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0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小于号》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大于小于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大于小于号的概念,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号进行比较,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大于小于号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大于小于号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于小于号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于小于号卡片、水果图片、动物图片等。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出示大于小于号卡片,让幼儿猜测其含义。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大于小于号的含义,并通过举例使幼儿理解。
(2)通过PPT展示,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大小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水果图片,让幼儿运用大于小于号进行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大于小于号的含义2. 比较方法的示例3.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比较下列水果的大小,用大于小于号表示。
答案:苹果 > 橙子,香蕉 < 西瓜(2)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大于小于号进行比较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见作业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了幼儿的比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三章《比较与分类》中的《找不同》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习使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模型。
学具: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两幅相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物体。
(2)讲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物体的不同点。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教具模型进行操作,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
(2)出示更多实物模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不同点。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事物,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1)相同:形状、颜色、大小等相同的地方。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苹果、橙子、香蕉(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 答案:(1)苹果:有籽;橙子:无籽;香蕉:有皮(2)长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正方形:四个角是直角;圆形:没有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他们发现更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详细内容包括: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认识,通过实物比较、图片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比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知道它们的意义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用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画有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练习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如苹果、香蕉)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让幼儿认识这两个符号。
(2)通过比较实物,让幼儿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3)结合图片,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有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练习纸,让幼儿进行连线练习。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大于号和小于号,标注名称。
2. 旁边附上实例,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比较,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出来。
2. 答案:示例:苹果<橙子,书本>手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通过开展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