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56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4、表示时间的,如“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元旦”“上午”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行为。
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等。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如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爱、恨、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ěi)、应该、应当、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5、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进来、出来、回来、起来、去、上去、进去、回去,开去、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6、表示使令。
如“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1.名词:表示人、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名称,如:“人”,“书”,“天气”等。
2.代词:代替名词的词语,如:“我”,“你”,“他”等。
3.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语,如:“跑”,“吃”,“睡觉”等。
4.形容词:用来形容名词的词语,如:“美丽”,“高”,“聪明”等。
5.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如:“很”,“非常”,“一起”等。
6.介词:表示位置、时间、方式等概念的虚词,如:“在”,“在...上面”,“在...里面”等。
7.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虚词,如:“和”,“但是”,“因为”等。
8.感叹词:表示情感、感叹或呼唤的词语,如:“哇”,“真的吗”,“嗯”等。
9.量词:用来表示数量或一定限度的词语,如:“个”,“本”,“条”等。
10.助词: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进行词形和语序的变化的词语,如:“了”,“的”,“地”等。
以上是常见的汉语词性分类及其简介,每个词性都有具体的语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词性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现代汉语词性一、现代汉语词性的概念1.词性的定义词性是指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种类。
每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和用法。
2.词性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量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或实体,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或原因,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连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代词表示代替名词的词语,量词表示数量。
二、名词1.名词的定义及特点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实体,如桌子、书籍,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爱情、希望。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2.名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其用法灵活多样。
名词的词义广泛,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组合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如农民→农业、学生→学校等。
三、动词1.动词的定义及特点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能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变化和行为。
动词的基本形式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之分,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2.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形式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意义。
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定义及特点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外貌、状态、品质等特征。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或表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述事物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如美丽→漂亮、高→高大等。
五、副词1.副词的定义及特点副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修饰语。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
例如: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一、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
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
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
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太阳红~红太阳”。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
现代汉语的词性12种分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 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 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一、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
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
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
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太阳红~红太阳”。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现代汉语中的词性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猪、牛、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桌子等。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贵州、北京、李白、杜甫、毛泽东、中国等。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围、道德、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数量等。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
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面、东面、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来、去、吼、叫、学习、起飞、说、走、跑、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副词。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
如: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
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1、一般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
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2、状态形容词有: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