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312.00 KB
- 文档页数:9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有机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应用面广。
在学习和掌握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时,要抓住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即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
学习时以烃类有机物为基础,以烃的衍生物为重点;通过各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的学习,达到掌握相关各类有机物的目的。
对于其中涉及的各有关反应要认识反应的意义,即每个反应对于反应物来说,它表示着反应物的性质;对于生成物来说,很可能成为生成物的制法。
也就是说,一个化学方程式它既是性质反应,又是制法的反应原理。
对于各个反应,应尽量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掌握和运用。
现对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分别阐述如下:1.烷烃分子结构特点:C—C单键和C—H单键。
在室温时这两种键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烷烃一般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光、热),C—H键的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C键可以断裂,继而发生裂化和氧化反应。
如:(1)取代反应R-CH3+X2R-CH2X+HX(卤化)R-CH3+HO-NO2-CH2NO2+H2O(硝化)(2)裂化反应(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3)催化裂化C8H18C4H10+C4H8C 4H10C2H6+C2H4(3)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催化氧化2CH3CH2CH2CH3+5O24CH3COOH+2H2O2.烯烃分子结构特点:分于中含有键。
烯烃分子内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较弱,容易断开而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主要发生加成、氧化和加聚反应。
(1)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催化氧化2CH2 CH2+O22CH3-CHO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①加H2、X2(X:Cl、Br、I)CH2 CH2+H2CH3-CH3CH2 CH2+Cl2→CH2Cl-CH2Cl②加H2O、HXCH2 CH2+H-OH CH3-CH2OHCH2 CH2+HCl CH3-CH2Cl(3)加聚反应nCH2 CH2[CH2-CH2]n3.炔烃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内含有—C≡C—键炔烃分子内的碳碳三键中有一个较强的键和二个较弱的键,这二个较弱的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开,因而炔烃的化学性质也是活泼的,能够发生和烯烃相似的反应即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空气中易燃烧,如:(1)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H2、X2、H2O、HX)CH≡CH+HCl CH2==CHCl(3)加聚反应4.二烯烃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
一.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类别通式官能团烷C n H2n+2(n≥ 1)————烃烯C n H2n(n≥2)烃〔单烯烃〕炔C n H2n-2(n≥ 2)代表物分子结构结点由 C、H 构成,碳碳之间为单键连接成CH4链状,任何结构的〔 Mr :16〕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①链状〔可以带支链〕CH2=CH2(Mr :28〕②有CH3— CH=CH2③分子中与碳碳双〔 Mr :42〕键相连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①、链状〔可以带H— C≡ C—H〔Mr:支链〕②有主要化学性质1.光照下的卤代;2.裂化;3.不使酸性 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 4.可燃1、加成:X2、H2、HX、HCN2、加聚:一般条件催化剂〔△〕。
3.易被氧化。
与 O2〔条件:PbCl2、CuCl2、加压、加热〕反响生成 CH3CHO.4.使 Br2水〔或 Br2/CCl4〕、酸性 KMnO4褪色5.燃烧现象:黑烟〔炔类是.浓黑烟〕..1、加成:X2、H2、HX、HCN 2、聚合 : 一般条件催化剂。
〔△〕3.易被氧化。
与 HO2〔条件:HgSO 〕反应生成4烃〔单〕—C≡C—26〕—C≡C—③、分子成直线型CH3CHO.4.使 Br2水〔或 Br2/CCl4〕、酸性 KMnO4褪色5.燃烧现象:浓黑烟〔烯类..是黑烟〕.苯及n 2n-6(n≥ 6)C H同系〔不包括萘————物等〕(Mr : 78〕或甲苯①、六元环。
②、一个分子只有一个苯环,侧链为烷基。
③、 12 个原子共面1、取代:与 Br2在Fe〔实际是Fe3+〕做催化剂生成溴苯。
2、加成:与H2〔 Ni 催化〕环己烷;与Cl2〔紫外线〕生成“六六六〞。
3典型反响:卤代、硝化。
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类别通式一卤代烃:卤代R—X烃多元饱和卤代烃:Cn H2n+2-m X m一元醇:R—OH醇饱和多元醇:C n H2n+2O m醚R—O—R′酚醛酮羧酸酯官能团卤原子—X醇羟基—OH醚键酚羟基—OH醛基羰基羧基酯基代表物C2H5Br(Mr : 109〕CH3OH(Mr : 32〕C2 H5 OH(M r : 46〕C2H5O C2H5(M r : 74〕(M r : 94〕HCHO(M r : 30〕(M r : 44〕(M r : 58〕(M r : 60〕HCOOCH3(M r : 60〕(M r : 88〕分子结构结点主要化学性质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 1.与 NaOH 水溶液共热发生取结合代反响生成醇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 2.与 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能发生消去反响去反响生成烯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1.跟活泼金属反响产生 H22.跟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响生合, O—H 及 C—O 均成卤代烃有极性。
高三化学有机物性质知识点高三化学学习中,有机物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机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含有碳-碳键或碳-氢键的化合物。
它们的性质是由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特性所决定的。
本文将从有机物的燃烧性质、氧化性质、酸碱性质以及加成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有机物的燃烧性质有机物的燃烧是指在适当条件下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有机物的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一般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燃烧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因此会伴随着火焰和生成物的形成。
不同有机物的燃烧性质会有所差异,如饱和烃燃烧无火焰,而不饱和烃燃烧则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2. 有机物的氧化性质有机物的氧化性是指有机物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的性质。
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由于碳-碳和碳-氢键的断裂,然后生成新的碳-氧键、碳-氮键等。
有机物的氧化性质的表现主要有:易被氧化,如醇、醚等;具有还原性,如醛、酮等;以及易进行氧化分解,如羧酸等。
氧化反应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 有机物的酸碱性质有机物的酸碱性质是指有机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表现。
有机物可以分为酸性有机物、中性有机物和碱性有机物。
酸性有机物包括羧酸、酚等,它们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H+离子。
中性有机物如烃、醇等在水中不会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碱性有机物如胺则能够在水溶液中生成OH-离子。
有机物的酸碱性质不仅可以影响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还可以影响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4. 有机物的加成反应有机物的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中的双键或三键断裂并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化学键的反应。
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之一,常用于合成大分子化合物或改变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加成反应可以是热力学或动力学控制的,常见的加成反应包括烯烃的加成反应、芳香烃的加成反应以及烃的加成反应等。
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在化学工业、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高三化学学习中的有机物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机物的定义初中化学
有机物的定义:
有机物是指除水以外,含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的包含氢或氧或其它元素,并由碳键连接成长链状或支链状的化合物,其中有部分碳原子所具有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是有机物的特有属性。
有机物的历史:
有机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科学家开始发现有机物的特性,它们与无机物明显不同。
有机物的研究开展得越来越深入,发现它们的结构,作用以及研制方法,直至于发现有机物的定义。
有机物的性质:
1、有机物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它们可以与其它有机物结合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这使得有机物的结构及作用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2、有机物具有明显的分子大小规律,它们的分子质量一般低于10,000,可以用通用的分子式表示。
3、有机物具有多种物理性质,如沸点,折光率,比重,溶解度等。
4、有机物的碳环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特性,根据碳环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有机物分为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糖类、胺类、酸类等。
- 1 -。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有机物是以碳元素为基础构建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中。
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物性质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醇类化合物醇是一类中性、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羟基(-OH)。
醇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碳链长度和羟基位置,因此不同类型的醇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丙二醇(C3H8O2)是一种常见的醇类有机物。
由于其双羟基结构,丙二醇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在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丙二醇可用作皮肤保湿剂、药物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等。
二、醛类化合物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一般以-CHO为基础表示。
醛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和活性,可发生各种有机反应。
甲醛(CH2O)是一种简单的醛类有机物。
由于其低毒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甲醛被广泛应用于纸浆制造、染料合成和防腐剂等方面。
此外,甲醛还可以用于制备化肥和塑料等产品。
三、酮类化合物酮是一类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其羰基结构位于碳链内部。
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碳链长度和酮基位置。
丙酮(C3H6O)是一种常见的酮类有机物。
丙酮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染料中。
此外,丙酮还可用于合成农药、医药和塑料等领域。
四、酸类化合物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的羧基可释放出氢离子形成氢离子。
酸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羧基的取代和酸解离程度。
乙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类有机物。
乙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和食品工业中。
例如,乙酸可用作溶剂、防腐剂和食品酸味剂等。
五、酯类化合物酯是一类含有酯基(-COO-)的有机化合物,其由酸和醇反应生成。
酯的性质受其碳链长度和酯基取代的影响。
乙酸乙酯(C4H8O2)是一种常见的酯类有机物。
乙酸乙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在溶剂、涂料和香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六、醚类化合物醚是一类含有氧原子连接两个碳链的有机化合物。
烷烃:化学性质不活泼,尤其是直链烷烃。
它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金属钠等都不起反应,或者反应速率缓慢。
但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一些试剂反应。
主要有:氧化、裂化和取代等反应。
烯烃:1`与X2,H2,H2O,HX等加成反应2`加聚反应3 氧化反应炔烃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苯易进行取代,只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成和氧化反应,主要: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磺化反应苯的同系物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甲苯和溴能发生取代反应,但条件不同,取代位置不同,发生在苯环上,即侧链对苯环的影响,发生在侧链上,即类似烷烃的取代反应,还能继续进行。
)加成反应物理性质烷烃都是无色的,碳原子数5-11时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以下为气态,以上为固态。
标准状况下密度都比水小。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并且熔点和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烯烃物理性质和烷烃相似,如烯烃是不溶于水的,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烷烃还略大一点。
烯烃还能与某些金属离子以π键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加烯烃的溶解度,生成水溶性较大的配合物。
烯烃也易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一般C2~C4的烯烃是气体,C5~C18的为气体,C19以上的高级烯烃为固体。
烯烃的沸点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双键在碳链终端的烯烃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为固体。
烯烃的沸点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双键在碳链中间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还略低一点。
与烷烃一样,直链烯烃的沸点比带支链的高炔烃和烷烃,烯烃基本相似. 炔烃的沸点,相对密度等都比相应的烯烃略高些.4个碳以下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它们的沸点也升高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比水轻,不溶于水苯的同系物在性质上跟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燃烧时都发生带有浓烟的火焰,都能发生取代反映等,不能使溴水褪色(不发生反应),但能使溴水层褪色(物理性质)归纳同系物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的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相似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10-08-29 17:48 物理性质烷烃都是无色的,碳原子数5-11时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以下为气态,以上为固态。
化学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学性质区别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其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
在化学中,有机物与无机物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那么,有机物与无机物有何区别,他们的化学性质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化学性质、结构、反应等多方面探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化学性质方面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相对于无机物来说更加复杂,一般都是含有碳原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化合物”。
这些有机物分子中通常会出现多个碳-碳键和碳-氢键,这些键的共价结合能力比单纯的阴阳离子键更强,因此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更加复杂。
而与之相对,无机物由于不含有碳元素或者是碳元素含量很少,其化学性质就相对单一,以氧化还原、配位、离子交换等为主要化学反应类型。
2.结构方面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其分子大小和形状也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单个分子,也可以是由多个分子组成的大分子。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碳元素,且存在C-H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通常表现出很强的取向性,即它们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
而无机物分子结构通常比较单纯,多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等,其结构主要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所决定。
3.反应方面由于有机物与无机物分子结构的差异,它们的化学反应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有机物的反应多以发生碳-碳和碳-氢键断裂、生成新的键合物为主,如酯化反应、加成反应等。
而无机物分子间的反应则多以离子、阴、阳离子、共价键等为主。
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有机物与无机物在化学性质、结构、反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机物的复杂性使得其化学性质更加多样化,而无机物的相对单一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则使得其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
在日常生活中,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需要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一门学科。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生命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重点探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 密度:有机物的密度通常较小,大多数有机物的密度在0.5-1.5g/cm³之间。
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元素轻,且通常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使得有机物相对来说比较轻。
2. 熔点和沸点:有机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
这是由于有机物的分子间力较弱,主要是由范德瓦尔斯力引起的,因此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力。
3. 溶解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特别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更好。
这是由于有机溶剂和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4. 颜色: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或官能团可以赋予有机物不同的颜色。
例如,含有共轭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颜色,如苯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呈现出紫色。
5. 光学活性:部分有机物具有旋光性,即能使入射的偏振光旋转一定角度。
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立体异构体所引起的。
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1. 燃烧性:有机物在氧气存在下可燃烧。
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反应活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例如,有机物可以进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3. 氧化还原性:有机物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来说,含有较多键合氧的有机物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含有多个亲电原子的有机物则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4. 酸碱性:有机物可以表现出酸性或碱性。
酸性有机物通常含有能够解离产生氢离子的官能团,而碱性有机物则含有能接受氢离子的官能团。
5. 亲核性:有机物中的亲电子对亲核试剂具有吸引作用,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或亲核加成反应。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一、烃类:
1、烷烃:
由单一的碳链和氢原子组成的构成,是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只有单键,没有明显双键,极易析出极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可析出单质,不溶于水,碱下析出,常
ch2cl2 中溶解,能形成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碳链构型的不同,烷烃的化学性质有
一定差异,如丁烷小容易溶于水,而较大碳链烷烃如环氧戊烷,极不易溶于水。
2、烯烃:
具有环状碳链的有机物,由于对电子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常温下大部分烯烃是
含有稳定非极性的碳-碳双键,但易析出极性。
它们大部分是不溶于水,形成极少量的分
子间相互作用,但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
二、醛类:
由醛基与醇基所组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δ+醛δ-醇化合物结构,多用于有机化
学的合成。
醇以存在着一个极性空间的形式存在于有机溶剂中,它们极易与水反应,形成盐,破坏极性空间,有其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和无色的现象,所以可以极易溶于水中,但不
溶于有机的溶剂。
三、酯类:
具有羟基组成碳官能团的有机物,主要由酯基和其它某种有机物组成,具有极性碳-
羰基极性空间,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但极不溶于水,因为在水中形成羰基,使
得酯类极难溶于水中,但与碱质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具有一定的把水离子弱化的作用,因此,它们主要用于各种特殊目的。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概述一、烷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分解反应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三、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五、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消去反应六、醇和酚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反应;2、取代反应;3、消去反应;4、氧化反应;5、酚羟基反应;6、酚苯环上的反应七、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八、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1、酸性;2、酯化反应;3、α-H的取代反应一、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在特定条件(有机化学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裂化和裂解大分子烷烃通过高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小分子烷烃、烯烃以及氢气。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碳碳双键C=C是烯烃的官能团,烯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还原,聚合:1、加成反应(1)1,2-加成A、丙烯和溴单质加成B、丙烯和溴化氢加成(马氏规则:H越多,越加H)(2)1,4-加成【注意】: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取决于反应条件,一般低温倾向于发生1,2-加成,高温倾向于发生1,4-加成。
由此可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因此要特别注意反应的条件,记准,记对!(3)环加成2、氧化反应(1)燃烧反应(2)高锰酸钾氧化书写步骤:A、碳碳双键断开变碳氧双键;B、双键碳上的氢原子变羟基。
(3)臭氧氧化只进行高锰酸钾氧化的第一步,C=C双键断裂变碳氧双键。
3、聚合反应4、烯烃的顺反异构两个双键碳原子上都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会有顺反异构。
顺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同一侧。
反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两侧。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炔烃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卤素单质、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 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 ..3.Cl ..,沸点为....-.24.2....℃)..甲醛(...HCHO ....,沸点为....-.21..℃)..(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如,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甲酸HCOOH 乙醛CH3CHO★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
如,石蜡C12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4.有机物的颜色☆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各类有机物的性质一、烷烃(C n H 2n+2)1、取代反应:RH + X 2RX + HX 2、燃烧3、受热分解:CH 4 C + 2H 2,C 8H 18 C 4H 10 + C 4H 8二、烯烃(C n H 2n )1、 加成反应:—C=C —+ HX — —CH —C —X(HX :HCl 、HBr 、HCN 、HOH 等)—C=C — + X 2 —C —C — (X 2:Cl 2、Br 2、I 2、(CN)2等)X X2、 加聚反应:n —C=C —催化剂 △[ C —C ]n3、 氧化反应:①燃烧 ;②KMnO 4溶液褪色 三、炔烃(C n H 2n-2) X X1、加成反应:—CC — + X 2 → —C=C —X X—C C — + 2X 2 → —C —C — X X2、 氧化反应:①燃烧 ;②KMnO 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nCHCH催化剂 △[ CH=CH ] n (聚乙炔)四、苯及其同系物(C n H 2n-6)1、取代反应:与X2、HO —NO 2等发生苯环上的取代+Br 2催化剂Br+HBrH ++HO NO 2NO 22OH ++HO NO 2NO 22OCH 3CH 3NO 2O 2N3(T .N .T )3H +CH 3Cl 2CH 2Cl+Cl2、加成反应:催化剂23H + CH 3催化剂23H +CH 3()3、 氧化反应:①燃烧②苯的同系物能使KMnO 4溶液褪色(支链受苯环影响而变的活泼) 五、卤代烃1、碱性条件下水解:ROH + NaX光高温催化剂催化剂一定条件2、消除反应:+O+C C H XNaOH2H +C C NaX六、醇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 )1、与Na 等活泼金属反应:2ROH + 2Na → 2RONa + H 2↑2、催化氧化:2RCH 2OH + O 2 催化剂 △ 2RCHO + 2H 2O 2R-CHOH + O 2催化剂 △2 R-C-R ’ + 2H 2OR ’ O 3、消去反应: —C —C —浓硫酸 170℃-C=C — + H 2O(分子内脱水) H OH 4、 酯化反应:ROH + R ’-C-OR浓硫酸 △R ’-C-OR + H 2O5、 分子间脱水:2ROH浓硫酸 △R —O -R + H 2O七、酚(石炭酸) (醚) 1、氧化: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显粉红色2、弱酸性:O+H+OH+2O +H OHNaOHNaO+2O +H OHNaOCO 2+NaHCO 33、取代反应:Br33H ++OHBr 2OHBrBrBr用于苯酚的定性、定量检定4、显色反应:酚类物质可与FeCl 3溶液作用,溶液变紫色5、苯环上的加成:23H +OH OH八、醛(C n H 2n O ) RCHO1、还原反应(加成反应):RCHO + H 2催化剂 △RCH 2OH2、氧化反应:银镜反应:RCHO + 2Ag(NH 3)2OH△RCOONH 4 + 2Ag ↓ + 3NH 3 + H 2O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反应:RCHO+2Cu(OH)2→RCOOH+Cu 2O+2H 2O催化氧化:2RCHO + O 2催化剂 △2RCOOH九、羧酸(C n H 2n O 2) RCOOH1、弱酸性:RCOOHRCOO - + H + 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酸性减弱,溶解度减小。
《有机化学基础》总结(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一、断键部位小结——预测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1、双键(C=C,C=O)、三键2、极性键:极性键极性越强越易断(共价键的极性)3、不同基团的相互影响(官能团相邻碳上的氢)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一)烷烃1、取代反应:注意:(室温下,在暗处不发生反应,但不能用强光直接照射,否则会发生爆炸)。
②反应物:纯卤素单质气体,如甲烷通入溴水中不反应。
③反应不会停留在某一步,因此产物是5种物质的混合物。
1 mol H被取代,需要1mol Cl2,认为1个Cl2分子能取代2个H原子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2、氧化反应:在空气中燃烧:()n2n+2222C H+O nCO+n+1H O3n+12−−−→点燃3、裂化反应:注意: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二)烯烃1、加成反应:烯烃可与H2、X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如:反应物与烯烃R—CH=CH2反应的方程式溴水,卤素单质(X2)R—CH=CH2+Br2—→R—CH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氢气(H2)R—CH=CH2+H2∆−−−−→催化剂R—CH2—CH3水(H2O)R—CH=CH2+H—OH−−−−−→催化剂加热,加压R—CH—CH3或R—CH2—CH2OH氯化氢(HCl)R—CH=CH2+HCl∆−−−−→催化剂R—CH—CH3或R—CH2—CH2Cl氰化氢(HCN)R—CH=CH2+HCN∆−−−−→催化剂R—CH—CH3或R—CH2—CH2CNOHClCN2、氧化反应(1)将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5CH 2=CH 2+12KMnO 4+18H 2SO 4→10CO 2↑+6K 2SO 4+12MnSO 4+28H 2O 注意: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 4。
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 4拓展:烯烃与KMnO 4的反应:在中性或碱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烯烃被氧化成二元醇,高锰酸钾被还原成MnO 2。
各类有机物性质一览表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其性质多种多样。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各类有机物性质的一览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
一、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三类。
1. 烷烃(Alkanes):- 物理性质:a) 烷烃一般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随碳链增长而升高沸点和融点。
b) 烷烃的密度较小,常用比重瓶法测定。
- 化学性质:a) 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如卤代烷生成取代产物。
b) 在适当条件下,烷烃还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烯烃(Alkenes):- 物理性质:a) 烯烃常见的是无色气体或液体,在室温下存在。
b) 烯烃的密度通常较小。
- 化学性质:a) 烯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如与溴水生成溴代烷。
b) 烯烃还可以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3. 炔烃(Alkynes):- 物理性质:a) 炔烃一般为无色气体或液体。
b) 炔烃的密度相对较小。
- 化学性质:a) 炔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如与溴水生成溴代炔烃。
b) 炔烃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醛和酮。
二、醇类醇是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1. 一元醇(Monohydroxy Alcohols):- 物理性质:a) 一元醇常见的是无色液体。
b) 醇的氢键使其具有比醚、酮和醛有更高的沸点。
- 化学性质:a) 一元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2. 二元醇(Polyhydroxy Alcohols):- 物理性质:a) 二元醇一般为无色液体。
b) 二元醇的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 化学性质:a) 二元醇可以发生糖化反应,生成糖类化合物。
三、酮类酮是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1. 简单酮(Simple Ketones):- 物理性质:a) 简单酮常为无色液体。
b) 酮的沸点较相应的醇和醚高。
- 化学性质:a) 简单酮可以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2. 糖酮(Sugar Ketones):- 物理性质:a) 糖酮常为无色或白色固体。
初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梳理一、有机物的基本特征1.有机物是由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大多数有机物也含有氢元素,还有一些有机物中含有氧、氮、硫等元素。
2.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常见有机物为无色、无味、无臭、易挥发的液体或固体。
3.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可以进行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反应。
4.有机物通常可以在常温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有机物的分类1.饱和烃:由碳和氢组成,中间没有双键或三键,如烷烃。
2.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三键,如烯烃和炔烃。
3.环烃:由环状结构构成,如环烷烃、环烯烃和环炔烃。
4.芳香烃:苯环结构,如苯、甲苯等。
5.醇: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如乙醇、甲醇等。
6.醛:含有醛基(-CHO)的有机物,如甲醛。
7.酮:含有酮基(-CO-)的有机物,如丙酮。
8.酸: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如乙酸。
9.醚:含有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如乙醚。
10.脂肪酸:一种特殊的羧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物。
三、有机物的制备1.醇的制备:通过酵母发酵糖类物质得到乙醇。
2.醛的制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或氧化烷烃得到醛。
3.酮的制备:通过酸催化的酮的合成反应得到酮。
4.酸的制备:通过碱催化的羧酸合成反应或氧化醛得到酸。
5.醚的制备:通过醇的脱水得到醚。
6.脂肪酸的制备:通过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中的三酸甘油酯水解得到脂肪酸。
四、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1.有机物可以用来制备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可以用于消毒和杀菌。
2.有机物可以用来制备酮类溶剂,如丙酮可以用作溶剂来溶解有机物。
3.有机物可以用来制备酸类食品添加剂,如柠檬酸可以用于食品的防腐和增香。
4.有机物可以用来制备化妆品和香水,如酒精可以用于制备香水。
5.有机物可以用来制备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阿司匹林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有机物的基本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有机物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解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制备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有机物性质归纳有机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的性质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本文将对有机物的性质进行归纳,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知识。
1. 物理性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熔点和沸点等。
其中,颜色和气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感知的有机物性质。
有机物的颜色可以因其分子结构而有所不同。
一些有机物呈现出鲜艳的颜色,如染料和色素,而另一些则是无色或者白色的,如乙醇和蔗糖。
有机物的气味也因其分子结构而异。
有些有机物具有芳香气味,如香水和挥发油,而另一些则具有刺激性或难闻的气味,如苯酚和胆固醇。
溶解性是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某些有机物可以溶解于水中,如醇类和酚类化合物,而另一些则不溶解于水,如烃类和脂肪类化合物。
有机物的熔点和沸点与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
通常情况下,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而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则具有低熔点和低沸点。
2. 燃烧性质有机物的燃烧性质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碳、氢和氧元素有关。
一般来说,有机物可以在氧气的存在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的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
不同的有机物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大小也不同,与其分子结构和氧含量有关。
有机物的燃烧还可以产生光和烟雾。
一些有机物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明亮的火焰,并且伴随着黑色的烟雾,如木材和煤炭。
3. 化学性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聚合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这些性质主要是由有机物中的化学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一些有机物具有酸性或碱性。
酸性有机物在水溶液中会释放出氢离子,碱性有机物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酸碱性的判断可以通过检验有机物在水中的pH值来确定。
有机物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有机物获得电子。
这些反应可以产生新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烷烃:1.自由基反应:卤代反应(F>Cl>Br>I)2.考点:⑴反应机制:①链引发②链增长③链终止⑵伯仲叔碳活性比较:3o>2o>1o (叔碳>仲碳>伯碳)烯烃:1.亲电加成反应:⑴与卤素的加成(用途:鉴别烯烃。
)⑵与卤化氢的反应(马氏规则:若双键连接供电基团,则卤素原子加在H更少的C上;若双键连接吸电基团,则卤素原子加在H更多的C上)2.氧化反应:⑴烯烃与中性(或碱性)高锰酸钾的冷溶液反应,双键处被氧化,生成顺式邻二醇,KMnO4的紫红色褪去, 生成褐色的MnO2沉淀。
⑵酸性KMnO4、K2Cr2O7溶液或加热, 烯烃的C=C双键断裂,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溶液。
3.还原反应:与H2(Ni)加成4.考点:顺反异构:⑴顺—反式⑵Z—E式炔烃1.催化氢化反应(还原反应):⑴Pt, Pd or Ni :加成为烷烃(中间产物难以分离)⑵Lindlar Pd : 顺式加成⑶液氨Na :反式加成2.氧化反应:三键断裂为酸3.ɑ—H酸性(鉴别反应):乙炔及端炔烃⑴在液氨溶液中与氨基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炔化钠⑵与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沉淀及红棕色的炔化亚铜沉淀4.亲电加成反应:同烯烃环烷烃考点:1. 环烷烃的顺反异构(同烯烃)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为最稳定的构象;3. C—H键分为a键(竖直方向)和e键(水平方向)一取代时,取代基趋向于处于e键4. 若有多个取代基,在满足顺反构型关系的前提下,则处于e键的取代基越多时越稳定。
5. 有不同取代基时,在满足顺反构型关系的前提下,大基团处于e 键为优势构象。
芳香烃1.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见附件)⑴卤化:(FeX3或铁粉等催化剂)⑵硝化:(浓硝酸、浓硫酸加热)⑶磺化:(浓硫酸加热):磺化反应可逆,苯磺酸与热的水蒸汽或稀酸作用时水解,脱去磺酸基生成苯。
磺酸基可作为“保护基团”⑷烷基化⑸酰基化2.苯侧链的氧化反应:(ɑ—H直接氧化):在酸性高锰酸钾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上如果有H,则整条侧链氧化为甲酸基。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首先,我们来讨论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们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但是,一些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极性官能团,使得它们能够与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有机物的沸点和熔点通常较低,这也是由于它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能够形成多种共价键和官能团。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
其中,燃烧是有机物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有机物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化学变化。
而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是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和三键的典型反应,它们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加成或消去的化学反应。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有机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有
机物的异构体现象十分普遍,同一种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存在多种结构异构体,这是由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不同所致。
此外,有机物还具有手性,即存在左右手对映体的现象,这对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有机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仅在化学
实验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也为我们理解生命和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对高中有机物的性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有机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具有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1.分子结构特点:(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通常以单、双或三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连接,形成杂化轨道,使碳原子能够与多个原子组成稳定的分子框架。
(2)有机物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OH)、羰基(-C=O)、羧基(-COOH)、氨基(-NH2)等,这些官能团能够赋予有机物特定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3)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通常存在立体异构体,即同一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以及手性异构体。
这种立体异构体的存在使得有机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主要化学性质:(1)燃烧性质:有机物可在氧气存在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2)反应活性: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赋予了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特定活性。
例如,羟基使有机物具有酸碱性质,能够与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羰基使有机物具有亲电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3)氧化还原性质: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有机物失去氢原子或获得氧原子;在还原反应中,有机物获得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
(4)酸碱性质:有机物中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以表现出酸碱性质。
羧基与碱反应生成盐,羟基与酸反应生成盐。
(5)缩合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可通过缩合反应与其他分子中的官能团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如醛缩、酮缩等。
(6)聚合反应:有机物中的双键或三键可以发生聚合反应,使有机物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总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化学意义。
通过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推动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并开发出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一、断键部位小结——预测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1、双键(C=C ,C=O )、三键2、极性键:极性键极性越强越易断(共价键的极性)3、不同基团的相互影响(官能团相邻碳上的氢)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一)烷烃 1、取代反应:注意:(室温下,在暗处不发生反应,但不能用强光直接照射,否则会发生爆炸)。
②反应物:纯卤素单质气体,如甲烷通入溴水中不反应。
③反应不会停留在某一步,因此产物是5种物质的混合物。
1 mol H 被取代,需要1mol Cl 2,认为1个Cl 2分子能取代2个H 原子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2、氧化反应:在空气中燃烧:()n 2n+2222C H +O nCO +n+1H O 3n+12−−−→点燃3、裂化反应:注意: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二)烯烃1、加成反应:烯烃可与H2、X 2、HX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如:2(1)将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5CH 2=CH 2+12KMnO 4+18H 2SO 4→10CO 2↑+6K 2SO 4+12MnSO 4+28H 2O注意: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 4。
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 4拓展:烯烃与KMnO 4的反应:在中性或碱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烯烃被氧化成二元醇,高锰酸钾被还原成MnO 2。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烯烃中碳碳双键完全断裂,CH 2=基被氧化成CO 2,RCH =基被氧化成羧酸,高锰酸钾被还原成Mn 2+。
(2)催化氧化:在催化剂作用下,烯烃可直接被氧气氧化。
如: 2CH 2=CH 2+O 2−−−−→催化剂△2CH 3CHO(3)可燃性:烯烃都可燃烧,由于其分子中的含碳量较高,所以在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3、加聚反应:单烯烃加聚的通式为拓展:二烯烃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2、加聚反应(三)炔烃 1、乙炔的氧化反应(1)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乙炔的可燃性:2C 2H 2+5O 2−−−→燃烧4CO 2+2H 2O 2、加成反应乙炔可与H 2、HX 、X 2(卤素单质)、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如: HC≡CH+2H 2−−−−→催化剂△CH 3CH 3 HC≡CH+H 2O −−−−→催化剂△CH 3CHO3、加聚反应(在聚乙炔中掺入某些物质,就有导电性,聚乙炔又叫导电塑料)(四)芳香烃注意:重要化学键为独特的大π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易取代 (1) 卤代:(2)硝化:2、难氧化:不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PhH+15O 2−−−→点燃12CO 2+6H 2O 3、加成注意:苯与溴水、卤化氢、水等不反应,苯乙烯与氢气加成,碳碳双键比苯环更易加成。
拓展: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甲基活化它的的邻、对位” 对比下列反应:(1)取代反应——甲基将苯环活化(2)氧化反应——苯环将甲基活化而甲烷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另:加成反应——苯的同系物还能在分子里的苯环上发生加成反应。
如:(五)卤代烃 化学键断裂部位:1、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C 2H 5—Br+H —OH NaOH −−−−→△C 2H 5—OH+HBr 或C 2H 5—Br+NaOH 2H O−−−→△C 2H 5—OH+NaBr 2、消去反应(也叫消除反应) 注意:卤代烷在KOH 或NaOH 等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的反应叫做消除反应。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是卤素原子与相邻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一起结合成卤化氢脱去。
如果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六)醇化学键断裂部位:注意:羟基的活泼性:羧酸>苯酚>水>醇1、与金属Na 的取代:C 2H 5OH+2Na→2C 2H 5ONa+H 2↑ 注意:可以通过醇和生成H 2的物质的量之比判断醇中含有羟基的个数: 醇:H 2 2:1→一元醇 1:1→二元醇 2:3→三元醇2、乙醇与HX 反应:CH 3CH 2OH+HBr H +−−−→△CH 3CH 2Br+H 2O 3、脱水:(1)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2)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C 2H 5OH+H —OC 2H 5140C ︒−−−−→浓硫酸C 2H 5—OC 2H 5+H 2O 4、氧化——催化氧化 注意:①机理:去掉的氢原子为羟基中的氢原子和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②羟基位于主链链端被氧化生成相应醛;如果羟基不在主链链端,则被催化氧化为酮。
即:③从上述反应机理看,催化剂不是不参加化学反应,只是在反应前后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变。
④是由下面两个反应合并而来:22Cu+O 2CuO −−→△33CH CHO +Cu Cu+CH CHOH O H−−→拓展: (1)伯醇(—OH 在伯碳——首位碳上),去氢氧化为醛 (2)仲醇(—OH 在仲碳-中间碳上),去氢氧化为酮 (3)叔醇(连接—OH 的叔碳原子上没有H ),则不能去氢氧化。
连接-OH 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 才发生去氢氧化(催化氧化) 注意:①羟基碳上有氢的醇才能被氧化②醇还能与酸性KMnO 4溶液或酸性K 2Cr 2O 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若:C B A 22OO −→−−→−则A 一定含伯醇③醇的氧化反应规律: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叔醇难被氧化。
5、酯化反应24H SO 3323232CH COOH +CH CH OH CH COOCH CH +H O −−−−→←−−−−浓△(七)苯酚受苯环的影响,酚羟基上的H 比醇羟基上的H 活泼。
1、弱酸性:(石炭酸)(1)和金属Na 反应(2)和碱(NaOH )反应(3)和Na 2CO 3反应 Na 2CO 3→ 注意: ①②醇和苯酚具有相同官能团——羟基,但醇不能电离出H +,而苯酚则表现出弱酸性,说明苯环使羟基活化。
2、取代反应(1)苯酚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反应:注意:①溴只能取代羟基的邻位、对位上的氢②1mol 可以和3mol Br 2反应,此反应可以作为为苯酚的定性和定量检验。
③溴水必须为浓溴水,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剩余的苯酚中,看不到白色沉淀。
④在苯酚分子中,由于-OH 的影响,使苯环活化,比苯易发生取代反应;由于苯环的影响,使-OH 活化,比醇中-OH 易电离出H +,表现出弱酸性。
⑤由于三溴苯酚易溶于苯,因此不能用加溴水过滤的方法除去苯中含有的苯酚。
(2)苯酚可以与乙酸酐发生反应3、显色反应:苯酚遇到FeCl 3溶液显紫色,发生反应 6C 6H 5OH+Fe 3+→[Fe(C 6H 5O)6]3—+6H +注意:①此为特征反应,可以检验苯酚,反之检验Fe 3+。
②苯酚与FeCl 3溶液反应类似于Fe 3+与SCN —的显色反应。
苯酚与FeCl 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而不是生成紫色沉淀。
4、加成反应:苯酚中含有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H 2发生加成反应。
5、氧化反应:(1)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
(2)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6、缩聚反应:制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八)醛、酮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注意:(1)C =O 和C =C 不同,C =O 不能和溴水、氢卤酸发生加成。
(2)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1)和弱氧化剂反应①和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乙醛和银氨溶液:CH 3CHO+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甲醛和银氨溶液:HCHO+4Ag(NH 3)2OH −−→△(NH 4)2CO 3+4Ag↓+6NH 3+2H 2O ②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甲醛:2NaOH+HCHO+4Cu(OH)2−−→△Na 2CO 3+2Cu 2O↓+6H 2O 乙醛:NaOH+CH 3CHO+2Cu(OH)2−−→△CH 3COONa+Cu 2O↓+3H 2O 注意: ①醛基的检验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 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实验室配置银氨溶液,应防止加入过量浓氨水,否则易生成易爆炸的叠氮化银,试剂本身也失去灵敏性。
配置好的银氨溶液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叠氮化银,易发生危险。
向溶液里逐滴滴加氨水首先析出AgOH :AgNO 3+NH 3·H2O==AgOH↓+NH 4NO 3 2AgOH+2NH 3·H 2O=2Ag(NH 3)2OH+2H 2O若酸性溶液:2Ag(NH 3)2OH +3HCl→AgCl↓+2NH 4Cl+H 2O③氢氧化铜的制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溶液2mL ,滴入2%的CuSO 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
配制新制Cu(OH)2反应实验注意:配置新制Cu(OH)2时,NaOH 必须过量;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生成。
(2)催化氧化(3)燃烧2CH 3CHO+5O 2−−−→点燃4CO 2+4H 2O (4)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酸性KMnO 4溶液和溴水褪色拓展:羟醛缩合反应(2011北京高考突破点)在稀碱催化下,含α- H 的醛发生分子间的加成反应,生成β-羟基醛,这类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β-羟基醛在加热下很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注意:羟醛缩合反应的几点说明: (1)不含α-H 的醛不发生羟醛缩合反应;(2)如果使用两种不同的含有α-H 的醛,则可得到4种羟醛缩合产物的混合物;(3)如果一个含α-H 的醛和另一个不含α-H 的醛反应,则可得到收率好的单一产物。
(九)羧酸化学键断裂部位:羧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H +,表现出酸的通性;同时羧酸也可和醇发生酯化反应。
1、弱酸性:CH 3COOH −→←CH 3COO -+H +(1)使指剂变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2CH 3COOH+Zn→(CH 3COO)2Zn+H 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CH 3COOH+CuO→(CH 3COO)2Cu+H 2O (4)与碱反应:2CH 3COOH+Cu(OH)2→(CH 3COO)2Cu+2H 2O 注意:(CH 3COO)2Cu 易溶于水⑤与盐(Na 2CO 3)反应:2CH 3COOH+CO 32-→2CH 3COO -+CO 2↑+H 2O 2、酯化反应:注意:酯化反应概念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此概念中,酸既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如(HNO 3);CHOH CH 2OHCH 2OH+ 3HNO 3CHONO 2CH 2ONO 2CH 2ONO 2+ 3H 2OC 2H 5OH+HONO 2—→C 2H 5—O —NO 2+H 2O 注意:①反应机理为羧酸失羟基,醇失氢②浓H 2SO 4在此反应中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类似反应:拓展:甲酸的性质:甲酸既有羧基又有醛基,所以能表现出羧酸和醛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