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之万物皆备于我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43
孟子最有名的十句话孟子最有名的十句话1一、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尽心上》天下的万事万物,都蕴藏在我的心中。
二、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将天下让与别人容易,为了天下找到贤能之人却是十分困难的。
三、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告子上》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滋养,没有什么物体是不能够生长的。
如果失去了其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会不消亡的。
这句话指明了,一定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四、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公孙丑上》上天降下的灾祸尚且可以躲避,但是如果自己造成的罪孽,是不能够逃避的。
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有好的时机,不如有着好的环境。
有着好的环境不如人们能够同心协力。
六、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鼎鼎大名的木匠,教导徒弟时必定用圆规和曲尺,向他学习的人,也必须用规和矩。
意谓要遵循法则。
七、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形容正大刚直。
别人问:孟先生您擅长什么?孟子回答:。
我善于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我善于养成自己拥有浩然之气。
孟子解释:这“浩然之气”,就是一种由道与义配合起来养成的、在自己日常行为中逐渐积累善行所形成而内存于心中的,以至于能充塞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
孟子表明这“浩然之气”是一种坚持道义、自我养成、存于内心、见于行为的气概和精神状态。
八、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孟子·尽心上》成章:古称乐曲终结为一章,这里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
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大的波澜。
太阳月亮有光辉,能透过细微的缝隙照到一切。
九、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加在某个人身上时,必定先要磨炼他的意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窘他的处境,扰乱他做的事,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孟子·尽心上》有一章:“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虽短短数语,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观念:诚、乐、恕、仁均含于其中。
而其义理蕴涵,则更为精微。
本文拟对孟子此章进行一番发掘与诠释,以求彰显其所含之深层义理结构。
这种诠释的工作由于是诠释者与文本的双向交融,其结果自难免会有伽达默尔所云的“成见”,但诠释又必得奠基在古人及其文本心意相通而有共鸣共振之基础上,如此诠释者方能深入其中,得其三味。
由此,诠释又绝非只是“成见”或“增益见”。
如果要从诠释学的角度进行某种定位的话,本文的工作或应属“蕴谓”与“当谓”的层面。
[1]一、孟子关于“万物皆备于我”的认定,可以说在某一个方向上开启了后世儒家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路。
这在宋明儒学中尤为明显。
程明道、陆象山、杨慈湖、陈白沙、王阳明等不同儒者各自的某些论说,皆与之一脉相承。
孟子的这种论断当然是他个人的,后世各位儒者基于各自不同体验所得出的结论也均是个人的,所谓“个人的”、“体验的”,似乎均显示出某种“主观的”意味,但是,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体验”,既然都指向某种近乎同样的样态,那么这无疑又传递出了关于某种“客观的”东西的消息。
因此,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便不能简单视之而轻轻放过。
既然从这个看似主观的命题中泄露出了某种客观性,那么我们就必须作尽可能源始地追问。
“万物皆备于我矣”显然是对物我关系的一种领会与把握。
但是,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万物是备于我?在“万物皆备于我”的状态下,“万物”是什么意义上的万物?“我”是什么意义上的我?而“备”又是怎样的一种“备”呢?“我”是一个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只要“我”存在着,“我”就得和其它世界内在存在者发生关系。
许多思想家都以不同的概念和表达方式说明了人不可能是孤立绝缘的绝对个体,否则就不能是一个现世的存在。
人在世上的生存活动使人和其它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一)《孟子·尽心上》有一章:“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虽短短数语,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观念:诚、乐、恕、仁均含于其中。
而其义理蕴涵,则更为精微。
本文拟对孟子此章进行一番发掘与诠释,以求彰显其所含之深层义理结构。
这种诠释的工作由于是诠释者与文本的双向交融,其结果自难免会有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所云的“成见”(Vorturteil),但诠释又必得奠基在古人及其文本心意相通而有共鸣共振之基础上,如此诠释者方能深入其中,得其三味。
由此,诠释又绝非只是“成见”或“增益见”。
如果要从诠释学的角度进行某种定位的话,本文的工作或应属“蕴谓”与“当谓”的层面。
1]一、孟子关于“万物皆备于我”的认定,可以说在某一个方向上开启了后世儒家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路。
这在宋明儒学中尤为明显。
程明道、陆象山、杨慈湖、陈白沙、王阳明等不同儒者各自的某些论说,皆与之一脉相承。
2]孟子的这种论断当然是他个人的,后世各位儒者基于各自不同体验所得出的结论也均是个人的,所谓“个人的”、“体验的”,似乎均显示出某种“主观的”意味,但是,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体验”,既然都指向某种近乎同样的样态,那么这无疑又传递出了关于某种“客观的”东西的消息。
因此,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便不能简单视之而轻轻放过。
既然从这个看似主观的命题中泄露出了某种客观性,那么我们就必须作尽可能源始地追问。
“万物皆备于我矣”显然是对物我关系的一种领会与把握。
但是,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万物是备于我?在“万物皆备于我”的状态下,“万物”是什么意义上的万物?“我”是什么意义上的我?而“备”又是怎样的一种“备”呢?“我”是一个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只要“我”存在着,“我”就得和其它世界内在存在者发生关系。
许多思想家都以不同的概念和表达方式说明了人不可能是孤立绝缘的绝对个体,否则就不能是一个现世的存在。
原创【经典解读】孟⼦: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诚,乐莫⼤焉。
强恕⽽⾏求
仁莫近焉。
【原⽂】
《孟⼦·尽⼼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诚,乐莫⼤焉。
强恕⽽⾏,求仁莫近焉。
【译⽂】
万物之理本就近在眼前、在内⼼之中。
向内在⽣命求索,道理就会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没有
⽐这个更⼤的快乐了。
以之为起点,努⼒把这个道理推⼰及⼈,仁就在此处。
【解读】
天⼈本就合⼀,只是⼈向外逐物,未曾反躬⾃省,向内关照此合⼀之真实。
天本是诚⽽⽆欺
的、实实在在的,只有⼈动思审虑、谋算作伪。
故真反⾝者,能与天合⼀,享其天爵,安其天
乐,此谓修⾝,此谓明道。
并以此推⼰及⼈,近⽽远之,以合内外,可谓仁矣。
万物皆备于我【教学目标】1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2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初步了解文中体现的孔子“礼乐治国”思想。
【教学方法】以导读法突出分析的思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以研讨法与学生平等对话,挖掘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研究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来体会孔子的思想。
(板书题目。
)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就要熟悉课文,我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看屏幕,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略。
)(提示:学生在课下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着理解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在设计习题时整理了“如、方、与、以”4个重要词语,整理了2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归纳了3个宾语前置的句子。
这些知识对于充分预习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发现规律。
)二、品析研读师:在理解了一些词句的基础上,我们来看课文,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他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孔子的四个弟子都有什么样的志向?(生朗读。
)师:非常好。
我们在诵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人物性格,尽量读出恰当的语气。
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读出孔子亲切的口吻来。
通过初读我们了解了曾皙的志向与前三个人的志向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前三个人,哪位同学能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一下前三个人的志向?生:子路——有勇知方;冉有——为国足民;公西华——愿为小相。
(师板书。
)师:那么,三子之志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生:三人都愿为国,都愿意做官,愿意参与政事。
师:好,他们的志向与孔子的思想是否有一致的地方?生:都体现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作者: 陈宪猷
出版物刊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3-37页
主题词: 孟子;性善说;天道;万物;王道
摘要: “万物皆备于我”,是孟子性善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十分朴素的天道自然色彩,它上与天道相关,下与万物相联.“天”乃自然之天,它客观存在,运动变化,生生不息.此之所谓“善”.人与物是天道自然之一体,而受日趋于善之大道所制约,故人与物之性不能背离天道自然之性,即趋善之性.如是,则人与物固有相通之理,人性之善必通过与具体物之交往而表现,而充盈;离开具体物则其善性不显,更无善性可言.故“万物皆备于我”者,谓我与万物之情理本皆相通,据此情理则可得进退、行藏之宜.孟子并由此而引申其王道教化的主张,于是始带有政治、道德的倾向性.。
万物皆备于我哲学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这个“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原理。
你说啥是万物皆备于我呀?就好比咱平常过日子,你瞧那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那微风轻柔地抚摸脸庞,这大自然的一切是不是都围绕着咱呀!这就有点万物皆备于我的意思啦。
你想想看,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经历,每一种情感,不都是为我们准备的吗?就像那桌上摆着的美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味蕾;那本精彩的书,是为了充实我们的头脑;那和朋友的欢笑,是为了让我们感受情谊的美好。
这不就是万物皆备于我嘛!咱出门去,看到那山川河流,那花花草草,它们可不就在那等着我们去欣赏嘛。
咱去经历一场冒险,遇到的那些困难和挑战,不也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嘛。
就好像打游戏,那些怪兽就是给我们练手的呀,打败它们我们才能升级呀!再说说我们的梦想,那也是万物皆备于我的体现呀。
那梦想就像是远方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为了实现梦想去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不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嘛。
难道不是吗?你说要是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的生活得多无趣呀。
我们得感恩呀,感恩这一切都为我们准备好了。
就像那首歌唱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可不是嘛,万物皆备于我,我们得好好去珍惜,好好去感受。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万物皆备于我,它可不是让咱变得自私自利哦,而是让我们更加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每一个瞬间。
你想想,要是你总觉得啥都跟你没关系,那活着还有啥意思呀。
但要是你能感受到万物皆备于我,那每天都能过得开开心心的,多好呀!咱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喜欢画画,那画笔、颜料、画布,不都是为你准备的嘛。
你用它们画出你心中的美景,那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呀。
这就是万物皆备于我在你爱好中的体现呀。
还有呀,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也是万物皆备于我呢。
他们的陪伴、支持、爱,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我们也要用我们的爱去回报他们呀,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快快乐乐的呀。
所以呀,朋友们,要相信万物皆备于我,好好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别总是愁眉苦脸的,多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