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_胡燕琴
- 格式:pdf
- 大小:145.92 KB
- 文档页数:4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与课程设置作为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新入职教师面临着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他们怀揣着教育理想和热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为了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1、教学方法与技能新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能方面往往缺乏经验。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设计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需要掌握课堂管理技巧,如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
2、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学的基础。
新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结构,以便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学生心理与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新教师需要学习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以及如何进行学生的评价和辅导。
4、教育教学理念新教师需要更新和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将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师礼仪等方面。
新教师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培训课程设置1、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课程(1)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2)课堂管理技巧:如课堂规则的制定、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课堂纪律的维护等。
(3)教学评价与反馈:介绍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如何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4)多媒体教学技术:教授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 PPT、教学视频的制作等。
新入职教师的角色适应及关键能力培养华师一附中马晶一、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重要性及意义新教师满怀热情,精神抖擞地投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但由于对学校情况不完全的了解,对学生和教材的陌生,使新教师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表现出的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困惑。
一方面,面对高考改革的趋势,教师不但要承受高考的压力,还必须迅速适应新课程,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另一方面,高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渐趋成熟的阶段,如何对其正确引导,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今后人生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将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教师对学生身心和学习的影响不言而喻,新老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再者,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将是我校未来素质教育道路上的重中之重,那么新教师自身是否具备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融入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紧迫。
最后,因此,如何让新入职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坏境,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跟上教学节奏,把握教育管理的准则,并具备4C+ICT的关键能力是新入职教师及校方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新入职教师在教育及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新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实现角色转换提供科学、可行的策略,促进新教师对其入职经历的深刻认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反思教学的能力,既为他们的顺利入职提供建议和参照,并为其未来将经历的教师在职培训打好基础。
同时为学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构建了理论及实例参考,在管理、评价制度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供指导。
二、基本概念介绍1. “新教师”的定义。
新教师又可称为初任教师。
根据麦克唐纳的观点,新教师是一个已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包括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践;她已被授予临时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她富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所必须富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相同的;同时,她或他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第一年。
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过程的理论研究引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教师加入到教育行业,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新角色的挑战。
新入职教师的心理适应过程对于个体和教育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过程的理论研究进行探讨。
一、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过程的概念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社会环境或者个人经历变化时,通过调整心理过程和资源,以保持或增进个体与环境的适应和协调。
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过程则指的是教师从刚入职教育系统到适应并适应教育系统的过程。
二、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过程的阶段模型心理适应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冲击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入职教师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会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培训来准备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术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的了解及教育工作相关技能的磨练。
2.冲击阶段:冲击阶段是新入职教师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他们面临着新环境、新角色和新压力的冲击。
在这个阶段,新教师可能会遇到大量的工作任务、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等,这些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构成了考验。
3.恢复阶段:恢复阶段是新入职教师逐渐从冲击阶段中恢复过来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教师开始逐渐习惯和适应教育环境,他们对于学校的制度、流程以及学生的需求有了更深的理解,逐渐掌握了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
4.适应阶段:适应阶段是新入职教师逐渐适应教育工作并完全融入其中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教师已经能够独立承担起各类工作,包括教学、管理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
他们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三、影响新入职教师心理适应的因素1.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对新入职教师的心理适应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乐观积极的人更容易对新环境和新角色保持积极态度,更好地应对挑战。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新入职教师适应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教育系统、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可以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新入职教师工作岗位适应性调查研究新入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每年各高校都根据专业建设发展所需面向全国各大院校招聘博士、硕士等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加入为整个教师梯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加入既优化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又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气息。
相对老教师而言,新教师更容易获得高职学生的喜欢。
新入职教师虽然知识储备丰富,但毕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从大学校门走出,进入高职院校的校门,被称为“门 TO 门”教师。
这些新入职教师短时间内难于胜任教学岗位的现象不是个案,新入职教师的确需要所在院校职能部门的培养,也需要他们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得到历练。
一、新入职教师工作岗位适应性指标及方法所谓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即新入职教师由原来硕士或博士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的一个过渡性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按现有的教师岗位对应要求至少要处理好四方面关系:教学、科研、育人及社会服务。
新入职教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一般会有些不适症状出现,毕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们与新领导及新同事相处需要一定的摸索和磨合。
因此,研究新入职教师工作岗位适应性状态时,可以从新入职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着手,分析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班级环境、同行交往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及教师工作责任感、服务意识、受挫行为反应等,来总体判断新入职教师的工作岗位适应性。
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研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访谈等方法,对浙江商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三十余所高校 2015 年新入职的教师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 136 份,有效问卷 129 份,问卷有效率 86%,QQ 群1 对1 细节询问 32 次,电话访谈 16 次。
问卷具体涉及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同事之间关系、责任心、服务意识、城市认同、居住环境、工作积极性、受挫反应、工资福利待遇等信息,以此推断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工作岗位适应性状况。
三策并行,帮助语文新教师突破专业适应难题作者:纪冰菁李碧慧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20期摘要:教材、教学、学生是拦在新教师专业适应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更快助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更快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为例,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新教师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提供一定思考。
关键词:语文新教师专业适应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61刚走上岗位的新教师对教育行业充满了热情,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和较强的知识理论基础,准备在课堂上大展拳脚,信念感满满,但渐渐会发现,要上好课、教好书不是那么容易。
经验不足的他们面临着教材解读难、教学设计难、组织教学难等问题。
一、教材理解不充分,易错点提醒“蜻蜓点水”教师用书上对每一堂课的重难点都有明确的标识,特别是语文的部编教材,对单元的整体教学,每课教什么,怎么教,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但由于新教师缺乏经验,在重难点教学中,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易错点教学不至于“蜻蜓点水”,草草带过,建议新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到紧扣《课标》,找准易错点。
正确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对新教师特别是新任语文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只有清楚了教什么才能思考怎么教,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开展教学工作。
易错点一般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比较抽象或易与其他内容混淆,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新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学情,做好充分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易错点,突显其重要性,以免学生踏入“雷区”。
如语文部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暮江吟》,教学的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也就是读诗想象画面。
但是这课的教学仅止于此吗?这就需要联系到第三单元的整体要求,要求学生要会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国内关于新教师职业适应的研究综述新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起始阶段,其职业适应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
本文通过阅读文献,从核心概念、研究维度、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关于新教师职业适应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标签:新教师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现状研究展望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重要的新生力量,入职初期的适应性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因此,了解新教师入职初期的适应现状,对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适应性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
以“教师职业适应”为篇名在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期刊库中进行精确搜索,共得到87篇文献,其中有50篇期刊论文,37篇学位论文。
本文通过筛选,主要分析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关于“新教师职业适应”的核心概念的研究“新教师”也称“新入职教师” “初任教师”。
叶澜教授(2001)依据我国实行的“六三三”学制和教师的成长规律,认为将初任教师的年限界定在三年以内是合适的。
胡谊、杨翠蓉等人(2009)认为适应期教师是指教龄在1-3年的新教师。
郭平(2006)认为职业适应是指个体通过职业认知与实践,不断强化自己的观念、习惯和心理,从而达到职业适应的状态。
胡谊、杨翠蓉(2009)从教师心理角度剖析,新教师从不适应工作到适应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个体对角色形象、角色职责、角色人格及角色环境的适应过程。
二、关于“新教师职业适应”内涵外延的研究练国铮(1997)在研究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问题上,只分析了教学能力上的适应现状。
王小棉(1999)研究新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学能力、管理学生能力方面的职业适应现状。
戴锐(2002)研究新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认知专业能力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现状。
王红梅(2014)研究新教师职业认知、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方面的适应情况。
潘栖夙(2017)在其硕士论文中,研究的是新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情况。
教改教法摘要初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是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入职教育体系。
而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缓慢,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模式。
因此,本文借鉴了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新模式———双导师制。
关键词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双导师制Double-tutor System:Exploration on the New Mode of Induction Education for New Teachers//Lv Yichi,Gao Yafei Abstract New teachers are the new force of the teaching team,so the induction education for th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As early as the1980s,the United States began to implement the induction guidance of new teach-ers,and has now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et of induction e-ducation system.However,the induction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is developing slowly,and the system is not yet sound,and there is no systematic induction training model.Therefore,this paper draws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induction education of new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proposes a new model of induction education for new teachers,the double-tutor system.Key words new teachers;induction education;double-tutor sys-tem在美国教育学界,初任教师特指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已被授予初级教师资格证书,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教师。
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性调查及对策作者:谭敏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10期新教师的适应性,是指新教师与学校环境在相互作用中的互动平衡与相互调试的状态。
因此,考察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性情况,可从教师和学校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教师在责任心、教学环境、科研环境、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待挫折的行为表现,对教师是否适应当前工作作出判断。
本文通过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西部一所学校入职一年之内的新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性问题,找出问题的成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性现状新入职教师入职1到3年时期,是他们在教师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适应期是其基本社会化刚完成和继续社会化刚开始的转轨阶段,也是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变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们会面临诸多问题,如角色转换、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
1.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状况考评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判断新入职教师是否适应当前工作的重要指标。
新入职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学工作占据教师绝大部分时间,课下思考深度和广度不够。
新入职教师一进入新的教师工作环境,在快速调整和适应自己角色转换的同时,就要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任务,需要耗费自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之外,对于自己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缺乏科学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其二,课程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讲义,照搬教材和讲义,授课缺乏吸引力。
新入职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运用不够科学和娴熟,而教材事例的滞后性,导致课程内容生硬,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对教材事例难感兴趣。
其三,授课技巧不够娴熟,跟学生缺乏互动与沟通。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缺乏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立意体系,是阻碍师生互动的根源,居高临下的习惯性讲述,是阻碍师生互动的关键,很多新入职教师授课经验和技巧不足,单方面地一味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和接受度,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