333的要求如上图30mi n< 5cfu/cm2u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15mi n< 5 cfu/cm2川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4cfu/5min 直径9cm平皿5min< 10 cfu/cm2W类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化验室、输血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4cfu/5min 直径9cm平皿5min< 10 cfu/cm2注:1、1类、U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根据2012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制作1、洁净手术部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如下表;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空态或静态30min·直径9cm平皿;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Ⅰ特别洁净手术室个/30min·90皿5个/m3个/30min·90皿10个/m35100级1000级Ⅱ标准洁净手术室个/30min·90皿25个/m3个/30min·90皿50个/m351000级10000级Ⅲ一般洁净手术室2个/30min·90皿75个/m34个/30min·90皿150个/m3 510000级100000级Ⅳ准洁净手术室5个/30min·90皿175个/m35300000级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2现在均采用沉降法;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暴露时间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Ⅰ类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符合GB50333的要求如上图30min≤5cfu/cm2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4cfu/15min·直径9cm平皿15min≤5 cfu/cm2Ⅲ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4cfu/5min·直径9cm平皿5min≤10 cfu/cm2Ⅳ类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化验室、输血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4cfu/5min·直径9cm平皿5min≤10 cfu/cm2注:1、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2、Ⅲ类、Ⅳ类环境物表如诊疗工作台面、治疗车台面、无菌柜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床头柜表面等均参照3类环境标准;3、空气与物表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3、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无论哪个科室都是此标准,手术室按照外科手消毒标准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洗手类别平均菌落数卫生手消毒≤10 cfu/cm2外科手消毒≤5 cfu/cm2注: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致病菌检测:大肠、金葡、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属;4、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结果判断标准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如戊二醛等,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包括络合碘、酒精等,其他使用中消毒液如84液等;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消毒液类别染菌量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100cfu/ml5、内镜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灭菌钳等等进入人体的要求无菌,每月生物监测;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等接触粘膜的按照相应标准≤20 cfu/件,每季度监测类别合格标准消毒后的内镜≤20 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无菌检测合格6、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布巾、拖布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或怀疑院感暴发做相应致病菌监测;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及要求一、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要求(一)空气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编号)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臵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室、手术室及产房(层流净化室间按洁净分级每月每个级别至少抽检一个室间)、防保科(接种室)、舱及救护车。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臵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冰柜、手术室及产房层流空气室间回风口、入风口网的物体表面、各科重点室间的空调网格及空气消毒机网格(每季度一次)。
(三)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不能固定监测对象)监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内镜室、检验科、防保科。
(四)医务人员咽试子培养(新生儿、爱婴区(妇产科)、每月取样2人,不能固定监测对象,医护工勤人员均要,每年至少轮抽一次)。
(五)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注明名称、生产批号和开启时间)。
其中戊二醛每月取样。
(六)内窥镜细菌培养(内镜室及手术室取样,每月一次)包括:胃镜、肠镜、纤支喉镜、鼻咽喉镜、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以及使用中浸泡内镜的戊二醛。
注明内镜的编号,要求每季度各型号的内镜均有一次采样监测。
(七)消毒物品(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包括: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注明消毒时间。
(八)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手术室、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
(九)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炉次)。
(十)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有植入型器械每炉次监测)送检科室:供应室、手术室。
最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防控监测计划一、背景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防控监测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1.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2. 提高医院环境卫生学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
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4.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三、主要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1)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等。
(2)加强对医院空气、水源、食品等的监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加强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感染。
2.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1)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2)在医院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手消毒剂等。
(3)建立手卫生监测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3. 强化感染源控制(1)加强入院患者的筛查,及时发现感染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2)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3)加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控制感染源。
四、实施与评估1. 制定详细的防控监测计划,明确各项措施的责任部门和实施时间。
2. 加强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3. 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手卫生依从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4. 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监测计划。
五、总结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防控监测计划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强化感染源控制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加强实施与评估,不断调整和完善防控监测计划,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