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格式:pdf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4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有何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我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政治领域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影响,分析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积极影响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市场经济成为主旋律,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火车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2.促进了我国政治制度改革通过与国际接轨,我国政治制度的开放程度也得到提高,为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外部环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方向转型,逐步倡导和实行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自由度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3.促进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全球化使得市场趋向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通过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开放措施,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市场需要不断适应全球化趋势,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消极影响1.加剧了我国政治、文化上的依赖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文化差异进一步加大,导致了我国在政治、文化上的依赖性加大,难以完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文化特色。
2.挑战了我国政治独立、国家安全等重要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的重叠,我国的政治独立和国家安全等重要利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而一些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同时,还在进行政治斗争和利益争夺,这样就使得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稳定。
高一政治教案:《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案:《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经济全球化以及入世后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3、针对层次不穷的非关税壁垒,我们应当怎么做?4、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爱护自己【学问梳理】1、以及,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供应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避开。
2、与并存,、、等,都是我国前进道路上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爱护自己。
要有经济平安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和的策略。
【课堂分析】1、我国汽车工业的进展现状。
轿车工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1998年,国内最大的轿车厂年产量仅为23万辆,全国轿车年产量仅为51万辆,还不及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个中等轿车厂的规模。
劳动生产率低下1997年,日本汽车工业有员工74万人,汽车产量1098万辆,而我国汽车工业有职工198万人,仅生产了150万辆汽车。
近年来,很多汽车企业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形成了巨大的过剩生产潜力。
国外有机构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我国形成了至少年生产600万辆汽车的力量,而我国一年仅生产160多万辆,设备开足率不足30%。
缺乏自主开发力量目前在八大轿车生产厂家中,只有一汽集团具备独立自主开发轿车的力量,上海汽车集团和天津汽车集团还处于联合开发的阶段,其他一些小型的汽车企业几乎没有完整的讨论开发队伍;另外,一些高档次的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除了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的一些合资厂的产品接近国际中等水平外,其他企业大多依靠进口。
思索:面对全球范围的产业大调整,我国汽车工业怎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2、20世纪90年月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快速进展。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相邻的若干国家通过签定条约、协定,结合成一个范围较大的一体化经济区。
它的宗旨是增加集团内部的经济实力,提高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有掩盖欧洲、北美、拉美、大洋州和亚洲等区域20多哥区域性集团,包括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知识点+探究与分享”汇总(附分析答案)
【知识点】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1978年,()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新()对外开放政策:在新(),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我们要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和出口竞争新优势: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课标要求素养目标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认识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准确把握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3.法治意识:提高规则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新时代,要推动我国建立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改错: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2.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的出发点和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改错:我国的出发点和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中国奉行单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改错: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4.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能够有效规避国际经济风险。
改错: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_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但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全球化,因此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不能规避国际经济风险。
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与相关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改错:全球经济规则是相关各国共同制定的,其中中国是积极参与者。
6.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传统思维,坚持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改错: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讨论:探究活动(一)——从跨国公司兼并看如何迎接产业大转移第三产业中并购的比重将呈上升趋势,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并购引人注目在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以计算机、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信息产业为主,这些产业获利高,成长性强,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带动性,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活水平。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美国高达70%,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
近些年跨国公司并购主要围绕第三产业展开,它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以金融业并购为核心,涉及领域包括:信息、金融、保险、电信、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生物工程以及文化传媒等等一些极具增长潜力的部门。
事例:红塔山集团(HRP)是云南著名的香烟生产商,在中国国内市场拥有7%的市场份额。
公司和德国一家烟草公司签订了合约,获得了这家公司某一品牌的生产许可证。
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外国对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红塔山公司的观点是:“和外国企业合作,总比被它们吃掉要好。
”渠道战略建议1.认识到严峻的形势,制定发展跨国公司的战略计划。
培育跨国公司是一项国家战略,国家必须根据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奋斗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我们的目标不是经济大国,而是经济强国,因此,在国家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中一定要制定战略目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2.推进企业兼并力度,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组建我国的大企业集团。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掀起了更为强劲的兼并浪潮,跨国公司通过兼并实现了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占领世界市场的份额,从而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企业规模都很小,即使是已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其规模也不大,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相比差距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