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的设计 (2)
- 格式:docx
- 大小:13.26 KB
- 文档页数:2
前言大学三年时光转瞬即逝。
在惊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毕业设计的来临。
毕业设计作为专科三年的学业安排,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场大检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在参加工作前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并进行的一次全面实践,对模具设计的全过程的学习。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高效、节材、成本低、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
因此,模具工业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塑料以成为在钢铁、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工业基础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在各行各业应用。
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系,对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
有人说,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了,世界各国对模具生产技术非常重视,出现许多新工艺、新技术。
从而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一个国家模具生产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许多工业部门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XXXXX有限公司汽车塑料件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实施XXXXX有限公司发布一、形状和结构的简化产品形状结构复杂-磨具结构复杂-增加磨具制造难度-产品性能不稳定性和经济成本。
产品形状结构简单-熔体冲模容易-质量有保证理想的产品简洁化设计基本原则:(1)有利于成型加工;(2)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3)简洁美观。
简化设计的建议和提示:(1)结构简单,形状对称,避免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结构简单容易成型对称设计(2)产品侧孔和侧壁内表面的凹凸形状成型困难,需要在产品成型后二次加工,设计时应避免。
设计改进避免侧向抽芯(3)尺寸设计要考虑成型的可能性,不同的成型工艺对制件的尺寸设计,包括尺寸大小,尺寸变化有一定的限制。
二、壁厚均一的设计原则在确定壁厚尺寸时,壁厚均一是一个重要原则。
该原则主要是从工艺角度以及由工艺导致的质量方面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均匀的壁厚可使制件在成型过程中,熔体流动性均衡,冷却均衡。
壁薄部位在冷却收缩上的差异,会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内应力会导致制件在短期之内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之后发生翘曲变形。
塑料件最通用料厚是2.5mm,大件适当增加,小件减小,强烈建议通过增加翻边及加强筋的方式而不是增加料厚来保证零件强度; PP塑料的壁厚范围是0.6—3.5mm。
壁厚不均匀造成制件翘曲变形不均匀壁厚部位设置圆孔,由于收缩不均匀,难以成为正圆壁厚不均匀时常处理办法(1)厚薄交接处的平稳过渡,当制件厚度不可避免需设计成不一致时,在厚薄交接处应逐渐过渡,避免突变,厚度比例变化在一合适的范围(一般不超过3:1)。
壁厚过渡形式(a)阶梯式过渡,应尽力避免;(b)锥形过渡,比较好;(c)圆弧过渡,应是最好的。
(2)将尖角改为圆角处理,两个壁厚相同的壁面成直角的连接,破坏了壁厚均一的原则。
转角处的最大厚度是壁厚的1.4倍,如果将内角处理成圆角而外角仍是直角,则在转角处的最大厚度(W)可增加到壁厚的1.6-1.7 倍。
(完整版)2加强筋设计原则加强筋(Ribs ) 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需⼤幅增加产品切⾯⾯积,但没有如『⼯』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些经常受到压⼒、扭⼒、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部件的⽀节部份很⼤的作⽤。
加强筋⼀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接触⾯,其伸展⽅向应跟随产品最⼤应⼒和最⼤偏移量的⽅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些⽣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应该渐次地将⾼度减低,直⾄完结,从⽽减少出现困⽓、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在排⽓不⾜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条长⽅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上,不过为了满⾜⼀些⽣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般。
长⽅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以消除应⼒集过份中的现象,圆⾓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纹的机会相当⼤。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约20%缩⽔纹出现的机会亦⼤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使⽤单⼀条⾼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
塑胶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一、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回复“模具”,查看更多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
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
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
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塑法。
4、选择成型设备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
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大略的汇总下结构中常见的问题注意点,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关于塑料零件的脱模斜度:一般来说,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
脱模斜度的大小一般以度至度间居多。
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注意以下几点:塑件表面是光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收缩率小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
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比如双筒洗衣机大桶的筋板,计算后取°°。
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及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
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见后面的图示意)。
、关于塑件的壁厚确定以及壁厚处理:合理的确定塑件的壁厚是很重要的。
塑件的壁厚首先决定于塑件的使用要求:包括零件的强度、质量成本、电气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各项要求,一般壁厚都有经验值,参考类似即可确定(如熨斗一般壁厚,吸尘器大体为),其中注意点如下:塑件壁厚应尽量均匀,避免太薄、太厚及壁厚突变,若塑件要求必须有壁厚变化,应采用渐变或圆弧过渡,否则会因引起收缩不均匀使塑件变形、影响塑件强度、影响注塑时流动性等成型工艺问题。
塑件壁厚一般在—范围内。
而最常用的数值为—。
常用塑料塑件的最小壁厚及常用壁厚推荐值:()尽量不要将加强筋和螺钉柱设计的太厚,一般建议取本体壁厚的一半较保险,否则容易引起缩影等外观问题尽量不要将零件设计成单独的平板,尺寸很小另论,否则变形导致零件不平整、关于塑件的加强: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而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
塑料模具设计重点总结(高分子材料专业)2无流道浇注系统是指在注塑成形的过程中不产生流道凝料的浇注系统。
其原理是采用加热的办法或者绝热的办法,是整个生产周期中从主流道入口起到型腔浇口止的流道中的塑料一直保持熔融状态,因而在开模时,只需取出产品而不必取出浇注系统凝料。
采用绝热的办法的称为绝热流道模具,采用加热的办法的称为热流道模具,目前在应用上以后者为主。
绝热流道注塑模具绝热流道系统是将流道设计得相当粗大,以致流道中心部位的塑料在连续注塑时来不及凝固而始终保持熔融状态,从而让塑料熔体能通过它顺利地进入型腔。
分类:1.单型腔的井坑式喷嘴:又名井式喷嘴,绝热主流道,是最简单的绝热式流道,适用于单型腔。
2.多型腔的绝热流道模具:又称为绝热分流道模具,浇口常见有主流道型浇口,针点浇口等热流道注塑模具热流道模具的优点:1.节省了普通浇注系统流道凝料的回收加工的费用。
2.缩短成形周期,省去脱浇注系统的时间,和有时为了冷却粗大的浇注系统所多耗费的时间。
3.能更有效完成地利用注塑机的注塑能力生产出较大的产品,节省了每次注塑时耗于浇注系统的料。
与三板式模相比由于无需脱浇注系统,所需的开模行程大大减小能生产高度更大的制品。
4.浇注系统粗大且保持最佳的熔融状态,因此充模流动阻力减少,有效补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制品质量。
同时由于不需在新料中大量掺入回收的浇口料,也有益于提高制品质量。
热流道模具的缺点:1.开机时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稳定操作,因此开机时废品较多。
2.需要操作技能较高的专业人员。
3.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增添外接温控仪等辅助设备。
4.易出现熔体泄露、加热元件故障等较敏感问题,需精心维护,否则产生热降解等不良现象。
具有以下性质的塑料,适宜采用热流道模具:1.加工温度的范围宽,熔体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塑料。
2.对压力敏感,不加压力时不流延,但施以很小压力即容易流动的塑料熔体。
3.热变形温度较高。
制品在高温下而能快速固化,并能快速脱出的塑件。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要点1.胶厚(胶位):塑胶产品的胶厚(整体外壳)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缩水和产生汽泡,太薄难走满胶,大型的产品胶厚取厚一点,小的产品取薄一点,一般产品取1.0-2.0为多。
而且胶位要尽可能的均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可适当的厚一点或薄一点,但需渐变不可突变,要以不缩水和能走满胶为原则,一般塑料胶厚小于0.3时就很难走胶,但软胶类和橡胶在0.2-0.3的胶厚时也能走满胶。
2.加强筋(骨位):塑胶产品大部分都有加强筋,因加强筋在不增加产品整体胶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强度,对大型和受力的产品尤其有用,同时还能防止产品变形。
加强筋的厚度通常取整体胶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则容易缩水。
加强筋的高度较大时则要做0.5-1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较矮时可不做斜度。
3.脱模斜度:塑料产品都要做脱模斜度,但高度较浅的(如一块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当侧壁较大而又没出模斜度时需做行位)。
出模斜度通常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体要根据产品大小、高度、形状而定,以能顺利脱模和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原则。
产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为宜,以便产品开模事时能留在后模。
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断差(即大端尺寸与小端尺寸之差)单边要大于0.1以上。
4.圆角(R角):塑胶产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锐边的地方外,在棱边处通常都要做圆角,以便减小应力集中、利于塑胶的流动和容易脱模。
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难做到。
5.孔:从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虑,孔最好做成形状规则简单的圆孔,尽可能不要做成复杂的异型孔,孔径不宜太小,孔深与孔径比不宜太大,因细而长的模具型心容易断、变形。
孔与产品外边缘的距离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大于2倍的孔径,以便产品有必要的强度。
与模具开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镶、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和装配的前提下,产品侧壁的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第一章答案1.答:高分子聚合物链结构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高分子呈现链式结构(2)高分子链具有柔性(3)高聚物的多分散性根据链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为高分子近程结构和高分子远程结构。
2.答:根据聚集态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固体和液体,固体又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
(1)聚集态结构的复杂性因为高分子链依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在一起,可导致晶态和非晶态结构。
高聚物的比小分子物质的晶态有程序差得多,但高聚物的非晶态结构却比小分子物质液态的有序程度高。
高分子链具有特征的堆方式,分子链的空间形状可以是卷曲的、折叠的和伸直的,还可能形成某种螺旋结构。
如果高分子链由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结构的单体组成,则化学结构是决定高分子链段由于相容性的不同,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相结构。
复杂的凝聚态结构是决定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直接因素。
(2)具有交联网络结构某些种类的高分子链能够以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橡胶弹性体和热固性塑料所特有的。
这种高聚物不能被溶剂溶解,也不能通过加热使其熔融。
交联对此类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
高聚物长来链大分子堆砌在一起可能导致链的缠结,勾结点可看成为可移的交链点。
3.答:在线型非晶体态(无定形)聚合物的热力学曲线上,可以分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b 称为脆化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下限温度。
g 称为玻璃化温度,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玻璃态温度。
f 称为粘流温度,高弹态与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称为粘流温度。
d 称为热分解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4.答:影响假塑性液体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聚合物本身的影响。
支链程度越高,则熔体的流动性就月低。
(2)聚合物中添加剂的影响。
当聚合物中加入这些添加剂后,聚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很大变化,熔体的粘度也随之改变。
(3)温度及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粘流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温度升高,大分子间的自由空间随之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运动变得容易,从而有利于大分子的流动与变形,宏观上表现粘度下降。
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准则是根据塑料成型、机械加工和装配的特点,针对机械设计师的工作特点,剖析大量不合理的实际结构中提炼出来。
这样一来更切合工程实际,让操作更加简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塑料件的结构设计都有哪些准则。
一、避免翘曲准则翘曲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塑料的构件中,所以塑料件的结构设计应该特备注意避免这种功能情况的发生。
翘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模塑成型过程中,构件冷却不均匀,从而产生内应力,而塑料的弹性模量又很低,所以这种不均匀的冷却过程非常容易引起构件的翘曲变形。
由于塑料弹性模量一般都不高,壁厚过厚会产生空洞等缺陷,所以经常用设置加强筋的方法来提高构件的刚度。
过薄或过厚的加强筋也会导致构件的翘曲变形,加强筋的壁厚和底板的壁厚应尽量相同。
而在实际生产中,均匀的壁厚也会产生翘曲变形,外部冷却快,内部冷却慢,板越大,不均匀越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平板改成拱形板,提高了板的抗弯刚度,有助于减少或消除构件的翘曲变形。
二、细长筋受拉准则加强筋是塑料构件中的常见结构,它们往往比较细长,塑料根据本身的拉压强度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塑料的弹性模量很低,所以容易出现失稳的问题,特别是细长结构。
应使细长筋尽量处于受拉状态。
这条准则和铸件优先受压准则恰好相反,铸件由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抗弯曲能力强,故通常失稳不是问题,而内部缺陷,裂纹是主要破坏原因,所以铸件应优先于受压状态。
三、避免内切准则有内切的结构无法直接脱模,必须用模芯、隐藏式结构或将模具分离,但这样做增大了模具制作的复杂性和产生废品的可能性,从而增大制造成本,减低构件质量。
塑料构件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脱模的可能和方便,应避免有内切的结构,这就是避免内切准则。
1.在注射成型中应控制合理的温度,即控制料筒、喷嘴和模具温度。
2.根据塑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塑件需进行塑后处理,常进行退火和调湿处理。
3.塑料模具的组成零件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成型零件与结构零件两大类。
4.在注射成型时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动模上。
5.塑料一般是由树脂和添加剂组成。
6.塑料注射模主要用来成型热塑性塑料件。
压缩成型主要用来成型热固性塑料件。
7.排气是塑件成型的需要,引气是塑件脱模的需要。
8.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有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等组成。
9.凹模其形式有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
10.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
11.树脂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
12.注射模塑最主要的工艺条件,即“三要素”是压力、时间和温度。
1. 卧式注射机SX-Z-63/50中的50表示锁模力为( D ) D、500kN2.注射机料筒温度的分布原则是什么?( A )A、前高后低3.热塑性塑料在常温下,呈坚硬固态属于( A )A、玻璃态4.下列不属于塑料模失效形式的是( D )? D、冷却5.凹模是成型塑件( B )的成型零件?B、外表面6.球头铣刀主要用于加工塑料模具零件中的( D )内容? D、轮廓7.下列不属于注射模导向机构的是( D )? D、推杆8.主流道一般位于模具中心位置,它与注射机的喷嘴轴心线( D )?D、重合9.下列不属于推出机构零件的是( C )? C、型芯10.压缩模具中凸模的结构形式多数是( B )的,以便于加工制造。
B、整体式11.以下属于天然树脂的是( A )A、松香12.下列不属于塑料模具结构零件的作用的是( D )? D、成型13.下列不属于稳定剂的是:(D ) D、树脂14( C )的作用,除了用其顶部端面构成冷料穴的部分几何形状之外,还负责在开模时把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
C、拉料杆15.多型腔模具适用于( B )生产? B、大批量1.任何模具上都不需设有冷却或加热装置。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习题第一章绪论1、塑料制品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哪些?2、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对塑料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塑料模具设计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4、塑料制品的生产工序是?5、举例说明哪些日用品的加工要用到塑料模具?第二章注塑成型基础一、填空题1、受温度的影响,低分子化合物存在三种物理状态:、、。
2、塑料在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三种但却不同的物理状态:、、。
3、用于区分塑料物理力学状态转化的临界温度称为。
4、随受力方式不同,应力有三种类型:、和。
5、牛顿型流体包括、和。
6、从成型工艺出发,欲获得理想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对、、这三个条件的合理选择和控制。
7、料流方向取决于料流进入型腔的位置,故在型腔一定时影响分子定向方向的因素是。
8、注射模塑工艺包括、、等工作。
9、注塑机在注射成型前,当注塑机料筒中残存塑料与将要使用的塑料不同或颜色不同时,要进行清洗料筒。
清洗的方法有、。
10、注射模塑成型完整的注射过程括、、、和、。
11、注射成型是熔体充型与冷却过程可为、、和四个阶段。
12、注射模塑工艺的条件是、和。
13、在注射成型中应控制合理的温度,即控制、和温度。
14、注射模塑过程需要需要控制的压力有压力和压力。
15、注射时,模具型腔充满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
16、内应力易导致制品和、、等变形,使不能获得合格制品。
17、产生内应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射及补料时的。
18、制品脱模后在推杆顶出位置和制品的相应外表面上辉出现,此称为。
19、根据塑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塑件需进行后处理,常进行和处理。
20、塑料在与下充满型腔的能力称为流动性。
二、判断题1、剪切应力对塑料的成型最为重要。
()2、粘性流动只具有弹性效应。
()3、绝大多数塑料熔体素属于假塑性流体。
()4、塑料所受剪切应力作用随着注射压力下降而增强。
()5、分子定向程度与塑料制品的厚度大小无关。
()6、塑料的粘度低则流动性强,制品容易成型。
()7、结晶型塑料比无定型塑料的收缩率小,增加塑料比未增加塑料的收缩大。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塑料模具设计专业: 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设07级**: ***学号: ****************: ***时间: 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第二部分塑件分析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第四部分型腔的数目决定及排布第五部分分型面的选择第六部分浇注系统的设计第七部分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第八部分推出机构的设计第九部分模架的选用第十部分冷却系统设计第十一部分模具的动作过程第十二部分设计小结第十三部分参考资料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本塑件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模架结构较简单。
精度要求较高, 为四级精度, 材料为聚乙烯成型性能一般, 其他并无特殊要求。
图一: 塑件俯视图第二部分塑件的分析聚乙烯化学名称: PE材料分析: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固性树脂。
在工业上, 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 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乙烯无臭, 无毒, 手感似蜡,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 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 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且不发生溶胀, 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 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 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得成型性能, 查相关手册得到ABS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 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 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
塑料件的设计
塑料件的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的要求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强度、韧性、耐热性等,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2. 结构设计: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环境,设计合理的结构。
包括外观形状、尺寸、壁厚、圆角、孔洞等方面的设计。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是否便于生产制造和组装。
3. 壁厚设计:塑料件的壁厚对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过薄的壁厚可能导致产品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破裂;过厚的壁厚则会增加材料用量和成本。
需要通过结构分析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确定合适的壁厚。
4.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塑料件的模具。
包括模具的型腔、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
模具设计要考
虑产品的成型工艺和生产效率,以及是否便于排气和冷却。
5. 加工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设计和模具制造,确定合适的
塑料件加工工艺,如注塑、吹塑、挤塑等。
选择合适的加
工方法和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成型效果。
总之,塑料件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
壁厚设计、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考虑生产和制造的可
行性和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