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94.55 KB
- 文档页数:13
春季不同校园绿地对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季贵梅,邓甜,刘志高,蒋文伟*(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选取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不同下垫面及水体附近绿地对春季校园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乔木的平均树高和叶面积指数是影响绿地小气候的主要因素;乔木林降温增湿效应最佳,能有效提高人体舒适度;水体对附近绿地相对湿度影响受距离因素的影响,其中对距离较远的绿地影响要弱于较近的绿地;4类不同类型的绿地中,草地、木质下垫面与大理石铺装、广场砖下垫面地面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
研究表明,不同校园绿地对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校园绿地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支撑意义。
关键词:植物群落;小气候;下垫面;人体舒适度;校园绿地据准确性,记录3组稳定数据后取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选用LAI-2200C 冠层分析仪测量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
1.2.2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结果见表1,小气候因子显著性Sig.>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对各项参数进行单因素方法分析(ANO-VA )及多重比较分析(LSD )。
基金项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校科技特派员项目“未来社区园林绿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H20210068)。
第一作者:季贵梅(1997-),女,浙江丽水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应用。
通信作者:蒋文伟(1963-),男,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与景观生态。
在当今城市气候问题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绿地调节与改善城市气候的作用极为迫切。
校园绿地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绿地类型,研究校园绿地对小气候影响规律,对于改善师生学习与生活环境将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校园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能力,因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不同下垫面及水体附近距离等影响因素而有所不同[1-3]。
因此,了解不同类型校园绿地对局部小气候效应的影响规律,掌握植物群落和下垫面差异性对小气候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基于局部小气候适应性视角下校园绿地优化策略,可以为校园绿地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水分处理对高羊茅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翟亚明,邢文刚,雷磊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E-mail:hearoalt@摘要: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高羊茅草坪草净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和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高羊茅更多的以热的形式消耗叶片所吸收的光能,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同时水分胁迫对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水分胁迫;高羊茅;荧光特性;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中图分类号:TV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越来越多的使用草坪作为绿化手段,绿地草坪的年均耗水量在2.0吨/m2,随着草坪面积的扩大,草坪草的耗水量必然大幅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城市供水问题愈发突出,所以研究如何在减少灌水量的同时而不影响或少影响草坪质量就显得很有必要。
同时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植物的荧光特性与水分胁迫有密切的关系,叶绿体荧光动力学对植物水分胁迫非常敏感,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手段[1]。
本文利用植物的光合及荧光特性来研究水分胁迫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的生理影响。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节水园区温室内进行。
校区地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机场高速公路,南傍牛首河,西靠牛首山风景区,北依将军山,占地57.5公顷(863亩),气候条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节水园区位于西南部和东部。
供试材料为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采用盆栽实验。
试验盆呈圆柱形,上口直径为26.2cm,下底直径为20cm,深度为30cm,桶重280g,装土后桶总重量为11200g,盆内的干土重量为8791g。
试验用土取自河海大学节水园区,土壤为粘壤土,田间持水量为32%,基本养分状况为全P 10.881g/kg,全N 0.744g/kg,速效P 34.12mg/kg,速效N 92.16mg/kg,有机质18.4g/kg。
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不同水分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以及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田间持水量过高和过低,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叶片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及最终产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棉花叶片;不同水分处理;叶绿素;光合速率;产量;影响叶绿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作物生长中重要的生理参数。
在不同水平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既表明作物生长状况,又表明作物的生产能力;也是叶片功能持续期长短的重要标志,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和寿命,可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的产量。
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呈正相关,因此叶绿素又是苗情诊断的重要指标。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良繁地进行。
供试品种为新陆早13号。
滴水量设3个处理:田间持水量的60%(A);田间持水量的90%(B);田间持水量的75%(CK)。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计9个试验小区,在初花期开始水分处理。
其他管理同大田。
1.2测定方法1.2.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从初花期开始,按生育时期采集倒4叶3片,剔除叶脉剪碎,采用丙酮浸提法测定。
首先称取新鲜混合样0.1g,用80%丙酮10mL 在50mL容量瓶中浸提,放置在暗室中至叶片变白,然后用80%丙酮稀释到50mL,取上清液在663nm和645nm处比色测光密度,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mg/L),相加即得总浓度,亦可按公式直接计算叶绿素总浓度。
求得叶绿素浓度后再按下式计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鲜重%)=C(mg/L)×提取液总量(mL)/样品鲜重(mg)×1 0001.2.2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的测定。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6400,美国)6400-08透明叶室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功能叶(打顶前为倒4叶,打顶后为倒3叶或倒2叶)光合速率的变化。
阿拉善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需水量差异赵晨光;程业森【摘要】为人工种植白刺和持续利用、保护天然白刺植被,确定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需水量,建设不同生态环境下区域配置,以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白刺植被群落不同立地条件下需水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地径因素,白刺阴坡的蒸腾速率明显大于白刺阳坡的蒸腾速率.(2)白刺沙包阴坡的蒸腾速率大于白刺沙包阳坡.(3)丘间地白刺阴坡和阳坡蒸腾速率相差不大,但白刺阳坡和阴坡蒸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即阳坡蒸腾速率大于阴坡蒸腾速率.白刺阳面蒸腾速率在上午及午间明显大于白刺阴面蒸腾速率,而在下午,白刺阳面蒸腾速率略小于阴面的蒸腾速率.【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8页(P14-20,34)【关键词】阿拉善;白刺;立地条件;需水量【作者】赵晨光;程业森【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内蒙古阿拉善 750306;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内蒙古阿拉善 750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近年来植被的生态需水问题已成为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环境脆弱区生态建设的现实需求。
国外生态需水的研究起步较早,关于陆地植被生态需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大气土壤植被之间的生态水文过程。
国内生态需水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1-3]。
目前的研究主要从生态系统自身角度以其需水机理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需水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侧重于水文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生态学等方面[4,5]。
本研究结合阿拉善实际,进行白刺植被群落不同立地条件下需水量的初步研究。
旨在为人工种植白刺和持续利用、保护天然白刺植被奠定基础。
同时,为确定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需水量,建设不同生态环境下区域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区概况阿拉善盟位于祖国北疆,地处内陆高原,属极端干旱和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气候干冷酷热,降水稀少,风大沙多。
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叶片尺度耗水特性赵晨光;孟和巴雅尔;丁积禄【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10【摘要】为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以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进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对阿拉善盟白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耗水特性进行测定了分析.结果表明:(1)白刺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上午,5、6、9、10月在10:00左右达最大值,而7、8月在8:00左右达最大值,最小值出现在早、晚.月变化为9、10月最大,其次7、8月,5、6月最小.其中月均值10月>9月>7月>8月>6月>5月.(2)整体上光合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午达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趋势.(3)生长季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呈相反趋势.(4)白刺蒸腾耗水主要是消耗深50 cm土壤附近的水.【总页数】5页(P46-50)【作者】赵晨光;孟和巴雅尔;丁积禄【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内蒙古阿拉善 750306;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内蒙古阿拉善 750306;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内蒙古阿拉善 750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9【相关文献】1.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全生长季树干液流及蒸腾耗水特征 [J], 任启文;忻富宁;李联地;尤海舟;毕君2.阿拉善白刺生长季需水量估算 [J], 赵晨光;庞德胜;马扎雅泰3.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叶片尺度耗水特性 [J], 赵晨光;程业森4.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叶片尺度耗水特性 [J], 赵晨光;程业森;5.碱胁迫对唐古特白刺生长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J], 张慧芳;闫海冰;冯帆;于兆友;杨秀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齐华;白向历;孙世贤;刘明;杨国航;丛雪【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9(024)003【摘要】以吉单261和京单28两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显著下降;基础荧光显著增加,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PSⅡ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随着光强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下降幅度明显加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增加幅度则明显减缓.表明水分胁迫使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减弱,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减少,光合电子传递能力下降,PSⅡ潜在活性受到抑制,过多的光能多是以非光化学猝灭等其他形式耗散掉,从而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总页数】5页(P102-106)【作者】齐华;白向历;孙世贤;刘明;杨国航;丛雪【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77;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1【相关文献】1.土壤水分胁迫对栓皮栎叶温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宋晓明;董果;赵勇;侯娜;王谦;樊巍;杨喜田2.水分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Manoj Kumar Srivastava;李长宁;农倩;李杨瑞3.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郭春芳;孙云;唐玉海;张木清4.水分胁迫对2个蓝莓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陈雪妮;李建挥;吴毅;梁文斌;柏文富;吴思政;聂东伶5.水分胁迫对辣木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吕亚;张祖兵;任保兰;赵春攀;龙继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胁迫下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段爱国;保尔江;张建国【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05(18)5【摘要】通过分析离体叶片保水力大小、荧光参数随胁迫程度加深的变化及荧光参数与水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毛白杨、华山松等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离体枝叶叶绿素荧光参数随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针叶树种保水力普遍较阔叶树种强,各树种保水机制具有较大差异;(2)失水时间对荧光参数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失水过程中,5种针叶树种荧光参数Fv/Fm、Fm/Fo与失水率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的是,参数Fv/Fm的变化曲线呈"凸"状,Fm/Fo的变化曲线呈倒"S"状;(3)不同胁迫程度时,树种荧光参数与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程度愈深,相关性愈显著;(4)荧光参数能对树种抗旱性给予定性的描述,但作为定量度量指标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总页数】7页(P578-584)【作者】段爱国;保尔江;张建国【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阿勒泰地区林科所,新疆,阿勒泰,8365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1【相关文献】1.Ca-GA合剂和磷浸种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萌发及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杨俊兴;张彤;王磊2.‘寒富’苹果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叶片超微结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J], 马跃;张蕾;李元源;东中东;张志宏3.NaCl胁迫对5个树种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彭方仁;朱振贤;谭鹏鹏;梁有旺4.水分胁迫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张婷华;杨再强;李永秀;朱凯;彭晓丹;赵翔5.高温胁迫下银杏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J], 陈梅;唐运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枣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1徐伟红,郭卫华,徐飞,王仁卿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100)Email:rqwang@摘要:以沾化冬枣、龙枣、黄河枣王三种不同的枣树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结果表明:黄河枣王的量子产量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NPQ均高于龙枣和沾化冬枣,说明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尽量降低光抑制程度,对当地环境较为适应;而沾化冬枣各个数值普遍偏低。
随日间光照强度的增加,三种枣树的量子产量Yield逐渐减少,ETR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上升,黄昏时,各参数都恢复到接近早晨的水平,表明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系数,光抑制,光化学淬灭,非光化学淬灭叶绿素荧光(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体内的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 研究和探测其光合生理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其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2,3]。
该技术具有观测手续简便,获得结果迅速,反应灵敏,可以定量,对植物无破坏、少干扰的特点。
它既可以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于群体、群落。
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更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其在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耗散、分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与“表观性”的气体交换指标相比, 叶绿素荧光参数更具有反映“内在性”的特点[1,3,4]。
因此,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被称为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快速、无损伤的良好探针[5]。
枣树对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极强,栽培管理比较容易,适合与小麦、花生等农作物间作。
同时,枣树抗旱性较强,在黄土高原、黄淮海地区等干旱缺水地带种植,仍有较好的产量,被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尤其在粮食欠收的灾年,其地位更加突出[6]。
《干旱复水下北京地区刺槐与油松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北京地区刺槐与油松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受干旱与复水影响后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探讨。
通过对两种树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荧光参数测定与分析,以期揭示其在干旱胁迫与复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制,为城市绿化植被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北京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绿化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刺槐与油松作为北京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其抗旱性及复水后的生理恢复能力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叶绿素荧光技术作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及环境适应性的有效手段,在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的响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研究方法1. 试验材料选取北京地区健康生长的刺槐与油松为试验材料,确保树龄、生长环境相似。
2. 处理方式将试验树木分为对照组(正常水分条件)和干旱处理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每组设立复水处理(干旱后恢复至正常水分条件)。
3. 荧光参数测定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各组树木的荧光参数,包括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等。
三、实验结果1. 干旱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在干旱胁迫下,刺槐与油松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的降低最为明显。
这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两种树木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2. 复水后的叶绿素荧光响应经过复水处理后,两种树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所恢复,但恢复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
刺槐的恢复速度较快,而油松的恢复则较为缓慢但稳定。
这可能与两种树木的生理特性和抗旱性有关。
四、讨论1. 抗旱性分析刺槐与油松在干旱胁迫下的不同响应,体现了它们在抗旱性上的差异。
刺槐较油松更能快速适应干旱环境并恢复光合作用,而油松虽然恢复较慢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习性、叶片结构及生理机制有关。
2. 复水机制探讨复水过程中,两种树木通过调整叶片结构、气孔开闭等生理活动来恢复光合作用。
植物的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联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自身生长与发展。
然而,在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叶片颜色千差万别,从深绿色到红色、蓝色和紫色,甚至是金黄色。
叶片颜色的差异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变化,实际上它与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光合作用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叶绿素是起到光能吸收的关键因素。
叶绿素的颜色与其对光的吸收谱波长有关,这决定了植物能够吸收哪些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深绿色叶片含有大量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对红、蓝光的吸收能力较高,所以深绿色的叶片能够有效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相比之下,红、蓝色和紫色的叶子它们所含的叶绿素数量较少,它们对光的吸收能力略低。
这样,这些颜色的叶子相对于深绿色叶子能够更好地吸收红、蓝光以外的光,发挥光合作用。
当然,金黄色的叶片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光和紫外线并转化为相关的光合色素。
植物在光能的吸收上尽可能发挥其潜能,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速率方面,深绿色叶片具有更高的速率。
由于其较高的叶绿素浓度,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并转化为生物质。
然而,红、蓝色和紫色的叶子可能因为所含叶绿素量较少,速率相对较低。
但是,相对于深绿色叶片,它们能够较好地利用红、蓝光以外的光,以最大化光合作用的效果。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植物在日照不足的环境下仍能生存,其叶片的颜色可能发生变化,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除了叶绿素的颜色,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例如,光合作用速率还与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因素有关。
植物的叶子颜色可能代表了它们在不同环境因素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策略。
综上所述,植物的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不同颜色的叶子通过调节叶绿素的含量和类型,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可用的光能。
因此,研究植物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适应性和生态学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坐标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你可别以为这话听起来像是天文物理啥的,其实啊,就是讲光照怎么影响植物生长的事情!你可能会想,光照对植物有啥大不了的作用?还真不小。
要知道,光照就像是植物的“餐厅”,是它们的能量来源,没有光,植物就像咱们没饭吃一样,啥也干不成。
咱们得明白一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植物的叶子就像是小小的太阳能板,吸收阳光,把它转化成能量,供植物自己使用。
而这个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得“吃”阳光,得有光才能好好进行。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光,植物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像个瞎子一样,啥也看不见,啥也做不成。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绿叶子”,它们可是有着超级强大的吸收光能的能力,简直就是自然界的“太阳能专家”!但是啊,光并不是越多越好,咱们都知道,适量才是王道。
光照过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反而会受到抑制。
你肯定有过在夏天烈日下走路的经历吧?就算戴着帽子,晒得一身汗,脑袋都快炸了。
植物也是一样,光太强了,光合作用反而不畅,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降下来。
所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它们的反应可是大不相同的。
你看,早晨的光线和中午的光线可差多了,强度差距就像是清晨的鸡鸣与正午的炎炎烈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话说回来,植物到底在不同光照下是怎么调节自己的呢?嗯,就像你和我一样,它们也有“适应能力”。
如果光照太弱,它们会努力“求阳光”,让自己变得更加“伸展”,叶子张得更大,吸光能力更强,拼命去“吃”阳光;如果光照太强,它们就会悄悄“休息”,不再那么拼命吸光,反而会减少光合作用的速率,避免自己被“烤焦”了。
真是聪明吧?植物真的是“懂得分寸”的小能手。
你知道吗,光照条件不仅仅只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还会影响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比如,某些植物喜欢阴凉的地方,光照对它们来说过强简直就是“毁灭性打击”;而另一些植物,比如向日葵,简直是爱晒太阳的“晒娃狂魔”,每天都要和太阳亲密接触,光照越强越好。
干旱胁迫对白三叶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韩建秋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0(26)12
【摘要】通过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的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干旱对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植株遭受较长时间干旱胁迫时,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明显,日变化由双峰曲线转变为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仅在早晨有小幅升高,但仍以下降为主。
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说明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的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
【总页数】4页(P143-146)
【关键词】白三叶;干旱胁迫;光合参数;日变化
【作者】韩建秋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干旱胁迫对白三叶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J], 金忠民;沙伟;臧威;孙微;柴华
2.高温干旱胁迫对白及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王莹博;许申平;马杰;崔波
3.水分胁迫对白三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J], 韩建秋
4.干旱胁迫对不同光环境下的三叶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李伟;曹坤芳
5.土壤干旱胁迫对白芥光合器官发育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J], 唐道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马建伟;张宋智;王军辉;赵曦阳
【期刊名称】《甘肃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9(034)003
【摘要】对17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树种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t/Fm)、初始荧光Fo值、最大荧光Fm值以及Ft/Fo间差异极显著(Sig<0.000);参试树种中,裸子植物的初始荧光Fo值(55.53)明显大干被子植物的初始荧光(45.72),最大荧光Fm值的规律与Fo相同.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t/Fm)与Ft/Fo则恰好相反,革质叶片的被子植物Ft/Fm与Ft/Fo最大.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可以作为目的选择的手段.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马建伟;张宋智;王军辉;赵曦阳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22;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22;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11
【相关文献】
1.两种基质对三种室内垂直绿化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J], 刘落鱼;潘澜;侯晓丽;许建新;薛立
2.硫污染对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洪渊;张冬鹏;黄俊华
3.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抗温度胁迫中的研究 [J], 韵敏;王四清
4.C_3、c_4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猝灭日变化和对光氧化作用的响应 [J], 林植芳;彭长连;林桂珠
5.3种七叶树属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J], 吴家森;宋福强;陈荣;卢伟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种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长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差异李清河;张景;李慧卿;江泽平;王志刚【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08(44)1【摘要】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拉善盟和民勤种源的蒸腾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3个种源的各个资源利用效率都较大.白刺幼苗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理反应和外在的生长量表型指标的差异,反映了各白刺种源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响应差异.【总页数】5页(P52-56)【作者】李清河;张景;李慧卿;江泽平;王志刚【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磴口,0152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磴口,0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3【相关文献】1.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J], 袁小凤;施积炎;丁贵杰2.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清香木幼苗生长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 [J], 王妍;张超;李昆3.两种红树植物不同种源幼苗对模拟高温热浪的光合生理响应差异 [J], 张小燕;Alison Kim Shan Wee;Tadashi Kajita;朱俊杰;曹坤芳4.两种红树植物不同种源幼苗对模拟高温热浪的光合生理响应差异 [J], 张小燕;Alison Kim Shan Wee;Tadashi Kajita;朱俊杰;曹坤芳5.不同种源地沙枣幼苗对混合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 [J], 耿红凯;毕春竹;韦淋馨;宋振琪;李庆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影响的实验报告本文旨在描述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实验使用了光合作用测量仪来测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以显著影响茶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引言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广泛种植于亚洲和其他地区。
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之一,同时也是研究茶树生长和抗逆性的关键指标。
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茶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会受到影响,而水分胁迫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因素。
因此,了解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对于茶树生长和抗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茶树样本:在沙土中种植的茶树,分别处于正常浇水和水分胁迫处理下。
2. 实验仪器光合作用测量仪:用于测量叶片叶绿素荧光。
3. 实验步骤1)在处理茶树样本生长的条件下进行三天的适应期。
2)将茶树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浇水,另一组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连续处理七天。
3)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茶树样本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形态和生长速度等方面。
5)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1. 叶片表现在实验中,处于正常浇水条件下的茶树叶片表现出绿色,生长良好,茶树正常生长的情况。
而另一组茶树样本,由于持续的水分胁迫,其叶片表现出较明显的黄色或枯黄色,树冠部位叶片的生长速度较慢,部分叶片出现萎缩和干枯现象。
2. 叶绿素荧光数据使用光合作用测量仪测量的数据表明,处于水分胁迫条件下的茶树叶片,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低于正常浇水处理茶树叶片。
在7天的实验中,正常浇水的茶树样本的Fv/Fm值稳定在0.85左右,而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茶树样本Fv/Fm值下降至0.60左右。
同时,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茶树叶片,其最大光化学效率值的波动性较大,而正常浇水下的茶树样本Fv/Fm值波动性较小。
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较大。
植物的叶片表面特征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联实验在我们常见的一棵树上,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然而,不同植物的叶片表面特征却存在差异,这是否会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联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叶片表面特征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大叶草、小叶灌木和常见的树木,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植物。
我们首先对每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的叶片表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大叶草的叶片表面光滑平整,小叶灌木的叶片上有许多绒毛状物,而树木的叶片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纹理。
接下来,我们使用光合作用速率测量仪来测试了这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大叶草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高于小叶灌木和树木。
我们推测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叶片表面特征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我们进行了进一步实验证明植物叶片表面特征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联。
我们采集了同种植物的不同叶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相比于光滑平整的叶片,带有绒毛状物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而纹理丰富的叶片则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关联可能与叶片的光吸收效率有关。
绒毛状物能够吸收并存储空气中的水分,但它们也会阻挡阳光进入叶片内部,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而纹理丰富的叶片则能够增加叶片表面积,提供更多接触阳光的机会,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发现了植物的叶片表面特征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联。
不同的叶片表面特征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这一结果对于了解植物生态学、农业种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只涉及了三种植物的叶片特征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涵盖所有植物。
对于其他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开展。
此外,实验结果也提醒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该根据其叶片特征选择合适的光线环境,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白三叶叶片荧光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韩建秋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13
【摘要】[目的]从生理角度研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以白三叶品种"海发"为供试材料,设置75%(无胁迫,CK)、50%(轻度胁迫,LD)和25%(重度胁迫,HD)3个土壤含水量水平对植株进行培养,测定水分胁迫对一系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和50%时,白三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的影响不大,说明白三叶在这2种水分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5%时,初始荧光后极显著高于CK和LD处理,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结论]白三叶在重度干旱(HD)条件下,生理机能遭到破坏,不能正常生长,表现出旱害症状.
【总页数】3页(P6701-6702,6713)
【作者】韩建秋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1.+2
【相关文献】
1.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J], 孙龙飞;赵全志
2.水分胁迫对白三叶叶片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韩建秋
3.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郭春芳;孙云;唐玉海;张木清
4.白三叶叶片荧光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摘要)(英文) [J], 韩建秋
5.白三叶叶片荧光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J], 韩建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白草科2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陈翠琴;吕洪飞;黄四娣;姜波;沈宗根【摘要】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aururus chinensis and Houttuynia cordata, two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of Saururaceae,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ir favorabl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them were assessed via measuring light response curves, CO2 response curves, diurnal changes of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chlorophyll (Chl)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 Chinensis and H. Cordata were both shade-tolerant species, their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s (LCP) were 2. 93 and 1. 63μmol·m-2 ·S-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H. Cordata, S. Chinensis had higher LCP and light saturation point (LSP) and lower CO2 compensation point (CCP) and CO2 saturation point (CSP). Diurnal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of these two species presented two-peak curves. S. Chinensis also showed higher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higher value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high light intensity than H. Cordata. Compared with H. Cordata, S. Chinensis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showed a well acclimation in habitat of high light intensity.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choose a much shadier habitat for H. Cordata when planted.%以药用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为材料,测定了光响应、CO2响应、光合作用日变化、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以期对这两种药用植物的人工培育提供一些光合生境方面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三白草和鱼腥草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2.93和1.63 μmol·m-2 ·s-1,均为喜阴植物,三白草的LCP和饱和点(LSP)高于鱼腥草,CO2补偿点(CCP)和饱和点(CSP)低于鱼腥草.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变化都呈双峰型,均具有“午休”现象.三白草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鱼腥草,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光强下显著高于鱼腥草.显然,三白草较鱼腥草的光适应性强、光合效率高、受光抑制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对生境的选取方面应使鱼腥草的遮荫强度稍高于三白草.【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6页(P725-730)【关键词】三白草;鱼腥草;光响应;CO2响应;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作者】陈翠琴;吕洪飞;黄四娣;姜波;沈宗根【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江苏常熟215500;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三白草科(Saururaceae)是古草本类中残存的一个小科,该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状,具明显的节,有地下根状茎。
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与适应鲍芳;何季;曹燕丽;刘明虎;辛智鸣;吴波【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4【摘要】研究未来降水增加条件下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和适应。
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自然降水基础上分别增加年平均降水量(145mm)的25%、50%、75%和100%。
对2010年生长季白刺叶片光合速率、叶周气温、清晨叶水势、土壤含水量等监测指标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周气温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人工增雨处理后拟合曲线顶点左右平移。
与对照相比,25%和5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顶点左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29.31℃)分别降低0.44和0.74℃;75%和10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大幅度右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分别升高2.26和6.02℃左右。
人工模拟增雨改变了白刺光合作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总页数】7页(P508-514)【作者】鲍芳;何季;曹燕丽;刘明虎;辛智鸣;吴波【作者单位】[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与适应 [J], 鲍芳;何季;曹燕丽;刘明虎;辛智鸣;吴波2.荒漠植物白刺对模拟增雨的光合响应机制 [J], 何季;吴波;鲍芳;李嘉竹;姚斌;高君亮;刘明虎3.荒漠植物白刺叶片气孔性状对模拟增雨的响应 [J], 任昱;吴波;卢琦;何季;刘明虎;姚斌4.人工模拟增雨对唐古特白刺种子形态性状和萌发特性的影响 [J], 张景波;董雪;辛智鸣;刘明虎;张冉浩;黄雅茹;孙非5.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模拟增雨的响应 [J], 何季; 鲍芳; 吴波; 姚斌; 赵英铭; 刘明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植物学报!"##$!"$%&&’(""")*""++,-./01.20134/5267--894:.2;8:2文章编号(&###<=#"$%"##$’&&<""")<#>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何炎红!郭连生@!田有亮%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A’摘要(采用B C<D E F)=##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并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G结果表明!随着白刺水势降低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快速下降!当水势降低到一定值时!净光合速率H气孔导度几乎不变I而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叶水势关系在高水势时随着叶水势下降叶绿素荧光指标值近似不变!当水势下降到一定值时近似呈直线下降G白刺水饱和状况下的光补偿点为%=+2&J=2>’K L M N OL P"O Q P&!光饱和点为%)R)J&$#’K L M N O L P"O Q P&I叶生长初期和叶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时的水势’分别为P+2)$ST U和P$2R)ST U!V T W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分别为P"2"#ST U和P)2)+ST U G研究指出运用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和非光化学猝灭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可评价白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G关键词(白刺I水分胁迫I光合速率I叶绿素荧光中图分类号(W A=$2R>文献标识码(XY Z[\[]^_\Z‘\a b c d\‘]d_ef Z g[h[i Z^g g j g k[h‘]b‘_b‘[lm8.3/38/./:n o.13o p d\q a l l‘h‘_\r‘d l sd\‘h Y[\‘_\a d g]t uv U w<x M w y!z{E B|U w<Q x}w y@!~C X V v M!<N|U w y%D M N N}y}M"#M$}Q%$&!C w w}$SM w y M N|U X y$|’!N%!$U N{w|(}$Q|%&!t M x x M%#&##&A!D x|w U’)*]\h d b\(X%+|""}$}w%N}U",U%}$-M%}w%|U N Q!%x}-x M%M Q&w%x}%|’$U%}Q U w+’x N M$M-x&N N"N!M$Q’}w’}-U$U L}%}$ M"./0121/20234506157+|Q%$|8!%|w y|w{N U w9!x+}Q}$%,}$}L}U Q!$}+,|%x B C<D E F)=##T M$%U8N} -x M%M Q&w%x}Q|QQ&Q%}L2~x}$}Q!N%Q|w+|’U%}+%x U%U Q|%QN}U",U%}$-M%}w%|U NM"./0121/20234506157 +}’N|w}+!|%Qw}%-x M%M Q&w%x}%|’$U%}U w+Q%M L U%U N’M w+!’%U w’}"U Q%+}’$}U Q}+I|%QN}U",U%}$-M%}w%|U N +$M--}+%M U’}$%U|w N}(}N!|%Q w}%-x M%M Q&w%x}%|’$U%}U w+Q%M L U%U N’M w+!’%U w’}$}L U|w}+w}U$N& !w’x U w y}+29!%%x}-U$U L}%}$Q M"|%Q’x N M$M-x&N N"N!M$}Q’}w’}$}L U|w}+U--$M:|L U%}N&!w’x U w y}+U Q|%Q N}U" ,U%}$-M%}w%|U N+}’$}U Q}+,|%x|w|%Qx|y x N|L|%QU w+U--$M:|L U%}N&N|w}U$N&+}’N|w}+U Q|%QN}U",U%}$ -M%}w%|U N+$M--}+%M U’}$%U|wN}(}N2;|%x|%Q N}U(}Q Q U%!$U%}+!./0121/20234506157x U+U N|x y%’M L-}w Q U%|M w -M|w%M"%=+2&J=2>’K L M N O L P"O Q P&!U w+U N|y x%Q U%!$U%|M w-M|w%M"%)R)J&$#’K L M N O L P"O Q P&I C w%x} }U$N&U w+L U%!$}Q%U y}Q M"N}U"y$M,%x!%x}-x M%M Q&w%x}%|’,U%}$-M%}w%|U N’M L-}w Q U%|M w-M|w%Q%%x}N}U" ,U%}$-M%}w%|U N U%<}$Mw}%-x M%M Q&w%x}%|’$U%}’,U Q P+2)$ST UU w+P$2R)ST U$}Q-}’%|(}N&!U w+%x} .=>|w|%|U N,U%}$-M%}w%|U N Q,}$}P"2"#ST UU w+P)2)+ST U!$}Q-}’%|(}N&2~x}Q%!+&-M|w%}+M!%%x U% -x M%M Q&w%x}%|’,U%}$-M%}w%|U N’M L-}w Q U%|M w-M|w%U w+.=>|w|%|U N,U%}$-M%}w%|U N’M!N+8}!Q}+|w }(U N!U%|w y%x}U+U-%U8|N|%|}Q M"./0121/20234506157%MU$|+}w(|$M w L}w%Q2收稿日期("##$<#$<&"I修改稿收到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作者简介(何炎红%&A R A P’!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G@通讯联系人G D M$$}Q-M w+}w’}%M(z{E B|U w<Q x}w y2u<L U|N(y!M N|U w Q x}w y>&)&?Q|w U2’M L!"#$%&’()*+,-.-+.,./01,2-13456789:798::4;<=7=:>?7<87@A96784A<B=9=;<>B B C B D=98:A8?A8水分胁迫是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E研究表明E严重水分胁迫可导致叶绿体光合机构的破坏F G H E I J K放氧复合物的损伤E I J K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各组成成分L M N O K6P M N O K Q P M N O K A R的变化E光合O S T同化效率降低F T U V H及叶绿素荧光变化F W U X H Y有关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颇多E植物体内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干旱等逆境生理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F W U X H Y研究表明E水分胁迫能引起叶绿素荧光指标如Z2P Z[P Z3等的变化E并可用来评价植物的抗旱性F\H Y白刺是乌兰布和沙漠的优势植物种之一E耐旱P耐盐碱P喜沙E 分枝多E自然状态下常生长在粘土覆沙地上E以灌丛沙堆形式存在E固定流沙的效果显著E为人工固沙经常采用的优良植物F]H E在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Y有关白刺光合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较少E特别是对白刺不同水分胁迫状况下其变化的研究F^H尚未见报道Y白刺作为乌兰布和沙漠的优势种E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E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水分状况下白刺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E研究水分胁迫对白刺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E以揭示白刺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机制YG材料与方法_‘_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E东经G a\bW a c E北纬V a b d a c E海拔G a W T e E面积T f e T Y属亚洲中部温带荒漠气候E兼有大陆性和季风降雨的气候特点E根据中国林业科学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近G a年的气候资料F G a H可知E本地年均温X‘]gE G月均温hG a‘]gE X月均温T d‘]gE最高气温d]‘^gE最低气温hT X‘d gE iG a g积温dT T T‘T gY年均降水量G V T‘X e e E年均蒸发量Td W G‘^e e E无霜期G\]j E 终年盛行西南风E西北风为主要灾害风E年均风速d‘X e k:Y该区属于荒漠化草原向草原化荒漠过渡地带E 荒漠植被占主导地位E以旱生灌木和半灌木等沙生植物为主E其中优势种有白刺L*+,-.-+.,./01,2-13R P 沙竹L l m.332n o p2.[+p p2m.R P沙米L q0-+2r o s p p13 m t1.--2m13R P油蒿L q-,u3+m+.2-v2m+n.R P沙冬青L q332r+r,./,o1m32/02p+n1m R等Y试验地白刺的总覆盖度占植被总覆盖度的^V‘W\wE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V‘a X wE白刺灌丛生长于沙丘底部P丘间粘土平地E一般高G Ud e Y_‘x研究方法用M y z\V a a光合测定系统及其配备的荧光叶室L M@z O=9公司E美国R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测定Y T a a V年W U^月每月中旬测定一次Y早上\)a a U])a a 取样E随机选取树冠主枝上部外围顶端小枝W U\个作为测试样枝E每个测试样枝选取d UW片生长健康的展开叶作为测试叶Y对离体测试样枝在T W gP暗光下水饱和处理T T UT\<E从而使测试样枝在测试前都经过充分的暗适应E且都达到水饱和Y当测试样枝达到水饱和时E进行首次光合速率P叶绿素荧光产量和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E随后在暗光下对测试样枝进行自然干燥脱水E在脱水过程中E每隔d U V<测定G次光合速率等指标E一般测定\次E结束实验E从而获得试样不同水分状况所对应的光合速率等指标Y测定控制条件为叶室温度T W gE样室O ST变化L d T Ud]R{G a h W L体积分数R E相对湿度V a wU\a wY 光照使用荧光叶室光源E并通过程控设置E光曲线测定设为a P W a P G a a P G W a P T a a P V a a P\a a P Ga a a P GW a a |e=B}e h T}:h G^个级别E其它项目测定使用a和G W a a|e=B}e h T}:h G Y采用调制式荧光测量原理测定叶绿素荧光产量Y测定的叶片经暗适应L暗适应时间如上述饱和吸水过程和脱水过程R E加上饱和强光脉冲E测定I J K 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最大量子效率F L Z3h Z2R k Z3H Y随后加上活化光L6A7@?@A B@~<7R E测得稳态荧光产量L Z m R Y在活化光存在的情况下加上饱和光脉冲E测得最大荧光L Z c3R E在关闭活化光的瞬间E加上远红外光数秒钟E使I J K反应中心快速打开E测得照光下的最小荧光L Z c2R Y试样含水量测定使用称重法E叶水势测定使用压力室法L兰州大学生产E测定精度a‘a V!I6R E最大测量值G W‘a!I6Y 选取模拟方程原则为相关显著性L l"a‘a W R E 回归标准差最小YT结果与分析x‘_水饱和状态下白刺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对光的响应白刺水饱和状态下净光合速率P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指标等的光响应曲线如图G所示E由aXTTTG G期何炎红E等)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光强开始*随着光强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01.和叶绿素荧光指标非光化学猝灭+2,3./电子传递速率+456.呈上升趋势*而789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呈下降趋势*当光强增加到一定时,-/ 01及叶绿素荧光指标随着光强增加基本不变@对不同月份光响应曲线进行回归分析+表).*结果表明气孔导度+01.对光的响应曲线可模拟为A B C=D&E F G H+&I J.K+A为01*J为光强度.*而净光合速率+,-.和所测定的荧光指标的光响应曲线可模拟为L A B E M I D)&F G H+&C J.K D A为净光合速率+,-./荧光指标*J为光强度K@根据各月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方程+表).获得白刺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N OP月份为+Q R Q S)N T.!"#$%"&’%(&)*光补偿点N OP月份为+U V W)SU W X.!"#$%"&’%(&)@图)白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光响应曲线+X月测定.Y Z[W)\]F$Z[]^_F(H#‘(F a b_c F#d^]F‘F^H]#^#(e‘^]F^Z a_f^F*(^#"f^f$a#‘g b a^f‘a F f‘ga]$#_#H]e$$d$b#_F(a F‘a FZ‘g F G F(#d2h i j E j h Ei E-k l i m j l>+"F f(b_F gZ‘n b[b(^.表o白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光强回归方程参数\f p$F)\]F H f_f"F^F_(Z‘^]F_F[_F((Z#‘F q b f^Z#‘(#d^]F‘F^H]#^#(e‘^]F^Z a_f^F*(^#"f^f$a#‘g b a^f‘a F f‘ga]$#_#H]e$$d$b#_F(a F‘a F Z‘g F G F(#d2h i j E j h Ei E-k l i m j l>r Z^]$Z[]^Z‘^F‘(Z^Z F(指标s‘g F G月份t#‘^]C E I26u01N T W)U)U V W P)RQ T W T T U’P T W P R R T W T))N Q T W T R QX Q W R)TN T W T T’R P T W P U U T W T T Q’R T W T Q UP’W R Q P)T W T T’U P T W P P R T W T T)V X T W T R TR)W N R P’T W T T’X P T W P N R T W T T Q’P T W T N RU V W’)UT T W T T)’P T W P P R T W T T TN,-N T W T T)N&T W X Q’X)V W P V VQ P T W P P U T W U R UU Q T W T T)P&T W Q Q UV P W N R UU P T W P R X T W Q N XX R T W T T’T&T W X T RT P W Q U NP P T W P X)T W Q))V X T W T T’X&)W P)R)X W N N NQ P T W P Q N T W R X T) P T W T T’X&T W Q P PN N W V X RP P T W P Q U T W U P P’:;<=:;>N T W T T T)T W R N’)&’W T P VX P T W P P Q T W T T XX Q T W T T’T T W R Q QP&T W V’)R P T W P P X T W T T NX R T W T T)R T W R R)N&T W V Q PR P T W P P R T W T T PU X T W T T V’T W R N R’&T W V Q N)P T W P P P T W T T NR P T W T T)U T W R V RN&T W V V TV P T W P P T T W T)VRX’’’西北植物学报’N卷续表!"#$%&$’()*+,-(!./01232224523267883861862388!232894 92322!:523!97!43878982388;23!291 :2322!1523!14943987882388423!2;2 62322;:523;79743944:6238862321;4 82322!1523289:43861982388:2329:2</123222!2389;75;32!;!623882232!87 9232228238247523979:623887232!:! :232224238:115!31:16623888232298 623224!!327!;523:2:882388;23249: 823222!23811:5;321!8623887232!96=>?12322415834!;7!:439446623886;3274! 92322!:132968!;234!7!623889;391;; :23224!!36242!743!6716!3222239742 62322!8!!3686!:13:418623869;36;8! 82322!643!142!14392266!3222!3;!46注@A B C D E!F G(H I J5K L M N J A为O P Q L为光强度M R A B G F K E!5(H I J5C L M N J A为/S T</T./0T=>?T U V W D U V X等指标Q L为光强度M R?3相关系数R Y3回归标准差Q.3样本数Z相关显著性/[232!Z表;同Z\#%(@A B C D E!F G(H I J5K L M N J A]%+$)]^#_‘]Q L]%+$)]^#_-&a b%&$%($]&%c M R A B G F K E!5(H I J5C L M N J A]%+$)]^#_/S T</T./0T=>?T U V W D U V X+$)]##$Q L ]%+$)]^#_-&a b%&$%($]&%c M R?]%+$)]^#_d#__(-+%&#$d#(^^&d&($%Q Y]%+$)]^#_]%+$)+_)(__#_Q.]%+$)]^#_]+e I-($’e,(_3/[232!3*+,-(;&]%b(]+e(,(-#f3g3g白刺净光合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饱和光强度下白刺净光合速率T气孔导度与其水势的关系如图4所示Q由白刺水饱和状态起始Q随着白刺水势绝对值增加Q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Q当水势绝对值增加到一定时Q净光合速率T气孔导度缓慢下降或基本不变Q其关系曲线均可模拟为方程A B G F K E!5(H I J5C L M N Q式中Q A为净光合速率T气孔导度Q L为叶水势绝对值J表4M Z图4白刺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其水势绝对值的关系J8月测定Mh&a34*b(_(-+%&#$]b&I#^%b($(%I b#%#]c$%b(%&_+%(Q]%#e+%+-d#$)’d%+$d(f&%b%b(+,]#-’%(f+%(_I#%($%&+-i+-’(#^.j k l G l j Gk G S m n k o l n X J)(%(_e&$(%()&$p(I%3M表g白刺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其叶水势绝对值回归方程参数*+,-(4*b(I+_+e(%(_]&$%b((q’+%&#$]#^%b($(%I b#%#]c$%b(%&d_+%(+$)]%#e+%+-d#$)’d%+$d(f&%b %b(-(+^+,]#-’%(f+%(_I#%($%&+-i+-’(#^.j k l G l j Gk G S m n k o l n X指标r$)(H月份s#$%b C G K.?Y/S 123::!2!;31;415!73;8171:2361;238967 9231!19!;396875!93!1797123:1;!36;:7 :23186:!237!185!!37!4:;!23618236777 623161:4!3;71654;37498;;238;:!37211 8234122:318845838978;123677!37:88O P 1!3121;237:8!5237:949823824232!!2 923:71623!:79523!:897923:9;232!79 :23961:2326:752326;!;!236:6232211 623192:232:8:52329:6;123:2623228! 8231;19232;:!52324:6;7236712322;8注@A B G F K E!5(H I J5C L M N Q A为/S T O P等指标R L为叶水势绝对值J sI+M R相关显著性/[232!Z\#%(]@A B G F K E!5(H I J5C L M N Q A]%+$)]^#_/S+$)O P R L]%+$)]^#_%b(-(+^+,]#-’%(f+%(_I#%($%&+-i+-’(J st+M3/[232!38 4 4 4!!期何炎红Q等@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和$#"等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气孔导度大小直接影响光合速率的大小%从图"和表"看出%气孔导度变化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同%基本同步&当试样处于水饱和状态时%气孔导度最大%对应光合速率也最大&当叶水势下降时%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迅速降低%当水势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随着水势降低%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缓慢变化或基本保持不变&把气孔导度由迅速下降到缓慢变化的转折点作为气孔变化的临界点%该临界点值可由式子()*+,-(.*/0"1,计算获得%并获得对应的水势%即气孔变化临界点水势%当叶水势大于气孔变化临界点水势时%气孔变化是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气孔对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具有调节作用2..34当小于气孔变化临界点水势时%由于气孔导度基本保持不变%气孔调节作用丧失&白刺567月份气孔变化临界点的气孔导度为/0//86/0/.59:;<9="<>=.%对应的水势为=80"?6=?0"@AB C(图@,&由表"看出白刺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回归方程系数),与白刺年生长时期有关%56D月份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大于7月份成熟期&植物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是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植物水势%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愈大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愈强%由图@看出从5月份枝叶生长初期到7月份成熟期的白刺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绝对值由@0?5AB C增加到501?AB C%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时期变化%反映了成熟稳定期较幼嫩生长初期对水分胁迫有更强适应性的特点&图@白刺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EF G H,和气孔导度(I J,’光化学猝灭(K L,’非光化学猝灭(ML N,’电子传递速率(O P Q,临界点水势的日变化R S T0@U V W X C S;YH V C F T W:Z[V W>[C T F C[S:FG:S F[ \C[W]G:[W F[S C;:Z I J%K L%ML N C F XO P Q%C F XG V:[:>Y F[V W[S H]C[W\C[W]G:[W F[S C;H:9G W F>C[S:FG:S F[(E F G H,:Z M^_‘)‘^)_)a b c_d‘c e表f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叶水势绝对值关系方程g h i j k l(=m n o p,的参数U C q;W@U V W G C]C9W[W]>S F[V W]W;C[S:FW r s C[S:Ft h)W u G(=+v o w,:Z[V W H V;:]:G V Y;;Z;s:]W>H W F H W G C]C9W[W]>\S[V[V W C q>:;s[W\C[W]G:[W F[S C;C q>:;s[W:Z[V W;W C x W>指标y F X W u月A:F[V w)+M Q z临界点叶绿素荧光指标值$V;:]:G V Y;;Z;s:]W>H W F H WS F X W u W>C[H]S[S H C;G:S F[临界点水势{C[W]G:[W F[S C;C[H]S[S H C;G:S F[K L 5@01@1@/05/?"/0//"81@/01.8/0/15@/0@?7?=@0?715 "01D"./08@D5/0/"/?@5/0?../0/17"/0@"/.="0??88 1@08""./08?78/0//.@@D/0?@./0/58@/0@8"1=807D7" D"0D"D@/0@D D7/0//?5@8/0?57/0/5""/0"D@7=@078"D 7"0557//0858?/0//"88@/0?D1/0/7.1/0@@.D=?01"?.ML N 5@0D8?""0@85?/0//"/18/0?1@/0@"D..01."@=@015/."05?"""085.//0/8.78//01?7/0@?1?.01D7"="0.711 1"0"///"0@D15/0/.//"@/0?"@/0"817.018"7=80D//"D.0D?7/"0@.1//0/"/"@7/0?/D/0"D"5.0?7.8=80@811 7"0@8?."0@?"?/0//@188/01?7/0@1/D.01"81=?0?"1DO P Q 5"011/...?07?1?/0/."/?D/0?D."/0@57@D50@D?@=@0"55@ "08.?81705@7"/0/"@."7/0?8.."0"7755D0/?@?="078?1 1.0D15/."@0.17./0/.7D@"/0?D".@05""D D707"/1=80@1.. D@08D?D15058@//0//"@@8/0?/8."0D@".550.8?8=80/D?. 7"0"88/770?@."/0//5@@7/01/@.708"?"1"01@/D=?0.5?//@""西北植物学报"5卷续表!"#$%&$’()*+,-(!./0.123456!754838554559689546!254538354:599;64:<:7 :<4275754896<545<26225467:5453:554:<89;:42836 63463<554833<5455569554:8!545<:554:553;743255 834!!!35483535455969854:775459!:542786;:4596< 7<4<9:<548933545<5!935466:54532354:<98;<748!93.=/0.=1234679654!:695455!39654:3<5453:9543:83;24<733 :!4<!5754!7575455!99<54:<:545!55543829;943!72 684332<549<<95455553:54:<25453!354!55!;249<62 834:7!<54!82<54552:9554:!<5459975438<<;949256 734255554!8:65455<3!<54:97545!:754383!;74952:注>回归分析相关显著性?@5452AB#%(>C&D$&E&F+$%)&E E(G($F(H+G(%(H%()+%5452-(I(-4图9白刺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其叶水势绝对值的关系J&D49*K(G(-+%&#$H K&L#E%K(F K-#G#L K M--E-’#G(H F($F( L+G+N(%(G H O&%K%K(-(+E+,H#-’%(O+%(G L#%($%&+-I+-’(#E PQ R S T S Q TR T U V W R X S W1Y4Z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白刺饱和光强度下叶绿素荧光猝灭[\C]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0.=1_和电子传递速率等与水势的关系如图9所示‘叶绿素荧光指标值^a_均随白刺叶水势^b_的下降而下降‘其关系可模拟为方程a c T(d L^;e b f g_A由图9和模拟方程可知‘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叶水势绝对值的关系曲线明显分为两部分‘即在高水势时随着叶水势下降叶绿素荧光指标值基本不变‘而在低水势下近似直线的下降‘曲线两部分的转折点可作为一个临界点‘临界点水势可作为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指标影响的最大水势^简称叶绿素荧光指标初始水分胁迫水势_A图9亦绘出\C]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0.1_与白刺叶水势的关系图‘二者关系基本与上述一致‘模拟方程参数由表!列出A从表!看出‘叶绿素荧光指标初始水分胁迫水势2[:月份大于6h7月份‘7月份最小‘说明白刺年生长时期不同叶绿素荧光指标初始水分胁迫水势亦不同‘也反映出白刺在成熟稳定期较幼嫩生长初期具有较强忍耐水分亏缺能力A i?[P?j[k l m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基本相同‘.=/0.=1和./0.1的初始水分胁迫水势较小‘2h7月分i?[P?j[k l m的初始水分胁迫水势为;3h;:n\+‘而.=/0.=1和./0.1为;9n\+和;35n\+A./0.1是\C]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常用于说明植物叶片\C]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及\C]潜在活性o<3p‘当植物处于非逆境条件时‘./0.1值一般为5462h5482o!‘9‘<2p‘由表!指出‘当白刺处于水饱和状态时在<255q N#-r N;3r H;<光强度下其./0.1的变化为5483h5482^方程参数T_‘说明白刺光胁迫光强度大于<255q N#-r N;3r H;<‘对强光有较强的适应性A!讨论^<_荧光猝灭分为两种‘即光化学猝灭和非光<!33<<期何炎红‘等>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化学猝灭!光化学猝灭"#$%反映的是&’(天线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光化学猝灭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非光化学猝灭反映的是&’(天线色素吸收光能不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而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光能部分,热耗散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机制)-+,用其可评价植物能否安全耗散过剩激活能的能力).,*,-/+!由于能量竞争)-/+光化学猝灭与非光化学猝灭呈负相关变化!随着光强度增加,光合速率0123增加,但&’(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降低,量子效率降低,4$5增加,多余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防止了光合机构的破坏,所以在饱和光强度范围内,4$5随着光强度增加而增加是植物对生存环境适应的一种保护机制)-6+,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可作为评价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指标!".%白刺净光合速率及其荧光特征对水分亏缺反应的研究结果指出,白刺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其水分亏缺较叶绿素荧光特征更敏感,更易遭受水分胁迫,如图.0/所示,当水势较高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值和变化幅度较大,而叶绿素荧光特征变化幅度较小7当水势较低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值和变化幅度均较小,而叶绿素荧光特征变化较大!许多研究指出气孔是一个对内部和外部因子敏感性极高0具有调节作用的8阀门9,即使轻微的水分胁迫,也影响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响应具有气孔及非气孔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引起气孔阻力增加,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将会导致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和?=)-@+指出在轻度水分胁迫下A B C A D 和A E B C A E D 下降的幅度较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A B C A D 和A E B C A E D 下降的速度加快!不同叶水势下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化不同,反映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机理不同!当叶水势低于叶绿素荧光指标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时,4$5下降,植物不能消耗多余能量,光合机构将受破坏).F +,从而可把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作为光合非气孔因素的水分状况界限!由图/看出在G H>月份气孔导度临界点水势明显小于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说明在气孔关闭之前非气孔因素即已产生作用,@月份气孔导度临界点水势大于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可能表明叶片衰老时气孔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降低,光合机构的稳定性增强!从图/也可看出,白刺净光合水势补偿点与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基本相同,说明当水势大于净光合水势补偿点时气孔导度是光合速率变化主要影响因子!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愈低,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愈低,光合作用气孔调节的水势范围愈大,对干旱环境适应性愈强!白刺年生长初期净光合水势补偿点和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均高于成熟期,说明白刺在成熟稳定期对水分胁迫适应性较强!"/%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必要因子之一,植物对干旱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形成一系列适应途径以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植物具有净光合生产是植物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降低净光合速率水势补偿点和降低4$5初始水分胁迫水势是白刺对水分胁迫适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参考文献I)-+J K L M N O ;"黄雪清%,P Q L R S T "焦德茂%U V W XY W Z [Z Y \X [<]\<Y ]^_[X ]<]\Z ‘Y X\^a W ^\^^b <c Z \<^‘^_\[Z ‘]d X ‘<Y[<Y X "e f g h ij i k l B i?U %a m Z ‘\]n <\Wo Z <p X d X ‘X ]Y ^c <‘d _^[q 6a W ^\^]r ‘\W X ]<]X ‘p r o X )P +U s t k i $u g k v w u g j l v x v y l t i z l {l t i "植物生理学报%,.F F -,|}"G %I /@/~6F F "<‘q W <‘X ]X%U ).+!"M S #J "温达志%,$"!J "叶万辉%,?Q M #J %"林植芳%,&k i x U &W ^\^]r ‘\W X \<Y [X ]a ^‘]X ]^_\n ^]=’\[^a <Y Z m n ^^c ra m Z ‘\]d [^n <‘d=‘c X []=‘Z ‘c]W Z c XX ‘(<[^‘o X ‘\])P +U )v *f {i x v +2f v w l t i x i {,z *-k f v w l t i x .v k i {g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F F -,/"/%I .6>~.G G "<‘q W <‘X ]X%U )/+O Q L R q J !"肖春旺%U "__X Y \^_n Z \X []=a a m rY W Z ‘d X ^‘Y W m ^[^a W r m m _m =^[X ]Y X ‘Y X ^__^=[c ^o <‘Z ‘\a m Z ‘\]<‘TZ ^n =]=]Z ‘c m Z ‘c )P +U s t k is y f &j k l iz l {l t i "草地学报%,.F F -,/"6%I .@:~/F -"<‘q W <‘X ]X %U )6+#J L R J P "赵会杰%,#R K ;"邹琦%,$K #J !"于振文%U q W m ^[^a W r m m _m =^[X ]Y X ‘Y XZ ‘Z m r ]<]\X Y W ‘<0=XZ ‘c<\]Z a a m <Y Z \<^‘\^a W ^\^]r ‘\W X ]<]^_a m Z ‘\)P +U )v *f {i x v +1&2{i {s y f l t *x k *f i x 3{l B &f j l k g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F F F ,45"/%I .6>~.G -"<‘q W <‘X ]X %U )G +6"7Q M ,R O 8R 9R K N J U Q o Z d <‘d^_Y W m ^[^a W r m m Z_m =^[X ]Y X ‘Y X I \W X ^[X \<Y Z mZ ‘c a [Z Y \<Y Z mZ ]a X Y \]^_Z ‘X o X [d <‘d \X Y W ‘<0=X_^[\W Xo ^‘<\^[<‘d^_a W ^\^]r ‘\W X \<Y a X [_^[o Z ‘Y X )P +U )v *f {i x v +1:w &f l D &{k i x .v k i {g ,.F F 6,G G I --@G ~-.F G U ):+q J "M $#J "陈贻竹%,?Q O &"李晓萍%,O Q L ?"夏丽%,&k i x U V W XZ a a m <Y Z \<^‘^_Y W m ^[^a W r m m _m =^[X ]Y X ‘Y X\X Y W ‘<0=X<‘\W X]\=c r^_[X ]a ^‘]X ]^_a m Z ‘\]\^X ‘(<[^‘o X ‘\Z m ]\[X ]]X ])P +U )v *f {i x v +2f v w l t i x i {,z *-k f v w l t i x .v k i {g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G ,4"6%I *@~>:"<‘q W <‘X ]X%U ./..西北植物学报.G 卷!"#$%&$%’(史胜青)*+,-.+/(袁玉欣)*0%-.12/(张金香)*34567899:;<=>9?@<:A=<A :==>B;C @A @;<:A D =<D ;=>9;C E >A >F C G E E9E H >A :=;:B ;:D BI J K 65L M N 3K O 5!2#7I P J N L 56P QR K N O S J 64J N 56T L O U 3N M O 4VP QW3X 3O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Y Z Z [*\](Y )^Y Z _Y ‘(D Ba C D B :=:)7!b #+-.10%(杨自辉)*1-c 0%%(高志海)7&d F @;<>9F A :;E F D <@<D >B@B eH B e :A f A >H B e?@<:A E :g :E D B<C ::e f :>9>@=:=>Bf A >?<C@B ee :;E D B :>9hO 4N 5N O 545L K J 4P N J i ;>d d H B D <G !2#7j k O L 3M 3I P J N L 56P QR l l 6O 3mn S P 6P K V (应用生态学报)*Y Z Z Z *o o (p )^q Y [_q Y p (D Ba C D B :=:)7!q #0%-.12a %(张锦春)*0%-c r (赵明)*0%-.1+a %(张应昌)*34567-A :=:@A ;C s :<?::B F C ><>=G B <C :<D ;*<A @B =F D A @<D >B;C @A @;<:A D =<D ;=@B eD d F @;<>9D A A D f @<:eg :f :<@<D >B>9W56P t V 6P L5i i P m 3L m N P L@B ehO 4N 5N O 545L K J 4P N J i !2#7R S 45u P 47u P N 3567v w S S O m 3L 47x O L 7(西北植物学报)*Y Z Z y *\z ({)^"Z _"p (D Ba C D B :=:)7!{Z #/&-c a %(肖彩虹)*%-c +1(郝玉光)*1,c a %|(郭承德)7-B @E G =D =>B;E D d @<D ;;C @A @;<:A D =<D ;=D B|:B f }>H !2#7~L L 3N !PL K P 6O 5"P N 3M 4N Vx S O 3L S 3#$3S k L P 6P K V (内蒙古林业科技)*Y Z Z Y *{^Y [_Y p (D Ba C D B :=:)7!{{#0%-c %(赵平)*08.1/%(曾小平)*%8.1$%&(彭少麟)*34567|@D E Gg @A D @<D >B>9f @=:’;C @B f :*=<>d @<@E ;>B e H ;<@B ;:@B e?@<:A H =::99D ;D :B ;GD B=H d d :A E :@g :=>9w N i P M O 5l O L L 545!2#7I P J N L 56P Q $N P l O S 565L mx J X 4N P l O S 56(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Y Z Z Z *(({)^[y _‘Y (D Ba C D B :=:)7!{Y #&,c 2(罗俊)*0%-.1r ’(张木清)*&),2&(吕建林)*34567899:;<=>9?@<:A =<A :==>B<C :;C E >A >F C G E E @9E H >A :=;:B ;:D B e H ;<D >B}D B :<D ;=>9=H f @A ;@B :f :B ><G F :=!2#7I P J N L 56P Q "J *O 5LR K N O S J 64J N 56T L O U 3N M O 4V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Y Z Z Z *\+({)^{b _Y Y (D Ba C D B :=:)7!{[#0%-.1$%,(张守仁)7-e D =;H ==D >B>B;C E >A >F C G E E 9E H >A :=;:B ;:}D B :<D ;=F @A @d :<:A =@B e<C :D A=D f B D 9D ;@B ;:!2#7j k O L 3M 3u J 6634O LP Qu P 45L V (植物学通报)*{q q q *o ](‘)^‘‘‘_‘‘b (D Ba C D B :=:)7!{‘#-8.1+&(冯玉龙)*-8.10%&(冯志立)*a -c .-(曹坤芳)7/C :F A ><:;<D >B@f @D B =<F C ><>e @d @f :D BR i P i J i U O 66P M J i &>H A 7!2#7R S 450k V 4P l k V M O P 6P K O S 5x O L O S 5(植物生理学报)*Y Z Z {*\1(p )^‘b [_‘b b (D Ba C D B :=:)7!{y #0$c &/a $&./-&-.*r&a %-8&a -*%,c a /c ,0/7a C E >A >F C G E E9E H >A :=;:B ;:e H A D B f e A G D B f @B e A :C G e A @<D >B D B <C :d >==:=2k V 4O m O 5m 36l k J M 6P N 3J M (%:e ?7)3@A B =<7*R L P i P m P LU O 4O S J 6P M J M (%:e ?7)%>>}7/@G E 7@B e 4N O i i O 5l J 6U O L 545(%:e ?7)$d !2#7R L L 56MP Qu P 45L V*{q q q *b ‘^Y [y _Y ‘‘7!{p #a -c %(曹慧)*&-.+%(兰彦平)*1-c -(高峰)*34567899:;<=>9?@<:A =<A :==D B=>D E >BF C ><>=G B <C :<D ;A @<:>9=F H A @F F E :<A ::=!2#7I 7x k 5L t O R K N O S 7T L O U 7(山西农业大学学报)*Y Z Z Z *‘^[y p _[y q (D Ba C D B :=:)7!{"#&&.2.(林金科)7899:;<>9?@<:A =<A :==>B<C :F C ><>=G B <C :=D =>9<:@!2#7I P J N L 56P Q "J *O 5LR K N O S J 64J N 56T L O U 3N M O 4V(福建农业大学学报)*{q q b *\1(‘)^‘Y [_‘Y "(D Ba C D B :=:)7!{b #’&,5$*0%-.1-%*&&,0&*34567$<H e D :=>B<C :F C ><>=G B <C :=D =>9<C :<:A A :=<A D @E ;G @B >s @;<:A D H d hP M 4P S Q 65K 366O Q P N i 3=H s 6:;<:e <>e :=D ;;@<D >B@B e=H s =:7H :B <A :C G e A @<D >B !2#70k V S P 6P K O 5*Y Z Z ‘*89(y )^y Y {_y Y b 7!{q #&,ar *0%-.12%7899:;<=>9?@<:A =<A :==>BF C ><>=G =<:d :F C ><>;C :d D =<A G@B eD <=<C :A d >=<@s D E D <GD B?C :@<F E @B <=!2#7I P J N L 56P Qn t l 3N O i 3L 456u P 45L V*{q q q *z ;([[p )^{{q q _{Y Z p 7!Y Z #3-.1.5(王可玢)*/,a %%(许春晖)*0%-c -%(赵福洪)*34567/C ::99:;<=>9?@<:A=<A :==>B=>d :O LU O U P;C E >A >F C G E E <9E H >A :=;:B ;:F @A @d :<:A =>9?C :@<9E @fE :@g :=!2#7R S 45u O P l k V M O S 5x O L O S 5(生物物理学报)*{q q "*o 9(Y )^Y "[_Y "b (D Ba C D B :=:)7[[Y Y {{期何炎红*等^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作者:何炎红, 郭连生, 田有亮, HE Yan-hong, GUO Lian-sheng, TIAN You-liang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刊名:西北植物学报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年,卷(期):2005,25(11)引用次数:18次1.黄雪清.焦德茂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ce to photooxidation of transgenic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with maize genes coding for C4 photosynthesis enzyme[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报 20012.温达志.叶万辉.林植芳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of two subtropical woody plants growing under sun and shade environments (in Chinese)[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3.肖春旺Effect of water supply change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four dominant plants in Maowusu sandland (in Chinese)[期刊论文]-草地学报 2001(04)4.赵会杰.邹琦.于振文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otosynthesis of plant (in Chinese) 20005.KEVIN.OXBOROUGH Imaging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the monitoring of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20046.陈贻竹.李晓萍.夏丽The application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n the study of responses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in Chinese)[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57.史胜青.袁玉欣.张金香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Juglans regia (in Chinese)[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8.杨自辉.高志海Impact of preclpitation and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in the edge of oases on growth and decline of Nitraria tangutorum community (in Chinese)[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0(06)9.张锦春.赵明.张应昌A research between photosynthetic,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irrigated vegetation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Nitraria tangutorum[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0.肖彩虹.郝玉光.郭承德Analysis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Dengkou (in Chinese)[期刊论文]-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01)11.赵平.曾小平.彭少麟Daily variation of gas exchange,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summer leaves of Ormosia pinnata (in Chinese)[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罗俊.张木清.吕建林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the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 of sugarcane genotypes (in Chinese)[期刊论文]-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3.张守仁A discuss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Chinese)[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1999(04)14.冯玉龙.冯志立.曹坤芳The protection against photodamage in Amomum villosum Lour[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报 200115.ZSOLT CSINTALAN.MICHAEL C F.PROCTOR Z 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uring drying and rehydration in the mosses Rhytidiadelphus loreus (Hedw.) Warnst,Anomodon viticulosus (Hedw.) Hook.Tayl.andGrimmia pulvinata (Hedw.) Sm 199916.曹慧.兰彦平.高峰Effects of water stress in soil on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pur apple trees 2000(04)17.林金科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tea (in Chinese) 1998(04)18.QIU B S.ZHANG A H.LIU Z L Studies 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the terrestrial cyanobacterium Nostoc flagelliforme subjected to desiccation and subsequent rehydration 2004(05)19.LU C M.ZHANG J H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photosystemⅡ photochemistry and itsthermostability in wheat plants 1999(336)20.王可玢.许春晖.赵福洪The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some in vivo chlorophyll α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wheat flag leaves (in Chinese) 19971.期刊论文赵纪东.傅华.吴彩霞.ZHAO Ji-dong.FU Hua.WU Cai-xia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以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植株干重及其K+、Na+、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PEG胁迫下白刺幼苗的生物量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且二者与对照的差异均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K+含量逐渐降低并与对照差异显著,N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其总积累量无显著变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因此,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有机溶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白刺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2.学位论文张勇白刺属植物分子系统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2006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全世界有12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荒漠;我国有7种,甘肃有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