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寓意舍弃,这个符合逻辑,但用“勾践”的例子证明 “舍弃”利于成功就显得牵强。勾践放下尊严和面子,是因为 战败没有其它选择,卧薪尝胆是陷入困境中,勾践有眼界有心 胸的选择,而不是主动选择舍弃面子和尊严从而获得成功。勾 践的成功来源于他的眼界、格局、心胸、谋略、忍耐力等,与 “舍弃”这种品质关联并不大,因此,此处的论据并未很好地 服务于论点,显得十分牵强。
壹 例 证 法 的 误 区
证法的误区
(一)论据不当,偏离论点
论据不当,偏离论点即我们通常说的“油水分离”,主 要指学生在举例论证过程中,由于所选的论据不当,无法 有效支持论点,或者是在分析论据时不能紧扣论点来展开 说理,论据分析与论点契合度不高,甚至游离于论点之外。 例如:
学生习作1:“亡并非是死亡或逃跑的意思,它还有一个意思为 丧失,也可以看作舍弃。舍弃不是一味的抛弃,更不是自我的 放弃,而是一种从长远角度出发,深谋远虑的智慧。阿尔敏曾 说过‘什么也无法舍弃的人,就什么也改变不了。’没错,有 失才有得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了,只是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没那么 多罢了。越王勾践战败后,面对屈辱的要求,他并非是为了颜 面而意气用事,而是果断舍弃了颜面、尊严,过着不堪的生活, 每天卧薪尝胆,终造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佳话。”
事例要围绕论点而选,能切实证明论 点正确。例证偏离论点,产生离心力, 事例与论点之间就没有了应有的逻辑 联系,事例不能证明观点,观点当然难 以自圆其说,所以例证要准确。
例如:2022年甲卷作文“移用、化用、独创” 作文《借鉴可化难题 创新可避短浅》 “创新非偶然,在借鉴与化用之下的创新,谓之甘醴。 ‘桐花万里丹山路,维凤清于老凤声。’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光的粒子 性理论提出的背后,同样也充斥着借鉴与创新的影子。1900年,普朗克 提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量子假说,不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但在 1905年,年轻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该理论进行反复的思考,创造性 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创新不仅仅是宝玉取“沁芳”时的奇思妙想,更 应该是在文化影响、实践基础上的改变。正所谓,沧海澜平,创行万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