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 格式:pdf
- 大小:98.64 KB
- 文档页数:2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5。
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应高于此需肥量。
即如果每亩产量要达到400~600公斤,全年总施肥量每亩为40~60公斤硫酸铵(有效含量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成分含量16.8~17.5%),或等氮量的氯化铵(有效成分含量为22%~25%),或等氮量的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5%~46%)。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以抽穗为界限。
在此期水稻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20天就达到最大值。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水稻对钾肥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抽穗后基本不需要钾肥。
- 1 -。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
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
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
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
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
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水稻高产区“3414”肥效试验摘要在水稻高产区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肥仍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而钾肥施用效果不太明显;最大施肥量为纯N 263.03kg/hm2、P2O5 137.30kg/hm2、K2O 91.63kg/h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7.47kg/hm2、P2O5 98.54kg/hm2、K2O 69.67 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高产区通过氮磷钾肥不同施用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和相互效应,找出水稻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最大施用量。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辽星1;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硫酸钾(含K2O 50%)。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设计,设N、P、K 3个因素,0、1、2、3共4个施肥水平(见表1),共14个处理,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方法试验设在红菱镇北红村村西,供试土壤为水稻土,基本理化性质见表2。
试验于5月12日施耕整地、划小区;5月23日人工插秧;5月26日撒施底肥,施入1/3的氮肥(尿素),全部的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分别于6月8日、6月20日追施氮肥,第1次追剩余2/3氮肥的70%,第2次追30%;5月31日喷施丁草胺+草克星中耕除草;6月1日喷施象甲净,7月15日喷施稻丰灵进行病虫害防治;10月8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由表3可知,处理14(N2P1K1)穗数和穗粒数都高于其他处理,结实率排第5位,千粒重较低,位居第9。
无氮区(N0P0K0、N0P2K2)千粒重最高。
处理11因施氮肥过量,结实率低。
2.2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处理14(N2P1K1)较无肥区增产近100%,产量最高。
处理9和处理6产量相当,分别位居第2、第3位,较无肥区分别增产90.3%、90.1%,其他处理除不施氧处理(N0P2K2)外,增产幅度也均在60%以上。
潘集区泥河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摘要通过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
结合潘集区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4kg/667m2、5kg/667m2、7kg/667m2,此时产量预计为661.3kg/667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安徽淮南;潘集区泥河镇中图分类号s511;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024-02为进一步研究安徽淮南地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于2008年5~10月,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李村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土田,麦稻两熟制,前茬为小麦。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试验前采土化验:ph值6.01,有机质22.16g/kg,碱解氮96.25mg/kg,速效磷14mg/kg,速效钾123mg/kg,该土壤肥力在当地有一定的代表性。
1.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协优084,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供试肥料为:淮南产尿素,含纯氮46%;铜陵产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 12%;俄罗斯产氯化钾,含氧化钾60%。
1.3试验设计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以650kg/667m2为目标产量,设14个处理,施加不同比例的尿素、过磷酸钙、氧化钾肥料,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4kg/667m2、五氧化二磷4 kg/667m2、氧化钾6kg/667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为20.3m2,各小区间设50cm宽田埂,薄膜覆埂防渗漏,单排单灌。
四周设保护行2m以上。
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设置见表1、表2。
1.4试验实施5月5日育秧,6月23日整地, 27日氮、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施用,不追肥。
28日移栽大田,约栽1.5万穴/667m2。
水稻肥氮磷钾比例
水稻肥氮、磷、钾比例可以根据土壤类型、生长期、品种等因素进行
调整,但一般来说,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肥氮、磷、钾比例如下:
1.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氮磷钾比例为1:1:1,一般采用有机肥为主。
2.长叶期和分蘖期:氮磷钾比例为2:1:1,适量添加有机肥。
3.吐丝期和灌浆期:氮磷钾比例为1:2:1,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
4.成熟期:适量添加钾肥,促进籽粒充实,促进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水稻肥氮、磷、钾比例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施肥量也要根据土
壤肥力和作物需要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浪费和污染。
稻氮磷钾的用量1、按测土配方施肥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原理确定氮素用量。
即化肥氮素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氮素吸收系数。
五种主要作物每百公斤经济产品对氮素的吸收量(公斤)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到增产因素,目标产量可按比前几年增产10%计,如上年单季晚稻产量为500公斤/亩,今年目标产量可确定为550公斤/亩,计算氮素施用量一般在12-13公斤/亩左右。
二是考虑到土壤肥力因素,肥力水平高的可在理论用氮幅度内从低掌握氮肥用量,反之适当增加用量。
三是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将氮肥施用水平再适当增加10%左右,即14公斤/亩左右(有机肥氮素不计在内)。
2、按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养分与前茬作物实际情况合理配施当季作物磷钾肥。
不同作物、茬口、土壤磷钾养分下磷钾肥施用量推荐表在生产中,按当地化学磷钾肥品种及含量,折算成实物量。
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钾肥一般作前期追肥施用。
油菜田要重视施用硼肥,以基施硼肥每亩用量1公斤为宜。
3、确保施用有机肥。
提倡施用畜禽厩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或施用商品有机无机肥料。
4、因地制宜推广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如降低氮肥作基肥比重、氮肥深施、使用缓释肥等。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有机质、全氮四级以下属于偏低。
有机质除培肥因素外,受水的因素较大。
• 土壤有效磷小于5ppm 为严重缺磷的上限,但有效磷受温度、水分的制约,各个季节的含量是不同的,除考虑土壤外,还考虑作物的需要(早稻、晚稻、油菜等),目前蔬菜土壤有效磷积累较快,主要是施用的影响。
土壤速效钾小于50ppm 为严重缺钾,含量受母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影响,河谷平原相对较低。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有机质(%) >4%3—4%2—3%1—2%0.6—1%<=0.6 全氮(%)> 0.2 0.15--0.20 0.10--0.15 0.075--0.100.05--0.075 <= 0.05有效磷(mg/kg) >20 16-2011-159--10 6--84--5 <=3速效钾(mg/kg)< 200150--200 100--15080--10050--8030--50<=30微量元素耕层土壤有效含量分级表(mg/kg)土壤有效硼以0.50 mg/kg为缺硼临界值(对一般作物而言)。
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对水稻中优808产量与性状的影响摘要:水稻中优808是目前花溪区重点推广品种,大眼泥田是水稻种植主要土壤类型,通过对花溪区实施水稻中优808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比在大眼泥田的试验,建立了该水稻产量的施肥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纯量是中优808在大眼泥田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为n:11.6 kg/亩;p2o5:6.6 kg/亩;k2o:12.3kg/亩。
可获得水稻产量679.9kg/亩。
关键词:水稻;中优808;n、p、k肥;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52-2水稻是花溪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0.6万ha。
水稻中优808是目前花溪区重点推广品种,因其产量高,抗性强,熟期适中,稻米食味很适合当地老百姓口感,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播种面积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20%以上。
为了探索我区水稻在大眼泥田上产量与n、p、k不同配施的关系,构建水稻在该土种上产量与施肥的数学模型,为我区的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地安排在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二组王德祥的责任田,面积1.85亩,土壤为大眼泥,上等肥力,前作蔬菜。
地处东经106.7°,北纬 26.4°,海拔1071m,土壤状况:有机质22.8g/kg,水解氮106mg/kg,有效磷11.3mg/kg,速效钾147mg/kg,缓效钾346mg/kg,ph6.3,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中优808;试验肥料:尿素(n—46%)、普钙(p2o5—16%)、氯化钾(k2o—60%)。
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种植方式,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两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0m2(5×4m),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均按尿素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普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氯化钾60%作基肥,40%作穗肥。
水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肥料用量研究摘要:为研究氮、磷、钾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2008-2010年在江西省吉安市连续3年开展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早稻施氮最高增产58.1%,最高纯增收入5 042元/hm2,晚稻施氮最高增产39.9%,最高纯增收入3 750元/hm2;早稻施磷最高增产8.3%,最高纯增收入800元/hm2,晚稻施磷最高增产5.0%,纯增收入373元/hm2;早稻施钾最高增产19.9%,最高纯增收入1 568元/hm2,晚稻施钾最高增产3.3%,纯增收入为负值。
早稻施用氮肥效应显著高于钾肥,钾肥高于磷肥;晚稻施用氮肥效应显著高于磷肥,磷肥高于钾肥。
通过肥效模型拟合,提出试验区域早稻最高产量氮(n)、磷(p2o5)和钾(k2o)的施肥量分别为173、68和23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62、56和175 kg/hm2;晚稻n、p2o5和k2o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83、77和116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66、48和29 kg/hm2。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3414”肥效试验;施肥效果;推荐施肥量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010-06肥料是决定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施肥比例、施肥量、施肥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民增产增收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氮、磷、钾肥是水稻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
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植株生长状况有助于了解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
近10多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化肥施用过量、土壤养分过量累积,从而导致增肥不增产、养分利用率下降和面源污染等严重问题[3]。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高产水稻施肥参考模式
水稻亩产450~550kg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如下:
(一)施肥总量与配比
施肥的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9左右,总量约为:氮10~13kg,五氧化二磷5~7kg,氧化钾8~12kg。
(二)施肥方案
1基肥:
(1)有机肥:
一般早稻每亩施鲜绿肥1000~2000kg或厩肥500~1000kg或商品有机肥60~80kg;晚稻可利用早稻稻草还田作为有机肥(还田量为早稻稻草的1/2~2/3)或每亩施用厩肥500~1000kg或商品有机肥80~100kg;一季稻每亩施用厩肥500~1000kg或商品有机肥80~100kg。
(2)化肥:尿素7~9kg,钙镁磷肥35~45kg,氯化钾4~6kg,硫酸锌1kg。
2追肥
(1)分蘖期:尿素5~7kg,氯化钾4~6kg;
(2)孕穗期:尿素6~8kg,氯化钾5~7kg;
(3)抽穗期:磷酸二氢钾0.2kg加尿素0.5kg对水50kg 喷施,防止早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