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35.34 KB
- 文档页数:3
管簧式起落架落震试验及分析贾玉红;夏涛;宋锐【摘要】In order to g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ing performance of a pipe spring landing gear,we designed a test to obtain the relevantparameters of the drop shock.At the same time,we designed the system of the drop test,and determin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drop test by the test of landing gear system.By changing the drop height and delivery quality and machine wheel rotation speed and other parameters,we could get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wheel and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landing gear 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s.This work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landing gear design.%为了获得管簧式起落架着陆性能的特点,设计了管簧式起落架落震试验,以获得相关的落震性能参数.同时设计了落震测试系统,并通过对起落架落震系统的测试,确定落震试验操作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改变管簧式起落架下落高度和投放质量以及机轮带转等参数,总结机轮所受的最大垂向力和起落架最大垂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管簧式起落架的相关落震性能参数,为起落架设计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6页(P218-223)【关键词】起落架;落震试验;着陆性能;最大垂向力;最大垂向位移【作者】贾玉红;夏涛;宋锐【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6飞机起落架是飞机起飞和着陆时承受机身重量与吸收冲击载荷的重要部件[1-2]。
为完成某型号直升飞机的设计工作,我们接受了该型飞机起落架检测系统的设计任务。
该检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飞机安装调试之前,对其起落架系统的每个液压组件进行检测校验,在升空之前,对起落架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起落架系统在飞机升空时无任何安全隐患。
本液压试验车系统集机械,电子,液压,计算机控制于一体。
可以在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之下,完成规定的检测任务。
检测的主要任务包括液压单件试验和起落架整体性能测试两部分。
单件试验部分包括以下检测项目:应急液压泵、节流阀、三位四通电磁阀、刹车阀、试验接嘴、氟塑料软管组件、单向阀、溢流阀、主液压泵校验等内容;系统整体试验包括飞机系统注油排气及清洗、起落架系统的过压试验、起落架收放试验等。
2 液压试验车系统工作原理液压试验车系统主要由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机械附件系统等部分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原理图见图l。
1)液压系统动作过程本试验车液压系统动作过程主要由3部分组成:系统压力调节、系统流量调节和试验。
下面就分别以三位四通阀试验和起落架收放试验为例,说明系统进行单件试验和起落架整体性能试验的工作过程。
机载三位四通阀单件试验时阀的连接原理图如图2所示。
1.车载油箱2、8.过滤器3.柱塞泵4.电机5.变频器6.单向阀7.蓄能器9.比例流量阀l0、l8.压力表11.流量计12、16、快换接头B.车载三位三通阀l4.机载三位四通阀15.机载油箱l7、19.电磁球阀20.比例益流阀21.安全阀图1 试验车液压原理图图2 三位四通阀单件试验原理图将机载三位四通阀上的两个接口P、R分别接于两个快换接头12、16上。
第一步,设定系统压力:起动变频器,当频率为3O H2时停止调整变频器。
调整溢流阀,使系统压力为21 MPa。
将比例流量阀9打开;第二步,阀左位试验:三位四通阀S.线圈通电使阀处于左位。
观察Ul处即Ml表的压力是否为≥2O MPa,观察U2处即M2表的压力是否为≤1 MPa,若正确,则表明该阀左位正常;第三步,阀右位试验:三位四通阀S7线圈通电使阀处于右位。
飞机起落架的设计与安全性评估飞机起落架是飞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和安全性评估关系到飞机的稳定性和飞行安全。
本文将探讨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原理、结构以及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
一、起落架的设计原理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原理旨在保证飞机在地面起飞和降落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起落架一般由几个重要组件组成,包括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吊挂系统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飞机的重量、速度、起飞和降落的道面情况以及飞行环境等因素。
主起落架是飞机最主要的支撑系统,承受着飞机几乎全部的重量。
它一般由多个主轮和支撑结构组成,能够在飞机起降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垂直和水平力。
主起落架的设计需要考虑起落架的结构强度、重量以及起飞和降落时的冲击力。
前起落架则是飞机前部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倾斜和前倾力。
前起落架通常由一个或两个轮子组成,分别连接到飞机的前部结构上。
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飞机前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飞机在地面起飞和降落时的平衡性。
吊挂系统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起落架与飞机结构。
吊挂系统的设计一般采用可调节的设计,以适应不同飞机的需求。
吊挂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起落架与飞机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确保起落架在飞机起降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或松动。
二、起落架的结构飞机起落架的结构一般包括几个关键组件,如主轮、刹车系统、阻尼系统等。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确保飞机在地面起飞和降落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轮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飞机的重量和地面的冲击力。
主轮一般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以保证其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主轮还具备一定的缓冲和减震功能,以减少飞机起降时产生的震动。
刹车系统是起落架的另一个关键组件,它用于控制飞机在地面行驶时的制动力和停止距离。
刹车系统一般由刹车盘、刹车片、刹车液和刹车操纵机构等组成。
刹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飞机的负载、速度以及制动力的分配等因素,以确保飞机在地面停止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26卷第3期2011年6月光电技术应用ELECTRO-OPT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Vol.26,No.3June ,2011·测试、试验与仿真·高速摄像在起落架载荷测试中的应用左益宏,何红丽,冯巧宁,田伟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9)摘要:根据起落架载荷分析对轨迹测量的需求,综合利用光电经纬仪(EOMS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全站仪(TPS110)等,设计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测试及监控方案.从摄影测量和投影几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影像的飞行器高精度轨迹求取方法、相机的标定方法和精度检测的方法,经过分析证明了该方法测量精度优于6cm ,所设计系统已经应用于飞行试验过程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起落架;载荷;高速摄像系统;飞行试验中图分类号:TN911.73;V217+.32;V2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55(2011)03-0082-03Application of High Speed Video in Load Test for Aircraft Landing GearZUO Yi-hong ,HE Hong-li ,FENG Qiao-ning ,TIAN Wei-feng(Flight Test Establishment ,Xi 'an 710089,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jectory measurement in the load test for aircraft landing gear ,a safe and reliable trajectory test and the monitor scheme are designed by using electro-optic theodolite (EOMS),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and total station positioning system (TPS110)etc.The methods of the air ⁃craft trajectory ,camera calibration and precis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equence a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 of the photogrammetry and projective geometry.The analysis proves that the method of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is better than 6cm.The designed system has been used in flight test and has got a good application.Key words:landing gear;load;high speed video system;flight test收稿日期:2011-04-22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03I13003);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ZD30008)作者简介:左益宏(1973-),男,陕西长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飞机性能、强度技术研究.起落架是飞机最重要的承力部件之一,用于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及地面停放,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将直接关系到飞机的顺利起降和飞行安全[1]。
2021.14科学技术创新基于起落架落震试验的缓冲功量分析王少宁1,2(1、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1起落架缓冲系统简介起落架缓冲系统亦称减震器系统,用以减少飞机由于瞬间撞击引起的强烈震动。
系统由缓冲器和轮胎组成,工作原理是将冲击能量通过缓冲器活塞的摩擦做功、油液阻尼做功和变形等形式转换成热能。
良好的缓冲系统应该既能保证飞机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又能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操纵性与稳定性[1-2]。
轮胎的工作原理与汽车轮胎工作原理,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后续主要描述缓冲器的结构形式以及工作过程。
现代飞机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油气式缓冲器。
当缓冲器压缩时,气体的作用相当于弹簧,油液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小孔,吸收大量能量并转化为热能,使飞机很快平稳下来[3]。
油气式缓冲器是用空气存储能量,吸收和消耗能量则通过油液以一定的控制速度流经节流孔产生的节流阻尼实现,其工作曲线如图1所示。
图1油气缓冲器载荷-行程曲线纵坐标P y 表示作用在缓冲器上的轴向力,横坐标S H 表示缓冲器行程。
面积OAEBCO 就是气体压缩消耗的能量,曲线AEB 就是气体多变曲线。
在正行程中,由于油液流过小孔时受到阻力,以热的形式消散了一部分能量,即面积AEBDA 。
缓冲器吸收的全部能量就是面积OADBCO 。
在反行程时,也要克服小孔对油液的阻力,以热的形式消耗的能量为AEBFA 。
这样,面积ADBFA 就是在缓冲器一个工作循环中以热的形式消耗的能量。
这样就使飞机着陆撞击能量很快衰减,通常轮胎吸收10%~15%的飞机着陆动能,而剩下85%~90%的着陆动能是由减震器吸收的[4],所以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主要取决于缓冲器的缓冲性能。
在方案阶段,设计起落架缓冲系统时往往需要采用一些经验参数,如支柱式缓冲器能量吸收效率0.8,轮胎能量吸收效率0.47[4]。
完成初样加工后,进行起落架落震试验,落震试验是检验起落架缓冲系统最直接也是最接近飞机使用状态的验证方式。
鸥300飞机起落架充填参数及油孔面积等进行调节,以提高该型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吸收、耗散能量的能力,使其满足飞机对起落架的设计要求,属于第2种落震试验。
另一方面通过落震试验,对海鸥300飞机起落架使用性能进行试验验证,属于第3种落震试验。
海鸥300飞机是我国首款自主设计的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如图1.1所示,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使用灵活、成本低廉的特点,该机型的客运型可载4至6名乘客,可广泛用于客货运输、旅游观光、医疗救护、公务飞行和航空探测等多个领域。
其可以在水面和陆上简易土质跑道起降,适合在城乡地区特别是在近海、内陆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源丰富地区广泛使用,该机型主要面向国内外低成本通用航空市场。
通用航空是指除公共航空运输飞行和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13]。
目前全世界在飞通用飞机约有25万架,约占民用飞机总数的90%以上,因此通用航空的发展对整个航空事业至关重要[12]。
通用飞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人们对通用航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我国目前拥有的通用飞机不足千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已将发展通用飞机列入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通用航空及其相关产业将形成一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市场容量,通用航空将是继干线飞机、支线飞机之后另一个迅速崛起的阳朝产业。
我国通用航空的前景不可估量。
但是我国的飞机地面试验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一点在起落架落震试验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型飞机层出不穷,国内的起落架落震试验台大多建设的时间比较长,设备老化,无法满足新型飞机起落架的试验要求。
国内学者对起落架落震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大多仅限于在没有适航条件下的落震试验,有关适航条件下民用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的研究比较少,所以研制开发一套符合适航条件的起落架落震试验系统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研制设计一套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系统,为开展飞机着陆动力学研究以及新型飞机起落架设计工作提供试验支持。
18/ 品读大学 /2009年6月,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鲲龙”AG600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
“‘鲲龙’AG600是一艘会飞的船、一架会游泳的飞机,不仅要具备陆上飞机的所有功能和特性,也要具备水上飞机的功能和性能。
”在可借鉴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想要将陆上飞机的功能、特性和水上飞机特殊的水动力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在型号立项之初,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给水上飞机加个起落架,换个发动机,再换上新的机载设备,很快就能实现水陆两栖。
但事实上,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总设计师黄领才讲起“鲲龙”AG600的研制过程,“刚开始在水池里进行滑行试验的时候,飞行器的稳定性很差,飞机像海豚跳一样上蹿下跳,很多模型都被撞坏了。
”研制团队只能不断地做实验,不断地修改参数,水动模型做了十几种,实验了上万次,才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水动模型。
水上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天上飞的气动模型问题。
团队通过风洞实验,不断地修改模型,先找到7种方案,再优选出3种做原理样机去验证。
“这些难关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克服的,水动模型和气动模型的问题解决了,在组合做全机模型的时候,又发现了气水融合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撑着我们走了下来。
” 黄领才笑道。
2017年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在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在“鲲龙”AG600的研制过程中,航空人携手并进、奋力前行,遇到的艰难与险阻不胜枚举;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总体方案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完成了首飞前的百余项大型试验、3000余项设备安全性试验;“鲲龙”AG600项目组共召开300余次适航审查会议,确认了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数万道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完成了42个结构大部件的适航预检查和制造符合性检查,下发了2000余份总装指令……从立项、设计、制造,到适航挂签、总装,几乎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种飞机的尝试与突破。
《飞机起落架实验》实验指导书飞机起落架实验E机起落架落振实验台和液压振动台在试验室内用于模拟飞机降落时,E机起落架受力及英振动情况的设备。
落振实验台可通过加载重物模拟飞机降落瞬间地而对飞机起落架的冲击,达到测试起落架结构强度的冃标。
液压振动台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液压缸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振动,模拟出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复杂路面对飞机起落架的振动冲击,以使检测起落架的性能。
落振台和振动台组合使用,可模拟击飞机降落全过程中地面对飞机起落架冲击,以便更好的接近实际情况的来检测飞机起落架的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起落架实验台控制系统方案原理图Wl r W2,W3―位移传感器F1,F2—力传感器G1.G2-加速度传感器P—压力传感器三、振动台操作台操作界面设计振动台操作台图示1.开机(1)把操作台中间的总开关拨至ON位置。
(2)按下控制台计算机启动按钮,启动振动台控制计算机。
(3)按下测试计算机启动按钮,启动测试计算机。
(4)等待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
(5)点击桌面上的控制程序图标进入控制软件。
(6)按下“系统加电”按钮对控制系统加电。
(7)按下“泵站启动”按钮启动液压泵站。
(8)按下“手动溢流开”按钮,高压液压油供给振动台。
开机完成,可以进行振动台的其他操作。
2.关机(1)按下“泵站停止”按钮停止液压泵站(2)按下“系统断电”按钮对控制系统断电。
(3)关闭控制软件。
(4)关闭计算机。
(5)把控制台屮间的总开关拨至“OFF”位置。
3.振动台回零开机后,确定振动台台面处于最低工作位置,如果台面不在最低工作位置,通过控制软件中的“台面向下”按钮,将台面降至最低工作位置,然后按下操作台上的振动台冋零按钮,振动台会自动寻找到零点位置。
4.操作首先准备好飞机起落架,吊装至工作位置。
在控制软件屮设置好振动台的振动参数, 准备好测试软件。
准备工作完成后,按下“振动台启动”按钮,振动台以设置好的参数进行振动,按下“挂钩脱扣”按钮,起落架自由落体至振动台,跟随振动台一起振动。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9.003XX700飞机主起落架落震试验技术研究①李华 王保相 吕少力 王秋香(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汉中 723200)摘 要:本文以XX700飞机主起落架落震试验为研究对象,详述了起落架特点和落震试验要求,介绍了落震试验设备,试验工装夹具和三向测力平台的优化设计方法,描述了水平姿态和机尾下沉两种落震试验方法,最终经选参试验得出该起落架最优缓冲特性,根据选定的参数又进行了起落架收放模拟落震试验,探索了快速收放模后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情况。
关键词:主起落架 落震试验 缓冲特性中图分类号:V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7(a)-0003-02①作者简介:李华(1983—),男,汉族,陕西城固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及试验台设计工作。
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是模拟飞机着陆撞击的一种动力学特性试验,全新设计的起落架一般需通过落震试验验证起落架缓冲系统在满足吸收设计功量的同时,起落架过载,缓冲器使用行程、轮胎压缩量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强度和刚度。
XX700飞机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支线客机,其主起落架结构形式为摇臂式结构,因其收藏空间紧张,起落架结构布置紧凑,对缓冲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出载荷、行程都满足设计要求的缓冲系统成为该飞机起落架设计的一个难点,为确定该型起落架的缓冲特性,确定合理的着陆垂直过载系数,降低型号鉴定试验风险,通过实施主起落架落震研发试验,从而为型号缓冲器设计提供支持数据。
1 试验件组成及试验要求1.1 试验件XX700飞机主起落架为双轮摇臂式起落架,主要由支柱、摇臂、缓冲器、机轮轮胎、撑杆、收放作动筒等部件组成。
飞机起落架落震仿真及缓冲器优化分析摘要:通过对飞机主起落架缓冲支撑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基于 LMS软件的起落架降落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和参数优化。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对参数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 LMS软件进行飞机起落架的动态模型及最优解,对于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起落架;落震;仿真分析;优化分析;LMS前言:虚拟样机技术是在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
在此基础上,工程师通过电脑对原型进行仿真,并对其进行各种动力学特性的分析,之后对其进行改进,使其以数字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实物样机试验。
从而大大缩短了机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周期,降低了相应的设计和研发群花费的资金。
LMS虚拟实验室是一套完整的模拟机械系统的动态和负载的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界面,可以与各种 CAD模型进行数据的交流。
该软件还内置了 CATIA的三维实体建模工具,使其能够与 CATIA进行无缝连接,便于在实体建模和分析模型之间进行转换,使用 LMS Virtual. Lab Standard Motion,通过 CATIAV5,用户可以通过 CATIAV5的充分整合 CAD引擎,迅速建立和改善其机械系统的虚拟原型,增强了虚拟实验的沉浸和交互能力。
一、起落架落震仿真模型起落架的缓冲区是起落架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缓冲区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落架缓冲器的承载能力分为两个方面:缓冲支撑轴向负荷和机轮垂直负荷。
1.缓冲器支柱轴力一般,在油气式缓冲器中,在对其所需要接受的轴向力进行计算时可以用下列公式,一般表示为:Fs=FL+ + Fa+ FA+Ff,(1)结构限制力一般在计算结构限制力的时候会应用以下公式:F=其中每一个字母都有其具体表示的含义,所表示的是缓冲器在运行过程中轴向的拉压刚度;则表示的是缓冲器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最大行程,而S则表示的是缓冲器的具体行程。
起落架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设计
作者:岳玉梅, 秦政琪, 邹爱丽, YUE Yu-mei, QIN Zheng-qi, ZOU Ai-li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110034
刊名:
机械设计与制造
英文刊名: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年,卷(期):2007(12)
被引用次数:1次
1.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飞机起落架强度设计指南 1999
2.航空工业部军用飞机强度规范 1998
3.罗绍新机械创新设计 2003
4.Invention Machine Corporation Goldfire Innovation 2003
1.史海文.张大千.杨树勋.傅永宏落震试验中起落架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会议论文]-2003
2.陈颖.CHEN Ying飞机起落架机轮落震试验伺服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液压与气动2006(1)
3.潘文廷.匡爱民.冯蕴雯.Pan Wenting.Kuang Aimin.Feng Yunwen飞机大迎角着陆时四轮小车式起落架机轮载荷分配研究[期刊论文]-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5)
4.彭志军.Peng Zhijun油气分离式缓冲器静压、落震试验分析[期刊论文]-洪都科技2005(4)
5.吴大方.赵星.贺小帆.刘成翔.司文密.王永海.WU DaFang.ZHAO Xing.HE XIaoFan.LIU ChengXiang.SI WenMi. WANG YongHai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中机轮水平冲击载荷测量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强度2010,32(5)
6.张大千.吕伟起落架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期刊论文]-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2)
7.史海文.杨树勋.傅永宏.张大千落震试验机轮水平载荷测量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飞机设计2002(3)
8.郑蓝.聂宏基于MATLAB/simulink小车式起落架着陆仿真研究[会议论文]-2008
9.史海文.张大千.SHI Hai-wen.ZHANG Da-qian在落震试验中起转和回弹载荷的模拟情况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期刊论文]-航空学报2001,22(1)
1.孔祥骏.史亚杰.肖宪波.姚思远特性材料拦阻系统设计所需的起落架限制载荷确定方法[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sjyzz20071206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