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77.65 KB
- 文档页数:2
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与注射器两种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比较发表时间:2015-10-13T10:20:49.57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姜佩娥王静崔雨[导读] 湖北十堰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痰标本采访方法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而病原学诊断是临床确诊治疗的科学依据。
姜佩娥王静崔雨(湖北十堰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留取痰标本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分为对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组和注射器留取痰标本组各256例。
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留取痰标本方法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留取的时间。
结果: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优于注射器留取痰标本组。
结论: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具有干净、安全、准确、快捷、可靠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院内感染。
【关键词】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痰标本;注射器【中图分类号】2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89-01痰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常由于痰液稀少、咳痰无力或痰液粘稠而无法留取满意的痰标本,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痰标本采访方法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而病原学诊断是临床确诊治疗的科学依据。
神经外科患者多病情重、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并发肺部感染,因此,提高痰标本的质量是我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采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留取痰标本(对照组)和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标本(实验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明显优于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危重、昏迷,人工气道建立患者51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6例,其中男224例,女32例,年龄8-85岁。
对照组256例,其中男218例,女38例,年龄11-81岁。
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重症医学科37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预防肺部感染。
结果 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51.3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肺部感染与有创机械通气、激素使用、神志障碍和高龄有密切关系。
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激素使用、神志障碍、高龄、有无吸烟史及胃管与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以预防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肺部感染;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危重患者肺部感染在ICU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这与ICU内患者的病情危重、需要建立人工呼吸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留置胃管行胃肠内营养以及感染的患者相对集中且患者机体免疫力低有关,因此ICU是院内肺部感染的高发区。
了解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是降低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就此问题对ICU 患者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6年5月某医院37例ICU患者,其中19例肺部感染患者为实验组,18例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清醒患者按照痰培养标本收集深部咳出的痰液,昏迷患者或咳嗽无力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从呼吸道深部吸取痰液,于吸痰器中立即送检。
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2研究方法与内容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7例ICU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用药情况、肺部感染前侵入性操作情况以及是否有神志障碍等。
1.3统计学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单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ICU患者肺部感染率本组病例共37例,发生肺部感染的19例,感染率为51.35%,对相因素进行分析,将ICU患者肺部感染与未发生肺部感染做对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创机械通气、神智情况、激素使用情况、吸烟与否及胃管使用情况是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一次性输液管收集痰标本方法介绍
李秀芹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13)009
【摘要】近年来,我们在收集痰标本时,总结出一种一次性输液管收集痰标本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0)
【作者】李秀芹
【作者单位】禹城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可疑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滤纸吸水收集法与常规收集法AFB检测结果的比较
2.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ICU留取痰标本中的临床应用
3.更液不及时输液管道中空气排除方法介绍
4.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ICU留取痰标本中的临床应用
5.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也是很多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其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采集前准备:
1.采集前一天禁止病患饮酒,抽烟,也不应长时间受寒,以免影响痰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病患口腔应彻底清洁,痰应抽掉,以免异物污染标本;。
3.对重症病患或躯体虚弱的病患,不宜使用吸痰器或采用刷子等方式采集痰样本;
4.对普通病患可采用吸痰器和刷子双拰方式采集标本;
5.痰采集人员应戴一次性口罩,戴手套,根据有无明显痰菌感染,有无症状限定其是否需要带眼罩防护。
二、采集方法:
1.吸痰器采集:病患的口部张开,口漱完毕,鼻部勤抽鼻涕,双唇与吸痰器之间保持足够距离,使嘴角下的痰收入吸痰器。
2.刷子采集:利用一支干净的棉签,或塑料或金属刷子,病患口内清洁,痰及咽部粘膜表层痰液涂抹在棉签,或刷子上采集标本。
三、注意事项:
1.痰采集完毕后,取出采集容器将它盖好;
2.痰标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以免发育状况受影响;
3.采集痰标本时,距口部保持较远距离,操作时避免咳嗽、呛咳,以免伤及身边的人;。
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儿童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正确的收集痰培养方法,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
方法对住院患儿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
结果痰培养合格率为90%,采集方便,无创伤,痛苦小。
结论加强痰培养标本的质控管理,提高护士对痰培养标本合格率的认识及收集痰培养标本的技能,是保证痰培养标本合格率的关键。
标签: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儿童痰培养;标本采集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痰是无创性的病原学诊断标本,而且收集方便,目前痰培养仍是下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时最常用方法[1]。
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2]。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由于儿童特殊性、不配合、无法将痰咳出,取痰困难,需要吸引器吸痰,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必须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解释沟通工作,其次,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并认真做好采集、送检工作,为疾病诊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院儿科痰培养标本采集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方便,患儿痛苦小,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7例患儿均是肺部感染,需要做痰培养检查且不能自行咳痰,年龄0~4岁,均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标本。
1.2方法1.2.1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护士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指导并协助家长给患儿拍背,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其背,促使痰液松动,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接通电源,戴无菌手套取出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床旁的吸痰器连接管,打开负压开关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吸净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分离吸痰管,关闭负压。
打开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外包装,注意不要触碰到吸痰管,避免污染,连接上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的连接管,反折吸痰管末端。
家长将患儿抱住,固定住头和腿,患儿取端坐位,面向护士,避免头后仰,然后用无菌镊子夹持吸痰管轻柔地插入咽部,打开负压,待患儿咳嗽时,松开吸痰管,痰液即被吸入痰瓶内,折叠吸痰管并退出。
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张美萍骆钰玺(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99)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3讨论脑室内出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患者的颅内压,从而引起较多的并发症,故而临床对于该种疾病提倡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且需要以术后引流来加以配合[3]。
常规护理的服务性较差,无法保证引流效果,反而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临床提出术后引流管护理策略,其针对引流管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全方位的护理策略,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得治疗效果得以提升[4]。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常规护理策略虽然能够对患者的基本需求进行满足,但是无法对引流管的状况进行密切监测。
加强引流管护理,其能够对引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与规避,并且以引流液的颜色来辨别患者的具体状况,使得整个护理方案更加契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服务力度与效果均得到保障。
本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较大的优势(P <0.05)。
综上所述,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谭英妍.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18例护理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32-234.[2]潘春柳.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94-1095.[3]马瑞.脑室外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124-125.[4]吴开丽,梁晓娟,万芳.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142.(收稿日期:2018-03-06)【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在危重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64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要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但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采集痰培养标本,试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2组采集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危重患者采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采集痰培养标本,可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关键词】危重患者痰细菌培养标本采集一次性使用吸痰器DOI :10.19435/j.1672-1721.2018.18.048对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查体呼吸道细菌感染种类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
一般对于清醒合作、有力咳嗽的患者只需指导其正确咳痰即可留取合格的痰培养标本;但对于咳嗽反射消失、无力咳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昏迷等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需要用负压吸引装置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
我科自2015年10月以来,通过采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显著提高了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病作者简介:张美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表12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519(54.29)13(37.14)3(8.57)32(91.43)对照组3514(40.00)11(31.43)10(28.57)25(71.43)χ2 4.629P0.031表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53(8.57)5(14.29)8(22.86)对照组357(20.00)9(25.71)16(45.71)χ2 4.058P0.038表3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3524(68.57)10(28.57)1(4.00)34(97.14)对照组3517(48.57)10(28.47)8(22.86)27(77.14)χ2 6.248P0.014护理与临床区内存在肺部感染需要进行痰培养标本检查但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76岁~93岁,其中脑梗死、脑出血共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11例,重症肺炎3例,肺癌3例,昏迷2例,胰腺癌1例;试验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66岁~90岁,其中脑梗死、脑出血共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9例,重症肺炎2例,肺癌3例,气管切开1例,昏迷1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采集痰培养标本。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意识清楚、咳嗽无力的危重患者,先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用温开水漱口2~3次;昏迷患者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对痰液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再辅以翻身、叩背。
操作者先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连接床旁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尽患者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弃去吸痰管,再换上一次性普通吸痰管,按规范吸痰操作方法进行吸痰。
当看到痰液进入吸痰管时,立即折叠吸痰管,关闭负压,迅速拔除吸痰管,分离吸痰管后接上无菌注射器,将吸痰管内的痰液注入无菌痰培养盒内,贴上化验条码,连同化验单立即送检。
若吸痰管内的痰液不足,需反复吸痰留取痰液。
1.2.2试验组采用12F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采集痰培养标本。
操作者先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尽患者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弃去吸痰管,然后再换上一次性使用吸痰器按规范吸痰操作方法进行吸痰,当痰液进入痰液收集器内约5~10mL时,折叠吸痰管,关闭负压,迅速拔除吸痰管,分离吸痰管。
用无菌剪刀在距离集痰器4cm处剪断吸痰管及连接管并反折固定好,贴上化验条码,连同化验单立即送检。
1.3评价指标根据痰标本质量判断标准[2],将采集的痰标本涂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较理想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可接受标本:10个<鳞状上皮细胞<25个、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不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
较理想标本和可接受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行细菌培养,不合格标本则需重新留取。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试验组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表12组患者痰标本镜检合格率比较组别例数镜检合格镜检不合格对照组321418试验组32293χ215.95P<0.05表22组患者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比较阳性阴性对照组32824试验组32266χ220.33P<0.05组别例数护理与临床3讨论痰培养是临床常用的和最有参考价值的诊断依据,对肺部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细菌学依据[4]。
正确留取痰标本是保证培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因此,护理人员正确掌握采集痰培养标本的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对照组采集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低、病原菌检出率低,原因是由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在利用负压吸痰过程中,吸入的痰液易流入到储痰瓶中,使吸痰管内痰液量少,导致痰标本留取量不足,需多次吸痰留取痰培养标本,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耗材;并且由于多次打开无菌的标本容器,易导致标本被污染,影响检验合格率,且反复抽吸易损伤患者气管黏膜,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一次性使用吸痰器是由吸痰管、连接管(带可控头)、头盖、带刻度的痰瓶(集痰器)等几部分组成,整套装置密闭,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由于集痰器头盖上设计2个孔分别接吸痰管和连接管,吸痰管可直接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连接管与吸引器的连接管相连接,之间形成了一段相对密闭的空间。
吸痰过程中痰液直接进入集痰器内,采集痰液标本量足,且集痰器上标有刻度,采集者能准确收集痰量,操作简单,易掌握;集痰器还可作为标本瓶直接送检,使标本不受污染,检验结果更准确,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采集痰培养标本还需做到:痰培养标本应在患者使用抗生素前采集;在采集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以保证痰培养标本不被污染;痰培养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污染或细菌自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告知痰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
总之,采用一次性使用吸痰器留取痰培养标本,操作简单,痰标本不易受到污染,留取痰标本也能做到一次性成功,标本合格率高,可有效提高痰标本检出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宋文亚,朱晓红.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收集痰标本[J]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76.[2]蔡文诚.实用临床微生物诊断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07.[3]陈华飞,谢亮,陈兰.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标本监测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6(24):9-11.[4]文春华,张美华,肖宏利,等.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7(10):1736-1737.(收稿日期: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