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27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
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①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②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③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规范操作。
4.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②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②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①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时,需要佩戴防护用品来保护自己,降低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1.口罩的使用方法:-要选择合适的口罩型号和规格。
-洗手后,将口罩从包装中取出,确保没有明显的破损。
-放置口罩,使之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不要触摸内部。
-在佩戴时,抓住口罩的两侧,将口罩拉开,覆盖至鼻、口和下颌,确保口罩的外层无皱褶。
-调整鼻夹至合适位置,确保口罩与脸部紧密贴合。
-在佩戴过程中不要触摸面罩部分。
-使用后,将口罩从头部慢慢往下取下来,避免碰触口罩的前面。
-废弃口罩时,应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
-使用后要洗手。
2.隔离衣的使用方法:-获得适合自己尺寸的隔离衣。
-解开固定物,将隔离衣展开。
-确保裤腿部分没有接触到地面。
-穿上隔离衣时,注意不要碰到面部,确保全身覆盖。
-将手从手套孔伸出,戴手套,牢牢固定。
-裤子腰带牢固固定。
-废弃隔离衣时,应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
-使用后要洗手。
3.护目镜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护目镜。
-洗手后,将护目镜从包装中取出,确保没有明显的破损。
-佩戴护目镜时,将镜片对准眼睛,将头带过顶部。
-调整头带至合适位置,确保护目镜紧密贴合面部。
-废弃护目镜时,应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
-使用后要洗手。
4.手套的使用方法:-取出适合尺寸的手套。
-洗手后,将手套从包装中取出,确保没有明显的破损。
-将手套套在手上,并确保手套紧贴皮肤,无褶皱。
-使用手套时,避免触摸其他物品或表面。
-使用过程中,避免触摸面孔或其他非干净区域。
-使用后,将手套从手指处往下脱下,并避免与外表面接触。
-废弃手套时,应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
-使用后要洗手。
5.个人防护装备的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隔离衣、手套等,应被视为污染物,并应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起初,脱下个人防护装备时,避免与外表面的装备接触。
-使用一次性装备的情况下,应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并尽快正确处理垃圾袋。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各种病原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必须正确使用医疗防护用品。
以下是医务人员常见的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方法:1.口罩:口罩是最常见的医疗防护用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使用方法如下:-在佩戴前,务必洗手并确保口罩无损坏。
-将口罩展开,分辨内外层,确保鼻夹朝上。
-将口罩紧贴面部,用双手拉开口罩,将下巴部分完全覆盖。
-用双手将口罩两侧的弹性带挂在耳朵上,或者系在后脑勺上。
-确保口罩紧贴面部,不要有明显漏气现象。
2.帽子和防护眼镜:帽子用于保护头部,防止体液飞溅。
防护眼镜用于保护眼睛免受飞溅物的伤害。
使用方法如下:-将帽子戴在头部,确保头发完全被遮盖。
-将防护眼镜放在眼睛上方,确保可清晰看到。
3.隔离衣和手套:隔离衣和手套用于保护全身免受感染风险。
使用方法如下:-洗手后,将隔离衣展开,穿入其中。
-拉开衣袖,将手穿入袖口,确保手部完全被覆盖。
-紧扣衣扣,确保隔离衣紧贴身体。
-戴手套时,先戴好一只手套,再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指拉开另一只手套的手口,戴在另一只手上,确保手部完全被套住。
4.消毒液和洗手液:消毒液和洗手液用于清洁手部。
使用方法如下:-手部没有明显污渍时,可以用洗手液进行洗手。
-沾取适量洗手液,搓揉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指缝和指尖等部位,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手部有明显污渍时,使用含酒精消毒液进行消毒。
-取适量消毒液,搓揉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指缝和指尖等部位,直到手部干燥。
5.防护服和鞋套:防护服和鞋套用于保护全身和鞋子免受感染风险。
使用方法如下:-洗手后,将防护服展开,穿入其中。
-将手穿入袖口,再将脚穿入裤腿。
-拉上拉链或系好钮扣,确保防护服完全封闭。
-戴鞋套时,将脚穿入鞋套,将鞋套牢固地系在鞋子上,确保鞋子被完全覆盖。
医务人员在使用以上防护用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洗手,确保双手清洁。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触摸面部、眼睛和口鼻等部位。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一)定义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防护服等;(二)使用要求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2.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设施;3.所有使用的防护用品,均在离开使用区域时取下;4.一次性防护用品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品处置; (三)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4.应正确佩戴口罩;(四)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五)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清洁手套;(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3)操作者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一幅手套只用于一个患者的一项操作;3.应正确戴脱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六)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染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的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浆时;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浆时;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七)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3.应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八)防水围裙的使用1.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物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2.防水围裙受到明显污染、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九)帽子的使用1.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2.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3.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种类及用途:1.口罩: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用品之一,能有效阻挡飞沫的传播,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分为普通医用口罩和N95口罩两种。
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佩戴医用口罩,而在处理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等高风险情况时,应佩戴N95口罩。
2.护目镜:护目镜主要用于保护眼部不受感染,避免飞沫或飞溅液体进入眼睛引起感染。
3.防护服:防护服主要用于覆盖全身,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的风险。
4.手套:手套是医护人员必备的防护用品之一,可有效防止病原体通过手部传播。
5.帽子和鞋套:帽子和鞋套也是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一部分,帽子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鞋套用于避免鞋底受到感染。
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1.佩戴口罩:先将口罩展开,找准口鼻位置,勾住耳朵的两侧,使口罩紧贴脸部,鼻夹处需把口罩尽量往鼻梁上压。
佩戴N95口罩时要进行密闭性检查,确保没有漏气。
2.佩戴护目镜:将护目镜戴在眼睛上,并调整舒适的位置,确保能够完全覆盖眼睛,避免漏光。
3.穿戴防护服:先穿戴好内衣和内裤,然后穿戴防护服,绑好袖口和腰带,避免露出肌肤,确保全身完全被覆盖。
4.穿戴手套:将手套戴在清洁的双手上,确保手套套紧,不留缝隙。
5.戴上帽子和鞋套:将帽子戴在头部,确保头发被完全覆盖,戴上鞋套保护鞋底不受污染。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定期更换: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工作强度和使用情况,定期更换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防护效果下降。
2.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正确处理,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应按照规范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清洁消毒:医护人员在脱下防护用品后,应及时进行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4.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自身感染传染病。
5.培训和指导:医院应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各类疾病的患者,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感染,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以下是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的详细介绍。
1.手部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处理污染物品后,应及时进行手部卫生。
正确的手部卫生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手部卫生应持续20秒以上,包括手心、手背、指缝、指尖和手腕等部位。
医务人员还应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口鼻和眼睛,以免将病原体带入自己的体内。
2.口鼻防护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或面屏,以保护口鼻和眼睛免受飞沫和飞溅物的污染。
口罩应紧密贴合面部,并且需要定期更换。
医务人员在佩戴和摘除口罩时,应注意洗手和避免触摸口罩的外表面。
3.防护服装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装,以保护身体免受患者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
防护服装应具备防水、防静电和阻隔病原体的功能,同时应注意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以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医务人员在穿戴和脱下防护服装时,应遵循正确的顺序和方法,避免将潜在的病原体带到自己的身上。
4.手套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处理污染物品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
手套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一次性手套,并在每次使用后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在佩戴和摘除手套时,应注意避免手部皮肤接触外表面,以免污染自己的手部。
另外,医务人员在使用手套时,也应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和其他物品,避免传播病原体。
5.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场景和需要,医务人员可能还需要佩戴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如帽子、鞋套、隔离服等。
这些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具体的操作和风险评估来确定。
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防护用品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总之,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类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个人防护用品能够发挥最大的防护效果。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一、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臵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三、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C 。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五、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有效防护: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纱布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
2.4 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纱布口罩应每天清洗、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5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2.口罩的使用2。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3。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
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
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
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
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
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一、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三、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五、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