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视听语言之画面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76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这个是侯克明老师《视听语言》的期末作业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导演系:周楠《撞车》(Crash, 2004)是2005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Paul Haggis 在极短的拍摄周期和有限的预算之内,创造了又一个低成本影片的奇迹。
虽然影片的制作成本和规模类似与独立影片,然而,深谙好莱坞经典电影创作模式的剧作家Paul Haggis仍旧动用了一切可能的视听因素,极尽渲染之能事,将观众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推上极限。
导演剪辑版的《撞车》全场110分钟,自第60分钟开始的“车祸”段落,与其后并存的“枪击女孩”段落,循规蹈矩地出现在了其应有的位置,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手段,刻意而有节制地炮制出了影片的最高潮。
之所以选择“车祸”段落进行影片分析,除了由于本段落是影片高潮的一部分之外,导演在此段落对声音的处理、速度的处理、剪辑的处理,也是相当值得仔细研究的,不仅如此,就连传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也以独特的形式出现在这个段落中,而在段落的末尾,导演又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表达得一览无余,却毫不做作。
整个段落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追车、碰撞、爆炸、救人、情色、英雄等一系列商业元素,然而所有的元素的组合却仍旧不露痕迹,无怪整个电影的海报也以此段落的剧照为素材(另外一张海报则选择了“枪击女孩”),可以说,这一个段落,是导演在编剧和视听语言方面集好莱坞之大成之作。
《撞车》海报本段落承接自上一段落,黑人导演坐在拍片现场若有所思,波斯店主从垃圾箱里找出了锁匠的地址,随着上一段落中充满空灵感和宗教感的音乐响起,观众的情绪被带进了一个略微平静的层次,为接下来的两端高潮戏做好了铺垫。
并没有间断的音乐声中,出现了本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即全景中,警察瑞恩开车出现在街道上。
导演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了这个全景,除了一开始警车入画之外,警车在画面上形成了缓慢的纵深运动,而摄影机在与警车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自右向左缓慢移动,这种纵深运动与水平横移的组合,仍旧延续了上一组镜头的风格和节奏,为接下来的高潮戏奠定了基础。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推荐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篇1(一)淡出、淡入:又称渐隐渐显。
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
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
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
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
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
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
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
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
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影视作品分析基础:视听语言之拍摄角度篇视听语言精讲(拍摄角度)什么是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又称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电影画面时所选取的视角。
广义的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拍摄视点四个方面。
狭义的拍摄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拍摄方向)与垂直夹角(拍摄高度)的综合。
一、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A.正面角度(特征、作用)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特点:1、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
《钢的琴》2、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
《十七岁的单车》(开头)3、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
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巴顿将军》《圆明园》4、使被摄体直面镜头,产生画面内外的直接交流,让观众忽视摄影机的存在。
《暹罗之恋》《初恋这件小事》5、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者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形成对比,产生丰富内涵。
B. 正侧面角度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特点:1、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
《罗拉快跑》2、有利于清楚地交待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泰坦尼克号》3、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C.前侧面角度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暹罗之恋》D、背侧面角度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
《青红》侧面角度(前侧和背侧)特点:1、可以弥补正、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消除画面的呆板,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2、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关系。
《观音山》3、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4、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形成对角线构图。
《十面埋伏》E、背面角度即从人体背后拍摄。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影视视听语言分析艺术的语言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电影的语言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马尔丹讲: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2、景别:远全中近特3、角度:俯仰平4、运动:推拉摇移跟5、照明:三点布光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画格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画格构图三原则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一、美学原则构图目的:视觉美感内容美——拍什么形式美——怎么拍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主体与陪体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理论知识:第一章影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一)镜头的基本含义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
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
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
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
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蒙太奇本章内容提要:·蒙太奇的含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电视是以视听形象材料为载体的。
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蒙太奇是影视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
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法则,都有表意的功能。
·蒙太奇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主要功能是“写实”,有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则更重视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有四种组接方式。
·蒙太奇创造了影视的时间和空间。
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
影视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影视的时空可以延长或缩短,扩大或压缩,可以实现超跃时空跳跃,可以使时空停止、倒退。
·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
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一、蒙太奇的含义1.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a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2.狭义的蒙太奇就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
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3.广义的蒙太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着导演(电视记者)、摄像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物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
(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都昌蒙太奇的手法。
视听语言分析电影模板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在电影制作中,视听语言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影像的构图、色彩运用、镜头语言,以及声音的选用、音效处理、配乐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个视听语言分析的电影模板。
首先要分析的是影像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在电影中,影像构图是指导演和摄影师通过镜头的选取和运动,来构建影像内容和形式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强观影体验。
同时,色彩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因此,在影片中,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节,合理运用构图和色彩,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其次是镜头语言的运用。
镜头语言是指导演和摄影师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
不同的镜头角度和镜头运动,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影响观众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电影制作中,要根据故事需要,巧妙地运用各种镜头语言,来达到最佳的叙事效果。
除了影像,声音在电影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声音的选用、音效处理和配乐,能够为影片增添情感色彩,加强氛围营造。
音效的处理可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像中所呈现的场景,而配乐则可以为影片增添情感色彩,增强观影体验。
因此,在电影制作中,要根据故事需要,精心挑选音效和配乐,来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分析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影像的构图、色彩运用,镜头语言的运用,以及声音的选用、音效处理、配乐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电影创作者更好地把握视听语言的艺术要领,提升影片的艺术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
希望本文提供的电影模板能够对电影创作者有所帮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