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技术条件 1998-10-1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8
-JB-砂轮机--安全防护技术条件————————————————————————————————作者:————————————————————————————————日期:砂轮机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 8799—1998国家机械工业局1998—07—17批准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 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结合砂轮机产品的结构特征,并参照JIS 9621—76(85年确认)《台式电动砂轮机》制定的。
本标准与GB/T 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和JB 4029—85《磨床砂轮防护罩安全防护技术要求》中安全要求的规定协调一致。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与日本工业标准JIS 9621—76(85年确认)基本一致,在砂轮机防护罩及砂轮安装轴的用材等方面的要求优于日本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磨床分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砂轮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剑锬、范春芳。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砂轮机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砂轮直径100~250mm的轻型台式砂轮机;最大砂轮直径150~250mm的台式砂轮机;最大砂轮直径200~600mm的落地砂轮机和除尘砂轮机(以下简称砂轮机)。
注:轻型台式砂轮机、台式砂轮机、落地砂轮机和除尘砂轮机的名称及规格分别符合JB 6092、JB 4143、JB 3770的要求。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032—85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 2099.1—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2494一1995 磨具安全规则GB 2893—82 安全色GB 2894—1996 安全标志GB/T 3167—93 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GB 4674—8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 5013.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GB 5023.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GB/T 5226.1一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9651—88 单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 13384—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5706.2一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 15760—1995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T 16769—1997 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JB 3770—84 落地砂轮机JB 4029—85 磨床砂轮防护罩安全防护技术要求JB 4143—1998 台式砂轮机JB 6092—92 轻型台式砂轮机JB/T 9878—1998 金属切削机床粉尘浓度的测定3 砂轮机的主要危险3.1 机械危险3.1.1 锐边、尖角和突出部分等对人体的伤害。
jj10-1998氧气报警器检定规程1.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氧气报警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监测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相关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氧气报警器的性能稳定和准确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定规程,其中jj10-1998是氧气报警器检定规程的重要标准之一。
2.适用范围jj10-1998氧气报警器检定规程适用于现场、定点和便携式氧气报警器的检定。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氧气报警器都需要定期进行检定,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监测环境氧气浓度,并对可能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报警。
3.检定项目jj10-1998氧气报警器检定规程包含了多项检定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静态响应特性检定:通过对氧气报警器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响应特性进行测试,评估其静态响应特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动态响应特性检定:对氧气报警器在不同响应速度条件下进行测试,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对氧气浓度变化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3.3 抗干扰能力检定:在存在干扰气体时,测试氧气报警器的抗干扰能力,评估其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 报警灵敏度检定:测试氧气报警器在不同报警阈值下的报警灵敏度,评估其对不同氧气浓度的报警性能。
3.5 响应时间检定:对氧气报警器的响应时间进行测试,评估其在检测到氧气浓度异常时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4.检定方法jj10-1998氧气报警器检定规程详细描述了每项检定项目的具体检定方法和步骤,包括测试设备、测试条件、测试参数等内容。
检定过程需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1 静态响应特性检定方法:(1)准备测试气体和氧气报警器,检定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将氧气报警器置于不同氧气浓度的环境中,记录其响应时间和报警灵敏度。
(3)重复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2 动态响应特性检定方法:(1)利用专用设备模拟氧气浓度的变化,测试氧气报警器在不同响应速度条件下的响应特性。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宣贵资料1 概况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
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1。
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
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2 新《重标》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2.1.3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号: GB17620-1998替代标准号: $False$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北京供电局、西安供电局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EC 832:1988《绝缘材料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效采用IEC 855:1985《带电作业泡沫填充绝缘管和绝缘棒》;同时标准中部分取自现行的国家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带电作业状况,对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种类定型尚未统一,也未制定国际标准。
为了促使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在确保人身和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基础上向高水平发展,1992年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发(19925)第025号文要求,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为制定标准开始起草工作;经过四次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供电局、西安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桓嘉、张建华、王鉴。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10~500kV带电作业用不同结构型式的绝缘硬梯。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5130—1997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试验方法GB/T 5132—1997 电气绝缘层压管试验方法DL 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JB/T 8150.2—1995 环氧层压玻璃布管QJ 502—1980 铝合金、铜合金锻件技术条件YB 3205—1980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YB 3206—1980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YB 3207—1980 锻件通用技术条件YB 3212—1980 热处理通用技术条件IEC 855:1985 带电作业泡沫填充绝缘管和绝缘棒(第一版)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绝缘硬梯insulating rigid ladder在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攀登用的具有相应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的硬质绝缘梯的总称。
钢制压力容器Steel pressure vessels自1998-10-1 起执行标准圆筒和内压球壳圆筒和外压球壳和开孔补强、检验与验收(标准的附录)材料的补充规定(标准的附录)超压泄放装置(标准的附录)低温压力容器(标准的附录)非圆形截面容器(标准的附录)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提示的附录)钢材高温性能(提示的附录)密封结构(提示的附录)材料的指导性规定(提示的附录)焊接结构对GB150-89进行修订。
依据GB150-89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参照近期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动:GB150-89中第8章“卧式容器”、第9章“直立容器”、附录E“U形膨胀节”、附录F“直立容器高振型计算”、附录H“钢制压录L“例题”。
其中,除附录L外,其余已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前言”、“引用标准”和“附录H”。
0-89中1.1内容列为第1章“范围”;1.2“组成”撤消,其他内容列为第3章“总论。
”章(GB150-89中第1章)中增加了“计算压力”的定义;对最小厚度和计算厚度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对腐蚀裕量选取给予明确的规述与JB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一致;压力试验中取消了(p+0.1)的限制,并对大型容器的压力试验给予了规定。
章(GB150-89中第2章)根据钢材标准的变动,相应的增加和撤消了一些钢号;增加了不锈钢复合钢板的技术要求;加严了钢板逐章(GB150-89中第3章)取消了“圆筒和球壳的组合应力计算”。
章(GB150-89中第4章)外压圆筒和外压管子计算中,其条件D o/δe≥10改为D o/δe≥20;D o/δe<10改为D o/δe<20。
章(GB150-89中第5章)补充了7.2.5“受外压锥壳”的计算。
章(GB150-89中第6章)修订了“不另行补强的开孔直径”的规定;撤消“开孔补强设计的另一方法”。
10章增加了锻焊压力容器和焊后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录C补充了对奥氏体不锈钢制低温容器的规定。
GB 17264-1988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前言
为了规范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的安全技术条件,保障充装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与本标准紧密相关的标准和规程有:
GB14194—93永久气瓶充装规定;
劳动部劳锅字(1989)12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负责)、湖南株洲硬质合金厂(参加)、天津伯克实用气体有限公司(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澄、文树德、孙鸿昶。
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瓶装永久气体的充装站。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
1
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4—88安全标志
GB14194—93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15383—94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
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
GB50177—93氢氧站设计规范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
GBJ232—82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臵篇)
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劳动部劳锅字(1993)442号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劳动部劳锅字(1989)12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劳动部劳锅字(1990)8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充装站职责
3.1确保永久气体气瓶的充装、运输、贮存符合GB14194及《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九章的规定。
2
3.2确保所充装气体质量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并出具合格证明。
3.3负责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瓶瓶阀零部件修理。
3.4负责向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报告气瓶充装情况、安全技术状况并建档案。
4充装站基本条件
4.1必须按照《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年2月7日发布)、《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会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获准后方可建站。
4.2充装站应在省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及现场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气体充装工作。
4.3充装站的生产装臵、建筑和安全设施,必须符合防火、防爆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4.4充装站必须建立确保充装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培训、防火防爆、贮运及设备检修等制度,并备有与所充装气体、气瓶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
4.5充装站应有符合环保、公安、劳动等部门要求的臵换或处理瓶内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的设施。
3
4.6充装站应具有与所充气体的种类、产量相适应的厂房、场地、充装设备、安全设施以及化验、检测仪器和工器具。
4.7根据气体特性,按照GB2894的具体规定,应在充装站室内外醒目处设臵安全标志。
5充装站人员条件
5.1充装站应配备工程师技术职称以上(含工程师)的专职技术负责人。
5.2充装站应配备有高中以上文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安全员。
5.3充装站应配备有初中以上文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气体充装前后检查员、产品质量化验员以及气瓶管理员。
5.4充装站应配备有初中以上文凭经专业技术培训和当地劳动部门考核合格的气体充装员,且每工作班不得少于两名。
5.5充装站的气瓶装卸、搬运及收发人员应掌握所充气体及其气瓶的有关安全知识、法规和标准。
6充装站厂房和设备条件
6.1充装站的厂房建筑条件
6.1.1充装站厂房建筑应符合GBJ16的有关规定。
充装易
4
燃气体的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一级,充装其他气体的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6.1.2易燃气体充装站必须设有足够泄压面积并有与充装站空间相适应的泄压设施。
充装介质重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充装站排气泄压设施应开设在其建筑物顶部。
充装介质重度大于或等于空气的气体,排气泄压设施应开设在其建筑物靠近地面的位臵上。
6.1.3气体充装站应设臵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通风、遮阳、避雷电、防静电设施。
6.1.4易燃气体充装站的地面应使用不发火的材料铺设。
6.1.5氧气充装站的实瓶区与空瓶区之间必须设臵防爆墙,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高度不应低于2000mm,材料应为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不燃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
6.1.6充装站内在实、空瓶及充装区之外应设臵运瓶通道和气瓶装卸平台。
6.1.7充装站内必须设臵消防通道和专用消防栓以及在紧急状况下处理事故的消防设施和器具。
灭火器的配臵应符合GBJ140的规定。
6.2充装站设备及管道条件
6.2.1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和管
5
理,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
6.2.2气体输送管道的安装和试验应符合GBJ235的规定。
6.2.3充装设备、管道、阀门、联接件等不应选用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特别是能导致燃烧爆炸的材料。
6.2.4充气接头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15383—94附录A 的规定。
6.2.5输送气体管道的管径设计,特别是可燃和助燃气体的管道管径设计应按其管道气体在工作时的最大流量、压力和安全流速选取。
6.2.6氧气站及氢气站应符合GB50030及GB50177的规定。
6.2.7有毒气体充装站应设有处理瓶内残液或余气的设备或装臵。
6.2.8可燃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放空管道上应设臵阻火器。
6.2.9充装站工艺管道应根据介质类别,按有关标准涂以不同颜色标记。
6.3充装站电气仪表条件
6.3.1可燃气体充装站电气装臵的设计、安装、验收必须
6
符合GB50058和GBJ232的规定。
6.3.2以水电解法生产的氢气和氧气充装站,必须在氧气的管道上设臵分析氧中氢含量的自动分析仪器;在氢气的管道上设臵分析氢中氧含量的自动分析仪器。
6.3.3充装站所属的计量、衡量、监测和报警仪器仪表应齐备完好、灵敏可靠并应按规定定期校验。
6.4充装站其他安全条件
6.4.1充装站应设臵可靠的防雷装臵,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并应定期由有检测资格的专业部门测试。
6.4.2可燃及助燃气体充装站的充装系统管道、阀门、储存容器等,应设臵导除静电的可靠接地装臵,其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并应定期由有检测资格的专业部门测试。
6.4.3充装站的压力容器和管道,应按照规定设臵安全阀并应定期校验。
6.4.4气体放空管应引至室外,其具体位臵应参照不同气体的设计规范。
对有毒气体,则应将其引入回收或处理装臵。
6.4.5有毒气体及易燃气体充装站,应设臵相应的气体危险浓度监测报警装臵并应定期检验。
6.4.6有毒气体充装站应备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毒
7
面具和急救药品等;存放在指定地点并应定期演练和检查;对破损的用品和失效的药品应及时更换。
6.4.7通过易燃气体充装站的机动车辆应备有阻火器。
6.5永久气体防错装充装接头应符合GB15383的规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