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方案 互联网+智慧安监整体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17.53 MB
- 文档页数:61
2024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使得企业在各方面的经营管理、决策制定以及安全生产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全面、高效、智能的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了各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阐述2024年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二、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安全生产行为的监控、预警、预测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降低生产安全风险的目的。
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预防事故发生:网络化管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预测,及时识别并预测潜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紧急响应能力:网络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事故的快速响应,通过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方式,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及时处理和控制,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损失。
4. 提高意识培训水平:网络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三、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建设网络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网络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是实现网络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基础设施,它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汇集安全生产相关数据:通过采集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数据中的异常信息和潜在风险,并及时进行预警和预测。
互联网+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一体化、智能化、预警化、移动化)建设方案I目录第1章前言 (5)1.1、智慧安监发展瓶颈 (5)1.2、智慧安监建设思路 (6)1.3、智慧安监的根本任务 (7)1.3.1、更透彻的安全感知与信息互联 (8)1.3.2、更深入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8)1.3.3、更高效的事务处理与协同办公 (9)1.3.4、更广泛的信息开放与公众参与 (9)1.4、智慧安监建设目标 (10)1.4.1、促进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泛在互联,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10)1.4.2、促进安全监管工作运行精细高效,提升智能监管水平 (11)1.4.3、提高安监信息资源应用管理水平,推动监管服务创新 (11)1.5、智慧安监设计原则 (12)1.5.1、开放化 (12)1.5.2、一体化 (12)1.5.3、智能化 (12)1.5.4、预警化 (13)1.5.5、移动化 (13)1.6、设计依据 (13)1.7、智慧安监建设主要内容 (16)第2章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 (18)2.1、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结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模型图 (19)2.3、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 (20)2.4、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监管流程 (21)2.5、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21)2.6、智能分析服务器与无人机对接应用 (23)I2.7、应急管理综合平台 (24)2.8、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26)2.8.1、平台结构图 (26)2.8.2、平台建设内容 (27)2.8.2.1、融合调度平台 (27)2.8.2.2、系统集成平台 (27)2.8.2.3、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 (28)2.8.3、系统功能 (28)2.8.3.1、一键式”布控 (28)2.8.3.2、警力到位亮灯 (28)2.8.3.3、离岗自动查勤 (28)2.8.3.4、图上点击通话 (29)2.8.3.5、智能比中合围 (29)2.8.3.6、案件散点分析 (30)2.8.3.7、四色风险预警 (30)2.8.4、平台特点 (30)2.8.4.1、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 (30)2.8.4.2、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 (31)2.8.4.3、“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 (31)2.9、安全生产物联网平台 (32)2.10、安全生产云服务 (33)第3章智慧安监应用系统 (34)3.1、智能移动监管APP (34)3.2、安全生产远程监察平台 (35)3.3、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系统 (36)3.3.1、系统功能 (37)3.3.2、应用效果 (39)3.4、安全生产执法管理系统 (40)II3.4.1、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PC端 (43)3.4.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移动端 (44)3.4.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合一平台 (45)3.4.4、PC端与移动端互联互通 (45)3.4.5、安全生产监管移动执法N+1平台 (46)3.5、安全生产动态预警系统 (46)3.5.1、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目标、任务 (47)3.5.2、带给企业的效益: (48)3.5.3、预警流程 (48)3.5.4、隐患监控与预警 (48)3.5.5、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预警 (49)3.5.6、教育培训 (49)3.5.7、预警信息发布 (49)3.5.8、预警系统的特点 (50)3.5.9、性能指标 (50)3.6、安全生产培训宣教系统 (51)3.7、安全生产行业监管系统 (53)3.8、安全巡检管理系统 (55)3.9、危险作业审批管理系统 (57)3.10、智慧安全管理一体化云系统 (59)3.11、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 (60)3.11.1、中心数据库建设 (61)3.11.2、信息资源目录建设 (61)3.11.3、数据库对接 (61)3.11.4、平台功能 (62)3.11.4.1、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架构 (62)3.11.4.2、大数据可视化引擎 (63)3.11.4.3、大数据应用展示 (63)3.12、重大事故辅助应急救援平台 (64)III3.12.1、基于位置服务的人员统计与快速清点解决方案 (64)3.12.2、基于位置服务的应急响应处置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65)IV第1章前言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中,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构建一个面向服务的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要素实时监控、事故隐患智能分析、智慧安全管理、应急协同指挥、培训教育考核一体化的“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创新模式,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高效实时的智能应用与服务。
互联网+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一体化、智能化、预警化、移动化)建设方案I目录第1章前言 (5)1.1、智慧安监发展瓶颈 (5)1.2、智慧安监建设思路 (6)1.3、智慧安监的根本任务 (7)1.3.1、更透彻的安全感知与信息互联 (7)1.3.2、更深入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8)1.3.3、更高效的事务处理与协同办公 (8)1.3.4、更广泛的信息开放与公众参与 (8)1.4、智慧安监建设目标 (9)1.4.1、促进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泛在互联,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9)1.4.2、促进安全监管工作运行精细高效,提升智能监管水平 (10)1.4.3、提高安监信息资源应用管理水平,推动监管服务创新 (10)1.5、智慧安监设计原则 (10)1.5.1、开放化 (10)1.5.2、一体化 (11)1.5.3、智能化 (11)1.5.4、预警化 (11)1.5.5、移动化 (12)1.6、设计依据 (12)1.7、智慧安监建设主要内容 (14)第2章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 (16)2.1、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结构图 (16)2.2、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模型图 (18)2.3、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 (19)2.4、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监管流程 (20)2.5、智慧安监大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20)2.6、智能分析服务器与无人机对接应用 (21)I2.7、应急管理综合平台 (23)2.8、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24)2.8.1、平台结构图 (25)2.8.2、平台建设内容 (25)2.8.2.1、融合调度平台 (25)2.8.2.2、系统集成平台 (26)2.8.2.3、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 (26)2.8.3、系统功能 (26)2.8.3.1、一键式”布控 (26)2.8.3.2、警力到位亮灯 (27)2.8.3.3、离岗自动查勤 (27)2.8.3.4、图上点击通话 (28)2.8.3.5、智能比中合围 (28)2.8.3.6、案件散点分析 (28)2.8.3.7、四色风险预警 (28)2.8.4、平台特点 (29)2.8.4.1、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 (29)2.8.4.2、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 (29)2.8.4.3、“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 (29)2.9、安全生产物联网平台 (30)2.10、安全生产云服务 (31)第3章智慧安监应用系统 (32)3.1、智能移动监管APP (32)3.2、安全生产远程监察平台 (33)3.3、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系统 (34)3.3.1、系统功能 (35)3.3.2、应用效果 (36)3.4、安全生产执法管理系统 (37)II3.4.1、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PC端 (39)3.4.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移动端 (40)3.4.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合一平台 (41)3.4.4、PC端与移动端互联互通 (42)3.4.5、安全生产监管移动执法N+1平台 (43)3.5、安全生产动态预警系统 (43)3.5.1、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目标、任务 (43)3.5.2、带给企业的效益: (44)3.5.3、预警流程 (44)3.5.4、隐患监控与预警 (45)3.5.5、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预警 (45)3.5.6、教育培训 (45)3.5.7、预警信息发布 (45)3.5.8、预警系统的特点 (46)3.5.9、性能指标 (46)3.6、安全生产培训宣教系统 (47)3.7、安全生产行业监管系统 (48)3.8、安全巡检管理系统 (50)3.9、危险作业审批管理系统 (51)3.10、智慧安全管理一体化云系统 (53)3.11、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 (54)3.11.1、中心数据库建设 (55)3.11.2、信息资源目录建设 (55)3.11.3、数据库对接 (55)3.11.4、平台功能 (56)3.11.4.1、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架构 (56)3.11.4.2、大数据可视化引擎 (57)3.11.4.3、大数据应用展示 (57)3.12、重大事故辅助应急救援平台 (58)III3.12.1、基于位置服务的人员统计与快速清点解决方案 (58)3.12.2、基于位置服务的应急响应处置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58)IV第1章前言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中,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构建一个面向服务的智慧安监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要素实时监控、事故隐患智能分析、智慧安全管理、应急协同指挥、培训教育考核一体化的“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创新模式,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高效实时的智能应用与服务。
以“互联网+”的发展思维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的成果,建设满足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有关单位业务信息处理的“互联网+智慧安监”信息化平台,具体包含业务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安监信息资源库、安全保障系统、运行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
1.1、智慧安监发展瓶颈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区域安全发展、构建区域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提升政府监管水平、提高预警预防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5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
当前,传统的安监方式遇到瓶颈:日常安监无法随时随地获取勘查信息、现场勘查无法获得真实情况、现场检查情况无法及时反馈等。
传统的安全监控方法导致事故高发不降,已经不能满足现期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智慧安监建设,是解决安全生产中诸多挑战的有效途径。
1.2、智慧安监建设思路智慧安监平台是集全区域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管、应急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其以“平战结合”为原则,运用地理信息、决策支持、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安监部门“防、管、控”三大业务功能融于一体,实现动态信息随时调取、执法过程便捷可溯、应急处置快捷可视、事故规律科学可循,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效能,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的基本格局。
61.3、智慧安监的根本任务智慧安监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各级安监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与业务协同,提高数据民主和公众参与程度,助力安全监管部门提升工作效率,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同时,在此基础上促进数据的应用创新,通过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充分发掘安全监管业务数据与安全生产规律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安全生产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3.1、更透彻的安全感知与信息互联智慧安监的感知互联是超越传统的单一的以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智能终端硬件设备,或者各业务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的信息互联,它将是随时随地利用任何可以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并且提供更全面灵活的社会公众、企业、中介机构、安全监管部门等组织和个人之间,人、物、环、管等要素之间,7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的能力,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和方便快捷的即时获取。
1.3.2、更深入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智慧安监通过使用先进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计算模型、云计算平台等),具备对收集到的安全监管数据信息实施更加高效安全、系统全面的挖掘分析能力。
它将结合特定知识模型,针对日常监管、行政审批、预测预警、事故应急、统计分析等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各种应用场景和需求,将分布在不同行业、地域、职能部门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切分、聚合并服务化,按照新型安全监管模式,提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
1.3.3、更高效的事务处理与协同办公智慧安监要求安全生产信息资源打破行业、部门、系统之间分割、封闭的状态,按照创新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和业务协同模式,对信息流转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和立体化,形成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合作能力,从而不断提升量化决策和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众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效能。
1.3.4、更广泛的信息开放与公众参与智慧安监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数据信息的智能分析处理,还应具有信息的开放式应用能力,能将处理后的各类信息通过网络返还给信息8的需求者,或对智能终端进行直接控制,从而完成信息的完整增值利用。
智慧安监的数据信息应用应该以开放透明为特性,应通过开放式的信息应用平台,使社会公众、企业等个体能为系统贡献信息,使个体间能通过智慧安监的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极大丰富智慧安监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全民参与的更广泛的信息共建共享。
1.4、智慧安监建设目标智慧安监建设是一个持续推进的长期过程,需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来凝聚各方力量,并为具体建设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引导。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及当前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基础,提出如下建设目标。
1.4.1、促进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泛在互联,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以智慧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纵向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横向安委会成员单位和重点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的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建成共用共享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有效支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决策管理提供服务,实现基础信息规范完整、动态信息随时调取、执法过程便捷可溯、应急处置快捷可视的目标。
91.4.2、促进安全监管工作运行精细高效,提升智能监管水平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以及冶金等工贸行业试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和标准规范,实现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业务深度融合,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救援智能化水平,以及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与安全生产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
1.4.3、提高安监信息资源应用管理水平,推动监管服务创新结合智慧安监建设理念,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安监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实施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并建设与新型安全监管业务相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与管理分析模型,持续调整优化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政府、组织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等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从而推动安全监管模式转变,实现安全监管从业务管理走向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