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68.55 KB
- 文档页数:5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重点)3.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连起来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特别提醒](1)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总星系≠宇宙。
总星系是我们所说的“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
1.八大行星⎩⎪⎨⎪⎧类地行星: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巨行星:⑤木星、⑥土星远日行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大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与其他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特别提醒] 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的,只有金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自转),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1.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两大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有液态水[自主诊断]1.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是天体。
( ) 2.总星系就是宇宙。
( )3.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探究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考向1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只有约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A.太阳外部核聚变反应 B.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C.太阳表面核裂变反应 D.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答案B解析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来看,太阳提供了( )①人类使用的全部能源②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源③地壳运动的动力能源④大气运动的动力能源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解析太阳提供了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源,不是全部;地壳运动的动力能源来自地球内部;大气运动的动力能源来自太阳辐射.考向2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差的是()A.乌鲁木齐 B.重庆C.石家庄D.杭州答案B解析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差的城市应位于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
据图可知,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因此重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差,故B项正确.4.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白昼长 C.海拔高 D.晴天多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
此地处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考向3 太阳能开发利用及其影响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左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5~6题.5.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答案A解析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故A项正确。
6.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影响地面通信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解析由材料“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可推测,反光板的强光、高塔顶端的锅炉产生的蒸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C项正确。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word版含解析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天体系统②运动特征③自身条件④太阳辐射⑤地壳⑥昼夜交替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触摸高考]1.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我国有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回答下题。
放假期间()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解析: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故选A。
答案:A主题升华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1.时间计算明确求哪类时间(地方时/区时);明确所求地点的位置;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运用“东加西减”原理得解。
2.日期范围确定日期分界线有两条经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
0时所在经线是不断变化的,也就导致日期范围随时随地也在变化。
注: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3.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
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
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第(2)题,图示日照时数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题号-二二总分得分、选择题1. 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A.C.如图用a表示晨线,b2. 希腊雅典(东3区)20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 13 时___________B. 次日凌晨1时C. 次日17时___________D. 23 时4.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 ° 53 ' 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A. 6 时整B. 6 时49分44秒C. 4 时55分32秒D. 7 时4分28秒5.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AB弧表示夜弧,则晨线必过图中()A. AB. BC. CD. D2. 若AB弧表示2013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
设B点为0时,贝V 100°E的区时为()A. 2 月28日13时40分B. 2 月29日13时40分C. 3 月2日14时00分D. 2 月28日14时00分6.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2.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一条平直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下列各图相吻合的是A.①②B. ③④C.②④D. ①③、综合题9.下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此时,晨昏圈与 _______ 相重合,图中弧 NMS 是 _________ ,经度是 ________ 。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探究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考向1化石与地层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层呈层状分布,为沉积岩层。
地层形成过程中,形成早的岩层位于下部,故D项正确。
2.①②③④岩层具有的特征是()①含有生物化石②有较多的气孔③岩层致密坚硬④有明显的层理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 B解析①②③④岩层为沉积岩层。
沉积岩有两大特征:含有生物化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考向2地质年代表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依次为()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B.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C.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D.冥古宙、元古宙、太古宙、显生宙答案 C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4.①②③依次为()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早生代、中生代、晚生代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答案 B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①②③依次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探究二地球的演化历程考向1生物的进化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类植物C.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答案 C解析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蕨类植物在裸子植物之前;爬行动物出现在哺乳动物之前;裸子植物出现在被子植物之前。
6.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 B解析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代。
7.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答案 A解析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考向2物种灭绝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物种,也有不少物种灭绝。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答案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2、(2)早晚(3)15 24 中央经线(4)180(5)加减3、(1)23度26分(2)太阳辐射北半球节气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直射点北移北回归线90度,向两极递减直射点南移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直射点南移北回归线90度,向两极递减直射点北移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北半全球昼=昼>昼最长昼>全球昼=昼<昼最短昼<全球昼=第四节1,(1)、横波(S 波) 纵波(P 波) 横波速度小纵波速度大(2)、莫霍界面 横波纵波速度都增大 地壳 地幔(3)、消失 降低 固 液 古登堡界面(4).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 大气 水 岩石圈 基础练习ACCBD ABDBB ADDBA ACCAD BCBAA D26,(1)12.22 (2)12时 12小时 (3)D C (4)D>A>C>B 相等(5)A>D>B>C C<D<A<B 27,(1)北极星 66°34′ 黄道面 (2)6月22 冬至(3)CD(4)南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夜 夜 , 昼渐长夜渐短 夜最短 夜 , 昼渐短夜渐长 夜 夜 , 昼渐短夜渐长 夜最长 夜 , 昼渐长夜渐短 夜28,(1)略(2)略(3)正圆 B 慢29,(1)120°w 23°26′N(2)6 月22日冬(3)晨(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大于夜且昼最长夜最短短30、(1)光球温度强弱(2)正相关性(3)负相关性(4)1915年以前负相关 1915年以后正相关(5)黑子多少1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①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位移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一闪即逝的是流星体,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2021·天津六校高一期中)读图甲,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天体的运动方向,完成2~4题。
图甲2.图甲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天体1 B.天体2C.天体3 D.天体43.2019年中秋节有网友拍到飞机“穿越”月亮的画面(图乙),若图甲中天体1为太阳,则网友拍到的月亮可能是( )图乙A.天体4 B.天体2C.天体3 D.图甲中天体都不是4.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26,“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它主要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
以下属于天然天体的是( )A.月球B.月球车C.陨石D.宇宙飞船2.A 3.C 4.A[第2题,读图甲可知,天体3围绕天体2公转,天体2、天体4围绕天体1公转,因此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天体1。
第3题,如果天体1是太阳,那么天体2可能是地球,天体3可能是月球。
第4题,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月球属于天然天体。
月球车和宇宙飞船为人造的,陨石位于地球表面,不是天体。
] (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019年11月29日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我国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
图示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四星连珠”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图中天体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A.土星B.月亮C.金星D.木星6.该天文爱好者拍摄时面朝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5.C 6.B[第5题,太阳系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选C。
第6题,根据月相可知,该月相为蛾眉月,此时月球位于西南方低空,故选B。
答案全解全析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一、①形式②恒星③行星④吸引⑤绕转⑥太阳⑦银河二、①共面②近圆③类地行星④巨行星⑤远日行星三、①地球②宇宙环境③温度条件④大气条件⑤液态水1.(1)×(2)×(3)√(4)×2.①——A ②——C ③——B3.(1)B (2)C (3)C链接高考答案(1)A (2)D解析(1)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天文单位,故A项正确。
(2)志愿者飞往火星会遇到宇宙强辐射、失重。
地球和火星比较,由于地球略大于火星,所以火星引力比不上地球,且火星质量没有地球大而大气层没有地球稠密,故D项正确。
基础过关1.C 太阳属于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2.A 太阳、地球和月球都不属于河外星系,太阳不属于地月系。
3.C S表示太阳,则图中大圆就表示太阳系,小圆就表示低一级的地月系或同级的其他行星系,故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二级。
4.D 若E表示地球,则以E为中心的圆表示地月系,以S为中心的圆表示太阳系,M表示月球,S 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故答案D正确。
5—6.D B 第5题,通过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自转周期最相近。
第6题,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三个特点,但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7—8.B C 第7题,只有内地行星(即其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才会发生凌日现象,因此只有水星和金星能发生凌日现象。
第8题,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近,排除A、B选项;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和地球在太阳同一侧,因此排除D选项。
9—10.C D 第9题,太阳系的行星早已经确定,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只能位于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系。
第10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行星不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太高,而温度太高的原因应该是距离恒星太近。
11.B “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天体系统②运动特征③自身条件④太阳辐射⑤地壳⑥昼夜交替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触摸高考]
主题一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
1.2019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9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8:00~9:00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M国(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在中时区,应该是采用中时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M国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四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故答案选A。
答案:A
2.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回答下题。
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解析: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故选A。
答案:A
主题升华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
1.时间计算
明确求哪类时间(地方时/区时);明确所求地点的位置;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运用“东加西减”原理得解。
2.日期范围确定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经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
0时所在经线是不断变化的,也就导致日期范围随时随地也在变化。
注: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主题二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的关系
3.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B.海拔
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
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
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
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第(2)题,图示日照时数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
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
A、C、D错。
答案:(1)A(2)B
主题升华太阳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关系
太阳辐射总量看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强弱,而日照时数则主要看光照时间的长短;在分析的时候要综合以上因素。
(1)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影响昼夜的长短,不考虑别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夏季日照北方大于南方;冬季则相反。
同一地区,日照时数夏季大于冬季。
②地势:同一区域,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③天气:晴天日照时数长,阴天日照时数短。
(2)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削弱的少;等量太阳辐射照射的地表面积少,相同地表得到太阳辐射更多;②地势:地势高,太阳辐射穿越的大气路程短,同时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举例:
如结合上图分析成都(低值区)和拉萨(高值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看到问题先调用相关知识和原理。
影响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因素有纬度、地势和天气,结合实际,成都和拉萨纬度相当,故从地势和天气进行比较分析,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多;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晴朗天多。
主题三昼夜长短与太阳周日视运动
4.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
C正确。
第(2)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
答案:(1)C(2)B
主题升华太阳周日视运动解题技巧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
春分、秋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即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即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2)日出、日落、昼长、夜长四个时间里,任知其中一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三个。
其方法可用以下图解:
上午时长=12-日出时间
下午时长=日落时间-12
昼长=上午时长+下午时长
夜长=24-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