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9
本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1——6题,12——14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写到与题号对应的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古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1.D2.C3.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9月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古诗文阅读:共5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为镇江钱烈女之墓。
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
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
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①,辄为诗文吊之。
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环,丝绝,环又断。
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
’”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
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
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女泣谓余曰:‘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
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②,家世江南③,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
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
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余心痛,手不能举。
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
闻足击床阁阁,呜呼,死矣!”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
公善医,活人者众。
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
铭曰:三光绝,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
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④以照四方之缺!(有删改)注:①乙酉事: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兵围困扬州,史可法坚守孤城。
后扬州城陷,史可法殉难,将士无一投降。
清兵屠城十日。
②血食:享用祭品。
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一项是()A . 河南卫视正在热播大型汉字节目《汉字英雄》,这对习惯键盘书写导致手写能力不断蜕化的人,称得上是一种警醒。
B . 湖南某地公务员工资信息的意外公开,引发了对公务员工资的热议。
舆论认为,应通过消除灰色收入,来消解公众对此的误解。
C . “奇石会”上,80多枚奇石可谓姿态多样,惟妙惟肖。
瞧,优美如画的“三峡素描”、风起云涌的“云水怒”,处处体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D . 对于本次山东省“两会”的会风之变,代表委员们最大的感受是没了饭局,大家可以心无旁鹜、充耳不闻地开会履职。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克里是中美两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继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3月访问中国后,中美高层又一次面对面接触。
B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工作者不仅树立“科技自信”,也需要社会各界消除“科技他信”,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创新呐喊助威,添薪加火。
C . 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 . 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学习了几年的学校A . ①②④⑤⑥③B . ①⑥②⑤③④C . ⑥②⑤①④③D . ⑥⑤③①④②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7高三·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奋斗中学 2015— 2016 学年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其余地方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节日文化①节日不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理公众生活。
因为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一样,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显然的差别。
②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量散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摆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点古今有着根本的差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区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记,人们依照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系统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极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此刻,即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今世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③古今节日也着重人们的身心调理。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经过各样节日庆典与仪式获得与自然的交流。
因为在传统观点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能否丰产,身体能否康健,事业能否发达,子嗣能否兴盛,都仰靠神灵的庇荫。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发源看几乎都与神灵崇奉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崇奉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们经过传统节俗活动亲密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取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④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经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亲密社区成员以致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现公众的生命活力。
好多节日还保存了传统形式,但其风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今世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喜的民众集合。
内蒙古杭锦后旗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
忧世乐天,固当如是。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
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
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
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诚然如此。
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
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
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
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
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
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
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
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红楼梦》是一部痛史。
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
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 .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C .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2.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愿公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 . 遣使约降于燕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C . 以其间诸侯得合从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臣愿奉璧往使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B . 2013年8月17日是星期六,我们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举行了备战高考宣誓仪式。
仪式上,不仅学校领导对高三学生给予了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对高三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C . 学校为了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弘扬校园文化,教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放飞梦想——新年联欢会》,于12月31日下午13时许在办公大楼六楼大厅拉开序幕。
D . 空难发生后,当地政府的有关官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对当事的老人、儿童和重伤者给予了特殊关照。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4. (6分) (2015高一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于丹认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确是这样,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观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①回到今天,我们亲山临水的一番经历终会转化成一种新的能量 ②它让我们的心境有所改变③当我们在山水自然、日月星辰的更迭中陶冶了性情 ④但你却能在生活中发现新的趣味⑤品茶、饮酒、抚琴、领略自然,都是享受生命、寻回自我的手段 ⑥即使你的生活还是过去的样子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⑤①③②⑥④试卷第2页,共9页C .⑤③①②⑥④D .③①②⑥④⑤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 .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C .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
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资料概述与简介 奋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二语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负:承担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D.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原涉字巨先。
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
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时又少行三年丧者。
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
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
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
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
涉即往候,叩门。
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
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
”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撤去酒食。
”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
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
”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
奋斗中学2016—2017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语文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共9分,每小题3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1)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2)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秦军.氾南。
B. 夜.缒而出。
C. 越国以鄙.远。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奋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语文本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1——6题,12——14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写到与题号对应的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古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3分)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就转太常博士。
太宗闻其强干,召还。
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
诏案其罪。
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太宗不从。
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
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府邸B.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笞:用鞭、杖、竹板抽打C.不痛绳.之绳:约束、制裁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又提及以前的建议,太宗才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激励上官正出兵讨伐,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部下提出意见后,他建议秋天丰收后再依法严办。
D.真宗认为张咏现在在四川治理的成绩很好,所以让他改知益州,并通过谢涛传达了自己对张咏的赞赏。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5分)(2)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这首诗一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这个诗眼的具体内涵。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句1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这样的句子是“,”。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6分)挂鸟刘泷夜来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
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
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是呢!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
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
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
他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
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了。
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鸟网,要挂鸟。
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
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
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
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
后来,他说,老伴,你看呢?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
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二人把那鸽子放了。
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
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
这就逼着他早起。
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
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
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来。
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好!他说,怪,它不走了!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
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
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
胸闷,憋气。
她爬起,却栽倒了。
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在了地面上,动弹不得。
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好!又飞到他身边,喊,好!好!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满屋子转。
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
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
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
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了。
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
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莱!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吃了!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
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
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1月7日)(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品以简洁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山沟里老两口挂鸟又放鸟的故事,反映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赞美、乱吃野生动物的不满。
B.小说写了四个人物:老两口和小两口,其中闺女这个角色所用笔墨最少,形象和性格都很模糊,无法判断其对挂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