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应用等离子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 格式:pdf
- 大小:187.45 KB
- 文档页数:2
内窥镜下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的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的护理效果。
方法102例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的鼻出血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射频烧灼症状的控制率为94.12%,二次射频后止血率为5.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出血患者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一次射频烧灼症状的控制率,效果显著,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窥镜;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护理对策鼻出血是临床上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研究显示,约60%的人会出现鼻出血的情况,其中6%的患者需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以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快速、准确、有效地止血为治疗原则[1]。
反复盲目的鼻腔填塞不仅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2]。
作者为了探讨内窥镜下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鼻出血的护理对策及效果,选取102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的鼻出血患者102例,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根据就诊的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8.85±3.36)岁;出血部位:鼻中隔利氏区19例,鼻中隔后端11例,中下鼻甲13例,鼻腔血管瘤8例。
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8.73±3.39)岁;出血部位:鼻中隔利氏区20例,鼻中隔后端10例,中下鼻甲14例,鼻腔血管瘤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出血部位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等离子鼻内窥镜下治疗高原鼻出血的效果研究目的探讨等离子鼻内窥镜下治疗高原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680例鼻出血患者,通过表面麻醉,经鼻内窥镜寻找并明确鼻内出血部位,然后采用等离子技术进行止血治疗,并分析其出血部位,研究其治疗效果。
结果1680例高原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分别为鼻中隔前下方、嗅裂鼻中隔部、下鼻道后端顶部、下鼻道、下鼻甲,人数对应为1265、235、157、12、11,比例分别为75.29%、13.99%、9.34%、0.71%、0.71%,显然高原鼻出血的多发部位仍是鼻中隔前下方。
患者全部采用等离子鼻内窥镜下治疗,其中一次治愈1617例(96.25%),63例(3.75%)出现二次出血,经2 次等离子治愈,治愈效率100%。
结论鼻内窥镜下等离子治疗高原鼻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面小、快速止血、愈合质量好、并发症少、无辐射、安全程度高等优点,可作为今后治疗高原鼻出血的首选方法。
标签:高原鼻出血;鼻内镜;等离子技术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同样也是耳鼻咽喉科急诊之一,其通常由鼻病或者全身疾病导致,大多数情况为单侧,部分患者为双侧,病情轻微者涕中带血,严重者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然而反复性出血更为严重,可导致贫血甚至威胁生命。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湿度小、风速大等气候条件使鼻腔黏膜表面受到影响,同时又因鼻腔吸入气体时对鼻黏膜有较大的冲击,所以导致鼻黏膜下毛细血管破裂,继而出血。
当然高原缺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缺氧使血液粘度增大,红细胞增多,动脉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和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受压过大的鼻腔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尤其是在血压突然增高时更为突出,比方说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除此之外,鼻中隔偏曲,维生素缺乏或者血液性疾病也会引起鼻出血。
该院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开始应用等离子技术,鼻内窥镜下对临床1680例高原鼻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其方法简单,疗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鼻内窥镜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治疗鼻出血95例的体会摘要】目的评价鼻内窥镜下双极射频等离子治疗鼻出血的价值。
方法鼻内窥镜下双极射频等离子(DNR)治疗鼻出血。
结果通过对95例鼻出血的治疗治愈率100%。
结论双极射频治疗鼻出血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痛苦小疗效可靠,治愈率高等特点。
[中图分类号]R7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12-01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常规治疗方法是前后鼻孔填塞、激光、微波治疗、动脉结扎手术治疗、栓塞治疗,缺点是病人痛苦大,创伤大,费用高。
鼻内窥镜下双极射频等离子治疗鼻出血较好的克服了上述缺点,大部分病人不需要住院一次性治愈费用低,术后不填塞、痛苦小。
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用多呢尔(DNR)治疗鼻出血95例,选取的95例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窥镜看到出血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病人95例极大多数为门诊病人,其中前鼻孔出血58例,后鼻孔出血37例,年龄7-81岁。
1.2 适应症:鼻窦内窥镜检查能看到出血点的鼻出血。
1.3 禁忌症:鼻窦内窥镜检查不能窥及出血点。
1.4 方法:1.4.1 患者擤出鼻腔分泌物及血凝块;1.4.2 平卧位在0度鼻窦内窥镜下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于鼻腔作表麻同时用吸引管边吸引边寻找出血点。
找到出血点后再表面麻醉两次;1.4.3 将多尼尔(DNR)能量调至0.15--0.6hms用双极凝固针直接凝固出血点。
1.5 术后处理:1.5.1 鼻腔有感染者口服抗生素;1.5.2 嘱患者勿用力擤鼻,保持大便通畅;1.5.3 有全身其他疾病患者,请相应科室会诊。
1.6 疗效评定标准:1.6.1 痊愈:一年内无复发;1.6.2 显效:随访一年在原有出血部位再次出血。
2 结果及并发症2.1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治愈。
2.2 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多。
常规治疗方法有:前后鼻孔填塞、激光、微波治疗、动脉结扎手术治疗、栓塞治疗,缺点是病人痛苦大,创伤大,费用高,疗效不确切,易复发。
鼻内窥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鼻出血80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腔出血的效果。
方法表面麻醉下,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明确出血部位后,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射频消融出血点,术后鼻腔用膨胀海绵填塞,3 d后清理换药。
结果80例鼻出血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治愈率100%。
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无明显后遗症,提高了鼻出血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鼻腔出血的理想选择。
标签:鼻腔出血;鼻内窥镜;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是耳鼻咽喉科急诊病、常见病、多发病。
鼻出血患者一般以鼻腔填塞法止血,而鼻腔反复填塞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和并发症。
鼻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以鼻中隔前下区(Littl’s 区)最为多见,可见喷射状或搏动性血管出血。
鼻腔后部,即后鼻孔出血,位置变的隐蔽,常常难以寻找到真正的出血点。
通常,鼻部疾患引起的鼻腔出血,往往好发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特别是鼻腔后部出血往往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出血量多,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严重者,尤其是一些后鼻孔出血,具有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行后鼻孔纱条填塞或气囊、水囊压迫,颈外动脉结扎术等,患者觉的痛苦大,疗效一般,治疗不配合的缺点。
对这些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控制的鼻腔出血,我科自2011年5月以来,采用鼻内窥镜下寻找出血点,同时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止血,患者易接受,反应良好,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8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对鼻腔出血住院治疗患者80例中,男70例,女10例,年龄21~102岁,平均56岁,>45岁中老年人56例,对有心脑血管疾病者30例,其中9例有反复鼻出血史,12例行鼻腔填塞抽取凡士林纱条后又出血,8例曾行2次以上后鼻孔填塞无效,入院前在外院和本院门诊行前鼻孔填塞10例,后鼻孔填塞10例,气囊压迫止血1例,微波治疗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