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意产业园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45 MB
- 文档页数:32
一、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二、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
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
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
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
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三、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四、地方特色型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
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五、休闲娱乐型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深圳市壹玖捌零产业集团是深圳的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致力于成为中国产业新城有影响力的企业,坚持“一企业一亮点一产业链,构建产业价值一体化平台”的理念,确立以产业新城为核心产品的业务模式。
1980油松漫城产业园,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目前园区对外招租的有面积116-2400平方左右的独立办公空间、10-70平方联合办公空间、商务公寓、商业旺铺等。
产业园为老旧工业区翻新重组开发。
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成为龙华的文化创意地标之一。
同时,园区积极搭建政策、人才、法律、金融等服务平台,引进餐饮、公寓、商超等生活配套服务体系,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项目背景】油松漫城产业园依托九十年代的油松第二工业区工厂旧址,通过更新改造,其中国禅性园林风格受到众多文化创意工作者的青睐,逐渐形成了集文化、科技、创客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运营状况】可入驻企业800余家,预计年总收入2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发展模式】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盈利模式】经营性收益(餐饮、公寓、商超等)+店铺/办公场地租赁;油松漫城产业园内分为1980创客之家、1980设计师公寓、共享空间、消费空间和园林办公楼群。
1980创客之家:主要为各类创客提供聚会,社交和展开合作的地方,2020年开始入驻,1980独立经营、独立投资。
1980设计师公寓:带政府补贴的高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云智能管理,户型主要为单独居室和一居室为主。
共享空间:包含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共享路演厅、共享会议室和共享咖啡吧等。
消费空间:以商超、咖啡厅和餐厅为主,无需外出,即可满足园区内工作、生活的需要。
园林办公楼群:以各色主题庭院和错落有致的水景亭榭为主,配以不同造型的佛像,让人心怀虔诚的敬意,在这里思考佛道的智慧,享受心灵的宁静和悠远。
园区价值1. 历史价值:对厂区原有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特色,进行适应性的再生改造设计,使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得以保留,对历史、今天产生深远影响。
2. 社会价值:见证了人类的巨大变革,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盘活老化的工业遗产,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3. 经济价值: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将文化与创意完美的结合,彰显着深圳油松的转型和升级,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
创新元素大本营:深圳田面创意产业园□本刊记者/ 旷炳杰难以想象,10栋废旧厂房转身即为创意园;难以想象,一个大型文化项目从动工到启用仅耗时2个月;难以想象,这里汇聚了全国50%以上的设计市场……这一切都发生在深圳田面的创意产业园——设计之都[1]。
腾笼换鸟设计梦工厂栖身旧厂房统一的黑白灰色调、千奇百怪涂鸦的主题、简单明了的建筑线条……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区地带,田面设计之都以其充满简单、时尚、环保符号的建筑群,与周围普通楼房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一道特别的城市风景线。
有谁能想到,这里数年前还曾是钢铁轰鸣的田面工业区。
这一切改头换面的源头还要从深圳田面村旧城改造说起。
田面村地处深圳中心区的福田区,近年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随着深圳城市环境与经济结构调整日益提速,历史遗留产物的城中村日渐与其国际化都市中心区的形象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成为城市“伤疤”。
这些城中村虽身处黄金地段,但产业效益并不高,难以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置换、人口优化迫在眉睫,旧城改造成为城市扩大升级的发展路径之一。
从1998年起,深圳田面村启动了历时4年的旧村改造工程,曾经为迎合港资企业入深而盖建的10栋工业大厦面临着即将被推倒重建的命运。
此时,福田区委、区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决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旧工业区、旧村旧城改造相结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腾笼换鸟”,调整产业结构。
因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中心城区突破发展瓶颈的求解点,更是城市的“无形资源”。
2006年,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狮)相中了田面这块宝地,投资1亿元,将田面工业区的10栋工业厂房装修翻新,开始了田面转型为设计之都的征程。
产业空间置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福田区专门成立了由时任区长李平为组长、区文产办等16个职能部门参与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派专人驻点沟通协调,与田面股份公司一道做好原租户的清退、补偿工作,区领导每周都召开一次协调会,到现场办公。
对此,灵狮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刘勇利感叹:“没有市、区政府的支持,仅靠企业的力量,设计之都不可能这么快就能运营。
华侨城创意产业园调研报告华侨城创意产业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作为深圳市首个国家级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对深圳市以及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华侨城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华侨城创意产业园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其空间布局和运营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发展状况华侨城创意产业园规划面积800亩,已建成面积400亩,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入驻,涵盖了设计、影视、动漫等多个创意领域。
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创意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2. 特点分析(1)资源优势: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依托深圳市政府支持和丰富的创意资源,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创新氛围浓厚:华侨城创意产业园注重打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创意企业,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和资源对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3)配套设施完善:华侨城创意产业园拥有现代化办公楼、会议中心、展览馆等配套设施,同时配备了高速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满足了企业的各项需求。
(4)产业协同效应: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内不同领域的创意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 存在问题(1)空间利用不充分:部分企业仍未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存在一定的空置率和浪费现象。
(2)人才培养不足:虽然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引进了大量优质企业,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高级设计人才和创意人才的匮乏。
(3)创意成果转化难度高:一些企业在创意产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四、建议与对策(1)优化空间布局: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应进一步改进空间利用机制,通过减少空置面积和引进更多创意企业,提高整体利用效率。
粤港澳(深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宣传方案一、宣传主体(一)简介粤港澳(深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由深圳市永顺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金蔷薇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斥资打造的“产业聚合型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时尚创意城石龙仔路18号,聚集粤港澳三地影人,影视产业链已现雏形,开发价值极大。
(二)产业园概况为响应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关于“加强引进和培养电影高端人才,建立粤港澳台电影人才培养孵化基地,加强对青年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及其他电影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广东电影市场输送更多优秀电影人才”的号召,投资打造粤港澳(深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于2016年1月19日盛大启动。
来自粤港各界领导、台前幕后影人、粤港影视公司、深港媒体等百位嘉宾到场助阵,八一书画院赵承业将军特别赠字“汇聚粤港澳人才,打造粤港澳影视精品”祝福产业园。
启动仪式上签署了金蔷薇奖人才孵化基地落户和三家影视制作技术公司落户该园区的协议。
(三)地理优势粤港澳(深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深圳龙华新区大浪北路,具有坐拥粤区、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缘优势,为整合三方资源和影视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另外,产业园坐落在羊台山脚下,位于深圳的中轴线--福龙路的北端,是深圳中脉龙头之地,3分钟车程可到机荷高速入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四)产业园定位粤港澳(深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集合影视艺术创作、影视技术制作、影视人才孵化、时尚创意设计、文化主题酒店、文化创客空间、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产业聚合型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内初设“三大产业基地”,即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基地、国内领先的影视创客基地、星级影视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规划“五大功能板块”:影视主题酒店、高科技摄影棚、影视制作中心、影视创客空间和影视人才孵化基地。
产业园未来将打造成涵盖影视拍摄、制作、流通、服务及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电影发布会、文化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此次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课题是《中国(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一、关于园区:1、简单介绍园区位处深圳CBD核心区,由原田面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1.5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米。
由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与运营服务商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投资运营。
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孵化、评估及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共进驻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设计企业170多家。
2、灵狮模式的核心: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及运营服务灵狮模式的核心内容概括为:整合产业资源、打造6+1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对接、培育产业集群,其中,打造6+1平台是: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即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和一个五星级管家式物业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平台、培训与认证服务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品牌推广平台。
灵狮模式(如图):二、园区值得借鉴的地方1、实现两个“提供”提供完备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提供完整的工业设计产业链2、搭建三大“平台”搭建完善的基础服务平台搭建完整的增值服务平台搭建互动的国际推广平台3、对于入驻的创意机构,华侨城经过严格的筛选,其中能不能拿出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是一条重要的标准。
“田面‘设计之都’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把具有潜力的创意企业和设计师挖掘出来,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将他们推向台前。
4、园区工业设计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始终作为园区运营模式的核心,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建设和市场实践,平台在园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吸引、集聚、孵化、对接、引导的产业促进核心作用,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形成了符合工业设计产业化市场实际需求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政府、运营商和园区企业多赢的局面,并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实践成果,具体如下:A、吸引集聚——形成区域性高端产业集群B、创意工厂——建成一期设计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设计研发主要设备的价格都在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单单依靠设计企业本身,是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采购费用的。
深圳市产业园大宗交易案例咱今儿来说说深圳产业园的那些大宗交易事儿。
先讲讲南山科技园那边的一个案例。
有个大型的科技产业园,位置那叫一个绝,周边全是那些高科技的企业,什么互联网大厂啊,创新科技小独角兽啊,都在那一片儿。
这个产业园之前的业主呢,因为要转战海外市场,打算把整个产业园给卖了。
这时候有个本地的投资集团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这个投资集团啊,那眼光可毒了。
他们一看这产业园,虽然建筑有点年头了,但是内部的空间布局特别合理。
一层楼的挑高足够,很多企业喜欢这种空间,方便他们搞那些有创意的办公装修,像什么双层办公区之类的。
而且产业园里的配套设施在当时也算挺先进的,有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还有专门为员工设置的休闲区,像那种带户外花园的咖啡吧,员工在休息的时候能在那晒晒太阳,喝喝咖啡,灵感说不定就“蹭”地一下冒出来了。
价格谈判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卖家呢,心里想着这产业园怎么也值个天价,毕竟地段在那摆着呢。
买家呢,虽然也知道这地方好,但也不能当冤大头啊。
买家就开始各种找毛病,说这建筑外观有点旧了,需要重新装修,这得花不少钱呢;还有园区的停车位有点紧张,这在深圳这个到处都是车的地方可是个大问题。
卖家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最后两边讨价还价,就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你来我往,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这一笔大宗交易啊,在当时可是在南山的商业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
再说说宝安那边的一个产业园大宗交易。
这个产业园主要是面向制造业的。
里面的厂房啊,各种规格都有,小到几百平米适合那种小型的精密制造企业,大到上万平米能容纳大型的生产设备的厂房。
这个产业园被一家外地的企业集团看中了。
为啥呢?因为这家外地企业集团想在深圳拓展业务,建立一个华南地区的制造基地。
他们考察了好多地方,就觉得宝安这个产业园最合适。
这里交通方便啊,离港口近,原材料运进来方便,成品运出去也快。
而且宝安这个地方制造业的产业链很完整,上下游企业都在附近,方便合作。
可是这交易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永丰源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介
1、产业园的定位:以瓷文化为主体的观澜瓷硅谷(简称:观澜瓷谷);
2、产业园的建设:站在美国硅谷的定位高度,建设中国的陶瓷硅谷
(简称:瓷谷),也是以瓷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城市主题公园;
3、产业园的核心:将陶瓷文化、人才、产业三者合一,将中国陶瓷文
化的核心留在深圳;同时吸引世界各国陶瓷著名企业及大师进驻,打造出陶瓷总部基地,最终是为振兴中国陶瓷。
4、公园的功能:
A、中国瓷文化展示体验中心(文化旅游方面)
B、国际瓷器博览交易中心(展示、交易方面)
C、国际瓷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现有日本九谷陶瓷加入)(研发方面)
D、国际瓷文化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培训、交流方面)
F、国际瓷文化论坛(国际陶瓷业的话语权方面)
5、产业园建设规模:
产业园内的总建筑面积为:约91公顷,位置:五和大道东侧、景田路西侧、观天路北侧
现正在完成环评审批工作,下一步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特区1980文化创意产业园调研报告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深圳的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华强文化科技、A8网络音乐、中青宝动漫游戏公司等文化创意企业都逆市飘红,为深圳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深圳市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深圳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实现156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GDP 的9.8%;占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28%,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对推动深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中,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发挥了很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数字显示,2015年深圳有54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17家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11家。
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重点领域,在产业内容、综合规模、规划起点、人员结构、资金投入、经济效益、服务平台建设、自主知识产权、进驻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创意设计类10家,文化软件类4家,动漫游戏类3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类9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3家,高端工艺美术类16家,数字出版类3家,文化旅游类1家,高端印刷类2家,产业教学培训类3家。
[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和产业集聚、交流的重要平台。
根据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简称文产办)的相关文件规定,深圳市文化创意园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完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符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二是有明确的行业特色和定位,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三是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四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融资等公共服务;五是园区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入住文化创意企业20家以上,并占全部入驻企业的60%以上;六是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发展中产业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发展中,城市往往是产业的聚集地,而产业则是城市经济的支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产城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一、产城融合的概念和特点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和发展,使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与城市紧密结合,实现互动发展。
2. 产业在城市中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的经济核心竞争力。
3. 城市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
4. 通过创新和协同,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优化集约发展。
二、产城融合的实践案例1. 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通过创新金融、贸易、产业等方面的规则与制度,打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壁垒,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该区落户,形成了金融、贸易等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2. 纽约创意产业园:纽约将原先废弃的工业区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企业和年轻人才,为该区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繁荣。
3. 深圳创新产业园:深圳在发展创新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创客空间等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产城融合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同时,产城融合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挑战:产城融合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需要解决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协调问题,避免产业过度聚集和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解决产城融合的规划和管理问题,提高城市的整体规划能力和治理水平。
四、产城融合的启示和建议1. 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和机制,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扶持和支持。
2.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避免产业过度集中和城市空间扩张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