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机械零件选材
- 格式:doc
- 大小:976.50 KB
- 文档页数:8
机械零件的选材在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机械零件的设计不单是结构设计,还应包括材料和工艺的设计,故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并能初步分析机器及零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材料问题。
1、工程材料的强化方式:固溶强化、加工硬化、细化组织强化、第二相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
2、工程材料的韧化途径:细化晶粒、调整化学成分、形变热处理、低碳马氏体强韧化。
一、选材的基本原则*满足机件的使用性能要求*较好的加工工艺性*较好的经济性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性能与选材材料的使用性能是选材时考虑的最主要根据——首先要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从工作条件及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使用性能要求①承受载荷的类型及大小——如承受持久作用的静载荷,对弹性或塑性变形的抗力是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承受交变载荷,则疲劳抗力是重要的使用性能。
②工作环境——温度、介质的性质等③特殊要求的性能——电、热、磁、比重、外观等失效分析为正确选材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找出零件损坏的原因。
如失效分析证明零件损坏确系选材不当所致,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防止失效。
(2)从使用性能要求提出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要求使用性能要求→可测的实验室性能指标→初选一般根据设计手册的数据选材,应注意:﹡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时试样毛坯的尺寸有很大关系。
﹡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处理的工艺参数、性能都有一个允许的波动范围只要零件的尺寸、处理条件与手册所给的相同,按手册性能选材是偏安全的手册一般给出:σs 、σb 、δ、ψ、ak目前工程上往往用硬度来作为零件的质量检验标准(简单、非破坏性、硬度与其他性能之间有大致固定的关系),此时还须对处理工艺(主要是热处理工艺)作出明确规定。
2、材料的工艺性应满足加工要求材料的工艺性能,即加工成零件的难易程度,自然是选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简述机械零件选材的基本步骤
一、引言
机械零件是机械装置的组成部分,其选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装置的
性能和寿命。
因此,正确的选材方法是保证机械零件质量的重要步骤。
二、确定零件功能和工作条件
首先需要明确机械零件的功能和工作条件。
例如,传动轴需要承受扭
矩和转速等要求,托架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等要求。
只有明确
了这些要求,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选择合适的材料
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最常用的机械零件材料之一。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
选择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
例如,碳钢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适用于
制造高强度要求的零件;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能好、美观等优点,适
用于制造外表美观且不易生锈的零件。
2.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也是常见的机械零件材料之一。
例如塑料、陶瓷等。
选择
非金属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磨性、耐腐蚀性、温度稳定性等因素。
四、考虑加工工艺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加工工艺,因此在选材时需要考虑加工难度和
成本。
例如,铸造零件可以采用铸造方法制造,而对于精密零件则需
要采用数控加工等高精度加工方法。
五、考虑经济性
在选材时还需要考虑经济性。
即在满足机械零件功能和寿命要求的前
提下,选择价格合适的材料。
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零件选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综合考虑。
只有选择合适的材料才能保证机械装置的正常运行和长期
使用。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与选材第10章机械设计与选材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和失效的形式;2掌握选材的原则和分析方法;3.学会常用机械零件选材。
本章学习重点➢选材的原则;➢常用机械零件选材和工艺路线。
学习方法指导选材的动机:•首次开发生产一种新产品、新零件或新装置;•现有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零件过早失效甚至灾难性事故发生后,需改变用材。
第1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失效的概念当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丧失预定的功能时,即它发生了失效。
①零件完全破坏,不能继续工作;②严重损伤,继续工作不安全;③虽能安全工作,但不能满意地起到预期的作用。
●失效的形式●失效的原因●失效分析的方法基本环节示意图第2节选材的依据和基本原则①从材料使用性能的角度出发,选用的材料必须保证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②根据材料工艺性能的要求,必须保证零件便于加工制造;③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必须保证零件的总成本最低。
④环境与资源原则●使用性能与选材----首要原则使用性能主要指零件在使用状态下应具有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首先应判断零件在工作中所受载荷的性质和大小,计算载荷引起的应力分布。
i载荷的性质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
i i计算应力是确定材料使用性能的数量依据。
考虑零件的工作环境:环境因素会与零件的力学状态综合作用,提出更为复杂的性能要求。
最后还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某些特殊要求。
载荷)。
环境状况温度(如低温、高温、常温或变温)及介质情况(如有无腐蚀或摩擦作用)。
特殊功能导电性、磁性、热膨胀性、比重、外观等。
➢进行失效分析失效抗力取决于材料的性能,对零件主要失效形式的分析常常可以综合出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零件性能要求的指标化将零件对使用性能的要求具体转化为实验室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韧性、塑性、硬度等);再根据工作应力、使用寿命或安全性确定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
●选材与材料工艺性能的关系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冷加工性能如冷变形加工和切削加工性能,热加工性能如铸造性能、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等。
机械零件选材及加工路线课件 (一)机械零件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选材与加工路线在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机械零件选材与加工路线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机械零件的选材机械零件在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例如:1.力学性能:机械零件需要承受各种力、扭矩等,因此要选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抗弯、抗疲劳等力学性能的材料。
2.物理性能: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抗磨损等物理性能的材料。
3.加工性:机械零件要通过加工过程进行制造,因此也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包括铸造性、挤压性、锻造性、切削性等。
4.成本:选材时还需考虑成本问题,综合考虑材料的价格、加工难度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二、机械零件的加工路线机械零件的加工路线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1.粗加工: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热处理等工艺,主要是将材料加工成初步形状,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2.半精加工:包括车、铣、钻、刨、磨等加工工艺,主要是对粗加工后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便得到精度较高的零部件。
3.精加工:包括精密车削、高精度磨削、电火花加工、线切割等工艺,主要是将半精加工后的零部件进行精细加工,以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总之,在选择机械零件的加工路线时,需考虑零件的精度、质量要求和生产效率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
三、结语机械零件选材及加工路线是机械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材与加工路线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质量、性能和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各项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路线和工艺,确保精度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机械零件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机械零件选材及加工路线引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的选材和加工路线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方式能够确保零件的质量,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机械零件选材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常见的加工路线,旨在为机械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一、机械零件选材机械零件的选材是确保零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功能要求零件的功能要求直接决定了所需材料的特性。
例如,如果零件需要承受高温或高压,选用耐高温或高强度的材料是必要的。
因此,在选材前首先要明确零件的功能要求。
2. 可用材料根据功能要求,确定可用的材料范围。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抗拉强度、硬度、热膨胀系数等。
通过比较这些性质,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3. 成本和可获得性零件的成本和可获得性也需要考虑。
有些材料因为成本较高或者供应不稳定,可能需要寻找替代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成本和可加工性,以确保制造的可行性。
4. 环境因素零件所处的环境也是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如果零件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就需要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材料。
如果零件需要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下,对材料的耐候性和防腐蚀性能的要求也会不同。
二、机械零件加工路线选定合适的材料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机械零件的加工路线。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加工方式:1. 铣削加工铣削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方式,通过铣床对工件进行切削。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选择立式铣床、卧式铣床或龙门铣床等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加工。
铣削加工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零件制造,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2. 车削加工车削是通过旋转工件,在刀具的作用下削减工件材料的加工方式。
车床是常用的车削加工设备,可以加工直径较大的零件。
对于需要精确加工的零件,也可以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
3. 钻削加工钻削是用钻头对工件进行孔加工的方法。
这种加工方式适用于需要加工各种精度要求的孔洞的零件。
一.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四大类.其中以黑色金属中的钢﹑铸铁;及有色金属中的铜合金﹑铝合金最为常用;其次是非金属材料中的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有关知识在金属工艺学及工程材料学等;分别介绍.
二.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地选择材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选择零件的材料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即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性要求.
1.使用要求:满足使用要求是选择零件材料的最基本原则.使用要求一般包括:1零件的工作和受载情况;2对零件尺寸和重要的限制;3零件的重要程度.
在考虑使用要求时要抓住主要问题;兼顾一切.一般地讲;减轻重量是机械设计的主要要求之一.若零件尺寸取决於强度;且尺寸和重量又受到某些限制时;应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零件应选用减摩性能好的材料或耐磨材料.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应选用耐热材料;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应选用耐蚀材料.
2.工艺要求:所谓工艺要求;是指所选用材料的冷﹑热加工性能好.比如同是箱体零件采用铸件还是焊接件;要看生产批量大小.大批量宜用铸件;小批量宜用焊接件.如果是铸造毛坯应选用流动性好的材料;若是焊接件应选用焊性好的材料.
选择材料还必须考虑材料热处理的工艺性.
由於一般零件都必须经切削加工;所以选择材料还要考虑其切削性能易断屑﹑表面光滑﹑刀具磨损小等
3.经济性要求:经济性首先体现在材料的相对价格上;在满足上述两方面选材原则基础上;应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其次对经济性不能只从材料价格上考虑;其加工制造费用;使用维护费用都应考虑在内.总之;经济性要综合考虑.。
第十章机械零件选材
第一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一、失效的概念
①零件完全破坏,不能继续工作;
②严重损伤,继续工作不安全;
③虽能安全工作,但不能满意地起到预期的作用。
二、零件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要求的力学性能
韧性与热硬性
第二节选材的基本原则
一、材料的最终性能应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
1、通常以бb(б0.2)作为零件的设计指标。
бb(б0.2)愈高,机器愈轻,寿命愈长;
2、塑性指标(δ、ψ)不能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零件抗过载能力(如应力集中),提高零件的安全性;
3、硬度(HRC、HBS)作为加工工艺的最终检验指标。
二、材料的工艺性能良好:
1、铸造性能的比较
2、锻造性能比较
1)低碳钢最好,中碳钢次之,高碳钢较差;
2)低合金钢可锻性近于中碳钢,高合金钢的较差;
3)铝合金:因锻造温度范围窄,可锻性并不很好;
4)铜合金的可锻性一般较好。
3、焊接性能
1)铜合金和铝合金的焊接性能较差;
2)灰口铸铁基本上不能焊;
3)低碳钢和碳含量低于0.18%的合金钢有较好的焊接性能,碳含量大于0.45%的碳钢和碳含量大于0.35%的合金钢的焊接性能较差。
碳含量和合金元素含量越高,焊接性能越差。
4、切削加工性能
三、充分考虑经济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相对价格
材料相对价格材料相对价格
碳素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易切钢
合金结构钢(铬镍除外)1
1.25
1.3~1.5
1.7
1.7-
2.5
铬不锈钢
铬镍不锈钢
普通黄铜
锡青铜、铝青铜
灰铸铁件
5
15
13-17
19
-1.8
常用热处理的相对加工费用
第三节典型零件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