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禁毒教案《毒品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毒品危害讲课教案教案标题:毒品危害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各类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 掌握如何预防毒品的滥用和危害。
3. 培养学生对毒品的警惕性和拒绝能力。
教学内容:1.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类毒品的危害和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3. 如何预防毒品的滥用和危害。
4. 毒品滥用的案例分析和相关法律知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或分享他们对毒品的了解和认识。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毒品危害的兴趣和关注。
知识讲授:3. 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草本类毒品、化学合成类毒品和麻醉药品等。
4. 分别讲解各类毒品的危害和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和说明。
讨论与互动: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毒品滥用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交流和思考。
6. 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整合总结。
预防与拒绝:7. 介绍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
8.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和压力,如说“不”、寻求帮助等。
案例分析与法律知识:9. 分析和讨论一些真实的毒品滥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毒品滥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10. 简要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毒品的合法性和滥用的刑事责任等。
总结与评价:1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12. 进行课堂小结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如了解当地毒品滥用的情况、参观毒品戒治中心等。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毒品滥用案例分析资料。
3. 相关法律知识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预防和拒绝毒品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4.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课堂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高中禁毒教案《毒品的危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禁毒教案之二毒品的危害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禁毒意识,知道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背景介绍:2010年11月18号,孝感市公安局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媒体通报开展禁毒工作的有关情况。
自2010年1月来,孝感市共破获毒品犯罪刑事案件44起,其中50克以上重、特大案件12起;抓获并刑拘毒品犯罪嫌疑人62名,摧毁毒品犯罪团伙12个;查处涉毒行政违法案件411起、涉毒行政违法人员715名,强制隔离戒毒180人。
据了解,由于孝感市毒品预防教育更加普及,人民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逐步增强,“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市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301”特大走私、贩卖毒品海洛因案和“303”特大制造、贩卖新型毒品案被公安部列为当年“十大精品大案”。
2010年破获“”特大邮寄新型毒品案的办案单位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单位相继作了专题报道。
孝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表示,今后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以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净化社会、维护稳定的目的。
问题探究:我市政府为什么要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公安机关为什么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前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毒品的种类和特性,知道毒品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基本特征。
那么,毒品对个人,家庭以及我们的社会会造成哪些危害呢案例1:有一个从事戒毒工作的年轻女医生想:许多药品,不就是医生们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才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的吗她自认为自己的毅力总比一般吸毒者强,而且从事的就是戒毒工作,便立志要找到戒毒的良方。
《毒品的危害》教案
四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静波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毒品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认识毒品的种类。
2、提高学生对毒品的警惕性;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预防毒品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毒品的种类
教学难点:青少年如何提高对毒品的预防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在一种轻松、自由、严肃的氛围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生在与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和以往惨痛的例子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吸毒者有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
究其原因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分子利用欺骗的手法引诱青少年吸食毒品:利用青少年对毒品缺乏认识,引诱好奇心强的青少年吸食。
2.青少年受歪曲思想误导:认为“一两次不会上瘾,吸毒治病,吸毒减肥”。
3.很多青少年开始吸毒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
4.有些青少年心理素质极其差,一旦生活受挫,精神空虚就会受毒品贩子的诱导。
5.甚至有些人把吸毒看作是“人生最高级的享受”,是追求“时髦”,“新潮”的表现,是一个人有“派头”的象征,也是结交朋友的最佳交际手段,他们往往是在“不求长寿,只求享受”等错误言行的影响下,轻信“吸一次不会成瘾,我能够控制自己”而迈出第一步,等到吸毒成瘾,悔之晚矣。
防毒品危害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常见形态。
2、使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3、帮助学生掌握预防毒品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坚决拒绝毒品的意识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导学生有效的防毒技巧。
2、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成瘾性和不可逆转的危害。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危害等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毒品带来的恶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毒品侵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性。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关于毒品的图片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学生对毒品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毒品可能带来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毒品危害教育。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毒品的定义和种类解释毒品是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介绍常见的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以及新型毒品,如摇头丸、K 粉、神仙水等。
2、毒品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导致身体器官功能衰竭,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影响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问题,导致人格扭曲。
成瘾性,使人难以摆脱毒品的控制,陷入不断追求毒品的恶性循环。
对家庭的危害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倾家荡产。
破坏家庭关系,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子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社会的危害增加社会治安成本,引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
降低社会生产力,影响经济发展。
(三)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因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犯罪入狱、身体残疾甚至死亡的真实案例。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接触毒品的,毒品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具体的危害,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的危害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和种类,认识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的定义和种类2.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3. 如何抵制,健康成长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的危害,提高学生参与度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危害3. 游戏互动法:设计互动游戏,增强学生防范意识五、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种类a. 鸦片类(如海洛因、吗啡等)b. 兴奋剂类(如冰毒、摇头丸等)c. 大麻类(如大麻烟、大麻树脂等)d. 致幻剂类(如K粉、LSD等)2.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a. 对个人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心理依赖,影响学习和生活b. 对家庭的危害:导致家庭破裂,经济破产,亲情丧失c. 对社会的危害: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国家形象3. 如何抵制,健康成长a. 增强防范意识,拒绝诱惑b.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c.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d. 学会与说“不”,坚持自我成长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禁毒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了解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抵制,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5. 互动游戏:设计禁毒知识问答游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态度和观点,评价学生对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的危害,是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案吸毒的危害教学设计:吸毒的危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认识吸毒是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学会远离毒品,保护自己免受毒品侵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结合教授和讨论。
教学准备】:上网查找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引入多媒体:出示一组“吸毒者毒瘾发作时生不如死的惨状”。
多媒体图片讲授:吸食鸦片、大麻、吸食、注射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和摇头丸等毒品的违法行为,我们称之为吸毒。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吸食哪一种毒品都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产生可怕的恶果。
今天,我们与同学们一起通过了解吸毒的具体危害,从而更进一步自觉拒绝毒品,珍爱我们如花的生命。
吸毒的危害可以通过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来加深理解。
提问:全班分为三个组,每一组分别选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发言,比一下究竟哪一组观点更全面。
讨论三分钟,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并进行评比,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危害,配以必要的图表和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图片出示吸毒者脑部病变图小结: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研究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
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井,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多媒体“美丽的小孔雀”。
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吸毒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
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爱滋病的交叉感染。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63.7%的患者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
禁毒教育—毒品的危害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初步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
3、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政府禁毒的立场,并教育学生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禁毒立场。
二、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毒品危害性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
(介绍毒品危害家庭的案例)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吸毒者完全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为了毒品,他们可以不顾一切。
因此说毒品会害一个家庭,根本不足为奇。
师:可以说毒品一旦进人人体,就会对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毒品“祸及家庭”呢?(学生举例,介绍)这样一讨论,大家对于毒品“危害社会”的说法应该就不难理解了吧?师:吸毒者必须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请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例。
(学生举例,介绍)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
(介绍吸毒者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所以说“吸毒已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贩毒分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
在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
总结各地贩毒分子的各种手段,不外乎课外介绍的几种。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中贩毒分子的五大“毒招”,并相互交流一下看法。
(学生阅读,议论)师:当然,贩毒分子拉拢人,不会像书上写的这样,背诵给你听,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提防贩毒分子的各种卑鄙手段。
毒品还曾经是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武器,谁给大家介绍介绍林则徐的故事?(学生介绍)师:解放后,中国政府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毒品。
现在毒品再次侵入我们国家,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阅读,回答)师: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入到毒品斗争的行列中来呢?(学生回答)师:对,我们从小就要利用法律这个武器,坚决的毒品做长期的斗争!。
高中生物吸毒危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吸毒对生物的危害;
2. 掌握吸毒的危害机制;
3. 培养拒绝吸毒的意识;
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吸毒的定义及分类;
2. 吸毒对大脑和身体的危害;
3.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4. 吸毒的危害机制。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案例分析;
2. 组织小组讨论;
3. 观看相关视频材料;
4. 开展互动问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吸毒的概念;
2. 讲解:分别介绍吸食、注射和吸入三种吸毒方式,以及吸毒对大脑和身体的损害;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吸毒的社会危害,并撰写小结;
4.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吸毒危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5. 总结:总结吸毒的危害机制,并引导学生形成拒绝吸毒的自觉意识。
五、课堂作业
1. 撰写关于吸毒危害的观后感;
2. 制作一份防毒宣传海报;
3. 撰写拒绝吸毒的倡导书,向同学宣传拒毒理念。
六、教学反馈
1. 通过作业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吸毒危害的理解和认知;
2. 对学生在拒绝吸毒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理解吸毒对生物的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吸毒的危害机制;
3. 学生能够意识到拒绝吸毒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教育——吸毒的危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和种类,认识到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种类2. 的危害3. 的预防三、教学重点1. 的危害性2. 的预防方法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防范意识。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禁毒宣誓,增强自觉抵制的决心。
一、的定义和种类1. 的定义:是指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导致生理、心理依赖的物质。
2. 的种类:根据成分和作用,可分为五大类:鸦片类、大麻类、兴奋剂、致幻剂、溶剂及吸入剂。
二、的危害1. 对身体的危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2. 对心理的危害:会导致依赖、焦虑、抑郁、幻觉等心理问题。
3. 对社会的危害:会破坏家庭和谐,诱发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治安。
三、的预防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
2.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远离诱惑,结交益友。
4. 了解危害,宣传禁毒知识。
四、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青少年因好奇心尝试,导致身体和心理严重受损。
2. 案例二:某家庭因成员吸毒,导致家庭破裂,孩子失去关爱。
3. 案例三:某地区泛滥,引发犯罪案件,危害社会治安。
五、禁毒宣誓1. 我坚决抵制,不尝试、不传播、不贩卖。
2. 我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提高身边人的防范意识。
3. 我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为创建无毒校园、无毒家庭、无毒社会贡献力量。
六、的传播途径1.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注射等方式传播。
2. 警惕身边潜在的传播途径,如藏在饮料、零食中等。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馈赠。
禁毒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心理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毒品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认识到吸毒是违法行为。
4.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禁毒宣传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毒品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毒品,以及常见的毒品种类,如海洛因、冰毒、大麻等。
2. 毒品的危害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毒品对个人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3. 如何识别和拒绝毒品讨论毒品交易的常见手段,教育学生如何在面对诱惑时坚定地说“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拒绝技巧。
4. 法律法规与社会责任讲解中国关于禁毒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吸毒、贩毒的法律后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的禁毒宣传活动中,发挥青年的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 互动讲座: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毒品问题。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拒绝毒品的方法。
-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拒绝毒品的对话。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毒品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毒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和危害。
3. 组织小组讨论,每组分享拒绝毒品的策略。
4.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拒绝技巧。
5.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毒品的严重后果。
6. 强调法律法规,提醒学生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7. 总结全课,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作业与延伸活动- 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毒品危害的文章或制作一份禁毒宣传海报。
- 延伸活动: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禁毒宣传活动,向更多的人传播禁毒知识。
高中生防止毒品危害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名称:高中生防止毒品危害主题班会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毒品的危害性2. 防止毒品危害的方法3. 法律法规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2. 怎样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教学准备:1. 毒品危害的相关资料2. 视频资料3. 班会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毒品危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毒品?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哪些危害?二、正文(15分钟)1. 老师讲解毒品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心理、社会的危害。
2. 分析毒品依赖性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毒品的可怕。
3. 讲解如何防止毒品危害,如: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如何帮助身边的朋友抵制毒品?4. 强调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吸毒、贩毒是违法行为,要严格遵守。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享一些真实的毒品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毒品的危害。
2.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抵制毒品的,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经验。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开展小组讨论:如何自觉抵制毒品?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3. 老师总结,强调每个人都要自觉抵制毒品,健康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抵制毒品。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毒品的危害,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3.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防止毒品危害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提高了防范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毒品的危害,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毒品的危害主题教案七篇毒品的危害主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借助图片、视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
(爱惜生命远离危害)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___)、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___、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片段,再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毒品危害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结合宣传短片,给学生讲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毒品的危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自觉防范及抵制能力。
2、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认知意识,将来决然不会陷入毒品泥淖。
3、让学生自现在始高度警惕,人人起到向社会、家人义务宣传的作用。
二、教学形式:班主任主讲,学生听、记的方式。
三、事前准备:查阅整理当年带“吸毒班”有关资料,找出二至三位典型学生的活生生事例,真名隐去采用化名的方式向形式学生们现场讲述。
四、教学过程:一、班主任讲述。
二、现场讨论或质疑三、布置任务:每人交一篇感悟性体会。
班主任讲述:同学们,我们昨天下午参观了共青团市委举办的有关“远离毒品”的展览,你们肯定会被那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图文所震撼。
那些都是活生生的真实事例,其真实性不容怀疑。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清晰,我再向大家讲讲我曾亲眼所见的吸毒者的可悲经历,请同学们务必引以为戒。
那是七年前的事了,我校发现了十几位吸毒的学生,吸毒程度轻重不一。
当时由于经验不足,认为凭我校的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教育挽救,于是就将他们集中到一个班统一管理教育,指派我担任该班的班主任。
其良好的出发点是:一是把他们同其他人员隔离;二是方便引导教育;三是让他们学点职业技术。
后来才证明了一个学校想要改好他们的念头是多么的幼稚和一厢情愿!可以说已经有了瘾的吸毒者,期望在学校里戒除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说,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我校从那以后再也不招一名吸毒者了。
为什么说吸了毒的人就那么可怕、那么难改、那么无药可救,因为我与他们面对面地打交道将近一年,对他们的状况有比较清楚地了解。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大家用心用笔记住。
( 一 ) 损友陷害,防不胜防不少的吸毒者都表示,他们原来都不想吸的,都是被那些狐朋狗友给害的。
那些损友们,为了扩展吸毒者的范围,好增加他们毒品的来源,竟不惜手段地在朋友的圈子中寻找突破口。
在香烟里面,饮料里面,食品里面偷偷掺上毒品。
有的竟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也不放过。
高中禁毒教案之二毒品的危害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禁毒意识,知道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背景介绍:2010年11月18号,孝感市公安局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媒体通报开展禁毒工作的有关情况。
自2010年1月来,孝感市共破获毒品犯罪刑事案件44起,其中50克以上重、特大案件12起;抓获并刑拘毒品犯罪嫌疑人62名,摧毁毒品犯罪团伙12个;查处涉毒行政违法案件411起、涉毒行政违法人员715名,强制隔离戒毒180人。
据了解,由于孝感市毒品预防教育更加普及,人民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逐步增强,“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市禁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301”特大走私、贩卖毒品海洛因案和“303”特大制造、贩卖新型毒品案被公安部列为当年“十大精品大案”。
2010年破获“5.14”特大邮寄新型毒品案的办案单位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单位相继作了专题报道。
孝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表示,今后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以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净化社会、维护稳定的目的。
问题探究:我市政府为什么要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公安机关为什么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前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毒品的种类和特性,知道毒品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基本特征。
那么,毒品对个人,家庭以及我们的社会会造成哪些危害呢?案例1:有一个从事戒毒工作的年轻女医生想:许多药品,不就是医生们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才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的吗?她自认为自己的毅力总比一般吸毒者强,而且从事的就是戒毒工作,便立志要找到戒毒的良方。
她让吸毒者当场吸给她看,接着自己也试吸了几次。
岂知,她从此便上了瘾,而且再也离不开毒品。
先是丈夫离婚,接着是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再后来是出卖肉体。
她成了十足的晚期吸毒者,骨瘦如柴,绝经,乳房彻底萎缩,头发甚至也脱光,不思饮食,体表所有可以注射的大小静脉均被进过针并结痂。
最后,她走上了割脉自杀的绝路,并在留下的遗书上呼吁:“千万不能吸第一口啊!”案例2:16岁的杨某某原先是班上的文体委员,校足球队队员,成绩优异,是一名有希望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
在与同学代某某的交往中,经常看到代和其兄弟吸毒。
杨某某知道吸毒是有害的,是学校和家长所不允许的,但他并不知道危害在哪里,危害有多深。
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再加上自己实在好奇,杨某某吸了第一口毒品,从此杨某某再无心学习,常和毒友纠合在一起吸毒,不仅输掉了自己的身体,还输掉了自己的前途。
案例3: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至2001年底,全国共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3万多例,其中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的占68.7%。
我国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感染率已从1995年的0.04%上升到2000年的4.98%。
吸毒成为我国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
由于我国吸毒人群以吸食海洛因为主,有53.9%的吸毒人员采用注射毒品方式吸毒,其中37%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因此,在局部地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仍有进一步流行的可能。
问题探究:透过这些案例分析,毒品对吸食者本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吸毒对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具体表现在:(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如果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井,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3.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吸毒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爱滋病的交叉感染。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63.7%的患者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
4.吸毒除了对个人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还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案例4:刘某13岁时,父亲因吸毒成瘾吸光了所有的家产,母亲因此出走。
此后,刘某常看见父亲与毒友在家里吸毒,等父亲和毒友们走了之后,刘某便捡起被扔在地上的锡箔纸和吸管,模仿大人们的样子寻找“感觉”,有时他还偷了父亲的毒品来尝。
一年后,刘某的父亲被公安机关抓获,刘某因此没了依靠,开始通过盗窃、抢劫来筹措毒资。
案例5:1995年9月14日,吸毒人员陈某毒瘾发作时向母亲要钱不成,竟用刀将亲生母亲活活砍死,这位母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她头上连砍28刀,并且刀刀致命的凶犯竟是自己不满19岁的亲生骨肉。
19年来,母亲天天用这把菜刀给儿子切菜、做饭,其间溶入了多少母亲的心血和期待。
案例6:2000年3月,家住成都市的梁某与丈夫李某下班回家,发现前夫高某坐在屋里,说:“我要孩子。
”可是离婚一年多来,高某从未关心过女儿。
梁某态度鲜明地告诉高某,如果想要孩子就去找法院。
她的拒绝引起了高某的不满,他们激烈地争吵了起来。
这时,女儿过来了,盛怒之下的高某冲向女儿,抬手狠狠抽了女儿两个耳光。
见梁某要报警,高某转身冲进厨房,操起一把砍刀,将电话线砍成了几截。
在激烈的争执中,高某把自己和女儿一起反锁在里屋。
梁某夫妇用力拍打房门,高某叫嚣着:“再敲,我就杀了她!”梁某夫妇只得住手。
情急之下,梁某趴在地上,从门缝里往里看:只见高某手持利剪,将女儿按在床上,连刺数下。
剧痛中,女儿翻下床,一边绕床爬行一边哭喊……梁某跑到邻居家打了110。
当她重新回到家中时,只见女儿已不省人事倒在地上,一个31岁的父亲竟用一把锋利的剪刀,在年幼的亲生女儿身上戳下20多个窟窿!高某很快被随后赶到的民警抓获,据悉高某没有正当职业,在婚后不久染上毒瘾,梁某规劝无效与之离婚,孩子归她抚养。
这次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吸毒成瘾后导致心理严重变态引发的家庭悲剧。
问题探究: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吸毒对家庭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毒品不仅摧残吸毒者本人的身体,还会破坏幸福和美的家庭生活。
(二)吸毒对家庭的危害1、吸毒对家庭成员造成精神摧残:家庭中只要有一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同时还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正所谓“未闻炮声震响,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屋大家想”。
3、吸毒贻害后代: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和儿童生长将造成严重损害。
许多先天性呆痴、残疾的婴儿就是由父母吸毒而引起的。
毒品除了危害个人、家庭,还会威胁社会的安宁。
问题探究:国际禁毒日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制定国际禁毒日?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7年6月12—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禁毒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通过了《政治宣言》,宣布世界各国在毒品问题上负有“集体责任”。
会议还确定今后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问题探究: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视,毒品对我们的社会又会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吸毒不仅危害个人、家庭,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吸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因素。
(三)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就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据统计,在一些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60%-70%与吸毒有关。
据北京等10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1999年由毒引发的杀人、盗窃、抢劫、诈骗、伤害等刑事案件高达2.6万起,各类治安案件高达3.8万起。
2.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财富,而且严重损耗社会财富,纯粹是一种恶性消费。
据调查,全国每年因吸毒耗资上百亿。
3.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身体消瘦,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使得吸毒者不能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社会废人。
正所谓“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
课堂总结:正是因为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所以它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高度重视禁毒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禁毒。
近二十年来,针对不断蔓延的毒品问题,我国加快了禁毒立法的步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务院颁布了《强制戒毒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禁毒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事法律为主,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相配套的禁毒法律体系,为开展禁毒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抵制毒品,做到不吸食毒品,不参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做到远离毒品,远离歌舞厅、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娱乐场所;做到注意学习,历练品格,强健体魄,立志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人。
课后作业:请各位同学课后收集国家严厉打击毒品以及青少年如何预防毒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