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安全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5
密闭空间安全培训教材在密闭空间工作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出了重要的要求。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密闭空间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危险情况,必须进行密闭空间安全培训。
本教材将介绍密闭空间的定义、危险因素、应急措施及相关法规要求,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密闭空间工作的要点和安全措施。
一、密闭空间的定义密闭空间是指有限的进入和出口,通常没有自然通风,并且可能积聚有有害气体、蒸汽、气体或粉尘等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工作区域。
密闭空间的典型例子包括粮仓、油罐、管道、船舱等。
因为密闭空间通常缺乏充足的氧气供应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所以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密闭空间的危险因素1. 缺氧:密闭空间内氧气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窒息和意识丧失。
2. 有害气体:密闭空间中可能存在有毒气体,例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粉尘和颗粒物:在一些密闭空间中,可能会产生可燃或有毒的粉尘和颗粒物,一旦吸入,会对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伤害。
4. 窒息:密闭空间可能会产生缺氧,当氧气含量不足时,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导致窒息和死亡。
5. 热风暴:密闭空间中的高温、高湿度和缺乏通风条件,可能引发中暑和热风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密闭空间安全培训应急措施1. 提供充足的通风设备:在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应检查和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2.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前,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安全帽、防滑鞋等。
3. 进行安全检查:在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包括检查密闭空间是否有可燃物、有害气体等。
4. 建立通讯系统:在密闭空间内,必须建立有效的通讯系统,以确保工作人员与外界的联系畅通,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及时求助。
5. 定期培训和演练:除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应进行实际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以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纲、目的和应用领域、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进入受限空间管理要求、工作职责密闭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消除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危险☐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落实危险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一、目的和应用领域1、目的2、应用领域本规范应用于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或活动。
纲、目的和应用领域、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进入受限空间管理要求、工作职责1、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 足够大到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的工作; ☐ 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 不能自如进出;☐ 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2、危险特征 (至少符合以下特征之一)☐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有害气体;☐ ☐ (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受限空间围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围堤,可视为受限空间:☐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外没有到顶部的台阶;☐在围堤区域内,作业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危害之中;☐围堤内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动土或开渠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动土或开渠,可视为受限空间:☐动土或开渠深度大于1.2m,或作业时人员的头部在地面以下的;☐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身体处于物理或化学危害之中;☐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没有撤离通道的。
用惰性气体吹扫空间,可能在空间开口处附近产生气体危害,此处可视为受限空间。
在进入准备和进入期间,应进行气体检测,确定开口周围危害区域的大小,设置路障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当身体任何部位越过受限空间的口径,并足以让整个身体能够进入受限空间的开口平面时的一个起始动作。
进入纲、目的和应用领域、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进入受限空间管理要求、工作职责2007年3月22日,上海某制氧站3名员工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便进入空分分离塔内进行氩气保护焊接工作。
由于空间狭小,氧气供应不足,导致3人先后窒息昏迷在分离塔管道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案例☐作业前安全培训不到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责任心不强☐没有进行气体监测☐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没有制定针对性的进入计划和救援计划☐ 缺氧(空气中的含氧量<19.5%)☐ 易燃易爆气体(沼气、氢气、乙炔气或汽油挥发物等) ☐ 有毒气体或蒸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焊接烟气等) ☐ 物理危害(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 尖锐锋利的物体)☐ 吞没危险☐ 腐蚀性化学品☐ 带电☐ 未知的其它危险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 环境◆ 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过最低爆炸限度的10%时; ◆ 当空气中易燃性粉尘相对集中,从而使可视距离在、1.5米以内模糊时;◆ 当氧气浓度在23%以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