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案例】:多专业中医诊疗护理一体化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33
精选中医护理实例分析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对病患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分析几个精选的中医护理实例,探讨其中的护理策略和效果。
实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问题描述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颈椎病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就诊。
护理策略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护理团队制定了以下护理策略:1. 针灸治疗:通过对特定穴位施加刺激,调节病患的气血运行,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2. 中草药熏蒸:使用特定中草药进行蒸蒸熏蒸,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舒缓病患的颈部肌肉和神经。
效果评估经过连续10次的护理治疗,患者张某的颈部疼痛明显减轻,头晕症状有所改善。
她的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实例二:中药调理消化不良问题描述患者李某,男性,35岁,常常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护理策略中医护理团队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采取了以下护理策略:1. 中药调理:根据李某的体质特点和症状,开出适合他的中药方剂,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2. 饮食指导:建议李某合理饮食,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增加蔬果摄入。
3. 调整作息:教育李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
效果评估经过一个月的护理治疗,李某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感减轻。
他的食欲和身体状况也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以上两个中医护理实例展示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中药调理和饮食调整等策略,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案例研究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对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药行业工作中,实践案例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详细描述和分析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病例,探索中医药的疗效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介绍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案例研究。
案例一:中风患者的治疗患者A,女性,50岁,被诊断为中风后留下了言语不清和半身不遂的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发现患者的舌苔厚腻、脉象滑数,诊断为湿痰阻络型中风。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医生采取了祛湿化痰、通络活血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药汤剂的服用和针灸疗法的配合,患者经过数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言语变得清晰,半身不遂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案例二:疑难杂症的治疗患者B,男性,40岁,长期面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综合分析,医生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肝胆湿热郁结的疾病。
然而,该患者却出现了多次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治疗对症不精准的情况。
经过医生们长时间经验积累和不断探索,医生们发现该患者在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更加贴近且专业的治疗,初步思考该患者实际情况相反由食肆应该修胃爆小火柴罗或者岛那给,此种情况证实后的专业进去让目标是的岛那给。
此治疗结果是非常良好的,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改善。
案例三: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患者C,女性,60岁,被诊断为糖尿病。
由于患者对西药治疗有一定抵触情绪,医生采用中医辅助治疗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维持病情稳定。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发现患者体内气滞血瘀,脾胃虚寒等症状。
医生结合中药调理和饮食调节,同时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血糖稳定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同时患者的心情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案例研究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好地掌握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近年来,我省一些中医医院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
现提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正是中医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具体举措。
实践证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发展需要,切合中医药诊疗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
通过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服务品牌,推动中医医院整体发展。
二、明确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和服务流程的再造,核心内容是以患者诊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疾病诊疗为纽带,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改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和网络,提供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服务全过程。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
1.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针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病、失眠等。
2. 推拿按摩护理: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另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临床中,推拿按摩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肩周炎、腰肌劳损、痛经等。
3. 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熏蒸中药,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内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中药熏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哮喘、皮肤病等。
4. 饮食调理护理:中医学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临床中,饮食调理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5. 气功护理:气功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等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气功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脏病、高血压、焦虑症等。
6. 精神疗法护理:中医学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临床中,精神疗法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7. 水疗护理:水疗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水的温度、压力等因素,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水疗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等。
8. 艾灸护理:艾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它可以通过燃烧艾草,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内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中,艾灸护理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失眠、肩周炎等。
中医科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案例一:智能中医诊断系统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智能医疗设备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某中医科也引进了智能中医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分析病人的脉象、舌象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中医诊断结果。
措施:该中医科对全体医生进行了智能中医诊断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该系统进行诊断。
同时,该科还设置了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解决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效果:通过使用智能中医诊断系统,该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病人等待时间缩短,医生诊断准确率也有所提升。
此外,该系统还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案例二: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背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协作已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某中医科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建立了多学科协作机制。
措施:该中医科与其他科室共同制定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流程,确保不同科室之间的顺畅沟通。
同时,该科还定期与其他科室进行业务交流,分享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经验。
效果: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该中医科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时,多学科协作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案例三: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背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丰富的特色疗法。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某中医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
措施:该中医科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制定了相应的中医特色疗法方案。
同时,该科还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中医特色疗法。
效果:通过开展中医特色疗法,该中医科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许多病人因为中医特色疗法而选择到该科进行治疗,病人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中医特色疗法还为该科带来了更多的医疗创新机会,促进了科室的发展。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1. 引言1.1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是指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医疗责任和护理责任,通过协作、沟通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医护分工的界限,实现了医护间的紧密合作,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医生负责诊断、治疗和医疗决策,护士负责执行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病情和提供护理服务。
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医生和护士的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该模式能够促进医疗卫生团队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慢性病管理中,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是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什么是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并共同承担患者健康管理的责任。
该模式将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从而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中,医生和护士会共同制定患者的护理方案,并密切合作执行。
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护士则负责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执行治疗方案以及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
双方共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通过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患者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医生和护士共同关注患者的健康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五位一体中医护理管理模式
五位一体中医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管理模式,包括了患者、医生、管理者、中药师和护士五个方面。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合作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手段,以科技支撑为保障,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中,患者是五位一体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核心,医生是治疗和管理患者的主要责任人。
管理者负责整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规划,中药师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和调理,护士则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
五位一体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中医特色,注重预防和康复,注重整体护理,注重团队合作,注重患者满意度。
总之,五位一体中医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团队合作为核心的医疗管理模式,通过中医特色的理论和实践,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1 -。
推广我院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成功案例xx市山xx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同,大力推广中西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让广大患者享有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优质护理促康复。
对患者脑损伤后昏迷以及发展到后期持续植物状态的处理,一直都是临床上难解决的问题,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配合中医康复科在床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促进病人的康复,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针对科室脑损伤昏迷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进行全面评估及宣教,经中医医师会诊后,护理人员在床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予以健康宣教,给予昏迷患者良肢位摆放,同时给予推拿、按摩、耳穴压豆、热敏灸、头部按摩、脐灸、推拿等相关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根据神经外科患者的特殊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由中医护理小组人员开展床边早期康复锻炼,给予醒脑开窍治疗、肢体功能锻炼。
打造护理树品牌。
出院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将其个人资料登记到册,安排出院前,对患者意识状态、肢体功能、用药、营养等护理问题进行评估,与家属沟通,合理制定护理计划。
由具丰富临床经验、良好沟通能力、扎实专科基础的医护人员负责制作培训视频,培训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穴位按摩,呼吸功能锻炼,摄食训练等相关内容课程,并制作成册。
大力组建神经外科病友群,不定期播放相关训练视频,开展相关疾病知识推送,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建立“飞行督导”制度,患者出院后第二天开始至出院后一个月内,每周六与患者家属视频通话,了解患者康复完成情况,中医护士负责监督并指导患者完成治疗,根据视频重新评估各功能或依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并记录在档。
出院后第一个月由康复医师及护理人员上门评估指导,协商调整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展居家护理实践,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病患进行康复指导。
通过“医院指导+家庭合作”的联动模式,为患者提供综合、连续及全方位的延续性护理照护,可有效提高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远程康复护理效果,提升护理创新服务意识,最大化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多元化培训在规培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29T01:27:56.07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3期作者:左丽红[导读] 目的:分析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多元化培训在规培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左丽红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100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多元化培训在规培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规培护士3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1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传统教学,后者接受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多元化培训,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
结果:考核成绩,观察组的理论成绩与临产考核成绩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规培护士临床带教中运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多元化培训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诊疗模式;多元化培训;规培护士;带教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raining of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regular nursesZuo LihongSanta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11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regular nurses. Methods: 30 regular trained nur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this time, and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5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rawing lots. The former receive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latter received multi-disciplinary training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oretical and labor perform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p<0.05);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diversified training of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gular training nurses is of great value and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Diversified training; Regular training nurses; Teaching规培护士是指岗前通过学校护理专业系统性培训,并取得具有国家教委认可的医学护理专业才能上岗的护理人员,而这类人员才进入临床时,需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解决临床上遇到的诸多问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全程属于灌输性教学,规培护士的实践机会少,并且一味的灌输思想,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同时也不能确保所有知识均良好的掌握[1],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推广有效的带教模式。
5个护士优秀实践案例1. 张华:提升患者安全与满意度背景张华是一名资深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她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她认为,提高患者安全与满意度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实践措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安全。
2. 注重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 积极沟通,及时解决患者问题与需求。
4. 参与制定和改进护理流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5. 组织健康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成果1. 患者满意度提高15%。
2. 药物错误发生率降低30%。
3. 护理流程得到优化,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0%。
2. 李婷: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专家背景李婷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专家,她深知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并致力于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实践措施1. 开展糖尿病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
2.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方案。
3. 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建立糖尿病患者随访制度,确保患者持续接受专业指导。
成果1.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5%。
2. 患者血糖控制率提高30%。
3. 患者满意度达到90%。
3. 王雪: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实践背景王雪是一名急诊科护士,她深知急诊科患者病情紧急、复杂,需要快速、准确的护理。
她致力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实践措施1. 优化急诊科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护理团队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注重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 积极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5.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理解。
成果1. 患者满意度提高20%。
2. 急诊科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30%。
3. 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15%。
4. 刘洋:心理护理在肿瘤科的应用背景刘洋是一名肿瘤科护士,她深知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
她致力于提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实践措施1. 开展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对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将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190例),2015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190例),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比两组患者特色护理技术的开展情况、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展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的应用,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常见症状施护中得到切实应用,还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医护一体化;中医护理方案;满意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国家中管局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基础上,制定了中风等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方案从常见症候要点、常见症状或症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及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各病种护理方法,笔者所在科室从2014年9月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在2015年4-9月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提高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开展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患者190例为对照组,其中血瘀气滞证140例,肝肾亏虚证49例,湿热痹阻证1例;男90例,女100例,年龄27~89岁,平均(58±1.4)岁。
中医里护理中标本同护的例子(一)中医里护理中标本同护在中医里,护理的理念与实践注重整体、综合和个体化,强调治病与护理的一体化,即“标本同护”。
这种理念在中医护理中运用广泛,下面将列举一些例子并进行详细讲解。
精神体质与护理1. 心身调适中医强调心身合一的观点,认为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在对精神体质患者进行护理时,除了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安静的环境、开展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2. 调理作息中医认为,调理作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定时作息、早睡早起等,从而调整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脏腑功能与护理1. 脾胃护理中医将脾胃视为人体后天之本,护理脾胃功能可通过以下措施实施: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定时定量;增加锻炼,促进消化吸收等。
2. 肺护理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气宣发有关。
护理肺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有害物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肺活量。
3. 肝护理中医将肝称为“将军”,主要调节情绪,稳定情绪可有助于肝的健康。
因此,护理肝功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理气与护理1. 舒缓压力中医认为,情绪及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护理中,可以通过针灸、按摩、艾灸、推拿等方式来舒缓压力,促进气机的畅通。
2. 运动放松中医强调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放松,如太极、瑜伽等,通过调理身体的气机,达到理气的效果。
养正与护理1. 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食疗的重要性,通过合理调理饮食,可以达到养正的目的。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指导其合理搭配饮食,如寒热平衡、五味调和等。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的应用黎军【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适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提升中医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病房的医疗设备配置、中医药文化建设、科研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医护合作做出规划并实施;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满意度扣分的主要项目,针对医疗护理服务上的不足,医护合作进行针对性整改。
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后,科内中医文化氛围更浓厚,重点专科病种的诊疗及护理路径得以更规范地执行,医护科研能力、中医技能使用率和患者满意率均较前提高。
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技能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Objective To develop a mode of doctor-nur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key specialty and to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CM nursing. Methods Doctor-nur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group was established and doctor-nur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including medical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cultivation, improve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 was developed through brainstorming. Fishbone diagram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s in medical services.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doctor-nur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there was rich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e hospital and standardized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nursing path in key specialty. Utilization rate of TCM skills and patients ’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service were enhanced.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octor-nurse integrated integration mode in department management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TCM skills,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of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 satisfaction thu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key specialty.【期刊名称】《护理学报》【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4页(P27-29,30)【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医护一体化;中医护理【作者】黎军【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R248护理学自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后,医护关系逐渐从以往的主导—从属关系向合作—互补模式转变。
医护一体化在临床护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胡义婷;黄佩佩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综述了医护一体化定义、实施方法、当前开展医护一体化的局限性、医护一体化模式对临床护理管理的启示等,为未来开展医护一体化提供新的思路.【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胡义婷;黄佩佩
【作者单位】610000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00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2
【相关文献】
1.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医护一体化教学结合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基于CBL联合医护一体化在重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