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 格式:pdf
- 大小:205.03 KB
- 文档页数:5
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9例牟建蛟;王琼【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症状及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温针灸在改善患者腹痛程度、大便性状及次数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年(卷),期】2019(028)003【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温针灸;外治法【作者】牟建蛟;王琼【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四川遂宁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四川遂宁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等因素有关[1],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大便形状异常等,呈反复性或持续发作,临床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四型,其中以腹泻型较常见[2],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
全世界范围内,IBS的患病率相差较大,流行率大约为10 %~15 %,我国北京成人患病率为0.82 %,广东地区IBS的人群患病率为5.67 %[3]。
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7例,取得较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a)治疗组29141544.21±14.045.51±4.73对照组28121647.06±14.845.96±3.431.2 纳入标准所有受试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年龄在18周~70周岁之间,无器质性胃肠道病变者,进入研究前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止泻药。
针灸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概况【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
本文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症候分类、针灸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SB-D做一概述。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病因病机;症候分类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 ( 或) 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四种。
IBS在临床以腹泻型 (IBS-D) 最多见,属于中医“腹痛“泄泻”“肠郁”等范畴。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影响,IBS 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各地研究报道显示IBS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
本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费用不菲。
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大多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尤其是针灸疗法,近来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针灸治疗IBS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显示了良好前景,现将其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IBS-D的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体虚等相关,病位在肠,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而肝脾两脏在病机上起着关键作用。
该病病机主要有:肝脾不调、脾胃虚弱和脾肾两虚。
肝脾不调,脾气得肝气疏泄,则运化水谷、水湿功能正常;若肝气失和,脾主运化水湿之功能得不到肝气之调达,则水湿并走肠间而见腹泻。
脾胃虚弱则水为湿内生,谷为滞不行,清浊相混,发为泄泻。
脾肾两虚,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火之脏,命门所附,主司二便。
“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1】。
2.症候诊断分类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有:张声生【2】等采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360例患者资料,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提取表”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是IBS-D的主流证候;李乾构【3】等在《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将IBS-D分为肝郁脾虚、湿热阻滞、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脾肾阳虚5种证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本病没有明确分类,但在中医范畴里归属“泄泻”的证候分类中有寒湿证、湿热证、食滞证、肝郁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6种证型;《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5】中涉及IBS-D有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肾阳虚、脾胃湿热等5个证型;2010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中涉及IBS-D的有脾虚湿阻、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胃湿热4种证型;同年8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上达成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中涉及IBS-D有肝气乘脾、脾胃虚弱2种证型。
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前言:肠易激综合征为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的症状体现为大便异常、腹胀以及腹痛等,主要特征在于肠道功能的易激性,当前该疾病的病因还未能明确,但当代医学却普遍认为该疾病可能和情绪、以及药物等因素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而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过程中,发现针灸治疗方式可产生显著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就以胃肠“爱激动”针灸的优势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的内容及方法。
一、胃肠“爱激动”针灸的优势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体现为大便性状改变、腹胀以及腹痛等,其的产生往往和患者的情绪之间有着一定相关性,为一种功能性的临床疾病。
现阶段,在我国中医领域中,认为该项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肝脾之间存在关联性,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若可运用针灸的方式,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实施针灸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对于患者的肠胃肠道痉挛症状加以改善,所选择的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穴、天枢穴、小肠俞穴以及大肠俞穴等,在利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后,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有利于调节其的自由基含量,强化其的抗氧化能力,利于在较大程度上确保肠道细胞外液的有效平衡,会快速的推动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可做到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质量,也利于降低患者在患病后所产生的痛苦感,因此说,通过针灸治疗方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十分可行与有效的,因此该种针灸治疗方式往往有着宽广的临床运用前景。
二、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一)肠易激综合征五十岁的王女士在开会前,容易产生腹泻、以及腹痛等症状,这令王女士非常苦恼,起初产生此种症状时,王女士认为是自身的饮食存在问题而导致的,因而只是简单地使用了胃药,就未再关注此种症状,但在症状有所改善后,发现在日后还会复发,严重影响到了王女士的生活质量,所以王女士才入院进行检查,诊断过后发现王女士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在王女士接受一定治疗后,发现未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目的系统性评价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对近3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针刺方法较多,包括: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疗法。
结论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显著,发现运用灵龟八法治疗该病较少,特别是灵龟八法择时取穴的运用领域尚未被开拓,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综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不适、以大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1]。
临床以腹泻型最为常见[2]。
属于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
IBS患者以健康忧虑和饮食限制减少、睡眠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最为常见,它属于心身疾病。
目前,IBS已成为人群中最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3],其发病率高,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
所以,IBS的治疗是以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目前西医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药物。
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 有明确疗效[4~5]。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IBS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将3年来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针灸研究11针刺疗法刘淑英[6]运用调神健脾针刺法治疗IBS-D的临床观察。
将60例患者分为调神健脾组和常规药物组各30例,调神健脾组予调神健脾针刺法,穴取百会、印堂、中脘、双天枢、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常规药物组口服得舒特。
结果:调神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00%,常规药物组为7667%;王瑾[7]运用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老年IBS-C观察。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常用取穴规律研究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常用针灸的特定穴与归经。
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来所有相关临床文献,选择治疗取穴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其中13个常用穴位的归经、特定穴再次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1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用以健脾和胃的穴位为主,疏肝理气的穴位为辅,13个常用取穴中以天枢(93.1%)、足三里(87.8%)和上巨虚(83.5%)出现次数为多,所属经脉以胃经和肝经穴位为主。
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IBS的首选取穴;选用肝经具有能祛风除湿,理气和胃的太冲、章门、期门穴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特定穴;取穴规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近年来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病理生理特征,是IBS患者症状产生的重要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甚至被学者视为IBS患者的生物学标志[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实验室常规、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有明确疗效[2],为明确针灸取穴对其治疗的规律,笔者对近15年来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常用取穴和归经等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资料选择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15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所有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的医案均录入数据,医案报道中凡有配合中药内服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者一律不予录入,共录入115个医案。
统计学方法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取穴、归经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
然后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13个腧穴,依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对这些腧穴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IBS的取穴规律。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聂金迪【摘要】目的:探究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选择针灸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比较换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短期内恢复身体症状,减轻病痛,效果显著。
%Objective Acupuncture method and its effect in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re to be studied.MethodsChose 66 patient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5 and separate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39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are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while 2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re given western medication treatment,and then compar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acy in study group is 92.31% and it is 77.78% in control group,patients’ treatment efficacy is much more favorable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is a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s statisticvalue(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t is conducive to patients’ recovery and relieving patients’ pai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2页(P147-148)【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治疗效果【作者】聂金迪【作者单位】154002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Objective Acupuncture method and its effect in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re to be studied. Methods Chose 66 patient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5 and separate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39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are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while 2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re given western medication treatment,and then compar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acy in study group is 92.31% and it is 77.78% in control group,patients’ treatment efficacy is much more favorable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is a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s statistic value(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t is conduciv e to patients’ recovery and relieving patients’ pain.【Key word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cupuncture,Treatment effect肠易激综合征为间歇或者持续发作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缺乏胃肠道结构以及生化异常肠道功能紊乱性的疾病。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理论研究
庞希军
【期刊名称】《智慧健康》
【年(卷),期】2024(10)2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一种,发病率非常高,这一疾病会引起患者腹部极度不适或者腹痛等情况,用Mate分析发现,全球有5%~22%的普通人群都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其中我国的患者就占了5%~10%。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数量不断上升,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占12.4%,并且在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人均每年要花费两万元,这给相关居民带来的社会生活以及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
而肠易激综合征还可以分成:混合型IBS(IBS-M)、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IBS(IBS-C)以及不可分类型IBS(IBSU)四种,而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
在不断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中医疗法中的针灸疗法对于治疗这一病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相应的症状,同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5页(P29-32)
【作者】庞希军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临床疗效研究
2.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3.温针灸联合健脾祛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疗效观察
4.健脾调神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5.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熊嘉玮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9(41)1
【摘要】2003~2007年间.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4例,并设中药治疗组31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熊嘉玮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0.5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2.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3.逍遥散加减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4.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39例临床观察
5.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卒中后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