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计算书及表格(自动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书室内低坪绝对标高40.400mCFG桩顶标高2.00+0.25=2.25m(相对标高)即 40.400-2.25=38.150m(绝对标高)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的计算: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孔位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Q uk= Q sk+ Q kp3#孔:µp=0.45X3.14=1.413m A p=0.225X0.225X3.14=0.158m2Q uk =µp∑q s i*l i+ q p*A p = 1.413X(2.79X30+4.3X40+1.91X60)+0.158X500=523+79=602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2/2=301kN10#孔:Q uk=µp∑q s i*l i + q p*A p= 1.413X(2.9X30+3.4X40+2.27X60)+0.158X500=507+79=586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586/2=293kN20孔:Q uk=µ∑q s i*l i + q p*A p = 1.413X(2.97X30+3.7X40+0.5X50+1.83X60)+0.158X500=525+79=604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4/2=302kN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算:f a pk =m* R a/ A p + ß(1-m) f skf a k=120kPa ß = 0.75~0.95 取ß = 0.80m = d2/d e2d e= 1.05*S1.中柱:(G、D轴)(近似等边三角形布桩)S 1= 2.2m S 2=(1.12+1.02)1/2=1.487m S=(2.2+1.487)/2=1.843 m d e= 1.05X1.843= 1.935mm=0.452/1.9352 =0.054f spk =0.054 X250 /0.158 +0.80(1-0.054)X90=82+68=150kPa2.边柱:(A、K轴)(矩形布桩)d e= 1.13*(s1s2)1/2S 1= 1.30 m S 2=1.80 m d e= 1.13X(1.3X1.8) 1/2=1.728m= d2/d e2=0.452/ 1.7282 =0.067f spk =240 X 0.067/0.158 +0.80(1-0.067)X90=102+67=168 kPa地基变形计算:1.中柱(G轴)Mmax 对应组合号: 33 Mmax= 117.98 N = 334.17 V = 16.82Mmin 对应组合号: 40 Mmin= -92.27 N = 246.03 V = -16.15Nmax 对应组合号: 42 M = 63.78 Nmax= 776.65 V = 5.25Nmin 对应组合号: 50 M = -2.64 Nmin= 82.98 V = -0.20Vmax 对应组合号: 33 M = 117.98 N = 334.17 Vmax= 16.82Vmin 对应组合号: 40 M = -92.27 N = 246.03 Vmin= -16.15P0 = P-rdP=F+G/A=(860+480)/3.0X3.2=139kPa G=3.2X3.0X2.5X20=480kNP0 = 139-2.5X20=139-50=89kPa P0 =89kPa≤0.75f a k=0.75X150=112kPa 2.边柱:(K轴)Mmax 对应组合号: 50 Mmax= 150.38 N = 39.32 V = 17.75Mmin 对应组合号: 40 Mmin= -242.64 N = 170.76 V = -44.58Nmax 对应组合号: 42 M = -133.71 Nmax= 362.21 V = -43.40Nmin 对应组合号: 50 M = 150.38 Nmin= 39.32 V = 17.75Vmax 对应组合号: 50 M = 150.38 N = 39.32 Vmax= 17.75Vmin 对应组合号: 40 M = -242.64 N = 170.76 Vmin= -44.58P0 = P-rdP=F+G/A=(420+588)/2.8X4.2=135kPa G=2.8X4.2X2.5X20=588kNP0 = 135-2.5X20=135-50=85kPa P0 =85kPa≤0.75f a k=0.75X150=112kPa。
最新版住宅楼复合地基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区位于朝阳区朝阳路北,黄杉木店路东,星牌建材院内。
拟建物概况见表1。
表1二、地质概况根据本次现场勘察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并根据各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将本次勘探深度(50.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冲洪积层,并根据各地层及工程性质指标将各地层大致划分为10大层及若干亚层。
现就场区主要地基土岩性从上至下依次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第①层:杂填土,杂色,湿,稍密,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灰渣、砖块及粘质粉土。
本层夹①1层粉砂素填土和①2层粘质粉土素填土。
①1层粉砂素填土,灰褐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以粘质粉土为主,含砖渣、灰渣等。
①2层粘质粉土素填土,灰色,很湿~湿,稍密~中密,含有云母、氧化铁等、砂粒、含有机物较多,夹淤泥,局部夹少量砖粒。
本层及夹层厚3.50~6.20m,层底标高介于23.45~31.62m之间。
2、新近沉积层第②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褐灰色,湿,可塑局部软塑,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本层。
本层仅局部钻孔揭露,可见层厚 1.80~2.80m,层底标高介于26.90~28.53m之间。
第③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褐灰色,湿,可塑局部软塑,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夹礓石,本层局部夹②1层淤泥。
③1层粘质粉土:灰色,很湿,稍密,夹粘性土,有机质较多。
本层部分钻孔缺失,可见层及夹层层厚2.30~6.3m,层底标高介于21.88~23.42m之间。
3、一般第四纪沉积层第④层:细砂,褐灰色,饱和,密实,局部中密,含云母、石英、长石。
本层层厚2.3~5.6m,层底标高介于17.22~19.55m之间。
第⑤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礓石等。
本次勘察部分钻孔未钻透本层,可见层及夹层层厚2.70~6.10m,层底标高介于12.42~15.36m之间。
第⑥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礓石等。
2#、3#住宅楼复合地基设计计算书一、建筑±高程和土层散布设地面高程,听说基础底面埋深,据截面,建筑±高程H=。
底板埋深,垫层厚100mm,基础和桩间设300mm厚的中砂褥垫层,故桩顶计算时的埋深,桩顶设计高程为21m。
为保证桩头质量,施工时停灰面上提,桩顶施工高程为。
2号楼土层散布:3号楼土层散布二、地基承载力特点值三、采纳标准建筑地基处置技术标准DB42/242-2003 。
四、参数说明及计算式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fsp=160Kpa。
桩参数:单桩承载力特点值桩径取φ500,F=80KN。
预取桩长6m,桩端略进入持力层4-3(如进入深度大,那么不能利用4-3层作为持力层)。
桩土混合重度取m3。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一、由桩材确信的复合地基承载力Pa=a*fcu*Ap=80KPa式中: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fcu 取桩500mm,桩横截面积Ap=桩端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a 取二、初计计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Pa=Up*Sqsi*li+a*Ap*qp式中: qp :桩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qsi 桩土间承载力特征值Up 桩周长li 土层厚度3、计算的桩土面积置换率fsp=m*Pa/Ap+b*(1-m)fs式中: m 桩土面积置换率fs 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加固范围加权平均值。
以3号楼桩实际散布土层为例,计算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点值的加权平均值,那么:Fs=*120+*80+*145+*110+*147)/6=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点值深度修正上部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点值160kPa。
以3号楼土层散布为例,桩间土的承载力特点值取桩身范围土承载力特点值的加权平均值fK=,土的重度取18KN/m3,由于基础埋深受到土的浮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点值修正值:fspk=160-18×、沉降计算P 附加应力=140KPa基础面积系数为基础实际面积与外围面积之比,初步设计时,取喷粉桩散布面积与基础平面外形面积之比。
松木桩的设计验算
一、松木桩桩数的确定
根据地质钻孔,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粘土、砾砂层构成。
挡土墙要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取值不小于130Kpa,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下存在较厚的淤泥质粘土,故对软土地基采用松木桩进行加固处理。
松木桩桩端进入砾砂层1米,采用端承桩设计。
以松木为材料,桩直径为15cm时,其[σ]=2773.4Kpa,则根据公式
则每平方米需要的桩数为:
故松木桩按照50cm梅花形布置,面积置换率为8.16%,同时亦满足桩间距离不小于3倍桩径的要求。
综上所述,松木桩进入土层中长度为4.5m,桩径采用0.15m,呈梅花型布置,间距0.5m,露出地面0.5m部分嵌入挡土墙地基下的抛砌块石中,松木桩总长为5.0m。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软弱地基经松木桩处理后实际形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满足要求。
三、下卧层强度验算
根据地勘钻孔资料可知复合地基下卧层为砾砂层,下卧层强度验算按照下式进行:
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则:
满足规范要求。
四、沉降计算
挡土墙的沉降量由复合地基的变形量与桩端下土层的变形量组成。
1、复合地基的变形量的计算
E p为松木桩桩身的压缩模量,E p=8000Mpa;
,,,
2
2、复合地基下土层的变形模量
计算深度取值为:
详细计算结果见下表。
复合地基下土层变形计算
L/b z/b
3.75 1.95 0.20 1.56 5Mpa 19.7 0.9 17.7 则,满足规范要求。
3。
*******置业有限公司*****住宅小区1#-4#、5#、7# 住宅楼1、0.4(米)2、 1.3(米)3、0.0741447.2.8-24、290.3872kN9.2.6式中: R au p =1.256A P =0.1256q p =500Σq si l i =181.25、240.8603kPa式中:f spkm=0.0741441A P =0.1256β=0.75f sk =1001、2、3、不大于30mm。
4、说明:底色为红色部分为个人填写复合地基(CFG桩)计算文件经计算的得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220kpa ,此值仅供参考。
设 计 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复合地基(C FG )桩长10.5米,桩端持力层为第6层,桩端端阻力为50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面积置换率桩的截面积(m 2)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三、设计说明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二、计算过程《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选取CFG桩直径 d=采取正方形布桩桩距 s=f spk =mR a /A p +β(1-m)f sk =面积置换率 m=d²/de²=(其中de=1.13s,正方形布桩)R a =u p Σq si l i +q p A p =(i表示第1层至第n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的周长(m)桩的截面积(m 2).2.8-2。
CFG 桩复合地基计算书一、计算依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二、设计参数取值:设计桩径:400mm ,设计有效桩长:15m ,桩布置见图纸。
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计算:按照规范中 ∑=+=ni p p i si p a A q l q u R 1 (9.2.6)计算:其中:R a 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u p 为桩周长,取值1.256m ;q si 为桩周摩阻力特征值,根据勘察报告及经验数据,取值为20kPa ,25kPa ,30kPa ,25kPa ;l i 为桩长,取值6.7m ,3.1m ,4.2m ,1m ; q p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按照勘察报告取值450kPa ; A p 桩端截面积,取值0.1256m 2。
R a =1.256×(20×6.7+25×3.1+30×4.2+25×1)+450×0.1256=512kN 。
取15.0m 桩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10kN 。
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计算:按照规范中 ()sk paspk f m A R mf -+=1β (9.2.5) 其中:f spk 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上部结构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20kPa ;R a 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值510kN ;A p 桩端截面积,取值0.1256m 2;m 为面积置换率,m=d 2/de 2=0.4x0.4/(1.13x1.13x1.8x1.8)=0.0387; β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值为0.75,f sk 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勘察报告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 。
经过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9kPa ,取值225 kPa ,大于设计要求的220kPa 。
五、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计算:按照规范中 pacu A R f *3≥ (9.2.7) 其中:f cu 为桩体混合料试块(边长150mm 立方体)标准养护28d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置业有限公司*****住宅小区1#-4#、5#、7# 住宅楼
1、0.4(米)
2、 1.3(米)
3、0.074144
7.2.8-2
4、
290.3872kN
9.2.6
式中: R a
u p =1.256
A P =0.1256q p =500
Σq si l i =181.2
5、
240.8603kPa
式中:f spk
m=0.0741441A P =0.1256β=0.75f sk =100
1、2、3、不大于30mm。
4、说明:底色为红色部分为个人填写
复合地基(CFG桩)计算文件
经计算的得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220kpa ,此值仅供参考。
设 计 人: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复合地基(C FG )桩长10.5米,桩端持力层为第6层,桩端端阻力为500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面积置换率
桩的截面积(m 2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
三、设计说明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
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二、计算过程
《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选取CFG桩直径 d=采取正方形布桩桩距 s=f spk =mR a /A p +β(1-m)f sk =面积置换率 m=d²/de²=(其中de=1.13s,正方形布桩)R a =u p Σq si l i +q p A p =(i表示第1层至第n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的周长(m)桩的截面积(m 2)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