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沟瘤外科治疗实习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41
86、什么是盘状肺不张?Laurell氏(1926年)及Hulten氏(1928年)报告某些腹部疾病患者的肺底部出现线状阴影,认为其原因是胸膜上纤维素性沉着。
1936年Fleischner氏根据两例尸检病例认为此种线状阴影乃肺内线状肺不张,称之为腹部疾病合并的直线状肺不张(又称之为Fleischner氏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肺不张?目前有几种说法,但均不够满意。
盘状肺不张(即“线状肺不张”)常见的X线征象为肺底、膈穹窿上方显示一横行索状影,与支气管走行不一致,宽约0.2~0.3cm,长约1~4cm,侧为片上此影在膈上方,阴影多靠前部,但也可以是双侧。
在少数病例,此索状影可呈斜行状。
阴影可以数天内自动消失,也可以长时期存留在肺内。
这种盘状肺不张常见于腹部疾患(肝癌、肝硬变、腹部肿瘤),也可见于某些心脏病变。
不要将盘状肺不张误为肺炎或其他病变而进行错误的治疗。
87、“左肺尖新月状透明区”与“左心缘平直”征象对诊断左上叶及左下叶肺不张有何意义?左上叶实变可为炎症和肺不张,在胸部正位片上都可呈大片状阴影。
鉴别二者的要点是左上叶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
如何判断左上叶体积缩小呢?一般来说这不如判断右上叶肺不张时容易,因为右上叶肺不张可借上叶下缘移位辨别,而左上叶肺不张则见不到这个征象。
我们认为左肺上中野出现大片阴影时,左肺尖出现新月状含气肺组织是左上叶体积缩小的征象,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因为左上叶肺不张时,左上叶后缘向前下移位,左上叶后段空间为下叶代之,因而形成下缘清楚的新月状透明区。
不张的肺体积越小,此征越明显。
当发现这一征象时,应加照胸部侧位片及气管、支气管冠状面体层像,以观察左上叶支气管有无狭窄或截断。
左下叶完全肺不张时,在后前位胸片上其阴影可在心影内,较易漏诊。
有些病例由于心影转位,在后前位上心影呈轻度右前斜位表现,左心缘变直。
若能注意这一征象,再经透视即可证实左下叶肺不张或有慢性炎症存在。
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教案第一章:肿瘤概述1.1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介绍肿瘤的定义,解释肿瘤是一种细胞生长失控的疾病。
讲解肿瘤的分类,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1.2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介绍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无限增殖能力、生长速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解释肿瘤的代谢特征和肿瘤微环境的概念。
1.3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讲解肿瘤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介绍肿瘤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抑制基因和信号通路等。
第二章:肿瘤的诊断2.1 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介绍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如肿块、疼痛、体重下降等。
讲解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2 肿瘤的组织学诊断介绍肿瘤的组织学诊断方法,包括活检和病理检查。
讲解肿瘤的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标记物的检测等。
2.3 肿瘤的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介绍肿瘤的分子诊断方法,包括基因表达谱分析和突变检测等。
讲解肿瘤的基因检测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肿瘤的治疗3.1 肿瘤的手术治疗介绍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切除术、根治术和重建术等。
讲解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3.2 肿瘤的放射治疗介绍肿瘤的放射治疗原理和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等。
讲解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以及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
3.3 肿瘤的化学治疗与靶向治疗介绍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讲解靶向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靶向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四章:肿瘤的综合治疗4.1 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讲解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合理组合。
介绍综合治疗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4.2 肿瘤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介绍多学科团队合作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讲解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机制。
4.3 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介绍肿瘤康复治疗的方法和重要性,包括心理康复、生理康复和社会康复等。
肺上沟瘤名词解释肺上沟瘤又被称为纵隔上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在肺部周围的纵隔区域形成。
这种肿瘤通常由基底细胞肺癌、肺腺癌或其他类型的肺癌转移而来。
以下是对肺上沟瘤的详细解释。
肺上沟瘤是一种位于纵隔区域的结节状肿瘤,通常位于肺门区、气管旁或大血管旁。
肺上沟瘤通常由其他肺癌的转移引起,但也有少数情况是由原发于纵隔区域的肿瘤引起的。
这种肿瘤通常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引起症状,直到它们达到一定体积才会被发现。
肺上沟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良性和恶性。
良性肺上沟瘤通常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通常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且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恶性肺上沟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快速生长并蔓延到其他部位,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一般来说,肺上沟瘤通常不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然而,当肿瘤增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并导致一些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咳血等。
由于肺上沟瘤的症状不特异,且常常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因此很难将其与其他纵隔肿瘤区分开来。
确诊肺上沟瘤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胸部X线、CT扫描、MRI以及PET-CT等成像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此外,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检查也常被用来进一步确诊肺上沟瘤。
治疗肺上沟瘤的方法通常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确定的。
对于良性肿瘤,一般会观察其生长情况,如果肿瘤没有增大或病情稳定,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性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进行。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会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对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方法也可以用于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总的来说,肺上沟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通常由其他类型的肺癌引起。
这种肿瘤通常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然而,对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控制病情。
《外科学》教案范文外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了解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和操作步骤;4.探讨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措施;5.学习外科学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和操作步骤;4.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措施;5.外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外科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外科手术的类型、步骤和风险,促进思维交流和共享经验;3.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模拟外科手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外科学是医学的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以及外科手术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外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外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完善和创新。
2.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外科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操作来治疗外科疾病,如切除恶性肿瘤、修复受伤组织等。
外科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多个专科领域。
3.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和操作步骤: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包括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不同类型的手术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病情。
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包括麻醉、消毒、切口、切除、缝合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4.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措施: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发生出血、感染、术后并发症等意外情况。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术前准备工作,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外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外科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涉及生物材料、数字技术、基因工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教案:肺癌的外科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及腺体的癌症。
在发达国家,男性恶性肿瘤中,肺癌占第一位,女性中占第二位。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城市人口中,肺癌占癌症死亡患者的第一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吸烟(tobacco smoking)国内外的调查均证明80%一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一40%。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一13倍。
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
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benzopyrene),为致癌的主要物质。
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支数/日,当吸烟指数>400年支时,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二)职业致癌因子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asbestos)、无机砷化合物、二氰甲醚、铬及某些化合物、镍冶炼、氢及氢子体、芥子体、氯乙烯、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三)空气污染城市中汽车废气、工业废气、公路沥青都有苯丙?等致癌物质存在。
室内用煤、煤烟或其不完全燃烧物是女性腺癌发生的的重要因素。
(四)电离辐射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五)饮食与营养维生素 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
(六)结核结核患者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10倍。
(七)遗传因素肺癌与遗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有报告在几代人中数十名家庭成员发生肺癌。
二、病理和分类(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约占3/4,以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病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 l/4,以腺癌较为多见。
目前,腺癌呈增长的趋势。
(二)按组织学分类目前主要从治疗的角度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CLC)两大类。
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肿瘤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肿瘤的诊断方法3. 了解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 能够分析肿瘤病例并制定治疗方案二、教学内容1. 肿瘤概述肿瘤的定义肿瘤的分类肿瘤的发病机制2. 肿瘤的诊断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3. 肿瘤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选择4. 肿瘤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5. 肿瘤病例分析病例展示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的制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肿瘤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肿瘤的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肿瘤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肿瘤学教程或相关教材2. 病例资料:提供真实的肿瘤病例供学生分析3. 影像学资料:提供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图像4. 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肿瘤概述及分类,发病机制2. 第3-4周: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3. 第5-6周: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4. 第7-8周:肿瘤病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病例分析报告5. 第9-10周: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4. 强调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3.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持续改进九、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对学生提交的病例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包括分析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3. 期末考试评估:设置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临床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关注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4.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临床诊疗能力,为未来的医疗服务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肿瘤概述及分类,发病机制补充说明:详细讲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侵袭性、转移途径等,以及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和常见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