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48.1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医和六气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最早的病因学说)

2.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公元前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3.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4.《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5.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一、《黄帝内经》!

⏹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

⏹成书——战国至秦汉

⏹篇卷--《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全书共18卷,162篇。

⏹传承--《素问》——至唐代仅存8卷,唐代王冰补入7篇大论。(第七卷“天元纪大论”)宋

代又补充2篇素问遗篇,《刺法》、《本病》,显系后人伪托之作。

《灵枢》——宋哲宗元祐八年,高丽使献《黄帝针经》,南宋时由史崧献出家藏旧本。

⏹基本内容--《素问》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理论论述了人的心理、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灵枢》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注重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1.《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自序》。

西汉末期至东汉成书。包含了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输穴、针法等内容,也是一本有影响的中医书籍。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名称、循行路线、功能特点、病变证侯、与十二经关系等;提出“左肾右命门”说;提出“无形三焦”说。

2.《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

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

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等;.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集汉以前药物学大成,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二、《伤寒杂病论》!

⏹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官至长沙,张长沙。医圣:明代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称仲景曰圣”。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东汉末年,约150年~219年

⏹流传:《伤寒论》——晋·王叔和整理,得以保存;宋代,校正医书局校订《伤寒论》使成为定

本;明代,赵开美刻书出版了《翻刻宋版伤寒论》流传至今。

《金匮要略》——北宋王洙从翰林院蠹简中找到《金匮玉函要略方》,将伤寒部分删除,整理出版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和成就:初步确立辨证论治原则-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得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全书收方269首,用药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

⏹整部《伤寒杂病论》概括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吐

下和温清消补治疗八法。此书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并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265~960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6.齐梁间,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整理、注释《素问》,亡佚。

7.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太素》)——现存最早注本,凡30卷,现26卷

8.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次注黄帝素问》)

9.晋代王叔和第一个收集、整理、补充和编次《伤寒论》,10卷22篇;

a)首开整理编次《伤寒杂》先河;

10.孙思邈《千金翼方》9、10卷收录《伤寒论》条文,“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11.《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作者:晋·太医令王叔和

12.《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作者:隋·巢元方主撰。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

内科为主。包含部分疾病证候鉴别;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证候描述细致、准确;记载了“妊娠欲去胎候”、“金疮断肠候”、“拔齿损候”、“阴中生息肉候”等医学发展新成就。

13.《本草经集注》作者:南朝·梁,陶弘景——医药学家、道家,“诸王侍读”,“山中宰相”。著述

有《本草经集注》《药总决》《效验方》《养生经》《养生延命录》《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对《神农本草经》整理,纠正错误,并增补365种药物,共计730种;对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认识进一步提高。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以病为纲,以“主治”分类。

14.《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药典!(国家药典;苏敬等23人集体创作;载药:844种补充了许

多新发现的药物和外来药物;药图25卷,“图文并茂”,首次创造了通过绘图描记药物形态和颜色标准;图经7卷加以说明。)

a)《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载药:300种。作者:南朝·雷敩。后世制药业皆尊

雷敩为炮制学鼻祖。“如法炮制” 。

15.方剂学著作:《肘后救卒方》《千金方》《外台秘要》

16.《肘后救卒方》作者:晋代·葛洪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内容丰富,简廉便验;详记天花

症状,为世界最早(阿拉伯医家累塞斯10世纪方有记载);详细描述恙虫病(沙虱),为世界最早认识,包括症状、发病地域、感染途径、预后等;。

17.<<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备急千金要方》(652)、《千金

翼方》(682)我国最早医学百科全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伤寒研究法;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载方6500余首;创设了分证列方的体例,便利检索;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论治;强调综合治疗;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反对魏晋盛行的服石求长生的风气。对药物深入研究,“万物皆药”.

18.《外台秘要》唐代·王焘大型综合性医著、包罗临证各科;整理保存了大量古代医学文献;收

集整理并推广大量民间单、验方;总结了唐以前临床新成就:如:消渴发病时小便味甜,“金针拨障术” 治疗白内障,通过观察小便判断断黄疸之轻重、进退;

19.《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学专著。作者:晋刘涓子,把活血化瘀法用于创伤外科——

消、托、补法。

20.《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第一部的骨伤科专著。代表了唐朝骨伤科最高成就。作者:唐·蔺

道人。成就:1.系统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骨折复位固定“动静结合”;首次记载了治疗肩关节脱臼的椅背复位法;收载40余方,有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用法。

21.《经效产宝》现存最早产科专著,作者:唐·昝殷。

22.(《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涉及小儿科)《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唐

前的专书均佚。现存之《颅囟经》为最早儿科专书。最早提及小儿体质“纯阳”学说;载有鳖甲治小儿骨热疳痨;首次记载了用烙法断脐预防小儿脐风。

23.《针灸甲乙经》作者:晋·皇甫谧。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

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著。

24.唐朝太医署是世界最早的医科学校。

公元960~1368年(宋金元)

25.《河间三书》金·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

十九条涉及的疾病种类予以推衍,对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和治则有一定价值。

26.元·滑寿,著《读素问钞》,综合了历代医学家对《内经》注释,将《素问》分为12类,系统选

录,辨论比较精确,考证亦较详审。另,著有《难经本义》。

27.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以经论释”;《伤寒明

理论》

28.元代王好古《阴证略例》——专门阐述阴证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