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C分类管理法和虚拟药品单元的医院药品库存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14.77 KB
- 文档页数:3
ABC分类法在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摘要】目的:观察ABC分类法在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我院2022年1月至6月门诊西药房库存实施常规管理,2022年7月至12月门诊西药房库存实施ABC分类管理法,比较门诊西药房不同管理模式期间药品管理效果。
结果:ABC分类管理模式实施后药品周转天数以及药品管理中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此外,ABC分类管理模式实施期间科室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期间科室服务满意度评分,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中ABC分类管理法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管理。
【关键词】ABC分类法;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医院面向社会接诊,常规药房库存管理中主要采取经验请领模式,即结合每月药房药品使用情况、销售金额以及经验设定药品库存临界线为依据,该常规案例模式缺乏具体数据支持,药房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药房库存管理质量的影响较大,而药品储备不足可影响医院医疗卫生职能发挥[1]。
近些年,门诊西药ABC分类管理模式在各级药房管理中得到普及,依据药品临床消耗量以及安全周转周期等情况将药品分为A类、B类、C类,其中A类为常用的、用量大且重要不可缺少的药品,B类药品常用且用量较多,C类为偶用或备用药品,种类繁多,占用资金少[2]。
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启发下,为论证ABC分类法在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门诊西药房库存管理中分别实施不同管理模式期间药品管理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至6月门诊西药房库存药品实施常规管理,期间随机抽取100份药品相关资料归属于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门诊西药房库存药品实施ABC管理,期间随机抽取100份药品相关资料归属于实验组,2022年1月至12月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共13名,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在30岁~59岁、平均年龄(47.61±0.44)岁,工龄在3年~39年、平均工龄(26.08±0.11)年,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ABC分类管理法在药品库存周转率管理中的应用王建伟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江苏 无锡 214101摘要:目的 探讨ABC分类管理法在药品库存周转率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ABC分类管理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药房库存进行管理,分析每月的出库及库存金额,将得出的结果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后,药品周转率从2016年的普遍20天,改善为A类药品5天、B类药品10天、C类药品25天,库存积压资金减少了721万元。
结论 对于药品库存的管理实施ABC分类管理法后,药品周转时间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有效控制了医院的资金积压、药品断货和重复库存的现象,对提高医院对药品库存的管理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ABC分类管理法;库存管理;周转率提升感染管理研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器械和医疗药品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
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生活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得人们患病的几率也增加。
以上两点提高了医院对药品库存的控制难度。
药品库存的管理既要使医院不能断药,又不能太大的积压医院的流动资金,所以精准的药品库存对于医院来说意义重大。
ABC分类管理法是1879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在一次研究个人收入的时候首创,所以,又叫帕雷托分类管理法[1]。
根据事物的关键程度和经济价值分为A类:极其重要;B类:一般重要;C类:次重要。
为了提高药品库存的周转率,使得医院更健康的发展,我院在2017年对药库进行了ABC分类管理管控,并将得到的周转率于前一年实行常规管理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使用ABC分类管理法后,对于药品库存的把控更为准确,对于医院的资金积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以我院药库计算机记录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药品出库信息为依据,对种类和用途、金额和数量进行分析。
ABC分级控制法在药房药品存量控制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目的与方法应用ABC分级控制法对药品存量进行控制。
结果与结论:把所有药品分成3类,A类品种数少而占用金额大,宜重点控制;B类品种数与占用金额均较多,宜加强控制;C类品种数多而占用金额少,一般控制即可。
运用ABC分级控制法,能有效地从经济上加强药品管理。
【关键词】 ABC分级控制药品管理存量控制医院的药品有成百上千种,有贵、贱、常用和不常用之分。
药房药品储备量过大,不仅占用流动资金,使有限的场地更加拥挤,且给药品的规范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储备量不足,又可能导致临床药品短缺或不能及时供应。
控制药品存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每种药品都进行精确的库存控制是不切实际的,较好的做法是避免在价值较低的药品上分散精力,并放松对它们的控制,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重要的药品。
为此采用ABC分级控制法[1],对药房药品进行存量控制。
1 药房药品的ABC分析从医院HIS系统获得2009年度药房药品领药数据,按药品名称分类汇总,依金额大小降序排序。
按ABC分析法的要求[2],计算每种药品金额的开平方值及其累加值,在总的金额开平方累加值的1/3与2/3处划线,即得ABC分类结果。
数据处理采用Excel,结果见表1。
可见,A类44种药品占总品种数的6.28%,金额占总金额的65.15%,B类108种药品占总品种数的15.41%,金额占总金额的26.14%,C类549种药品占总品种数的78.32%,金额仅占总金额的8.71%。
把A、B类药品,尤其是A类药品这一“重要的少数”从“一般的多数”中分离出来,是控制库存,节约成本,加强药品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
2 药品存量控制设定标准库存为A类药品2周用量,B类药品4周用量,C类药品6周用量,低限库存为1周用量。
这样,依权重计算,药房标准药品库存金额仅为2.9周的药品消耗金额,为月消耗金额的67.0%。
对上领药数据统计年领用数量,计算标准库存与低限库存,结果见表2。
ABC分类法在我院药品采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提高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药库的库存数,提高资金周转率。
方法:应用ABC分类数学模型对我院库存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确定医院药品最佳采购计划。
结果:在我院利用ABC药品分类管理法可以降低医院药品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的管理水平。
结论:ABC分类法可优化医院药品采购,降低医院药品库存,提高库存药品的周转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可以作为优化医院药品采购、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药品ABC分类法;药品采购[1];库存量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医院,临床用药品种较多,使用的药品(西药)品种数在1000种左右,年采购量八千多万。
医院药品采购工作量比较大,品种有多,占有医院资金较多,通过科学管理,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可减少药品库存,使医院药品处于较合理的水平,又不影响医院临床供应,减少医院药品库存占用资金,提高药品周转率,使医院药品采购资金使用更加经济、有效。
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运用ABC分类管理法对医院现有库存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药品采购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降低医院药品库存,减少药品资金积压,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运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6年医院药库药品采购数据及医院药品消耗数据。
1.2研究方法1.2.1 ABC分类管理ABC分类是一种思想朴素、简单有效的工作方法,由Pareto提出,称为帕雷托(Pareto)原理:18世纪帕雷托发现社会上80%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此类现象常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称为2-8原则。
在我院的药品库存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规律:约20%的药物品种占据了医院80%药品销售金额。
相反约80%的药物品种只占据医院20%的药品销售金额。
因此重点控制医院少数库存药品的采购及储存,就可得到较大的收益,就能控制整个医院药品库存金额,减少药品资金积压。
ABC管理法在我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9-03T12:02:10.8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茹秋[导读] ABC管理法可显著减少药库库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沂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探讨ABC管理法在降低药库库存、减少医院资金占用中的应用。
方法:运用ABC法则的定义、原则、分析改进、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我院药品库存过大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结果:运用ABC管理法则前后12个月,库存金额下降了25%。
结论:ABC管理法可显著减少药库库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ABC管理法;库存管理;周转率;采购管理【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50-02 由于我院所在地没有大型综合药品批发企业,所有药品供应企业都远在至少百公里之外,为了减少缺药,药品库存量多,资金占用大。
ABC管理法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作流程的新方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2]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ABC分析法。
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
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即20%的人收入占总收入80%[3]。
即二八法则。
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
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
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
我院药库对药品库存量过大原因进行分析,运用ABC管理法进行改进,减少了药品资金占用和采购成本,降低了财务费用[4]。
我院药品库存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ABC分类法的实际意义。
方法:通过分析ABC分类法在药品库存管理上的实际应用。
结果:ABC分类法可以减少药品库存资金积压,提高流动资金使用率,促使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结论:ABC分类法管理效益显著,应该在医院药品管理中推广。
【关键词】ABC分类法;药品库存;周期盘点;药品采购【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46-02医院用药目前是我国药品消费的主要市场,怎样科学地管理和使用药品显然已成为医院药事管理的一大难题。
因此,设计合理科学的药品管理模式可以确保药品有序储备和周转,以期在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本文拟通过运用先进的ABC分类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就ABC分类法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ABC分类法的定义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是意大利数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雷多·巴累托·巴雷特(Pareto)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国民财富分配状况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分析方法[1]。
该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药品金额、比重、使用频率等分类并排序,使用多的药品加大采购频率,减少库存,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ABC分类如下。
A类:重点药品需重点管理,品种约占品种总数的10%~20%,但占用资金额的60%~70%;B类:一般药品,品种约占总品种数的20%~25%,资金额占20%~30%;C类:次要的多数品种,品种数占60%~70%,占资金总额10%左右[2],可以增加采购金额,减少采购次数,从而减少工作量。
1.2 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收集2015年我院一个院区西药房药品的品种、规格、单价、年消耗量及年销售金额等数据。
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处理,制成ABC分析表,统计各药品销售额及其所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及重点管理的要求。
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在药库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张传军鲁惠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2期[摘要] 目的:利用物流管理中的ABC和CVA管理法对库存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使药库保持合理的库存,提高管理的效率。
方法:根据帕累托原理的ABC分类法和关键因素分析的CVA分类法对我院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分级控制。
结果: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可以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
结论: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可以有效降低药品库存的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关键词] ABC;CVA;分类法;库存周转率[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29-02药库的库存管理是整个药库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为省级综合性的大医院,药品品种多,常用的西药品种就有1 500多种,用量大,年药品采购金额两亿多元,所以借助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信息技术对药品的库存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为使我院药库保持合理库存,笔者试用现代物流管理中常用的ABC和CVA分类分析法对现有使用的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以期在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减少药品资金占有,降低药品库存积压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药品进行ABC分类所依据的采购金额数据资料取自我院西药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
1.2 ABC管理法一般情况下,库存项目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少数库存项目占用着大部分库存资金,相反大多数的库存项目只占用小部分库存资金,即20%的物料占80%的价值。
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之间的这种规律对库存项目进行分类,便是库存管理中的“A BC分类法”[1]。
其中:A类库存项目往往占有75%~80%的库存资金,品种和数量只占库存项目总数的10%~20%;B类占有10%~15%的资金,品种占20%~25%;C类占有5%~10%的资金,品种占60%~70%。
根据我院药库2005年药品购进金额把药品进行ABC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从数据库中提取每种药品的购进金额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第二步:计算累计金额及累计金额所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和累计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百分比;第三步:根据累计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把药品划分为ABC三类。
2019年5月第26卷第9期ABC分类法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章飞霞保障医院药品的正常供应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也是控制药品库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医院药品用药频率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药库未及时调整,导致不常用药品长期大量库存、频繁用药的库存不足、缺断货现象时有发生。
ABC分类法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管理,也适用于药品库存管理[1]。
本文探讨ABC分类法应用于药品库存管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我院HIS系统导出2017年1—6月的药品消耗数据,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消耗量、消耗金额等,整理分析药物采购、销售情况及库存现状。
上述期间销售952种药品,总金额2653万元,分为三类:A类169种(17.8%),销售金额2069万元(78.0%);B类174种(18.3%),销售金额396万元(14.9%);C类609种(64.0%),销售金额188万元(7.1%)。
1.2 管理方法2017年7—12月我院运用ABC分类法管理药品库存,根据实际状况确定三类药品的采购或请领周期和安全库存量,即对药品的采购时间进行统筹规划。
A类重点管理,采购或请领各1次/周,安全库存周期为1周;B 类一般管理,采购或请领各1次/2周,安全库存周期为2周;C类放松管理,采购或请领各1次/4周,安全库存周期为4周。
1.3 评估指标统计ABC分类法前后平均库存金额、周转时间、断货率、滞销率、盘点工作量等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估。
平均库存金额=每月库存金额之和/月份数;周转率=月出库量/月平均库存值×100%,库存周转时间=总天数/周转率;断货率=断货品种数/总品种数×100%;滞销率=(滞销药品总金额/库存药品总金额)×100%。
2 结果应用前:平均库存金额306万元/月,周转时间22天,断货率2.2%,滞销率3.7%,盘点工作量7.2小时;应用后:药品销售总金额2970万元,药品总数882种,平均库存金额254万元/月,周转时间11天,断货率1.4%,滞销率2.9%,盘点工作量3.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