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学案 语文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373.06 KB
- 文档页数:11
《巩乃斯的马》师:在中国有一位叫徐悲鸿的画家,他最喜欢画的是什么?(生:马!)对,是马,那我们欣赏一下画家笔下的马(多媒体出示两幅徐悲鸿的作品)。
其实,马不仅是画家表现的对象,在诗人的笔下也经常出现马的影子。
王昌龄有师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陆游也有“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的佳句;辛弃疾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戚继光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不仅是古代,即便是当代,也不乏写马的名篇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写马的精美散文《巩乃斯的马》。
(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也许有所不知,《巩乃斯的马》被一些人誉为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
其实作品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有一位卓尔不群的作者,请同学齐读教材中的作者简介。
(生读:周涛,1946年生,作家,山西潞城人,主要作品有《游牧长城》《希世之鸟》等散文集。
)(多媒体展示周涛的照片)同学们,这就是周涛,从他严肃的表情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种成功者的自信,从他的服饰上,我们又能判断出他是一位军人,散发着军人的气质。
周涛最擅长的两种体裁是诗歌和散文。
他启蒙于北京,少年时随父迁往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
长期的边疆生活,使他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对我国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他希望成为这片土地的代言人。
也正是由于他对这土地深挚的爱,在他的笔下,在他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情感和豪放的气势。
他是中国当代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作家。
今天,通过对《巩乃斯的马》的学习,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作家的魅力。
了解了“其人”,我们也应该了解“其文”了吧?请同学们思考,阅读了作品后,你认为哪些语段你比较喜欢?为什么?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作为马的首领它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般的尊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3 语文版必修2教学目的要求:1、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2、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徐迟写作的《黄山记》,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了新的认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在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明确: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
二、研读课文:1、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课文先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再写马之所以可爱,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照应开头。
作者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不理解不爱马的人,从反面表明自己爱马;第二段用牛、骆驼、毛驴和马对比,再一次表明马才是可爱的;第三段说自己见了巩乃斯的马后更加爱马,至此点题。
接着作者用大力气描写了两个典型的场面:冬日雪夜骑马狂奔和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在描写骏马奔腾的场景的前后,作者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对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两幅画面之间还写了一幅马的家族图,同样,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担忧和思索。
18、19两段则写的是有关马的联想与思考。
(学生找出“雪夜骑马狂奔”和“夏日群马奔腾”两个场面描写,思考其前后抒情议论的语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下面做出标志)2、怎样写的?(明结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一、①③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点明题意。
④⑧冬日雪夜纵马狂奔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⑨⑿马的家族图对生存竞争的肯定、赞许二、全部魅力⒀⒄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三⒅⒇由马引出的联想和思考四、(21)照应开头3、为什么要这样写?(学技巧)文章第一自然段即亮出自己的态度而决不隐晦:一是认为不爱马的人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迟钝,二是认为他们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
巩乃斯的马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笔下马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2.通过作者对马的形象的分析,感受巩乃斯的马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体会作者追求的自由的情感;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马”的精神与“人”的精神的合拍。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大家见过徐悲鸿的《奔马图》吗?看书90页,看到《奔马图》后你们有什么感觉?作为人类历史张重要的代步、作战工具,马的形象已永远地流传在了文人的诗章之中,同时,更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熟知的有关马的诗歌、成语、熟语或故事告诉给我们。
明确: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文章:韩愈《马说》……故事: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成语:天马行空、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熟语: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风马牛不相及……如此多记录马的诗篇足以证明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马已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当代军旅作家周涛的散文作品——《巩乃斯的马》。
有人曾赞誉这篇文章:“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
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
”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周涛笔下的马的世界。
(二)识作者、知背景周涛,1946年生,军旅作家。
山西潞城人。
1956年入新疆,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一级作家,新疆作协副主席,著有《游牧长城》、《稀世之鸟》等散文集。
再教育: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七十年代末已有近两千万城镇知青下乡。
(三)理结构:1、散文有“文眼”即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话。
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文眼”,写出巩乃斯的马在作者心中的神韵。
明确:“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取材谋篇的方法。
3.学习体会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情怀以及对不受羁绊、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畸.形( ) ②龇.牙( ) ③怜悯.( ) ④牝.马( ) ⑤悲怆.( ) ⑥懦.弱( ) ⑦毡.房( ) ⑧蓦.然( ) ⑨喑.哑( ) ⑩倏.忽( ) ⑪咆哮..( ) ⑫铸.成( ) ⑬骐骥..( ) ⑭叱咤.风云( ) 答案 ①jī ②zī ③mǐn ④pìn ⑤chuànɡ ⑥nuò ⑦zhān ⑧mò ⑨yīn ⑩shū ⑪páo xiào ⑫zhù ⑬qí jì ⑭zhà(2)多音字①劲⎩⎪⎨⎪⎧ 苍劲.( )干劲.( ) ②畜⎩⎪⎨⎪⎧ 畜.牲( )畜.牧( ) ③血⎩⎪⎨⎪⎧ 血.淋淋( )血.缘( ) ④颈⎩⎪⎨⎪⎧脖颈.( )颈.椎( ) 答案 ①jìnɡ/jìn ②chù/xù ③xiě/xuè ④ɡěn ɡ/jǐ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畜( )蓄( ) (2)⎩⎪⎨⎪⎧颠( )巅( ) 答案 (1)牲畜/蓄养 (2)颠簸/山巅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巩乃斯的马》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描绘的巩乃斯草原上马群的生动景象,通过对马群的形态、动态、习性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颂扬。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想象等方式,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对马的形态、动态、习性的细腻描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和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丽的巩乃斯草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理解作者对马的描绘。
b.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形象描写。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描绘的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巩乃斯的马》2. 第二、三自然段重点词语:奔驰、雄健、腾空、骄傲等。
3. 课文结构:描绘马的特点——赞美大自然——表达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对马的描绘,谈谈你的感受。
作业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马的形态、动态、习性的细腻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马的力量、速度和美丽。
例如,“奔驰”一词表现了马在草原上的矫健身姿,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取材谋篇的方法。
3.学习体会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情怀以及对不受羁绊、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畸.形( ) ②龇.牙( ) ③怜悯.( ) ④牝.马( ) ⑤悲怆.( ) ⑥懦.弱( ) ⑦毡.房( ) ⑧蓦.然( ) ⑨喑.哑( ) ⑩倏.忽( ) ⑪咆哮..( ) ⑫铸.成( ) ⑬骐骥..( ) ⑭叱咤.风云( ) 答案 ①jī ②zī ③mǐn ④pìn ⑤chuànɡ ⑥nuò ⑦zhān ⑧mò ⑨yīn ⑩shū ⑪páo xiào ⑫zhù ⑬qí jì ⑭zhà(2)多音字①劲⎩⎪⎨⎪⎧ 苍劲.( )干劲.( ) ②畜⎩⎪⎨⎪⎧ 畜.牲( )畜.牧( ) ③血⎩⎪⎨⎪⎧ 血.淋淋( )血.缘( ) ④颈⎩⎪⎨⎪⎧脖颈.( )颈.椎( ) 答案 ①jìnɡ/jìn ②chù/xù ③xiě/xuè ④ɡěn ɡ/jǐ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畜( )蓄( ) (2)⎩⎪⎨⎪⎧颠( )巅( ) 答案 (1)牲畜/蓄养 (2)颠簸/山巅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巩乃斯的马》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笔下马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学习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1、研读文章1~3段,思考:作者的本意是写马,却在这两段抑牛贬骆驼损毛驴,其用意是什么?答: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骆驼是沙漠的怪胎,毛驴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作者之所以这样贬,是通过对比来引出马,赞美马保持着自由的生命力。
表达了他对马的酷爱、珍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4—17段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典型场面来写马,是哪两个场面?这两个场面__这两个场面可以体现马自由、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量的特点。
通过对马奔腾场面的描写,刻画出了具有广阔壮烈、崇高意境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6段中作者连用了四个“笑”字,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答:久在塞北,长期的压抑苦闷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中,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怜悯、抱怨、诧异什么?答: 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16段中的“我久久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为什么在欣赏了一幅奔腾壮阔的景象后,作者却呆了呢?答: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雨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阔大的崇高场面,使他发呆,在几分钟间见到使他一生受用的不尽的精神收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1.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取材谋篇的方法。
3.学习体会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情怀以及对不受羁绊、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畸.形( ) ②龇.牙( ) ③怜悯.( ) ④牝.马( ) ⑤悲怆.( ) ⑥懦.弱( ) ⑦毡.房( ) ⑧蓦.然( ) ⑨喑.哑( ) ⑩倏.忽( ) ⑪咆哮..( ) ⑫铸.成( ) ⑬骐骥..( ) ⑭叱咤.风云( ) 答案 ①jī ②zī ③mǐn ④pìn ⑤chuànɡ ⑥nuò ⑦zhān ⑧mò ⑨yīn ⑩shū ⑪páo xiào ⑫zhù ⑬qí jì ⑭zhà(2)多音字①劲⎩⎪⎨⎪⎧ 苍劲.( )干劲.( ) ②畜⎩⎪⎨⎪⎧ 畜.牲( )畜.牧( ) ③血⎩⎪⎨⎪⎧ 血.淋淋( )血.缘( ) ④颈⎩⎪⎨⎪⎧脖颈.( )颈.椎( ) 答案 ①jìnɡ/jìn ②chù/xù ③xiě/xuè ④ɡěn ɡ/jǐ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畜( )蓄( ) (2)⎩⎪⎨⎪⎧颠( )巅( ) 答案 (1)牲畜/蓄养 (2)颠簸/山巅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生字注音①畸.形( ) ②龇.牙( ) ③怜悯.( ) ④颠簸.( ) ⑤牝.马( ) ⑥悲怆.( ) ⑦懦.弱( ) ⑧毡.房( ) ⑨蓦.然( ) ⑩高亢.( ) ○11倏.忽( ) ○12咆哮..( ) ○13铸.成( ) ○14迟钝.( ) ○15骐骥..( ) ○16后裔.( ) ○17唿.哨( ) ○18歉疚.( ) ○19马驹.儿( ) ○20穹.庐( ) ○21叱咤.风云( ) (2)多音字注音①⎩⎪⎨⎪⎧ 苍劲.( )干劲.( ) ②⎩⎪⎨⎪⎧ 畜.牲( )畜.牧( ) ③⎩⎪⎨⎪⎧血.淋淋( )血.缘( ) ④⎩⎪⎨⎪⎧ 模.范( )模.样( ) ⑤⎩⎪⎨⎪⎧ 脖颈.( )颈.椎(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剽( )骠( ) ②⎩⎪⎨⎪⎧ 畜( )蓄( ) ③⎩⎪⎨⎪⎧ 颠( )巅( ) ④⎩⎪⎨⎪⎧茏( )笼( )⑤⎩⎪⎨⎪⎧梁( )粱(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尤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淋漓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英气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退化·蜕化“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取材谋篇的方法。
3.学习体会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情怀以及对不受羁绊、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畸.形( ) ②龇.牙( )③怜悯.( ) ④牝.马( )⑤悲怆.( ) ⑥懦.弱( )⑦毡.房( ) ⑧蓦.然( )⑨喑.哑( ) ⑩倏.忽( )⑪咆哮..( ) ⑫铸.成( )⑬骐骥..( ) ⑭叱咤.风云( )答案 ①jī ②zī ③mǐn ④pìn ⑤chuànɡ ⑥nuò ⑦zhān⑧mò ⑨yīn ⑩shū ⑪páo xiào⑫zhù ⑬qí jì ⑭zhà(2)多音字①劲⎩⎪⎨⎪⎧ 苍劲.( )干劲.( ) ②畜⎩⎪⎨⎪⎧ 畜.牲( )畜.牧( )③血⎩⎪⎨⎪⎧ 血.淋淋( )血.缘( ) ④颈⎩⎪⎨⎪⎧脖颈.( )颈.椎( ) 答案 ①jìnɡ/jìn ②chù/xù ③xiě/xuè ④ɡěn ɡ/jǐ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畜( )蓄( ) (2)⎩⎪⎨⎪⎧颠( )巅( ) 答案 (1)牲畜/蓄养 (2)颠簸/山巅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安贫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2)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3)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4)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安贫知命....。
( )(2)她我行我素....的态度加上号召力十足的生活乐趣,使她成为极受朋友们喜爱的同伴。
( )(3)多少年轻人想借网路商机一夕致富,哪知往往只是南柯一梦....,到头来一切落空。
( )(4)他的想法在别人眼中就是海市蜃楼....,但在他不断的努力下,他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 )答案(1)√。
(2)×。
这里应该用“特立独行”。
(3)√。
(4)×。
比喻虚幻的事物。
2.辨词填空(1)退化·蜕化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叫作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
①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________,就不能搞“指定”,也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
②他已经________变质,晚节不保。
答案①退化②蜕化(2)终身·终生二者都指一辈子、一生,但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终身”一般用于比较切身的事情。
“终生”一般用于革命事业。
①我把这几分钟里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________受用不尽……②也正是这一次,我内心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________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答案①终身②终生三、名言警句有关马的名句(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一、作者简介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
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
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
二、背景展示作者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和许多知识青年一样在农村生活、劳动,接受所谓的“再教育”,精神上受到压抑,为挣脱束缚,寻找自由,从马身上感悟到了“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本文是周涛的代表作,也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
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文题中的“马”即是作者所托之物,巩乃斯则是“马”所活动的环境。
课堂导语马,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动物,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与马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以及你所见到过的马中,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生活在新疆的作家周涛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巩乃斯的马》。
阅读课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根据图中提示,给第二部分的两幅图命名,填在图中横线处。
答案①雪夜狂奔②暴雨狂奔1.作者写到巩乃斯的马时,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雪夜纵马狂奔图、种公马形象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图。
2.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马的这种进取精神在人身上有没有体现呢?作者喜欢马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中国人称之为“龙马精神”,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结合文中作者流露出的“人不如马”的意思来看,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像马那样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龙马精神”,这也正是作者爱马、夸马的原因。
3.群马奔腾让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对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4.文章第14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激奋着”是借喻;“涌出来”是比拟,将群马拟为激流;“像一队尖兵”“像一块小石片”等又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和牧人的情态。
周涛在《巩乃斯的马》中说,“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不认同。
老牛的勤劳质朴一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精神写照,作者说它们的模样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老牛用自己的耕作其实是在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创造希望。
农耕社会中,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把它们看成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分子,所以,它们并不是作者所说的“生命对强者的屈服”。
托物言志本文写巩乃斯的马,作者通过着力刻画马这一形象来寄托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可以说,作者写马是方式手段,抒情言志才是最终目的。
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
运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物品的主要特点是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技巧点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写作步骤如下。
(1)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明确立意当选择了一种能够表达自己某种思想的事物时,就得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的特征。
(2)开拓思路,展开联想,状摹事物选择最佳角度,避俗出新,灵活多变地运用表现手法,描摹出形神兼备的事物,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使文章的“志”有所依托。
(3)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
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迁移运用选择一种植物,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至今不能忘却初见昙花的惊异——月光如练,凉风如水,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
但,这让人窒息的美啊,却如此短暂。
为这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流泪,没有犹豫地凋谢,只留给人无限的慨叹与留念。
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
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运用示例马,本来能在无际的原野上奔驰,跳跃,咆哮,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觅食,而不用受到主人的驾驭,缰绳的束缚。
但它宁愿不逞强,克制自己的烈性,顺从主人的操纵,慕求尽自己的能力把主人的要求达成。
它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毫无保留地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人类服务,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只要主人需要它时,它就义无反顾地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战场上,马勇往直前,配合主人英勇杀敌,当主人面对危险时,它竭力保护,直到战死沙场为止。
二、课外素材天地一书生——军旅作家周涛某年过春节,文化工作站的徐站长请文化圈里的同志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