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浅议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浅议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而在小学,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材施教,主要分两方面解释:1、因教材而定教法;2、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因教材而定教法的体会。

在湘版的美术教材中,比较注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而相对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就比较薄弱。只有学生提高了对美的认识、对好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能力,知道怎样是好的作品,才能更好的画好美术作品。因此,在备课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以课本教材内容为主体,适当增加了课外好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更多好的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创作有了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湘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四课《真情对印》的第二个活动中,内容是对称的窗花剪纸,教材里只展示了几个不同瓣数的窗花。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窗花的认识和做剪纸是兴趣,我上网收集了各类民间有特色的窗花,制作成形,让学生欣赏;同时还给学生讲述了这些窗花的意义和特色,让学生提高了对窗花的欣赏能力。结果,这次学生创作的窗花的造型丰富多姿,各有特色,而且还能说出他们创作的来源,讲得眉飞色舞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了窗花的设计要点,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美术课。

同时本套教材中,有些可操作性略低的内容,我会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学具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本套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玻璃水彩》一课,所选的工具是玻璃。学校没办法统一准备大量的玻璃工具,而布置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准备,家长首先就不会同意;即使是同意,并准备好带来,学生在课堂上也容易出现安全上的问题,那本课的学习就比较难开展了。我于是,我对本课的学习工具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用幻灯片的那种也具有透明感的材料代替玻璃进行教学,这样,因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材料进行教学,既安全,又让学生能够尝试到课本里的制作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吸引了平常绘画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其次,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

因材施教中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自己各方面(生活的环境、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智力、接受能力差异等)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画画也是一样。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因势利导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的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研究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材施教,切不可轻易否定,说不定你否定的就是一位艺术大师。

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对学生的指导及要求应有所不同。在我们学校里,有些一年级的学生,上小学前在幼儿园或是校外的美术培训班接受过两三年不同程度的美术教育,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没上过幼儿园,完全没接受过美术教育。对这些不同的学生在美术课上的指导和讲解就不尽相同了。例如,一年级第二册教材中《蚂蚁搬家》一课中,有小部分学生之前已对蚂蚁有一定的了解,对蚂蚁的形象的绘画已非常熟

悉,而且还能随手画出非常生动的形象了,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蚂蚁搬家》一课时,只要利用多种媒材呈现故事起因,引导学生根据蚂蚁的表情、动态及周围环境看图说话,理解题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或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后再进行画画,很快就能把他们心中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大部分学生,对蚂蚁的画法并不太了解,也只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示范、讲解蚂蚁的画方法,让他们先学会蚂蚁的表达,再进行蚂蚁搬家的故事创作,也能很快快乐地完成一幅较完整的作品。对前面所说的这些学生的要求也可以定得略高一点,可引导他们设计出蚂蚁的不同形象、装扮及不同的动作、表情,要求他们作业必需自己创作,画出与众不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的作品出来。另外还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观察力不够好,接受能力略低;动笔作画时,眼高手低,或不敢动笔,虽然老师讲课时也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如何画蚂蚁,画蚂蚁时要注意哪些特征,可他们还没能画出蚂蚁的形象;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即使有老师的鼓励,他们也迟迟不敢动笔。对这些学生,应个别辅导,尽量的放慢速度,再细化讲解、示范绘画的步骤,多用语言、眼神、手语等对其进行鼓励,直到学生敢动笔画出蚂蚁的基本形象。因为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而并非完全的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因此,对这类学生的要求,即使他们画得“不像”,但只要他们敢快乐地动笔、敢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蚂蚁用画笔表达出来,也值得用肯定的话语鼓励他们,使他们敢于主动动手作画。而有些学生,虽然心里非常想画出动人的作品,并已动笔想有所表现,可整个画面的线条很乱,完全没有条理,让人看不明白他们在画什么。对这类学生可把要求暂时降低,首先引导他们在作画时运笔的线条尽量画得慢、稳、流畅,要交代清楚线头和结尾的位置,不必要的线可暂时不画等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作画。等这部分学生对作画开始有信心、有条理时,再对他们有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循序渐进,因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分别定目标、分别指导,使整体学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的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总之,只有解决了学生作画过程中的难题,才能使学生进行愉快的创作,才能把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本事的“闪光点”很好的展现出来,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课程然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全面素质”的教育,既要普遍提高每个学生的技能水平,防止学生两极化,又要使每个学生各种素质都能协调发展。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不同素质的学生得到很好的美术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