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房山水库漂浮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59.01 KB
- 文档页数:10
湿地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摘要:湿地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旨在恢复和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和景观价值。
本方案通过综合分析湿地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和技术,包括地形塑造、水系调整与沟通、湿地生境营造、科普管护配套设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湿地打造成为集高品质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景观提升及科普宣教等功能。
1. 项目背景青浦区岑卜湿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岑卜村南部,总面积330.7亩。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面临着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青浦区岑卜湿地的生态功能,本项目旨在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2. 修复目标本工程设计的修复目标包括:- 恢复和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打造成为集高品质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 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3. 修复措施和技术本工程设计的修复措施和技术包括:(1) 水下微地形改造、塘埂改造等地形塑造:通过改造湿地的水下微地形和塘埂,重塑湿地肌理,为湿地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
(2) 新建引排水涵闸、一体化泵站等引排控制构筑物:调整和优化湿地水系,实现湿地的引排控制,保持湿地的适宜水位和水质。
(3) 水生植物恢复、陆域草本植被恢复、乔灌植被恢复,以及基底改良措施: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和陆域植被,营造丰富的湿地生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for 湿地生物。
(4) 科普管护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生态栈道、人行道、观景台等设施的建设,提供公众参观和体验湿地生态的场所,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4. 预期效果通过本工程设计的湿地修复措施和技术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 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 湿地水质得到净化,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湿地景观价值得到提升,成为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 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得到增强,湿地保护工作得到推动。
湿地建设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一、总体概况湿地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帮助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湿地的面积在不断减少,为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需要进行湿地建设工程。
本施工方案旨在指导湿地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某市湿地建设工程2. 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区3. 项目内容:包括湿地生态保护区、人工湿地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
三、施工前准备1. 项目进场:根据项目进度安排,确定施工队伍进场时间。
2. 勘察设计:对项目地点进行详细勘察,编制施工图纸和方案。
3. 采购物资:根据设计要求,采购所需的工程材料和设备。
4. 施工人员:确定施工队伍的人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5. 安全预案:编制施工安全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施工流程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对项目地点进行土方开挖,清理工地。
2. 地面平整:对土方开挖后的工地进行地面平整,确保施工基础牢固。
3.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湿地建设的稳固性。
4. 水体调配:进行人工湿地水体的调配,确保湿地水域的合理布局。
5. 植被种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湿地植被的种植,恢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
6. 设施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湿地公园等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监管:设置专门的监理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2. 质量检测:按照相关标准,对施工过程、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3. 质量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质量检测报告、工程验收记录等。
4. 现场整改: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六、安全保障措施1. 安全教育: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等。
3. 安全巡查: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咖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的设想。
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湿地工艺,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质,满足国家和地方水质标准。
2.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运行成本。
三、工艺流程1.预处理:对进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漂浮物等杂质,保证后续工艺的稳定运行。
2.好氧池:将预处理后的水送入好氧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3.缺氧池: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缺氧池,利用微生物的厌氧代谢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污染物。
4.厌氧池:将缺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厌氧池,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产生沼气,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5.沉淀池: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悬浮物,提高水质。
6.沉淀池出水: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水送入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填料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深度去除。
四、人工湿地系统设计1.湿地类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主体工艺。
2.填料:选用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填料,如沸石、活性炭等。
3.植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耐污能力强、生长迅速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等。
4.湿地床体结构:采用防渗漏材料,确保床体稳定,避免污染物渗透。
5.水力停留时间:根据污染物去除要求,合理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保证湿地系统运行效果。
五、项目实施与运行1.项目实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人工湿地系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运行调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运行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湿地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需要对目标湿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包括湿地类型、面积、生物多样性、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保护规划。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3. 生态修复。
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水质改善、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工作,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4. 合理开发利用。
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推动湿地旅游、农业、渔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湿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5. 宣传教育。
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四、项目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政府主导的湿地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投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充分保障。
3.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与开发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五、项目预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改善湿地生态环境;2. 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湿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3. 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高负荷潜流湿地施工组织设计
1. 前期准备:
规划蓄洪区域的边界和出流点,确定潜流湿地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成本预算,编制潜流湿地施工方案。
2. 施工队伍:
组织施工队伍,指派专职监理人员,负责对潜流湿地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工作。
3. 设备和材料:
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石头、泥土、钢筋、水管等等。
4. 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地点,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无障碍,搭建施工工棚和安装暂时性围墙。
5. 建设过程:
(1)开挖施工:进行基础规划,调整地形和河流床土地形,开挖潜流湿地基地
和作为水库的区域;
(2)铺设管道:将管道铺设在潜流湿地土壤表层下,在泥土中钻洞,排放雨水和废水,以及下放水和浸水的地下水;
(3)植被种植:种植适宜的植被,为潜流湿地内容提供保护,以便保护潜流湿地内容,并对环境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
6. 完工验收:
完成施工后,进行完工验收,确保潜流湿地建设符合设计方案和规划标准,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方案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2016年8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1)(一)基本情况 (1)(二)经济技术指标 (3)二、项目运作的模式及关键问题 (8)(一)项目的采购主体 (8)(二)项目PPP操作模式 (8)(三)项目的采购方式 (9)(四)项目公司的组建 (10)(五)项目合作期限 (10)(六)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 (10)三、项目风险的分配 (18)(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18)(二)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20)四、项目的交易结构 (22)(一)项目回报机制 (22)(二)项目补贴机制 (22)五、项目的监管架构 (28)(一)授权关系 (28)(二)监管方式 (28)六、项目的文件体系 (30)(一)项目PPP评审相关文件 (30)(二)项目磋商文件 (30)七、项目实施的阶段与时间 (31)(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31)(二)项目采购阶段 (31)(三)项目实施阶段 (31)八、社会资本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33)(一)资格预审主体条件 (33)(二)资金实力 (33)(三)相关业绩及资质 (33)九、评审原则和评审办法 (34)(一)评审原则 (34)(二)评审办法 (34)一、项目概况(一)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下简称“本项目”。
2、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涉及窦店、琉璃河、韩村河及周口店等4个乡镇。
大石河属拒马河支流,发源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西北二黑林山,于路村出市界,汇入北拒马河,全长129公里,流域面积1280平方公里。
3、项目工作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新建8座污水处理站:包括田家园(0.5万吨/日)、刘李店(0.3万吨/日)、燕都立民(0.2万吨/日),3站的一体化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站;以及洄城(0.06万吨/日)、芦村(0.03万吨/日)、南韩继(0.05万吨/日)、新街(0.12万吨/日)、白草洼(0.3万吨/日),5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新建1座污水处理厂:窦店污水处理厂( 1.5万吨/日);·提标改造2座污水处理厂:琉璃河污水处理厂(0.5万吨/日)、韩村河污水处理厂(0.4万吨/日);·新建污水收集管线13公里:包括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收集管线和琉璃河中心区污水收集管线;·污水处理厂站的配电工程:包含污水处理厂站的配电工程;·河道垃圾清理工程:相关河道的垃圾清理工作,清理总量约1万立方;·污水处理厂站占地及地上物拆迁:包含污水处理站的占地拆迁,以及窦店污水处理厂地上物拆迁(含管网收购);·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营管理:包含所有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营、管理、维护等工作。
水上浮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计划在某海滨城市开展水上浮台建设项目,以丰富当地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水上浮台建设项目。
2. 项目地点,某海滨城市。
3. 项目目标,打造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项目,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项目内容,建设水上浮台,提供水上娱乐、休闲、观光等服务。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前期准备。
在确定项目地点后,需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规划设计,确定浮台的规模、功能定位、设施设置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2. 浮台设计与制造。
根据市场调研和规划设计的结果,确定浮台的设计方案,包括浮台的形状、大小、材质、颜色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制造厂家进行制造,确保浮台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浮台安装与调试。
浮台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浮台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在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
4. 设施配套。
除了浮台本身,还需要配套相关设施,如水上游乐设备、休闲桌椅、观光设施等,以提供全方位的水上娱乐和休闲服务。
5. 安全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游客和员工的安全。
6. 营销推广。
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工作,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项目预期效果。
1. 丰富当地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体验。
2. 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
3. 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
1. 自然灾害风险,建设水上浮台需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如风暴、海啸等,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并加强设施的抗风险能力。
浮动湿地方案引言浮动湿地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广泛用于水体污染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浮动湿地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案以及应用案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估。
1. 浮动湿地的基本原理浮动湿地是一种利用浮动载体作为植物生长基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水体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浮动载体:浮动载体通常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耐候、抗老化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载体上生长着适应湿地生境的植物,并提供了生长的基质。
•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生物质。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蒸发,并提供湿地生态系统所需的氧气。
•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其中包括生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无机盐。
综上所述,浮动湿地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设计方案2.1. 浮动载体选择浮动载体的选择是浮动湿地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适的浮动载体应具备以下特点:•轻质:浮动载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浮力,能够支撑起植物和其他组件的重量。
•抗腐蚀:由于浮动湿地处于水中,浮动载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抗腐蚀性,以保证使用寿命。
•高孔隙度:浮动载体应具备较高的孔隙度,以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附着。
常用的浮动载体材料包括泡沫塑料、塑料格栅等。
2.2. 植物选择植物的选择是浮动湿地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合适的植物应具备以下特点:•耐盐碱性:由于浮动湿地通常应用于污染水体的修复,植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耐水浸:植物需要能够在周期性浸泡和排水的条件下生长。
•快速生长:植物的生长速度应适中,既能够有效吸收养分,又不会长得过快影响后续处理效果。
常用的水生植物包括芦苇、香蒲等。
2.3. 系统结构设计浮动湿地的系统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水体特性、污染类型和处理目标,一般包括以下部分:•进水管道:将污染水体引入浮动湿地系统。
⽣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录1⼯程概况 (1)1.1⽔库概况 (1)1.2项⽬概况 (1)2设计依据 (1)3浮岛池设计 (2)3.1⽣态浮岛技术 (2)3.2⽣态浮岛湿地设计 (4)3.3联锁式植草砖护坡设计 (6)3.4堰坝设计 (7)3.5排⽔沟设计 (13)4施⼯组织设计 (13)4.1施⼯条件 (13)4.2料场选择与开采 (14)4.3施⼯导流 (14)4.4主体⼯程施⼯ (14)4.4.1⽣态浮岛护砌⼯程 (14)4.4.2排⽔沟⼯程 (16)4.4.3河坝⼯程施⼯ (16)4.5施⼯布置 (17)4.6风、⽔、电供应及通讯 (17)4.7施⼯总进度 (17)4.7.1施⼯总进度安排原则 (17)4.7.2施⼯总进度 (17)4.8安全⽣产 (18)5投资预算 (19)5.1⼯程概况 (19)5.2计价范围 (20)5.3编制依据 (20)5.4⼯程造价 (20)1⼯程概况1.1⽔库概况xx⽔库坝址位于xx县xx镇xx村,属新墙河⽔系。
坝址距xx镇8km,距xx县城 29km,保护下游 0.65 万⼈⼝、0.7 万多亩耕地的⽣命财产与安全,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该⽔库集⽔⾯积为 18.05km2,坝址以上河道⼲流长度 10km,⼲流平均坡降5.4‰,⽔库正常蓄⽔位 52.2m(85 ⾼程系统,下同),设计洪⽔位 53.54m,正常库容 430 万m3,校核洪⽔位 54.03m,总库容643.9m3;死⽔位 45.7m,死库容 40 万 m3。
是⼀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1)型⽔库。
1.2 项⽬概况近年来,xx⽔库⽔环境污染等问题⽇益严重,⽔库⽔⽣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态现状① xx⽔库周边有⼤量农⽥,农⽥种植⽣产过程中为保证农作物⽣产和收获,经常使⽤⼤量肥料(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农⽤化学品,这些物质在⼟壤累积,在降⾬及灌溉的驱动下,肥料中的氮磷以及农药中的有机组分等通过径流等向⽔库迁移,造成⽔库⽔体污染。
潜流湿地施工方案潜流湿地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潜流湿地是一种将废水通过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净化处理的方式。
施工目标是建设一座工艺稳定、运行可靠、处理效果好的潜流湿地,以实现废水的有效净化和资源回收利用。
二、施工内容1.筹备工作:(1)确定施工地点:选择适宜地势、水源充足、顺应自然条件的场地建设潜流湿地。
(2)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潜流湿地的设计要求、规模和水质处理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3)采购材料设备:采购适用于潜流湿地施工的材料和设备。
2.基础工程:(1)地面平整:清理现场杂草和残留物,确保地面平整。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池塘和沟渠,注意清理土方过程中的垃圾。
(3)防渗处理:选择防渗材料,进行堤坝、基底和池塘的防渗处理。
3.湿地构筑:(1)分层填充:将合适的填充材料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填筑,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
(2)湿地植被: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进水系统:(1)污水引入:设计合理的进水管道,确保污水顺利引入潜流湿地。
(2)水流分布:通过设计合理的水流分布系统,保证污水在湿地中均匀分布。
5.出水系统:(1)收集系统:设计合理的出水收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收集到出水口。
(2)出水检测:安装水质检测设备,监测出水的水质情况。
(3)出水排放: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出去,满足环境保护标准。
三、施工方法1.土方开挖:采用人工挖掘和机械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准确、不破坏周边环境。
2.湿地构筑: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湿地填充和植被种植。
3.管道安装:进行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安装,确保管道连接牢固。
4.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各类设备,如水泵、阀门、水质监测设备等。
四、施工进度安排1.初步准备:包括场地选择、方案制定、材料设备采购等,预计用时1周。
2.基础工程:包括地面平整、土方开挖、防渗处理等,预计用时2周。
3.湿地构筑:包括分层填充和湿地植被,预计用时3周。
****漂流项目规划设计书1 基本情况 (6)1.1 自然地理概况 (6)1.1.1 地理位置 (6)1.1.2 地形地貌 (6)1.1.3 气候条件 (7)1.1.4 森林植被 (7)1.1.5 自然资源 (8)1.2 社会概况 (8)1.2.1 历史沿革 (8)1.2.2 交通条件 (9)2 资源状况 (9)2.1 河流状况 (10)2.1.1 河弯 (10)2.1.2 跌水 (11)2.1.3 深潭 (11)2.1.4 漂流隧洞及其它 (12)2.2 其他自然景区 (12)2.2.1 杨江源景区 (12)2.2.2 舜皇岩景区 (13)2.2.3 石长城景区 (13)2.2.4 龙潭江景区 (14)2.2.5 老山界景区 (15)2.2.6 高峡平湖景区 (15)2.2.7 马头山景区 (16)2.2.8 御陛源景区 (17)2.2.9 舜峰科考探险区 (17)3 漂流条件分析 (18)3.1 气候条件优势 (18)3.2 旅游资源优势 (18)3.3 区位优势 (19)3.4 机遇优势 (19)3.5 投资优势 (19)4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20)5 项目规划发展战略思路 (21)5.1 项目规划指导思想 (21)5.2 项目规划依据 (21)5.3 项目规划原则 (22)5.4 项目规划性质定位 (23)5.5 项目开发总体目标 (23)5.6 项目开发的任务 (23)6 建设项目规划及措施 (24)6.1 河道整治 (24)6.2 码头 (25)6.3 道路规划 (25)6.4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26)7 环境容量估算 (28)8 基础设施规划 (28)8.1 给水规划 (28)8.2 排水规划 (29)8.3 供电规划 (30)9 景区绿化规划 (31)10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31)10.1 指导思想和原则 (31)10.2 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32)10.3 旅游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32)10.4 旅游环境保护主要要素保护目标 (33)10.5 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4)11 漂流安全管理措施 (35)11.1 漂流安全组织机构 (35)11.2 建设漂流安全管理体系 (36)11.3 完善漂流救助体系 (36)11.4 漂流安全管理 (36)11.4.1 漂流安全管理措施 (36)11.4.2 漂流紧急救助预案 (37)11.4.3 漂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37)12 旅游形象传播与市场营销策划 (38)12.1 媒体广告策略 (38)12.4 市场营销策略 (40)13 效益分析 (41)13.2 旅游收入估算 (49)1 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位置天桥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西南部,地处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三县(湖南东安县、广西全州县和湖南新宁县)交界之处。
东海县西双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探讨作者:孙娟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建设与保护湿地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调研,认为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必要性,即是保护湿地系统的需要、是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是传承湿地文化资源的需要。
并从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管理能力方面系统阐述湿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西双湖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保护措施;江苏东海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37-02东海县位于江苏北端,东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据黄海70 km,西与山东马岭山与山东省郯城县分界,南与沭阳为邻,北与山东临沭县交界,东北沿新沭河与赣榆区相望,西南与新沂市相连,是新亚欧大陆桥头堡西行第一县。
东海县地属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陵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 km,南北最大距离54 km,全县总面2 250.6 km2。
1 西双湖湿地群落结构江苏东海西双湖湿地公园总面积719.2 hm2,按功能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
西双湖陆地生态系统常见森林植物群落有2类,一是以杨树、垂柳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群落,二是以落羽杉、水杉、马尾松和雪松等为主的针叶林群落。
水生生态系统优势植物群落有3类,一是以荷花、茭草、香蒲和芦苇等本土植物为主的挺水植物群落,二是以水鳖、睡莲、荇菜等为主的浮水植物群落,三是以菹草、金鱼藻、狐尾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
据调查,西双湖湿地公园内有高等维管植物94科242属362种,底栖生物32种,鱼类66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7种,哺乳动物13种,鸟类130种。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其中,列为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易危级别的有4种,为中华鳖、无蹼壁虎、鸿雁、小白额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二级保护植物2种,为野菱和野大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为白额雁、鸳鸯、东方角鸮、长耳鸮、短耳鸮、苍鹰、赤腹鹰、雀鹰、红隼、燕隼、游隼;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33种;列入《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31种。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1)1.1.1.1治理目标 (1)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1)1.1.1.3人工湿地设计 (3)1.1.1.4植物选择 (4)1、配置原则 (4)2、配置分析 (4)3、配置选择 (5)4、种植要求 (5)1.1.1.5工程量统计表 (6)1.1.1.1治理目标本项目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漷县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净化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地表口类标准,本次共建设人工湿地21 座。
选择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湿地工艺。
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工程区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同时充分考虑该流域生态恢复及湿地景观效果,利用湿地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形成缤纷沼泽、芦苇溪岸、栈桥水畔等湿地小品景观。
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人工湿地类型按照水流方式不同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污水在湿地土壤表面漫流,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构造而成,同自然湿地净化原理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地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表面流湿地充氧效果好,投资少。
不足之处是这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湿地床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净化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潜流湿地:通过铺设炉渣、沸石、陶粒、砖块、碎石、细砂、土壤等填料层,使污水在湿地地表下渗流,充分利用湿地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处理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水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垂直潜流湿地示意图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工艺与组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2本项目湿地形式选择,主要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原理等多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作为本方案的湿地建设工艺。
湿地工程运行方案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等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面临严重的退化和污染,为了保护湿地,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湿地工程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
本项目位于某市区域内,由某局负责设计、建设、运行。
项目占地2000亩,主要包括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生态公园建设等内容。
为了使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方案对湿地工程的运行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措施。
1.2 目的和意义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湿地工程的正常运行,保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湿地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环保效果和社会效益,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范围湿地工程范围包括A、B、C三个区域,总面积为2000亩。
其中A区域为湿地修复区,B区域为生态公园区,C区域为水体治理区。
工程主要包括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体治理、景观建设等内容。
2.2 工程内容湿地修复:对已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包括植被恢复、水浸恢复、养护管理等。
水体治理:对河流和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包括水质监测、水生物调查、水中植物覆盖等。
生态公园建设:在湿地周边建设生态公园,包括游步道、休闲座椅、生态景观等。
2.3 运行机构本工程的运行机构为某局环保科,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监测管理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将建立一个湿地工程管理委员会,包括相关专家和社会团体代表,负责工程的决策和监督。
第三章工程运行管理3.1 运行目标湿地工程的运行目标是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具体包括:水质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美观、社会效益显著等。
3.2 运行原则本工程的运行原则是科学、规范、创新、可持续。
在运行过程中,将遵循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恢复、环境协调等原则,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某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1.2 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区1.3 项目背景:某某湿地是该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功能恢复能力减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受损区域,净化水体,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制定本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二、项目建设目标2.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重建湿地生态功能。
2.2 提高湿地的生态景观价值,促进湿地旅游和观赏功能。
2.3 促进湿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湿地对于气候调节、水资源调节的功能。
2.4 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打造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湿地旅游产业。
三、工程规划设计3.1 湿地保护区域规划根据湿地保护和管理要求,划分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核心保护区内不建设任何设施,缓冲区适当设置观赏台、生态小径等设施,合理利用区可以设立教育展示中心、休闲餐饮设施。
划分出适当的生态恢复区域,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和防治湿地侵蚀。
3.2 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对受损湿地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例如重建水生植物群落、建设人工湿地、修复湿地水系和生态链路。
通过引入湿地植被栽植、生态堤坝建设,促进湿地水质净化和水量调节,改善湿地环境。
3.3 湿地景观设计根据湿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出自然、恢复、生态、可持续的湿地景观,合理设置湿地观赏平台、生态步道、生态湿地花园等设施,丰富湿地观赏空间,增加湿地的旅游吸引力。
3.4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湿地周边区域推广生态农业,将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实现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3.5 生态教育展示中心建设建设生态教育展示中心,开设生态课程,组织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开展湿地科普和生态体验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和生态环境的认知,促进生态保护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水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恢复工程实施方案
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通过水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恢复工程,提高当地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目标
1. 落实水环境保护政策,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
2. 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
3. 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效益。
实施方案
一、水道湿地建设
1. 选择适宜的湿地建设区域,确保湿地的面积和地形满足建设需要;
2. 根据本地土壤特性、水体状况及当地生态系统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湿地种植方式和植物种类;
3. 保护湿地建设区域周边生态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水生态恢复工程
1. 改善水体水质,采用生态修复和植物滤池等技术手段,提高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
2. 营造适宜的水生态环境,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预期效果
1. 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水体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水生态系统恢复,物种多样性得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3.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计划
本项目计划于明年开始启动,预计历时三年完成。
实施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和
社会组织合作,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