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光的传播教学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74.50 KB
- 文档页数:4
光的传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具体内容如下:1.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2.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3. 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漫反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3. 区分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玻璃板、水杯、白纸。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白纸,让学生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提问: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 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光的传播现象。
3. 光的折射现象:利用玻璃板和水杯,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提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4. 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让学生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提问:光在照射到光滑物体和粗糙物体上时,传播方向有何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镜面反射光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漫反射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的传播【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I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Ⅱ)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Ⅱ)光导纤维、棱镜、光的色散。
(I )二、命题落点1.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
如例1。
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应用。
如例2。
3.光导纤维的应用。
如例3。
4.分析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
如例4。
【典例精析】例1:如图图14—1—1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变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vt ,竖直位移是h=21gt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2.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图14—1—2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析:由n=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45°、30°,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图14—1—2例 3.如图图14—1—3所示,一条长度为L=5.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2的材料制成。
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 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
求:⑴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解析:⑴由n=c/v 可得v=2.1×108m/s⑵如图图14—1—4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
3.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现象。
2.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内的光源,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2)简要回顾光的传播特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光的直线传播(1)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或视频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直线传播。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等。
3.光的传播速度(1)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光速的变化。
(2)通过实例说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让学生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加深对光速变化的4.光的反射现象(1)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光的反射过程。
(2)通过实验或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现象。
5.光的反射定律(1)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反射定律的含义。
(2)通过实验或视频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让学生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反射角、预测反射光线方向等。
6.课堂小结(2)强调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
7.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布置一道思考题:光的传播速度与光的传播方向有何关系?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反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反射定律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和巩重难点补充:1.光的直线传播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吗?这是因为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光的直线传播。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光的传播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光的传播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②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8③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3×10 m/s。
(2)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②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三、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激光笔,装水的烧杯,玻璃砖,三角板,液体喷雾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活动:PPT展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光。
】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发光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水母,萤火虫……)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发光)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们能在教室里做作业,能看到课桌椅,要是我们把灯给关掉了,那你还能不能看到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反射了其他的光,像电灯,白天里我们看到的树木、房子,也是因为他们受到太阳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难点】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用):小型激光器、水槽(水)、玻璃砖、光屏、日食、月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三张中间有孔的硬纸片、蜡烛、火柴、光屏。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学法指导】模型法【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由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利用投影仪的光,把踩影子改为在投影幕上遮影子,尽量多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影,表扬最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设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光源,它发出的光照耀万物,使我们白天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可是一到夜晚,没有太阳光了,人们为了能看见东西,就不得不制作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史。
自从人们学会用火以来,穴居的原始人就靠篝火照明,以后逐渐学会了用火把。
大约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经用油灯照明,后来又发明了蜡烛。
现代普遍使用的电灯,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1878年发明的。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自身不能发光,它是靠反射太阳光,所以到了夜晚,人们能看见“发光”的月亮。
第四章多彩的光教学目标一、科学内容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现象。
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平面镜改变光传播方向的光路图和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反射光路图。
(3)虚像与实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时划分第一节光的传播1课时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定律l课时第二节光的反射(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课时第三节光的折射l课时第四节光的色散l课时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1课时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凸透镜成像规律l课时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1课时第七节神奇的眼睛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第1课时光的传播
一、课前练习
1、光在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km/s。
在其他透明介质的传播速度____这个速度。
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太阳、月亮、蜡烛、白炽灯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2)早上起床后小红拉开窗帘,整个房间立刻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3)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也比在空气中快。
(4)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5)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可混合出绿色颜料,所以黄光和蓝光可混合出绿光。
4、光源是指能_________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看见光源是由于发光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_________。
二、分组合作交流
三、反馈练习
1、能够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①太阳②月亮③星星④碎玻璃片⑤蜡烛的火焰⑥钻石萤火虫⑦小彩灯。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_________,一定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可能是光源也可能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
2、如果眼睛看见一个物体,那么()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这个物体一定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B、物体一定有光线进入眼睛D、无论什么方向都能看见此物体
3、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1.28s后反射到地面,则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为
()A、3.84×108m B、3.84×105m C、1.92×108m D、1.92×105m
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表面光滑的金属板
B.正在工作的小电珠
C.小镜子
D.晴天的月亮
5、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栽小树时用眼检查可栽成一条直线
B.日食现象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
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
6、.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
C.它是太阳的像
D.是长方形的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