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外科基础知识
手术体位:左倾15度或截石位 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穿刺位置:脐上缘、左/右锁骨中线下腹部、 左/右肋缘下
腔镜外科基础知识
腔镜的发展史
人类医学历史上首先利用光线来检查体内器官首推公元一 千年左右阿拉伯医师Abulkasim(936—1013)。他利用光线 反射来检查女性病患的子宫颈。以后陆续有学者以此方法检查 鼻腔及膀胱,单因其发光体产生温度太高,不能安全地施行。 直到白金线圈(Platinum Wire)光源发明后,才能应用于人体, 其中以19世纪中叶之膀胱镜发展最快也最好,因其可浸泡在水 中、温度不致太高。日后又有德国医师Stein发明照相装置,可 将内视镜的发现记录下来。 在公元1901年Kelling报告了一个动物实验,首次利用膀胱 镜在充气状态下观察狗的腹腔,这是首次人类不必剖腹而可检 查腹腔中的病变。当时他命名此方式为腹腔镜(Celioscopy) 九年之后,第一例人类报告由瑞典医师Jacobaeus完成。但此 时只限于诊断而已,而且光源也不够强,视野清晰度有限。
摘自 2002世界医疗器械第二期 全国医用光学仪器标准化委员会
国内外知名品牌
进口德国品牌: STORZ 蛇牌 WOLF RUDOLF WISAP 科曼 GIMMI Tekno 劳藤 艾克松
进口美国品牌:史赛克 枢法模 百特 CIRCON
进口日本品牌: OLYMPUS
国 内 品 牌 :沈大 桐庐
富士能
我国是世界上能生产硬性内窥镜的少数国家之一,早在20世 纪70年代沈阳就有厂家生产。硬性内窥镜用料少,设计及制 造工艺复杂,它涉及光学及机械结构设计、材料、金属加工、 光学加工、密封、镀膜、表面处理、冷光源及图像显示分析 系统、各类诊断及手术器械等各个方面,因此是一项高科技 产品。但我国生产的硬性内窥镜,品种少,质量差,无法满 足临床需要,目前国内生产的窥镜其成像系统的物镜采用反 射远系统,中转系统采用棒状镜系统,成像质量与十年前相 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都是在沿用国外20—80年代的光学 设计,而且国内生产的内窥镜仍无法经受134摄氏度的高温 消毒,物镜系统的视场角尚不够多样化,细径内窥镜及手术 器械的质量有待提高,仍处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 代前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