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推理一、概念简述分析推理题目,也就是不需要用到逻辑的基础知识解题的题目,可以说是单纯考大家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类题目。
这类题目在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中都经常出现,通常来说每套试卷都会有至少一道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这类题目有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本讲主要介绍这些方法。
二、解题方法排除法和假设法这两种方法是大家都会的方法,普适性最强。
(一)排除法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题目涉及了很多条件,非常复杂,而且选项也涉及了多种元素,很难直接通过题干进行推理,或者即使可以进行推理也不能很快地推出答案。
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排除法,首先排除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并在推导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错误的选项。
例题1: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
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答案详解】这个题目涉及了多个条件,而且选项都涉及三个人物,如果能直接排除掉错误选项,显然能节省时间。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因此,答案选A。
例题2: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舞蹈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答案详解】这个题目和上一个题目很像,题干涉及四个人对应四个不同的职业,且四个选项各不相同,可以用排除法。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
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二、代入法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
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
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
”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
路线总结从历年的真题来看,此类题型一般以六个图的形式出现。
现在本文就将所有六个图的思考路线进行的总结。
如图所示:如果有六幅图的话,可以有以下几种推理路线:也就说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从这样的六个推理路线去思考。
推理路线1:说明1-6个图形表示同一个规律;推理路线2:图中1、2、3表示一种规律,图4、5、6也符合同一规律,将图6选择出来;推理路线3:图中1、3、5表示一种规律,图2、4、6也符合同一规律,将图6选择出来;推理路线4:图中给出三种对应规律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推理路线5: 图中给出三种对应规律图1-图4、图2-图5、图3-图6;推理路线6: 图中给出三种对应规律图1-图6、图2-图5、图3-图4.当然基本的数量、样式、位置的规律仍然不变。
三、例题解析【例1】【解析】在该题目中可以运用推理路线1,6个图都表示统一的规律:每个图形中都有一个封闭区域。
所以选择B选项。
【例2】【解析】在该题目中可以运用推理路线2,前三个图是一个规律,后三个图表式同一的规律。
前三个图是圆每次减少两个,星星增加一个。
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后三个图中发现圆在减少,星星增加,最后一个应该是三个星星。
所以选择C选项。
显然,当题目中出现多图的时候要注意出题者不仅是对基本的图形规律的考察,也侧重于对推理路线的考察。
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一、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考行测技巧: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一)排除法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
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
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B.A和C的耗电量相同C.A的耗电量低于DD.E的耗电量不如C高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
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二、代入法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
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
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
”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
顺序与推理问题的解题方法顺序与推理问题在各类考试中都是常见的题型之一,包括逻辑推理、数学推理、阅读理解等等。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顺序与推理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顺序问题的解题方法顺序问题是要求根据一定的规律,确定一系列事物或事件的先后顺序。
解决顺序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 时间线法时间线法是一种直观有效的解题方法,适用于要求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问题。
首先,将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每个事件在时间线上标注对应的位置。
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每个事件在时间线上的位置。
最后,根据时间线上的位置确定事件的先后顺序。
以解题方法为例,假设有四个步骤需要按顺序排列,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 A 在 D 之前,B 在 C 之前。
根据时间线法,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时间线:A---D--- B---C---。
根据时间线上的位置确定了 A 在 D 之前,B 在 C 之前的关系,最终得出解题结果。
2. 规则法规则法是解决顺序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要求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事物的问题。
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规律。
然后,按照规律对给定的事物进行排序。
举例来说,假设有五个人需要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题目给出的条件是 Tom 比 Jack 大,Jack 比 Mary 小,而 Mary 比 Sam 大。
根据规则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排列顺序:Sam---Mary---Jack---Tom。
二、推理问题的解题方法推理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推理问题需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清晰性。
推理问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1. 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已知条件中推理出结论的过程。
解决逻辑推理问题首先要理清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的要求。
然后,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推导,并根据推导的结果得出结论。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
1.归纳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总结经验规律,从具体到一般的推断。
2.演绎法: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从一般到特殊的推断。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发现问题所在或者改进方法。
4.分析法: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逐个进行分析,最后整合得出全面的结论。
5.综合法:将不同的观点、理论或方法相互结合,形成新的思路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6.反证法:假设一些命题为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该命题为假。
7.归约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成更容易理解和解决的形式。
8.假设法:通过设问和假设,推导出不同情况下的结论,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9.排除法: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唯一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10.理论验证法:通过实验证实一些理论的正确性或有效性。
11.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观点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得出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
12.具体化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3.建模法:将复杂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或图形,通过分析模型来解决问题。
14.概率统计法:通过概率和统计的方法,对随机事件或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15.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或数据展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解决。
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在不同的领域和问题都有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六大逻辑思维训练方法,使生活更完美六大逻辑思维训练方法,让生活更完美1.排除法排除法是一种通过排除与题干意思相同或不同的选项来获得正确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问题,包括逻辑问题。
我们可以将排除法的本质称为用已知求未知。
通过排除与题干相同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未知条件;通过排除与题干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答案。
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来解答问题:清河市的报纸销售量多于路河市。
因此,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下列选项中除了哪个选项都能削弱上述论断:A.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多。
B.路河市的绝大多数居民在清河市工作并在那里买报纸。
C.清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比路河市居民的人均看报时间少。
D.路河市报纸报道的内容局限于路河市内的新闻。
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
正确答案是E。
清河市的报纸销量多是因为人口多,因此排除A。
然后排除B、C、D。
最后分析E,清河市报亭的平均报纸售价低于路河市的平均报纸售价。
这是销量高的原因,但不能削弱题干所说清河市的居民比路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2.排除法案例在17世纪,有这样一个年份:如果将这个年份倒过来看,仍然是一个年份,但是比原来的年份多了330年。
你能猜出这个年份是17世纪的哪一年吗?今年暑假,___在外婆家住了几天,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上午和下午下雨的情况有7次;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总是晴天;有5个下午是晴天;有6个上午是晴天。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得知___在外婆家住了几天吗?3.寻找不同的派遣人的方案关于寻找不同的派遣人的方案,公司董事持不同的意见。
甲:如果不选派___,那么不选派___。
___:如果不选派___,那么选派___。
丙:要么选派___,要么选派___。
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A.选___,不选___。
B.选___,不选___。
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
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
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
例如A
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2011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冲刺:破解逻辑判断题型的四种常用方法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
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A。
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
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B。
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都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可
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序。
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B≤C,B≤E≤D。
即A的耗电量
一定小于C,B项肯定与题干不符。
A项,B与C的耗电量有可能相同;根据公式可得A<B≤
E≤D,即C项正确;无法判断C与E的耗电量高低,故D项不一定为假。
中公名师点评:此题需要注意辨别两种表示高低的说法的不同。
“低于”表示绝对小于,“不比……高”或“不如……低”还有“相等”的情况存在。
(三)图表法
当题干给出多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且多类元素间的关系也都非常的确定,但却很难直接进行排除时,可以使用图表法。
另外,在涉及位置关系时,也经常需要使用画图法。
1.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题干中叙述关系用表格表示,理清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
列表法主要适用于只有两类主要元素的题目;有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多于两类的元素,但只存在两类关键元素,可以列表格,其他的元素虽然不在表格中体现,却是联系这两类元素的纽带,根据它们,我们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从而将题目解答出来。
2.画图法
当题目中涉及的主要元素超过两类,表格已经不能够表示清楚时,或者涉及位置关系时,便可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清关系。
(四)计算法
在公务员考试中,虽然所有的逻辑判断题目都是以逻辑推理为主,但是有一些逻辑题目的题干中涉及了数字、加减或倍数关系等数学概念,解这些题目往往需要一定的数学分析和计算予以辅助,以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
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D.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C。
选项都涉及了骰子获胜的概率,所以需要计算每种骰子获胜的概率。
根据题干可知,红骰子掷出4时,只有在绿骰子掷出3时获胜,概率为1/3×1/3=1/9;而红骰子掷出9时,一定赢绿骰子,获胜概率为1/3。
红骰子掷出2时,总是输给绿骰子,故红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是1/9+1/3=4/9。
同理,红骰子对蓝骰子、蓝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也是4/9。
因此,绿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红骰子,而红骰子获胜的概率高于蓝骰子,蓝色的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绿色的骰子,即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