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s LCMS液质联用培训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70
液质联用现场安装培训一、关机:先卸掉真空再停电1、退出软件→打开网页(http:192.168.254.101)→Servic e→Vacuumcontrol→Vent vacuum System(10-20min中放完)→关总电源二、开机:打开电源抽真空(大约4-5个小时),若有异常情况,打开网页,点击Star vacuum system(氦气不关)三、Tracontrol(质谱控制软件)查看真空情况:options→vacuum system:Fore:3-7+00,High:至少达到1.0*10-5.四、氦气出口压力:保持在0.6Mpa。
Notice:换氦气后,要对氦气进行充管:Options→vacuum system→Flush Helium Line (至少3-5遍)Helium后面的方框打钩。
五、仪器的三种状态1、Operate:运行状态:进样及看谱图时点击。
2、Standby:待机状态:不用时可将Nebulizer设为2.0psi以下,以节省氮气。
3、Shutdown:关机状态:为保证气体管路电磁阀关闭,换液氮时需将仪器处于该状态下,加液氮后再点击Stangby。
4、Standby参数的设置:Options→Standby前面显示的是设定值,后面显示的是实测值,平时不做实验的时候可将气质设小一点,如:Nebulizer:2.0;ry Gas:2.0;Dry Temp:220,设置好参数后,点击Apply→Close→Yes生效。
六、进样部分参数设置在operate状态下,选择手动进样。
1、Source □方框打钩,Sying pump灯变绿是正常状态。
一般情况下,参数设置如下:Flow rate 240.00 ul/h,点击Fast forward,进样针:Hamilton。
2、标准校正液的配制:95%质谱纯的乙腈(Acetonitrile)与超纯水1:50或者1:100的比例配制。
LCMS液质联用仪原理及基础知识介绍LC-MS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LC)与质谱(MS)两种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而质谱则对分离后的单个化合物进行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分析。
LC-MS的原理是首先通过液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液相色谱采用一个固定相(如柱子内的填料)和一个移动相(溶剂),将待分离的化合物通过不同的亲和性与固定相进行交互,从而使化合物逐步分离。
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进行分析。
质谱主要是通过离子化技术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并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分离和检测。
常见的离子化技术包括电喷雾离子源(ESI)和化学电离(CI)等。
在质谱仪中,离子化的化合物被加速到一定能量,通过一个磁场进行分离,根据离子的质量与荷比(m/z)比值,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分子质量。
LC-MS的基础知识包括液相色谱和质谱。
液相色谱(LC):液相色谱是一种在液体流动相中通过固定相分离化合物的技术。
在液相色谱中,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温度、流速等参数,可以改变溶剂在固定相上的极性和亲和力,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常见的液相色谱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离子色谱(IC)等。
质谱(MS):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的分析技术。
质谱主要包括离子化、质量分析和信号检测等步骤。
离子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如电喷雾离子源(ESI)、化学电离(CI)等。
质量分析部分主要通过加速离子,使其通过磁场分离,根据离子质量与荷比,可以得到化合物的质量。
信号检测主要是在质谱仪内部检测加速离子之后的荷电粒子。
LC-MS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LC-MS 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药物残留的研究;在环境科学中,LC-MS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食品安全监测中,LC-MS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L C /M S 原理及基础知识介绍沃特斯中国有限公司应用部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M S 的历史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质谱仪在英国剑桥 C a v e n d i s h 实验室出现 1917年电喷雾 (E l e c t r o s p r a y 物理现象被发现 (并非为了 M S1918年世界上第一台实际意义质谱仪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出现 (扇型磁场 M S1943年世界上第一台商业质谱仪 1953年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质谱仪 1955年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质谱仪1960’ s 开发 G C /MS 60’ s -70’ s 大气压电离 (A P c I 源被发现 (但并未被广泛应用70’ s -80’ s 开始广泛研究 L C /MS 1979年传送带式 L C /M S 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1982年离子束 L C /M S 接口出现 1984年第一台电喷雾 M S 仪宣告诞生 1988年电喷雾离子源 M S 首次应用于蛋白质的分析… . . .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 L C /M S 中的液相色谱H i g h P e r f o r m a n c e L i q u i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的前提和基础 =进样 +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分离样品 (比如极性化合物 , 非极性化合物 , 酸性化合物 , 碱性化合物等等• 分离技术• 分离效率高• 流动相参与分离• 连续流出 , 峰宽有限• 有时需要使用缓冲盐提高分离度• 高压环境工作 (> 1000 p s i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L C /M S 中的质谱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质谱质量是物质固有特征之一 ,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分析物被转化为气相离子而被分析这些离子按其质荷比 (m /z 被分离而被检测质谱图即是相关的离子流对 m /z 的图• 灵敏度高• 定性 /定量本领高• 脉冲扫描采集数据• 高真空环境工作• 溶剂参与反应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L C /M S 数据形式G a m a b u f o t a l i n 保留时间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质 谱 的 种 类 及 相 关 联 用 技 术液质联用系统的常见部件离子化质子过滤器离子检测器色谱分离样品引入数据采集及控制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 从 L C 到 M S 的转变物态转变 : 液态 -气态带电状态: “ 中性” -离子真空变化 : 760 t o r r -10-5t o 10-8t o r r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L C /M S 系统构成E I 电离源样品引入A P I 电离源样品引入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传统的样品电离方式 :E I 源E I 源 :电子轰击电离源可得经典的质谱谱图可查询质谱库 , 质谱结果可用工业标准谱库检索 , 是绝对的化合物鉴定相对易得 , 耐受性好谱图可解析 , 阐明结构信息但是 , 电离效率较差 , 测定的分子量范围、流速范围有限 ; 可测的化合物类型有限样品灯丝集电极离子聚焦透镜子去析器-E I 源 L C /M S 系统 :W a t e r s I n t e g r i t y 系统E I 的 宝 贵 遗 产HO O G a m a b u f o t a l i n (I I IM -18+M +M -36+341402 38436691 107123145 175191 79201135M - 162 +24191 107 123145 175191 79201 34138436M -18 +M +M -36+M - 162+24102H i g h R e s M a s s S p e c , B r o w n , K a m a n o , P e t t i t , O r g . M a s s S p e c . , 1972W a t e r s I n t e g r i t y L C /M S S y s t e m , P f i z e r , 1996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大气压电离技术电喷雾电离 (E l e c t r o s p r a y I o n i z a t i o n - 大气压化学电离(A t m o s p h e r i c P r e s s u r e C h e m i c a l I o n i z a t i o n -相转化过程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3 离子从液滴表面蒸发出来1 含各种离子的液滴-++++-----+++--++++-----+++-2 随着液滴的挥发 , 电荷密度增大 , 离子集中到液滴表面++-+-+++-++-+-+++-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x xx H H +M1 电离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溶剂离子2 样品分子与反应离子发生反应 , 形成离子簇M H +xx xxX H +xx H +M H +3 离子去簇后被传输到质谱的质量分析器X = 溶剂分子 , 比如 H 2O , N H 3等等一般适合分析挥发性化合物 , 也常分析从中性到极性的化合物纯气相离子化过程 , 只产生极少的添加离子谱图简单流速范围大 , 从 0.2 到 2. 0m L /m i n , 而不用分流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 A P I 电 离 源 (E S I + 电 离 模 式 :软 电 离 产 生 [M +H ]+准 分 子 离 子 峰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A l l i a n c e Z Q L C /M S 系统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 W a t e r s Z Q . . .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同 一 样 品 的 质 谱 图 可 能 并 不 一 样 !S a m p l e D e s c r i p t i o n80150 m /z 10S A L I C Y L A M I D E 1 (0. 067 C n (C e n , 2, 80. 00, A rS c a n E S + 1. 19e 8138. 01370121. 2100. 290. 18818293. 9. 8114. 0110. 22. 013303. 98. 9143. 0149. 32-H y d r o x y b e n z a m i d e M W : 137 F o r m : C 7H 7 N O 2 C A S R e g N o : 65-45-225225250162839658092120137C O N H 2O HF i g u r e 1. W i l e y L i b r a r y R e f e r e n c e S p e c t r u m o f S a l i c y l a m i d e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C ID 产生的过程A n a l y s i s o f S u l f a m e t h a z i n e b y E l e c t r o s p r a y1000, 000, 000, 000S u l f a m e t h a z i n e[M +H ]+277278279280281282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000P a r e n t I o n R e g i o nM W 278m /zP o s i t i v e i o n m o d e , E S I , 2 u l /m i n , 50% M e O H :49% H 2O :1% H O A c, 00012, 0, 000, 000150200250300m /z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优异的 C I D 技术 (可编程A n a l y s i s o f S u l f a m e t h a z i n e b y E l e c t r o s p r a yS u l f a m e t h a z i n e 100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M +H ]+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F r a g m e n I o n R e g i o nM W 186m /zC 6H 8N 3O 2S150200250300m /z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多种 C I D 方式 :一次进样得到全部质谱信息C 4H 9-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L C /M S 联用中的转变过程液相色谱的现实情况 :从高效液相色谱流出的化合物存在于大气压条件下的溶液之中质谱的现实情况 :在高真空工作条件下的质谱仅接受气相的离子因此液质联用的接口必须完成:去除溶剂保留样品电离化合物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L C /M S 面临的挑战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接口E I 电离源的液质联用接口 -热束接口 (T B 雾化 , 去溶剂然后电离E S I 和 A P C I 接口 -Z S p r a y 雾化 , 去溶剂和电离同时完成W a t e r s C h i n a L t d .热束接口原理 :喷雾作用和动量分离雾化室动量分离器 (第 1 & 2级压力为 5 T o r 并且 90% 的溶剂和载气(H e 被去除, 压力为 1. 5 T o r r 并且剩余的 1 0%溶剂和氦气被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