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第二单元 美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55.50 KB
- 文档页数:7
美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一瞥.( ) ②蹙.眉( ) ③纱幔.( ) ④袅袅.( ) ⑤眸.子( ) ⑥飒.爽( ) ⑦手肘.( ) ⑧黛.色( ) ⑨狡黠.( ) 答案 ①piē ②cù ③màn ④niǎo ⑤móu ⑥sà ⑦zhǒu ⑧dài ⑨xiá(2)多音字①纤⎩⎪⎨⎪⎧ 纤.柔( )拉纤.( ) ②提⎩⎪⎨⎪⎧ 提.防( )提.高( ) ③丧⎩⎪⎨⎪⎧ 丧.失( )丧.事( ) ④捋⎩⎪⎨⎪⎧捋.着( )捋.虎须( ) 答案 ①xiān /qiàn ②d ī/tí ③sàn ɡ/s ān ɡ ④l ǚ/luō2.辨清字形(1)⎩⎪⎨⎪⎧ 键( )健( ) (2)⎩⎪⎨⎪⎧ 滑( )猾( ) (3)⎩⎪⎨⎪⎧ 抿( )泯( ) (4)⎩⎪⎨⎪⎧ 掘( )倔( ) (5)⎩⎪⎨⎪⎧ 遐( )暇( ) (6)⎩⎪⎨⎪⎧袅( )枭( )凫( ) 答案 (1)琴键 健康 (2)滑过 狡猾 (3)抿紧 泯灭 (4)发掘 倔强 (5)遐思 不暇 (6)袅袅 枭雄 凫水3.辨析词语(1)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相对事情结束而言,即表示过程已经结束。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使用时,主要看事情的过程是否完结。
例句:①当合同执行完毕,合同双方便________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②《华盛顿邮报》文章:中国的繁荣随着投资、出口和制造业下滑而________。
中国长期繁荣的经济急剧放缓,两位数增长率时代正式成为过去。
“我们认为中国正接近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末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我们需要的是适度的和合理的经济增长。
”(2)径直·径自径直:表示不绕道,不耽搁,直接前往;直接做某事,不用再做其他准备。
径自: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例句:①澳大利亚公开赛第一轮,“坏小子”约翰·达利(John Daly)再引争议。
新纪元【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2.探究新纪元的内涵,体会散文情与理的关系。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继承老一代革命家的优良传统。
【学习重难点】1.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2.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及背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 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 成立后,李大钊代表 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 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
1924年1月, 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 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 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
同年6月,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同年11月离苏回国。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委员。
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制,分别组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和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北方区委书记。
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 。
《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关于美学的一些知识。
2、理解文中三个场景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探讨文中是如何深化对美的认识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追求美的积极人生观教学重点:通过探讨文中三个场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如何深化对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将对美的认识过程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世界上美无处不在:花月、夏虹冬雪、蓝天丽日、瀚海雪峰、乌鸦反哺、天鹅专情是自然之美;断臂维纳斯、《清明上河图》《战争与和平》《红楼梦》是文艺之美;飞天梦圆是智慧之美;“力拔山兮气盖世”是阳刚之美;范仲淹“先忧后乐”,是人生的崇高之美。
自然美,人生更美。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当代作家曹明华女士走进《美》的天地,去探美览胜……二、知人论世曹明华:1962年生,女,上海人。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老化分子学研究硕士学位。
赴美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曾出版《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获全国优秀作品奖和畅销书奖。
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
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推出她的《世纪末在美国》,再次引起关注。
她翻译的一本《才华横溢的念头》的小集子,在前言里,曹明华引用自己日记本上的两句话:“以即将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方式去生活,以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的方式去思考。
”——即将赴死,便对生活有一种豁达和看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恩恩怨怨;永生不死,便要求对每一天都负起责任来,并将这种责任和眼光延伸到无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知人论世的方法就是考察作家和时代社会,考察作品的成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人格品性,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美“校园散文家”——曹明华简介:曹明华,1962年生,上海人,作家、学者。
20世纪80年代,她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
作品:散文集有《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世纪末在美国》等,译著有《才华横溢的念头》等。
一、读准字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明澈.(chè)眸.子(mù)绯.红(fēi)波光粼.粼(lín)B.伫.立(chù) 勾勒.(lè) 朦.胧(ménɡ) 英姿飒.爽(sà)C.炫.目(xuàn) 睫.毛(jié) 黛.色(dài) 轻柔曼.妙(màn)D.雾霭.(ǎi) 狡黠.(xiá) 晨曦.(yī) 索.然无味(suǒ)【解析】选C。
A项,“眸”应读móu。
B项,“伫”应读zhù。
D项,“曦”应读xī。
二、用对词语1.终止·中止词语释义辨析终止结束;停止表示不再实行,或责令其终结,不再继续中止(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还有可能再继续2.情不自禁·不由自主词语释义辨析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只用来形容整个人,不能形容人的某一部分;偏重在内心的活动。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可以形容整个人,也可以形容人的某一部分;偏重在身体的反应。
[运用](选词填空。
)1.终止本次合作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以及利润无重大影响,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及股东权益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影响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
(终止·中止)2.兴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兴发,我能想象到的最美的画面是,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享受爱、享受美、享受阅读的流动与宁静。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备选辨析】庄严·庄重词语释义辨析庄严庄重而严肃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只用于人【运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法官们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右手举拳,庄严地向《宪法》宣誓。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对美的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文章构思的特征的把握教学重点:教学过程:1、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么,什么是美呢?大漠黄沙,壶口惊天,那是自然赋予的苍莽美、雄壮美;维纳斯断臂,蒙娜丽莎微含笑不露,那是艺术造就的残缺美、神秘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丛飞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那是人生谱写的豁达美、崇高美、坚韧美。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美?他的美来自于何处?(外在美和心灵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个性的人对此的认识和感悟是不同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曹明华女士的一篇散文诗《美》,感悟美,发现美……2、整体感知①本文表现了几种场景?参考答案:文章写了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和三个联想场景。
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又分作开篇和结尾两次描写,中间连贯三个联想场景。
三个联想场景的开头的神态描写又是现实场景中的小片段,一个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一个是“她又那么抿紧了唇”,一个是“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它们都是“现在”,引起将要描述的“过去”。
也就是说三个场景之联想生发点,在于它们与现实发生场景之间的某些关联。
②文章表现了几种类型的美参考答案:距离美、曲线美,自然美,女性美,直线美、曲线美,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流畅的美、甜蜜的美,社会美、人生美③文章怎样组织素材来表现“美”的?参考答案: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富有灵气悟性的爱美女生的话语和心理活动。
她的出场平淡无奇,为同学“设计发型”,似离题甚远,何“美”之有?第一、二联想场景(蹙眉观景、抿唇观景),写她对自然美的感受,也不见有何特异。
不过下文开始精彩迭出了。
第三联想场景写她在欣赏自然景物时发现了“距离美”,根据她自己的理解诠释距离美的要义(“因为距离,巧妙地遮蔽了我们不该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飘逸……”),由此思维跳跃,把距离美的道理引到社会人生方面来。
美
初步感知文章,概括文章每一片段的主要内容。
二、感知思想内容,品味手法技巧。
1.文章以“她”开篇,在作者的笔下,“她”有哪些特点?
美、爱美、懂美。
(自然、感性、理性三方面)
2.文章中有不少文字对“她”进行了描述,这样写对于表现作者对“美”的思考有何作用?
作者描写她的热情,她的手指、眉、唇、睫毛,写出了她自然的美,女性的美。
在此基础上,借“她”之口说出了作者对美的思考,这样使文章有生动之感,并不是抽象地谈美的理论。
由现实起到现实终,这样写使作者的思考丰富而不散乱。
3.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文中写到了哪些有关美的内容?试举例说明。
自然的美、距离美、直线美、曲线美、如何发现美……
4.选择适当语句,赏析作者意思是如何准确表达的。
修饰语是表意委婉的,但不晦涩,如:“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
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
”修饰语准确、形象。
5.“美”有不同的表现,审美的方式各有不同,试以生活为例,谈谈自己发现到的“美”和发现的方式。
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读文章思考生活。
三、深入思考、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选自《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我们可以据此看出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有怎样的精神风貌?与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对美的认识有什么异同?
推荐几本通俗的美学著作或文章,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美教学目标:1.了解发现与品味课文中关于美的丰富内涵和个性情趣;2.学习作者融理性哲思于感性语言之中的表达,把握和赏析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3.培养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的积极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理性哲思融于感性语言的散文表达方式。
培养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的积极人生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学法:诵读法、质疑法、练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悟美好(5min)观看央视文化类精品节目《朗读者》第二季第四期开场白,引入《朗读者》节目品质美及董卿身上体现的知性美,由此联系到对课文对生活中美的发现与思考的主题上来。
讲词:刚才给大家播放的视频内容,出自什么节目,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声答:《朗读者》)对的,这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倾情参与制作的央视文化情感类精品节目:《朗读者》第二季第四期开场白。
大家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回答(文辞很美,意境美,董卿很美)董卿再一次以其文采斐然且意蕴悠长的原创开场白动人心弦:初心,青春,思念,等待。
作为节目的制作人,董卿匠心独运,精益求精,赋无声经典的文字以声情并茂的倾诉。
作为节目的主持人,董卿内外兼修,知性迷人!面对观众时,她的笑容温暖真诚;采访嘉宾时,她的姿态得体谦和;面对赞誉时,她又从容淡定,不忘初心——董卿不仅保证了《朗读者》的节目高质量,更为我们完美诠释了美的内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美》,也是出自一位善于发现美、呈现美的女作家曹明华之手,毕业于上海交大生物医学系的她却有着“大陆三毛”的称号。
中国作协成员陈先法先生评论她的散文带着一股“校园特有的紫罗兰清新芳香”。
你闻过紫罗兰的芳香么?(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课文里去感受这份芳香吧,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闻到属于你心灵中最美的味道!:)二、发现美、认识美——走近课文、寻找美好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一)品读美(7min)预习验收:课文中有哪些美?1.自然美:黄昏古树、微型草原、黛色山峦2.距离美:没有得到的爱 VS不断地有距离感,长久地相互吸引纯悲哀的美、屈辱的美VS流畅的美、甜蜜的美3.曲线美:安逸、闲适构成索然无味的直线 VS奋斗中的挫折好比“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
《贺新郎》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作者的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2.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3.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导入:提及毛泽东其人,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但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否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毛泽东诗词,其中主要背诵《沁园春·长沙》。
像《沁园春·长沙》一样,我们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其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
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我们一代伟人为数较少却颇具味道的抒情之作。
二、整体感知:(一)诗歌创作背景简介:[识作者]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探背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月至12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词正是这年12月底作者离开长沙的时候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巧识文]词牌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二单元 1 贺新郎
本单元的四首诗歌分别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主题——或是难分难舍的别离,或是催人心悲的葬歌,或是和谐平静的农家生活,或是含辛茹苦的农家劳作。
这些诗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的朴实情感和深切情意,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
挚感情。
“挚情的呼唤”是本单元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
赏析这类诗歌,一要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二要把握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三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情感的丰富性;四要充分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抒情方式。
贺新郎
◎诗海拾贝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
美◎国学诵读《论语》选读之论教育与学习篇(二)子曰:“由,诲汝知之乎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①诲汝知之乎:告诉你什么叫做“知”吧。
诲:教诲,教导。
知,有人解释为“智”,亦通。
②罔:迷惘,缺乏判断力。
③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解读】学习必须老老实实,不能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似是而非。
这是孔子坚持的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是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
孔子分别指出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弊病,认为前者的弊病在于食而不化,没有把学习来的知识消化成自己的心得真知;后者的弊病在于流于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与思比较而言,孔子更注重学。
◎语林撷英一、名篇名句1.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3.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4.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5.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6.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7.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8.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不管它们外表如何,都是简单的,并且还是相似的。
二、隽言妙语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其实不然,不管你是熟悉还是陌生,风景,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动不摇。
之所以看不到风景,是因为我们的心远离了这片风景。
只要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人生处处都是风景。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景既在山顶,也在路上,更在心中,心中的风景,千般妩媚,万千婀娜,旖旎怡人,沁人心扉。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一、读对字音1.单音字眸.子(móu) 一瞥.(piē) 蹙.眉(cù) 飒.爽(sà) 一缕.(lǚ) 炫.目(xuàn) 纱幔.(màn) 黛.色(dài) 手肘.(zhǒu) 狡黠.(xiá) 双颊.(jiá) 2.多音字发 发.型(fà) 禁 情不自禁.(jīn) 发.展(fā) 禁.止(jìn) 纤 纤.柔(xiān) 提 提.防(dī) 拉纤.(qiàn) 提.高(tí) 丧丧.失(sàng) 勾勾.勒(gōu) 丧.事(sāng) 勾.当(gòu) 二、写对字形 ⎩⎪⎨⎪⎧琴jiàn (键)jiàn (健)康 ⎩⎪⎨⎪⎧huá(滑)过狡huá(猾) ⎩⎪⎨⎪⎧mǐn (抿)紧mǐn (泯)灭⎩⎪⎨⎪⎧niǎo (袅)娜xiāo (枭)雄fú(凫)水 ⎩⎪⎨⎪⎧发jué(掘)jué(倔)强jué(崛)起 ⎩⎪⎨⎪⎧xiá(遐)思应接不xiá(暇)白玉无xiá(瑕) 三、用对词语1.安逸 安闲安逸:安闲舒适,侧重于“逸”,含有“快乐”“舒服”的意思。
美诗海拾贝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解读本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
最后两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母亲的深厚感情。
他从远地回到家中,见到了久别的母亲,想起这些年来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不免为自己长期不能在家侍奉母亲而深感不安,低回留连,自责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因此,当母亲问起他路上情况时,也就不敢抱怨一路上风尘仆仆的辛劳了。
这两句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曹明华(1962-),上海人,作家、学者。
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
散文集有《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世纪末在美国》等,译作有《才华横溢的念头》等。
《美》选自《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在现在看来或许“粗浅”“落后”,但文中的女生还是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新女性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美的认识,反映了作者和爱美女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我认识她是通过她的散文,那是今年的初夏,我编了许多年的散文,乍一读她的“手抄本”,顿觉耳目一新,仿佛闻到了一股校园特有的清新的紫罗兰芳香……了解了有关她创作、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一二,再读她的散文,觉得她的散文的紫罗兰芳香更浓郁了!”——陈先法(中国作协会员)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一瞥.( ) ②蹙.眉( ) ③纱幔.( ) ④袅袅.( ) ⑤眸.子( ) ⑥飒.爽( ) ⑦手肘.( ) ⑧黛.色( ) ⑨狡黠.( ) ⑩胳膊..( ) 答案 ①piē ②cù ③màn ④niǎo ⑤móu ⑥sà⑦zhǒu ⑧dài ⑨xiá ⑩ɡē bo(2)多音字①纤⎩⎪⎨⎪⎧ 纤.柔( )拉纤.( ) ②提⎩⎪⎨⎪⎧ 提.防( )提.高( ) ③丧⎩⎪⎨⎪⎧ 丧.失( )丧.事( ) ④勾⎩⎪⎨⎪⎧ 勾.勒( )勾.当( ) ⑤捋⎩⎪⎨⎪⎧捋.着( )捋.虎须( ) 答案 ①xiān /qiàn ②d ī/tí ③sàn ɡ/s ān ɡ ④ɡōu/ɡòu ⑤lǚ/luō2.辨清字形(1)⎩⎪⎨⎪⎧键( )健( ) (2)⎩⎪⎨⎪⎧ 滑( )猾( ) (3)⎩⎪⎨⎪⎧ 抿( )泯( ) (4)⎩⎪⎨⎪⎧ 掘( )倔( ) (5)⎩⎪⎨⎪⎧ 遐( )暇( ) (6)⎩⎪⎨⎪⎧ 袅( )枭( )凫( )答案 (1)琴键 健康 (2)滑过 狡猾 (3)抿紧 泯灭 (4)发掘 倔强 (5)遐思 不暇 (6)袅袅 枭雄 凫水3.辨析词语(1)终止·中止 辨析 “终止”指结束,停止,相对事情结束而言,即表示过程已经结束。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使用时,主要看事情的过程是否完结。
例句:①当合同执行完毕,合同双方便________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②《华盛顿邮报》文章:中国的繁荣随着投资、出口和制造业下滑而________。
中国长期繁荣的经济急剧放缓,两位数增长率时代正式成为过去。
“我们认为中国正接近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末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我们需要的是适度的和合理的经济增长。
”(2)径直·径自辨析径直:表示不绕道,不耽搁,直接前往;直接做某事,不用再作其他准备。
径自: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例句:①澳大利亚公开赛第一轮,“坏小子”约翰·达利(John Daly)再引争议。
两届大满贯冠军达利遭遇连续击球下水的尴尬后,________退赛驱车离开。
②在滨江区闻涛路路口,钱江一桥下面,有一辆外地牌照的桑塔纳________撞上了路中央的水泥墩,造成5人受伤。
答案(1)①终止②中止(2)①径自②径直4.积累成语(1)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情不自禁:禁,控制。
心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3)英姿飒爽:英姿,英俊的风姿;飒爽,豪迈矫健的样子。
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1.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表现出女性的丰富感受力,显出女性作者的语言风格:细腻、直露、流利。
2.我在想,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
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了理性的内容,既给人以理性的启示,又给人以鲜明的审美形象。
1.文中除了“距离美”“曲线美”,还有哪些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还有自然美,三个联想场景均已涉及;还有女性美,她们灵秀、温柔,有明确的审美追求,懂得什么是美,善于发现美;还有直线美、曲线美,这些美来自对客观外物的感知,同时又升华为人生经验和人生评价;还有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流畅的美、甜蜜的美,这些就是单纯而丰富的人生感受了。
所谓美的、审美的和美学的关注对象不仅是自然,还有社会人生,审美问题中蕴含丰富的社会意义,社会美与自然美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更受人类关注。
这也是课文中爱美女生由自然美联想到社会美、人生美的基础。
2.每个片段开头的神态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本文的哲理性是与丰富的感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篇两句话“她爱美”是写她感性的一面,“她懂得美”是写她理性的一面。
文中场景描写是感性的,文中审美意义的阐发是理性的。
文章描绘人物、场景的感性形象,其实是为着表现思想的内核、理性的内核。
4.本文对我们发现和欣赏美有怎样的启发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本文对我们发现和欣赏美有着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美在大自然里,美在生活中,美在平凡的场景下,美在距离中,美在朦胧中,美在于凝视,美在于联想……要发现和欣赏美,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富有灵性的头脑,除了有强盛的理性精神外,还要有丰富的感性和感受能力。
不仅要善于发现自然美,还要挖掘社会美、人性美,不仅要欣赏直线美,还要欣赏曲线美……在现时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要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审美视野,开拓审美天地,要以爱心、审美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要把人生当做审美的历程。
1.富有特色的场景描写。
文章写了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和三个联想场景。
一个现实发生的场景又分做开篇和结尾两次描写,中间连贯三个联想场景。
三个联想场景的开头的神态描写又是现实场景中的小片段,一个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一个是“她又那么抿紧了唇”,一个是“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它们都是“现在”,引起将要描述的“过去”。
也就是说三个场景之联想生发点,在于它们与现实发生场景之间的某些关联。
2.语言形象、细腻、流利。
文章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思考,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的,所以语言形象化的特点非常明显。
形象化的语言,可谓之感性化的语言,如“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即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既给人以理性的启示,又给人以鲜明的审美形象。
本文出自年轻的女性作者,不但显示女性的丰富感受力,也显出女性作者的语言风格,细腻,直露,流利,有意造出一些节奏感、起伏感,例如“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我猜,那可爱的小脑瓜,又在以它独特的频率转了、转了……”,与前面的一些男性散文作家的刚劲、豪爽、凝重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
美文精读论美纪伯伦于是一个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
他回答说:你们到哪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着她呢?除了她做了你的言语的编造者之外,你如何能谈论她呢?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她自己的光荣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
”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似的,撼摇了上天下地。
”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
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
”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叫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声与狮子之吼。
”在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晓暾从东方一起升起。
”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看见她凭倚在落日的窗户上俯视大地。
”在冬日,阻雪的人说:“她要和春天一同来临,跳跃于山峰之上。
”在夏日的炎热里,刈者说:“我们曾看见她与秋叶一同跳舞,我们也看见她的发中有一堆白雪。
”这些都是他们关于美的谈说,实际上,你却不是谈她,只是谈着你那未曾满足的需要;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
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她不是那你能看到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到的歌声。
她不是犁痕下树皮中的汁液,也不是结系在兽爪间的禽鸟。
她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
阿法利斯的民众呵,在生命揭露圣洁的面容的时候,美,就是生命。
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
美是永生揽镜自照。
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
赏析纪伯伦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
文中,纪伯伦借先知之口,批评了一般人对美做出的描述,指出美是生命,人们容易被表象蒙蔽,却忘了自己便是美的。
诗人在这里用艺术的散文诗形式和优美语言,形象地阐述了美的作用与意义。
素材积淀朋克与Hip-Hop朋克是最原始的摇滚乐,它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