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225.98 KB
- 文档页数:15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评估对象:所有新入院、转入、转科、转院患者、手术或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评估方法:Braden评估表及《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手术室、儿科按专科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三、评估频次:(一)所有新入院、转入、转科、转院患者、手术或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评估。
(二)轻、中度危险,至少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三)重度和极度危险,每班评估,无变化每周至少记录2次,有变化随时记录。
(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提示极度危险)。
四、评估结果处理:(一)>18分提示无风险。
(二)≦18分提示有风险:1、床头挂警示标识,责任护士报告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动态评估。
与家属沟通、记录。
必要时科内申请会诊。
2、≤12分:按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条件进行再评估,如必备条件和其他条件符合相关要求:(1)必备条件均符合:Braden评分≤12分,强迫体位/被动体位;(2)其他条件至少有2项符合(年龄≥70岁;血清蛋白≤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其它:),当班责任护士填写《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及监控记录表》,经科室护士长或专业组长审核确认后,24小时内报护理部(书面或电话或短信),护理部及时查看,确认属于难免压疮高危患者,且上报表填写正确、科室质控人员已签字后,护理部质控人员才能签字确认,准予上报,并进入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监控管理。
必要时科内申请会诊。
(附件1:《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及监控记录表》)。
3、在患者腕带上贴压疮或难免压疮高危标识。
(三)患者有压疮:当班责任护士填写《压疮申报表》和《压疮监控记录表》,经科室护士长或专业组长审核确认后,24小时内报护理部(书面或电话或短信),护理部及时查看,确认属于压疮且上报表填写正确、科室质控人员已签字后,护理部质控人员才能签字确认,准予上报,并进入压疮监控管理。
(附件2:《压疮上报表》;附件3:《压疮监控记录表》)。
情还可喷保护 膜、贴肛袋等。
山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 ④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 及时为病人补 充营养。
⑤班班交接皮 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见皮下组织。
处理: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 生长。
一般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若为溃疡较深、 引流不畅者,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清创后 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时更换敷料(7天),若有渗液 肤情况,每周 进行Braden 评应及时更换。
W 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 肌肉外露,局部可出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常有 潜行和窦道。
处理:同山期间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1、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风险评估单。
患者入院和病情变化时不可分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底度和分期。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新入科病人记录护理记录单定期再评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岀现颜色改 ①更换体位: 写压疮报告单变如紫色或褐红色、局部疼痛、局部皮肤过热、水 每2h 翻身一 肿、硬结。
次。
②使用减压装 置:使用各种 减压垫和减压 敷料,勿使用 环形垫作为减 压装置。
③皮肤护理:处理:局部完全减压;贴水胶体敷料保护,有水疱 者低位引流,观察发展趋势。
处理:局部完全减压;贴水胶体敷料保护,促血运。
保持皮肤干 H 期:表皮和真皮缺失;可表现为粉红色擦伤、完 整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泡或者表浅溃疡。
爽,床单平整、 清洁无遗漏 物;每日温水 擦浴,根据病组织会诊并定期检处理:促进上皮爬行,保护新生上皮组织 防止水泡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未破裂的小 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 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岀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报告护士长,并填 采取预防措施护理部现场查看、2、风险因素评估W 14分者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周评估1~2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3、院外带入压疮,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班观察记录,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避免带入压疮加重和发生新的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流程一、患者入院后用 Norton 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对入院患者皮肤进行初次评估,评分≤ 25 分的有压疮发生风险患者须将评分记录在患者入院首次护理记录单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二、对压疮高风险患者,须及时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不可避免压疮申报表》(后均简称为《压疮评估申报表》),并向护士长报告;对已出现压疮的患者(包括院内压疮、院外压疮)及难免压疮),须填写《压疮评估申报表》,并在 24 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三、对院内出现的压疮患者,需及时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内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并将其纳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四、对压疮高风险及已出现压疮的患者,根据压疮预防及诊疗护理规范,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严格交接班。
五、病人转科时,《压疮评估申报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六、护士长对本病区压疮高风险及压疮患者进行质量监控,并按要求将压疮患者及压疮高风险患者统计、汇总后上报护理部。
七、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压疮患者集中进行督查,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作出相应的效果评价。
八、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鉴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非预期性压疮适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
九、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1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流程新入院病人全面护理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全身皮肤完好高危患者记录护理记《 Norton危险因素量化评预计手术超过 4 小时以估表》评分≤ 25 分上录单上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对高危患者重点预防及护理病人发生压疮或收治压疮病人,加强皮肤护理,必要时请皮肤伤口护理小组会诊,科室在 24 小时内上报《压疮发生申报表》未填写各表,视为未进行有效预防,与科室护理质量、奖惩挂靠皮肤伤口护理小组判断是否为难免压疮,若发生院内压疮,视为护理缺陷护理部定期开展压疮发生率和治愈、好转率调查,加强预防和效果跟踪2。
医院压疮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压疮管理制度1、对新入院的患者要进行皮肤状况评估,有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护士要及时运用压疮评分量表,动态地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估。
2、难免压疮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生命体征不稳定、中枢神系统损伤、心力衰竭III。
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高危因素中的1项或几项,Braden评分<12分,可申报难免压疮。
3、凡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由值班护士及时在网上填写压疮及难免压疮报告表,护理部收到压疮报表后,及时审核,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4、无论院外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均应落实压疮的防治措施;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患者由护理部组织会诊,并按会诊意见落实各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5、追踪管理:对批准的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对科室釆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监控和指导。
病情继续恶化,即使落实了所有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发生难免压疮者,要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和报告,护理部到病区核实难免压疮的程度,并指导治疗和处理。
6、压疮转归或患者死亡,应在《压疮及难免压疮报告表》中填写转归情况。
二、压疮风险评估(一)对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必须进行评估,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1、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2、强迫体位、活动不便、感觉减低的患者(如截肢、偏瘫等),或需严格限制翻身的患者3、昏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4、骨盆骨折或脊髓损伤的患者5、严重营养失调、中度以上贫血、极度瘦弱的患者6、严重脱水及严重水肿的患者7、大面积创伤、烧伤、烫伤等患者8>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固定: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上支架、石膏固定等9、严重的慢性或终末期疾病患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或其他重要脏器衰竭等10、大小便失禁患者11、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12、手术时间超过4h的患者13、使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剂、类固醇等患者14、高龄或>75岁的患者15、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当天至术后第六天内默认为皮肤高危患者,常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16、其他特殊情况:如床旁血滤等(二)应用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进行评分。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风险评估单..患者入院和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压疮危险因素..
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周评估1~2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3、院外带入压疮;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班观察记录;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避免带入压疮加重和发生新的压疮..
4、护士长督促指导护士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及时客观记录..
5、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进行压疮上报并登记..上报条件:1院外带入压疮;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3院内新发压疮..
6、上报程序:病区护士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填写压疮上报表;本班内报送科护士长;极高危易发压疮如高度水肿、极度消瘦、强迫体位、医嘱制动、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如大手术后病情变化、呼吸、心跳骤停等需在2小时内上报科护士长;同时在医疗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相应说明..科护士长接到上报后;及时到病区核实、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并反馈、记录检查结果..必要时组织片内护理会诊或申请院内会诊..对极高危易发压疮患者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分别及时上报护理部..
7、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鉴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非预期性压疮适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和给予一定奖金处罚..
8、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评估对象:所有新入院、转入、转科、转院患者、手术或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评估方法:Braden评估表及《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手术室、儿科按专科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三、评估频次:(一)所有新入院、转入、转科、转院患者、手术或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评估。
(二)轻、中度危险,至少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三)重度和极度危险,每班评估,无变化每周至少记录2次,有变化随时记录。
(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提示极度危险)。
四、评估结果处理:(一)>18分提示无风险。
(二)≦18分提示有风险:1、床头挂警示标识,责任护士报告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动态评估。
与家属沟通、记录。
必要时科内申请会诊。
2、≤12分:按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条件进行再评估,如必备条件和其他条件符合相关要求:(1)必备条件均符合:Braden评分≤12分,强迫体位/被动体位;(2)其他条件至少有2项符合(年龄≥70岁;血清蛋白≤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其它:),当班责任护士填写《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及监控记录表》,经科室护士长或专业组长审核确认后,24小时内报护理部(书面或电话或短信),护理部及时查看,确认属于难免压疮高危患者,且上报表填写正确、科室质控人员已签字后,护理部质控人员才能签字确认,准予上报,并进入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监控管理。
必要时科内申请会诊。
(附件1:《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申报及监控记录表》)。
3、在患者腕带上贴压疮或难免压疮高危标识。
(三)患者有压疮:当班责任护士填写《压疮申报表》和《压疮监控记录表》,经科室护士长或专业组长审核确认后,24小时内报护理部(书面或电话或短信),护理部及时查看,确认属于压疮且上报表填写正确、科室质控人员已签字后,护理部质控人员才能签字确认,准予上报,并进入压疮监控管理。
(附件2:《压疮上报表》;附件3:《压疮监控记录表》)。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2017.5目录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管理规范 (1)二、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3)三、压疮预防制度 (5)四、压疮预防指引 (6)五、压疮创面护理操作流程 (7)六、预警风险/压疮患者追踪记录 (8)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9)八、BRADEN评分标准说明 (10)九、BRADEN压疮风险评估护理措施单 (11)十、病人难免压疮知情通知书 (12)十一、病人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 (13)十二、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 (14)十三、病人难免压疮申报表 (15)十四、压疮登记表 (16)、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管理规范(一)、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1、压疮风险评估: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急性病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48h 评估1 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1 个月内每周评估1 次,之后每月评估1 次;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 、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和程序:一旦发现有压疮危险的病人,要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并做好交接班,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1 、健全的培训计划:压疮评估表的理解与应用;压疮预防措施.2 、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
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3 、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和压疮上报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
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1 、压疮监控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伤口小组,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完善的压疮上报、会诊、处理制度;定期开展压疮发生率、患病率调查;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的跟踪。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发生压疮科室护士报告护士填写压疮报告卡一式填写压疮登记表24小时内上报长,在上报护理部二份,随病历护理部护理部48小时到科室申报审核及质控追踪压疮发生5-7天内护理部到科室持续质量追踪压疮发生变化时护理部随时到科室患者出院由出院科室一份上交护理部,一份科室留存护理部48小时内到科室审核院内压疮填写不良事件与安全隐患报告单,48小时内书面上报护理部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接收患者Braden评分评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评分≤18分评分≤18 分告知评分≤12分压疮风险建立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建立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观察记录察定期评估并选择护理干预措施定期评估并选择护理干预措施评分>18 分停高危压疮评估上报高危压疮评估24小时上报止评估登记表科室连续登护士部记留存护士部48小时内到科室监控评分>18分停止评估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一)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平卧位:枕部、肩位:枕部、肩胛、肘部、骶尾部、足跟俯卧位:面颊、耳廓、肩峰、膝部、足趾、乳房(女性)、生殖器(男性)。
侧卧位:耳部、肩峰、肋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截石位:肩胛、肋部、坐骨粗隆、腘窝、足跟(二)高危患者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自主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2、老年人:>70岁。
3、肥胖者:加大了承受部位的压力。
4、身体衰弱、营养不佳者:受压处缺乏保护。
5、水肿病人:降低了皮肤抵抗力。
6、疼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活动减少。
7、石膏固定病人:翻身活动受限。
8、大小便失禁病人:皮肤经常受到污物、潮湿的刺激。
9、发热病人:排汗过多。
10、使用镇静剂的病人:自身活动减少。
11、强迫体位严格限制翻身。
(三)分期、临床表现及诊疗规范治疗原则: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压疮处理的原则:(1)明确引起压疮的原因。
(2)排除或减少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
(3)根据整体病情或预后评估临床目标,确定治疗方案。
分期临床表现局部处理综合处理Ⅰ期1、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但透明胶、水胶体和泡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沫敷料保护。
换药间红斑。
隔:7-10天或敷料2、受损部位与周围相邻组织自然脱落。
比较,有疼痛、硬块、表面发软、发热或者冰凉。
3、表明处于“危险状态”。
Ⅱ期1、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创面渗液少:水胶敷浅的开放性溃疡。
伴有粉红色料,如透明贴、溃疡的伤口床(创面);也可能表现贴、安普贴、薄形多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爱肤等;创面渗液水疱2、无腐肉或瘀伤。
多:藻酸盐—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外敷。
换药间隔:3-5天。
水泡的处理:(1))小水疱:注意保护,可用水胶体敷料。
(2)大水疱: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1、经常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做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其主动参与护理。
2、减压护理(1)气垫床、水垫、海绵垫、软枕头、翻身垫等。
(2)定时翻身,间歇解除身体各部位的压力,是预防及治疗压疮最有效的措施。
(3)掌握翻身技巧,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3、加强营养,体,挤出疱液,早期改善全身状保留疱皮,用透明贴况。
何时需更或溃疡贴等水胶体换治疗方案?敷料外敷。
(1)创面加深Ⅲ期1、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黑色期:机械清创或或变大。
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外科清创或自溶清(2)创面上渗肌肉未外露;可有腐肉存在,创后充分引流(硅藻出液变多。
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
盐、脂质水胶体)+ (3)伤口在2、因解剖部位不同,深浅表现高吸收性敷料外敷。
2-4周内没有也不同:如鼻梁、耳朵、枕骨换药间隔:1-2天。
明显改善迹处、踝部因无皮下组织,可能黄色期:清创,水凝象。
(4)伤口是表浅溃疡;而脂肪较多的部胶/水胶体糊剂+高出现感染迹位此阶段压疮可能形成非常深吸收性敷料或纱布象。
的溃疡。
外敷。
Ⅳ期1、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换药间隔:2-3天。
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红色期:水胶体糊剂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有潜行+高吸收性敷料或水或窦道。
胶体敷料外敷。
2、有可能造成骨髓炎;可以直换药间隔:3-5天。
接看见或触及骨头/肌腱。
窦道(潜行):3、因解剖部位不同,深浅表现(1)渗出液多者用也不同;如鼻梁、耳朵、枕骨、硅藻盐填充条+高吸踝部因无皮下组织,可能是表收性敷料或纱布外浅溃疡;而脂肪较多的部位此敷阶段压疮可能形成非常深的溃(2)渗出液多者少疡。
者用水胶体糊。
可疑的1、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1)谨慎处理,不深部组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能被表象所迷惑。
织损伤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2)取得患者及家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
与周属的同意。
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3)严禁强烈和快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速的清创。
粘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4)早期可用水胶冰冷。
体敷料,使表皮软2、厚壁水疱覆盖的黑色伤口化。
床进展可能更快。
3、足跟部是常见的部位。
4、这样的伤口恶化很快,即使给予积极的处理。
病变可迅速发展,致多层皮下组织暴露。
需要谨慎处理。
1、全层组织缺失,但是溃疡底清创是基本的处理不明确部有腐肉覆盖,或者伤口床有原则。
足跟部稳定的分期焦痂附着。
干痂予保留。
2、只有去除足够的腐肉或焦痂,暴露出伤口床的底部,才能准确评估压疮的真正深度、确定分期。
3、足跟处稳定的焦痂(干的、黏附紧密的、完整但没有发红或者波动感)可以作为人体自然的(生物学的)覆盖而不被去除。
局部处理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可用生理盐水涡流式冲洗创面(不主张创面过多使用消毒液),干燥后用敷料封闭伤口。
3、如怀疑伤口有感染,不能用密闭性湿性愈合敷料。
(四)压疮的评估和预防措施1、评估患者入院时初次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Braden评分总分23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论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Braden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记录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评分>18分取消预警防范。
Braden评分≤12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压疮防范措施,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
2、预防措施预防压疮主要是通过缓解压力对局部组织作用的时间来防止压疮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1)体位变换: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
又是治疗压疮的先决条件,尽管各种床垫坐垫和支具已不断改进,各种翻身床、气垫床和砂床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最基本的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护理人员或家属给病人翻身或是病人自己定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可防病人同一部位受到长时间的持续压力。
一般交替的应用仰卧位、俯卧位。
体位变换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两小时,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轻柔,不可拖、拉、拽。
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对排泄物污染的褥单,要及时更换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内衣,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可使用爽身粉。
在骨突部位垫好软枕,减少压力过于集中。
(2)减少骨突出部位的压迫:用软枕、柔软的充气垫圈、海绵等物品架空骨突部位。
垫圈充气应1/2或2/3满,不可充气过度,也可用气垫床等。
(3)避免外伤:缺乏神经支配或营养不良时即使很轻的皮肤损伤,也会发生感染,演变成与压疮相似的创面,因此要特别注意清楚床面、座椅上的异物,还应及时修剪指(趾)甲和清洗甲缝。
以免划伤感染皮肤。
(4)加强营养:营养不良的病人,因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所以要注意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防止病人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5)鼓励病人活动:鼓励病人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积极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不动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让病人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采用动静综合的休息方式。
附:压疮伤口的评估和测量一、伤口的大小及深度1、表面的测量测量表面最宽、最长处,以头为坐标,纵向为长,横向为宽。
2、深度的测量把一根无菌长棉签或探针直接放入伤口的最深处,然后标识出棉棒或探针与皮肤表面齐平的那一点,测量棉棒或探针顶头处到标识点的长度就是伤口的深度。
3、伤口的范围:测量尺描摹。
4、伤口潜行的测量:(1)测量方法:同伤口深度测量方法。
沿伤口四周边缘逐一测量。
(2)记录方法:用顺时针方向记录,如6-7点间3厘米潜行5、窦道的测量:周围皮肤和伤口床之间形成的纵形腔隙。
6、伤口容量的测量:先用消毒透明薄膜把伤口粘紧,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伤口腔,然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和记录,就是伤口的容量。
二、伤口渗出液1、量的评估干燥:伤口床干;没有可见的湿润,第一层敷料没有明确的浸渍湿润:第一层敷料有微量浸渍;敷料更换频密程度适合于这种敷料潮湿:敷料更换可见少量液体;第一层敷料浸渍明显,但没有出现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