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指的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长期冲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48年,当时以色列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国家,而巴勒斯坦人则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与以色列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这场冲突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至今。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开始从其他地区迁移到巴勒斯坦地区,并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耶路撒冷作为其首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市和庙宇,包括耶路撒冷的大卫城和所罗门神庙。

然而在公元前63年左右,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犹太人赶出了这个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巴勒斯坦地区先后被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占领。

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化

在1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阿拉伯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地区,并在该地区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人在该地区的比例逐渐增加,相反犹太人的数量则逐渐减少。

三、以色列的成立和领土争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归英国委

任统治地。在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两部分。在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然而,这一宣布也引发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色列的成立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四、六日战争和领土争端的升级

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了六日战争,迅速占领了埃及、叙利亚、约旦和加沙等地区。这场战争导致了许多巴勒斯坦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随着战争的结束,以色列开始在占领的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这进一步加剧了领土争端。

五、和平进程的失败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然而,这些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到现在,巴以双方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分歧,包括领土、难民、水资源等问题。

六、现状和未来展望

目前,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紧张局势,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可能随时爆发。在未来,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仍然需要双方之间的妥协和合作。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实现和平和长期稳定。

以下是巴以冲突五次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中东战争:从1948年5月15日到1949年3月10结

束,以阿拉伯国家战败,以色列获胜,获得6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告终。

第二次中东战争:从1956年10月29日维持了十天的战争,以色列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确保了亚喀巴湾畅通。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以色列对多个阿拉伯国家发起大规模空袭,占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等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以色列靠美国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叙利亚伤亡1000余人,以色列获胜。

尽管巴以冲突历经多次战争,但冲突并没有真正解决。冲突的结果导致了一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总之,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领土、宗教、民族等多个因素。解决这个冲突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协,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巴以冲突得到有效解决,为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巴以冲突为何如此艰难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朱应鹿 内容提要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争端久拖不决:一是巴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都是棘手的问题;二是巴以力量悬殊,以色列在和谈中拒不让步;美国的态度也是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僵持的关键。但从长远看,和平进程还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巴以双方在谈判中虽存在根本分歧,但并非没有妥协的余地,巴以(中东)实现和平也并非不可能。 关键词中东问题巴以冲突前景 作者简介朱应鹿,中国前驻突尼斯(兼首任驻巴勒斯坦国大使)、埃及、挪威大使(北京100078). 自2003年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东,出席美、巴、以三国首脑会谈后,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笔者认为,这个计划对缓和巴以关系、恢复中断近3年的巴以和平进程可能会产生某些积极作用,但前景不容乐观,因为该计划回避了导致巴以冲突旷日持久、跌宕起伏的基本矛盾和重大争议。 笔者在中东地区做了30多年实际工作,访问过以色列,到过巴勒斯坦自治区,与巴以双方特别是巴方人士有些接触与交往,对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及其复杂性有所了解。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巴以争端为何这样难解决?持续12载的巴以和平进程为何如此曲折漫长?巴以关系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始终萦绕脑际。 一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巴以冲突持续不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其根本原因是矛盾的特殊性和问题的复杂性。约4000年和3200年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远祖迦南人和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先后从两河流域迁徙到今巴勒斯坦地区。后来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那里建立过王国,但在2500多年前被异族灭亡,犹太人多次遭迫害,被屠杀,大批流亡世界各地。在长时间内,巴勒斯坦的迦南人和留下的犹太人一样,先后受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族的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与当地迦南人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阿拉伯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但同少数民族犹太人的关系一直比较和睦,包括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勒斯坦的时期在内。自1917年英国作为委任统治国占领巴勒斯坦后,情况开始变化。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影响下,受英、美的鼓励,不少欧洲犹太人把巴勒斯坦作为“民族之家”向那里移民,与当地阿拉伯人发生了争地纠纷。1947年11月在英、美把持下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引发了巴(阿拉伯)以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正如3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教学大纲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历史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背后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根源,把握其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掌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宏观动态,洞悉社会运行的深层规律。 (三)教学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块,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秩序与格局,讲述联合国改革问题,美国的霸权与安全困境,欧洲的联合,俄罗斯再崛起,中国的崛起问题,日本的出路,印度的大国情结;第二部分,冲突与危机,讲述民族宗教冲突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巴以冲突,朝核问题,伊朗问题;第三部分,发展问题,主要讲述石油等资源问题,艾滋病问题,禁毒问题。 (四)教学时数 1学期,总学时为72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期间安排两次课堂讨论。 二、文本 第一部分秩序与格局(34学时) 教学要点: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的国际秩序与格局,掌握联合国的改革前景与美、欧、俄、中、日、印这些影响世界格局发展的“极”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一、联合国改革/4 二、美国的霸权与安全困境/6 三、欧洲合众国:梦想与现实/4 四、俄罗斯的再崛起/4 五、中国崛起:是威胁还是机遇/6 六、日本的出路在哪里/4 七、印度的大国情结与印巴冲突/4 八、课堂讨论:中—俄—美,中—日—美,中—印—美三个三角关系的现状

与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问题/2 考核要求:考核学生对影响世界格局发展的各极力量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掌握程度。 第二部分冲突与危机(24学时) 教学要点:冲突是失控的危机,要求学生对当今世界最容易爆发流血冲突的问题有一深入了解。 教学内容: 一、民族宗教冲突问题/4 二、恐怖主义问题/4 三、巴以冲突问题/6 四、朝鲜核问题/4 五、伊朗核问题/4 六、课堂讨论:朝核问题、台湾问题与东北亚安全/2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对各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特别要掌握问题的世界影响。 第三部分发展问题(14学时) 教学要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影响世界发展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石油等资源问题/6 二、艾滋病——全球化时代的瘟疫/4 三、“白色魔鬼”——禁毒问题/4 考核要求:了解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问题。 三、主要参考文献: 金鑫:《世界热点问题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金鑫:《世界问题报告——从世界的视角观照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张全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尔雅视频公选课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序号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课程简介 主讲人信 息 学 分 课时 信息 1 GX0502005 中西文化比 较 本课程从人类文化演进规律入手,从审美递增、 递减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万物五相选择 律等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阐释,反映了中西方 文化的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 互进,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 的差异与融合。 辜正坤, 北京大学 教授 1.5 33 2 GX0502017 20世纪世界 史 本课程从20世纪全球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再现 了朝鲜半岛、巴以冲突、巴尔干火药桶、印巴 冲突,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与缓和、 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 亚崛起等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旨在让学生 开阔视野,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理解现在和未 来。 冯玮,复 旦大学, 教授。 1.5 22 3 GX0502021 百年风流人 物:曾国藩 本课程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所处的时 代及其家世,读书与科第,治学与修身,得意 与失意,屡败与屡战,守制与复出,功成与身 败等内容。老师讲述风格活泼风趣,旁征博引, 将一代名臣曾国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 前,对曾国藩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鼎,四 川大学, 讲师。 1.5 16 4 GX0502022 文艺复兴: 欧洲由衰及 盛的转折点 本课程从但丁、彼特拉克的道德政治学到萨鲁 塔蒂、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从马基雅维里 的君主论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民共和国, 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到芭蕾舞诗性 美的精神意蕴,为学生展现文艺复兴为何是欧 洲由衰及盛的转折点。 朱孝远, 北京大 学,教授。 1.5 23 5 GX0502023 历史的三 峡:近代中 国的思潮与 政治 在历史的三峡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 近代中国艰难地度过了一段曲折而多变的历 程。在这百年之中,中国的主流思潮发生了数 次转向,而这些思潮的转向又一次次地影响到 了政治的格局,乃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的 走向。本课程将从清朝末期开始,详细讲述近 代中国的思潮变迁,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与历 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许纪霖, 华东师范 大学,教 授。 1.5 21 6 GX0502024 逻辑学导论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作为社 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必须经常进行论证。 证成、反驳和说服是论证的三大目标,而说服 是论证的最终目标。自亚里士多德提出词项逻 辑以来,逻辑学家曾提出了众多逻辑类型。将 这一历史脉络体现在逻辑学导论课程之中,把 熊明辉, 中山大 学,教授。 1.5 27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指的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长期冲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48年,当时以色列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国家,而巴勒斯坦人则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与以色列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这场冲突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至今。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开始从其他地区迁移到巴勒斯坦地区,并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耶路撒冷作为其首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市和庙宇,包括耶路撒冷的大卫城和所罗门神庙。 然而在公元前63年左右,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犹太人赶出了这个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巴勒斯坦地区先后被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占领。 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化 在1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阿拉伯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地区,并在该地区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人在该地区的比例逐渐增加,相反犹太人的数量则逐渐减少。 三、以色列的成立和领土争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归英国委

任统治地。在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两部分。在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然而,这一宣布也引发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色列的成立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四、六日战争和领土争端的升级 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了六日战争,迅速占领了埃及、叙利亚、约旦和加沙等地区。这场战争导致了许多巴勒斯坦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随着战争的结束,以色列开始在占领的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这进一步加剧了领土争端。 五、和平进程的失败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然而,这些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到现在,巴以双方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分歧,包括领土、难民、水资源等问题。 六、现状和未来展望 目前,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紧张局势,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可能随时爆发。在未来,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仍然需要双方之间的妥协和合作。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实现和平和长期稳定。 以下是巴以冲突五次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中东战争:从1948年5月15日到1949年3月10结

高考成语训练200例

高考成语训练200例 1.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2. 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期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这里太夸张不满情绪的范围和程度。) 3. 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用得好。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4. 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而是故事情节。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 5. 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6. 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地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贬义。) 7.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与答案

简述中东问题的来龙去脉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即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巴勒斯坦是一块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但是,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由于受到罗马帝国的征服,以色列祖先建立的国家被消灭。当时生活在这个国家的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并在此后的一两千多年中,在各自生活的国家中充当着二等国民,并不断受到迫害,最典型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屠杀六百多万犹太人。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之后,阿拉伯人逐渐进入了这个地区,并在大约1500多年前,在巴勒斯坦确立了统治,并完成了这块土地的伊斯兰化。此后,这块土地就是阿拉伯化的了。 大约100年前,一批犹太人中的精英分子为了使自己的同胞摆脱没有祖国的苦难,决心为犹太人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就搞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从世界各地组织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当时的巴勒斯坦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这种移民运动一直进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的移民和巴勒斯坦本土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冲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将这块弹丸之地一分为二,一部分建立犹太国,一部分建立阿拉伯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不满意,但犹太人抓紧时机,准备建国。1948年5月,以色列成立。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并立即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从而使巴勒斯坦归属问题发展成为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全面冲突。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阿以之间先后爆发5次大的战争,结果是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阿拉伯四分五裂,形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而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是一座圣城,其中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在耶路撒冷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圣城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各大宗教都把它看作神圣之地。1967年战争中,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占领,并很快被以色列宣布为自己的首都。但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在中东问题上如何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成为阿以双方之间难点中的难点。目前还看不到现实的解决方案。 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战略环境的改变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一)冷战时代,中东地区的动乱是两大阵营在世界范围内对抗的缩

《无名》观后感6篇

《无名》观后感6篇 《无名》观后感1 人的复杂性在于人有感情,怎样去建立感情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保安马先勇对妹妹说,“我不能不管你,你是我妹,你骂我那才是你。”安慰妹妹自己过得很好,“今天去会所了,那里好多大长腿。”保护女儿方面更是,爸爸就是女儿的保镖,随时保护好她,甚至为她挡枪。眼镜和嘉旗在一起度过漫长的两天后,彼此都爱上了对方,人是容易产生感情产生爱情的,只要有时间陪伴。 金钱不是爱情必备品。大头觉得真真不爱他是因为没钱,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以为的',爱情跟金钱没有关系,只关乎人,人类丰富的爱情情感不是金钱去操控的,如果夹入金钱,可能就不是真的爱情了,爱情是两个人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互相照顾彼此,相濡以沫,这才是爱情。真真也爱大头,真真不爱波仔,所以在公安局时,真真会卖了波仔,而从不透露大头的信息。最后也暗示大头不要靠近她,她旁边有警察,警察走了的时候,真真带着大头一起逃跑。这就是爱情。 父子情父女情情深意切。儿子女儿不管长多大了,父亲都会义无反顾地去保护好他们。马先勇为女儿挡子弹,高明给高翔打仇家,挡仇家。父亲就是要做好孩子的保镖。

这个影片把人类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爱情,兄妹亲情,兄弟情谊,同学情谊,都表达得很好。人就是这样,拥有感情,各种情感混杂在一起,并且有时还要跟歹徒斗智斗勇。 人要能够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共情别人的情绪。这样别人才喜欢自己。妈妈喜欢图图奶奶,就是因为图图奶奶能够理解妈妈,能够和妈妈共情,妈妈觉得这个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很乐意跟他一起玩。 人跟人之间要多投入时间相处,并且在一起的时候要能够和别人共情。然后在做到人际六经六权十技巧,沟通六艺术,也就把人类研究透了。 《无名》观后感2 每天早晨,我吃完早饭,拿出少先队标志——红领巾时,它那鲜艳的红色使我的表情一下子凝重了许多。 对啊,这是国旗的一角,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我仔细地将红领巾叠了三下,又认真地把它系到了我的脖子上。 我仿佛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重要的责任。此时此刻,祖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自古以来,我们总是把祖国和母亲这两个词混为一团,也许吧,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最代表我们对祖国的敬仰与

巴以冲突来龙去脉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圣经》叙述: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 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 后事冗繁不再详叙。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

描写欧洲和中东历史的书

描写欧洲和中东历史的书 1、《穿越百年中东》 以游走、研究的方式,讨论了百年中东纷争的来龙去脉。以历史的脉络为经,将中东问题总结为几个大的题目进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现场观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百年中东的矛盾和冲突。 2、《塔x班》 《塔x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x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解绍塔x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解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x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x班。 3、《最后的天空之后》 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个人化写作,作为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认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问题是永不过时的国际热点。著名人道主义摄影师摩尔拍摄的巴勒斯坦人生活状态,130多幅照片,震撼、悲悯,提供更直观的影像信息。 4、《我父亲是恐x分子》 在恐x分子的家庭里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扎克·易卜拉欣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参与谋划了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本·拉登曾因此号召世界要“铭记埃尔-塞伊

德·诺塞尔”。在恐x主义阴影下长大的易卜拉欣,却走上了一条和父亲截然相反的道路。本书讲述了一个从小被灌输偏见与仇恨,并本可能追随父亲脚步的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并选择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5、《中东现场:揭开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迷雾》 一场牵动全球眼球的“阿拉伯之春”为什么会在中东发生?亲临现场,追问历史,理解现实。作者在风起云涌的中东地区,横跨十年 (2002—2011) 的见证、观察、记录。拨开这个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迷雾,让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该地区与我们命运的关联。 6、《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他既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也指出了这个国家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国际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本书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7、《黑旗:ISIS的崛起》 一起起恐x策划,一次次血腥杀戮,《黑旗:ISIS的崛起》带你深入恐x主义大本营,用从未曝光的绝密档案,重现ISIS的黑暗崛起之路。深入描述了ISIS奠基者扎卡维如何将一个从约旦黑狱中走出的组织,发展为足以操控全球60

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

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 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然而仅仅10多天后,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却出现了迅速而微妙的变化:许多不久前才表示对难民“有条件接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纳”的欧洲国家,如今正迫不及待“关门大吉”。 欧洲难民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民问题由来已久 欧洲难民问题一般被欧洲人称作“地中海难民问题”,是由来已久的痼疾。 所谓“难民”和“非法移民”往往是同一类人,他们来自贫穷或动荡的环地中海国家,甚至更远。二战后的历次巴以冲突、阿尔及利亚战争、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内战、阿尔巴尼亚动乱、阿富汗乱局等,都曾制造了成千上万的“地中海难民”。他们或自己或借助“蛇头”,或单独或拖家带口,甚至成群结队,通过海、陆、空各种渠道偷渡进入欧盟境内,如果未被发现或阻拦,他们就是非法

移民,否则往往以各种理由寻求难民庇护,并因此成为“地中海难民”。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提出政治难民庇护申请, 但其实相当部分应被算作经济难民。 自2014年起,“地中海难民”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也越来越引人关注。欧盟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已超 过33万难民为去欧洲“冲入地中海”,不幸死亡的人数已超过2500人,其中40%来自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两个国家。 涌入国中首当其冲的是南欧国家,如希腊和意大利。 叙利亚等国难民的大量出现,与“阿拉伯之春”和ISIS 的兴起导致国内战乱有关。厄立特里亚之所以成为难民渊薮,则是因为该国自独立以来一直饱受内战、原教旨主义和与邻国埃塞俄比亚的冲突之苦,且同时伴随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 实际上,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远非难民问题的全部:据统计,2015年1~3月向欧洲申请难民庇护的“地中海难民”中,叙利亚人只占16%,比例甚至低于厄立特里亚人(27%)和科索沃人(26%),而阿富汗人(7%)、伊拉克人(4%)和阿尔巴尼亚人(4%)也为数不少,此外,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船民的比例虽暂时下降,却也是困扰欧洲几十年的“老大难”难民源。 “9?2”事件前欧洲的暧昧 9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了一项“欧盟内难

高考语文100个易错成语实例解析

高考语文100个易错成语实例解析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巴以冲突的前世今生

巴以冲突的前世今生作者:王亚晶 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02期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一共发生过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93年,经国际社会多方斡旋,双方矛盾才得以转圜,签署了和平协议。如今,20多年过去了,该地区的流血事件并未停止,和平前景仍然渺茫。 《圣经》里曾将巴勒斯坦描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可这个一度富饶的地区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火和硝烟。反观以色列,建国仅70余载,便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即便如此,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依然得为战争买单。 事实上,巴以冲突背后隐藏着的历史根源,既关乎国家利益、民族恩怨、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更关乎大国博弈,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相互影响、激荡,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如今,以色列“定居点计划”正在逐步推进,巴勒斯坦将如何应对,巴以关系的路又在何方? 当“灾难日”碰上“独立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巴勒斯坦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成为了世界的焦点。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特别管理,为国际城市。 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的2/3,却只得到43%的支离破碎、互不相连的贫瘠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那为什么这一明显偏袒犹太人的决议会被通过呢? 这其中,美国和英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巴勒斯坦地区的重要地缘位置和二战后在此发现的大量石油储备,使得美国需要在这一地区楔进去一颗亲美的“钉子”,而犹太人形成的资本财阀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影响颇深,为此,美国选择对犹太人进行政策倾斜。且此时,英国作为

无名的观后感

无名的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无名的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无名的观后感1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

2024年《无名》观后感(9篇)

2024年《无名》观后感(9篇) 《无名》观后感1 大年初一《无名》上映了,老戏骨和新演员的结合,前期的宣传造势,大家早就想一看究竟了。第一场也已经结束了,大部分的人还都没有来得及看吧。我来分享下我的观后感。 电影刚开头的时候,有点没看下去,不过很快就开始铺垫,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果走神的话就会看不懂接下来内容,因为到了中场以后的那段节奏特别快,情节跌宕起伏,无限反转。我个人是确确实实的没跟上,到了后期的解密才看懂。 在观影过程中,很多镜头语言和反复衔接的情节多次让我感动落泪。 这部电影绝大多数是冲着王一博来的,我不是王一博粉丝,之前也没有get到他的颜值吧,近期也因为他的各种热搜所以对他确实也抱有一种好奇心理。 看完无名后,算是重新认识了他吧,他的打戏部分干净利落很有感觉,看完觉得特别爽,确实有被他帅到,面对梁朝伟这样的老戏骨,他能接住戏,我觉得很厉害了。他饰演的叶秘,孤独又狠辣,他有他的选择,也有柔情,让我特别揪心,我身边的大姐好恨他,一直在骂,但这也证实了他的演技确实进度很多吧。还有结束的时候,王一博在卡车上的笑,给我好大的视觉冲击,可惜我时候手机没电了没拍下来。 导演真的'很会拍美女,江疏影,周迅,张婧仪,戏份都不多,但是真的很惊艳,特别是周迅的眼睛,写满了故事。 我刚才看了一下别人的影评,发现很对人在吐槽演技,个人感觉是为了黑而硬黑吧,反正我们这个厅,在最后一声枪响黑幕之后电影散场,几乎没有走,也没有说话,沉浸在剧情里,好久才反应过来电影结束了。 最后,《无名》真的很绝,我不是影片中任何人的粉丝,但是我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导演的叙述方法很奇特,审美也超强,台词也打动人心。天凉了,风大了,隧道尽头终会有光。

巴以冲突中的边境与领土争端

巴以冲突中的边境与领土争端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持续多年的复杂问题。边境与领土争端是该冲突的核心之一,深深影响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方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边境与领土争端,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与历史 巴以冲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巴勒斯坦地区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然而,随着犹太人移民的增加,巴勒斯坦成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争夺的焦点。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的决议,以创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这项决议引发了巴以冲突,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二、边境争端 在巴以冲突中,边境争端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巴勒斯坦人认为以色列扩张领土,并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犹太定居点。以色列则主张保卫国家的安全,通过修建隔离墙和加强边境控制来防止恐怖袭击。 边境争端涉及的领土还包括巴勒斯坦的东耶路撒冷地区,这个地区被以色列视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巴勒斯坦将其视为未来独立国家的首都。东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成为巴以边境与领土争端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三、领土争端

领土争端主要涉及西岸地区(包括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巴勒斯 坦人认为以色列在这些地区的占领是非法的,并要求以色列撤军。然而,以色列则主张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是犹太人的家园,并将其视为 国家安全的需要。 此外,水资源也是领土争端的重要方面。巴勒斯坦批评以色列在西 岸地区控制水资源,限制了巴勒斯坦人对水的使用权。 四、可能的解决方案 要解决巴以冲突中的边境与领土争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国际 社会可以提供调解和桥梁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谈判来促进双方的合作。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谈判划定边界,并达成互相认可的协议。这将需要以色列做出让步,减少犹太定居点数量,并逐步撤军。同时,巴勒斯坦也需要做出让步,承认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 对于领土争端,双方可以考虑建立共享管理机构,以确保公平分配 和使用资源。通过联合管理的方式,可以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缓解 领土争端。 在寻求解决方案时,各方还需要考虑到历史和各自的安全关切。平等、公正和相互尊重是实现和平的关键。 结论 巴以冲突中的边境与领土争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国 家利益和安全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 的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调解。通过对话、谈判和妥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