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法-杜威十进制、中图法
- 格式:xlsx
- 大小:20.32 KB
- 文档页数:12
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发明的,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已翻译成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挪威文、土耳其文、日文、增伽罗文、葡萄牙文、泰文等出版,并被上述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和英语国家的大部分图书馆采用,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目前,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此外,DDC 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DDC共出版两种版本形式:完整版及节缩版,其中节缩版主要是提供馆藏量低于20,000册的图书馆使用.完整版在1996年出版的第21版,共计四大册,内容分为九大部分:第一册中主要是描述21版新增特色、杜威十进分类法简介及使用方法、名词解释及索引、复分表及20版与21版之间之异同比较;第二册及第三册则是分类法的全文;第四册则是提供相关索引(Relative Index)及实际进行分类时之指引.2003年9月OCLC正式出版了DDC第22版的印刷版,即DDC22,其电子版已于2003年6月推出. DDC22对DDC21进行了全面的常规修订,即对类目进行了增、删、改,主要包括:(1)修订复分表:取消附表7(人员复分表),将附表5的名称由"人种、种族和民族表"改为"种族和民族表",并对其中有关种族发展的类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删减;对附表2、附表3、附表6页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2)修改类名:主要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术语的变化.(3)插入新主题:主要是增加了许多新类号和新词.(4)调整类目位置.DDC22根据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明显不合逻辑或者不合时宜的类目进行了删改和调整.另外的一个重大修订是对DDC手册进行了大幅度的删节,即把手册中一些容易在分类表中表达的信息转移出去,并删除手册与分类表重复的冗余信息.DDC22下载地址:Download the DDC 22 Summaries (PDF format; 20 pages)/dewey/resources/summaries/deweysummaries.pdfDDC的长处之一在于它能不断的维护发展.目前,它的维护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负责,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反应新文献成长的趋势与使用者的需求.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来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每个大类下细分10类(divisions),接着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DDC中每个学科都会给予特定范围的数字来表示,它的十个大类(main classes)分别是:000 Generalities 总类100 Philosophy 哲学类200 Religion 宗教类300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类400 Language 语文类500 Pure sciences 自然科学类600 Technology 应用科学类700 The arts 艺术类800 Literature 文学类900 General geography & history 史地类000通用一般010 目录学020图书馆和信息科学030普通百科全书040语言050一般连续出版物060一般组织和博物馆学070期刊、出版、报纸080一般收藏090手稿和珍本书100哲学和相关科学110形而上学120认识论,因果论、人类130超自然的现象和行为140特殊哲学观点150心理学160逻辑学170伦理学(道德哲学)180古代的、中世纪的、东方的190现代的、西方的哲学200宗教210自然宗教220圣经230基督教理论240基督教信念和祈祷250地方教会和宗教职务260俗世和教会的神学270教会的历史和地理280基督教教派和宗派290其他的和类似的宗教300社会科学310统计学312数学320政治科学330经济学340法律350公共行政360社会问题和服务370教育380商业(贸易)390风俗、礼仪、民俗400语言410语言学420英语和昂格罗-撒克逊语言430日耳曼语言德语440罗曼语言法语450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里托-罗曼语460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诸语言470意大利的诸语言拉丁语480希腊语系古典希腊语490其他语言500纯科学510数学520天文学及其相关学科530物理学540化学及其相关学科550地球科学及其他星球科学560古生物学570生命科学各学科580植物科学各学科590动物科学各学科600技术(应用科学)610医学620工程及相关操作630农业及相关技术640家庭经济学及日用技术650管理及附属服务660化学品及相关技术670制造业680特殊用途的制造690建筑700艺术710城市和景观艺术720建筑艺术730雕塑艺术740装饰艺术和小型艺术750美术760书法艺术、印刷770摄影艺术780音乐790娱乐和演出艺术800文学(纯文学)810美国英语文学820英国及昂格罗-撒克逊文学830日耳曼语言文学840罗曼语言文学850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里托-罗曼语文学860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诸语言文学870意大利的诸语言拉丁语文学880希腊语系希腊语文学890其他语言文学900普通地理和历史910普通地理旅行920普通传记和系谱学930古代历史940欧洲历史950亚洲历史960非洲历史970北美洲历史980南美洲历史990其他地区历史。
图书分类法一、引言图书分类法是图书馆为了将图书有序地管理和组织,便于读者查找和借阅图书而采用的分类方法。
它通过将图书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到所需的图书资源。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图书分类法及其特点。
二、十进制分类法十进制分类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方法之一。
它将图书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每个类别都分配一个唯一的十进制代码。
图书馆通常使用Dewey十进制分类法和中图法作为图书分类的基础。
1. Dewey十进制分类法Dewey十进制分类法是一种将图书按照世界各个领域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的分类方法。
它由美国图书馆学家梅尔维尔·路易斯·杜威于1876年首次提出,并在之后不断完善和扩展。
Dewey十进制分类法将所有的知识领域划分为十个大类,分别用0-9的数字表示,从中进一步细分为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以及更细致的子类。
例如,000-099表示一般性的图书情报学。
而在每个类别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具体的主题。
Dewey十进制分类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使用。
它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图书馆,并且不受地域和文化差异的限制。
然而,由于其划分比较宽泛,某些特定领域的图书可能分类不够精细,需要借助其他分类法进行补充。
2. 中图法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一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于1956年编制和发布的分类法。
中图法将图书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目前已发展至第4版。
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23个大类,通过字符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分类。
例如,A表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表示哲学,C表示社会科学总论,D表示政治法律,以此类推。
相比于Dewey分类法,中图法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和学科特点,可以更精确地划分图书的内容。
不过,由于其在国际上的应用较少,对于国际合作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其他分类法除了十进制分类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图书分类方法,针对特定的需求和场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图书分类方法图书分类是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图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而图书分类方法则是图书分类的基础,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不同的图书馆管理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书分类方法。
一、十进制分类法。
十进制分类法是一种基于十进制数的图书分类方法,它由美国图书馆学家梅尔维尔·杜威于1876年设计并推广。
这种分类法将所有的知识领域分为十大类,每个大类再细分为十个小类,如此循环,直到最细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的优点是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和使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二、主题分类法。
主题分类法是一种根据图书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它适用于对图书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类。
主题分类法不受限于数字,而是根据图书的内容特点和主题进行分类,因此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种分类法常用于研究型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
三、字母分类法。
字母分类法是一种根据字母顺序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方法,它常用于对特定领域的图书进行分类,如法律图书、医学图书等。
这种分类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适用于对图书进行快速分类和检索。
四、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将以上几种分类方法进行混合运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
混合分类法常用于大型综合性图书馆,它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满足不同类型图书的分类需求。
五、电子标引分类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标引分类法逐渐成为图书分类的新趋势。
它利用电子标引技术对图书进行分类和索引,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检索和分类,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图书分类方法是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管理需求。
图书馆在选择分类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分类体系,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借阅和查询服务。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马克斯·西厄(Melvil Dewey)创建的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为各类书籍设定了带有一位或三位数字的分类号。
这种分类法将书籍分为十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更小的子类,最小的分类号有三位数字。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包括十大类:000 综合、100 理论和实践,200 宗教和科学、300 社会科学、400 语言、500 文学、600 技术、700 艺术、800 文学作品、900 地理和历史。
例如,书籍《中国古代史》属于历史方面,其分类号为900.1 。
900是代表通常历史,.1代表古代历史, .1后的号码是不同的古代历史的特定主题的子类。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可以大大简化图书管理工作,使读者更方便地找到与所需信息有关的书籍,并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基准。
这种分类法也是由许多国家、地区及机构采用的,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印度、斐济等,已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图书分类法。
总之,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图书分类法,它有利于改进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成千上万西方图书馆使用的图书分类法。
网络信息分类方法1 套用图书分类法为了提高分类方案的容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与整序,网络目录的设计者将目光投向大型图书分类法,也就是体系分类法。
围绕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在Internet的应用,国外进行过不少实验研究,目前已进入实用阶段。
一些大的万维网站或搜索引擎就采用现有文献分类组织Internet信息资源。
(1)杜威十进分类法(DDC)现有一些站点以DDC为分类体系,这些站点以图书馆和大学为主。
资源类型既有综合性全球资源,也有专题性资源、国别资源。
有些目录在各层次的类目前均标记了标准的十进制分类号,而大多数没有分类号,只是利用DDC体系建立了浏览结构。
(2)国际十进分类法(UDC)UDC具有分面组配分类法的一些特点,可以通过符号组配获得概念的组合,因此这种分类法较适合于机检。
一些网络目录利用了UDC的这些优点,建立起自己的分类系统。
(3)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LCC创建于1899年,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图书分类法,也是使用最广的分类法之一。
使使用LCC的网络目录如:CYBERSTACKS,由衣阿华大学开发,主要提供6大部类的资源,包括:科学、医学、农业、工业技术、军事科学、海洋科学。
采用了LCC体系组织信息,但信息量少,只有一层类目。
(4)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图法是容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中文图书分类法,中文搜索引擎“网络指南针”利用中图法建立起网络目录,但现在只有两级类目的框架,并没有多少内容。
网页不是由专家采集和分类,而是由用户在相应类目下提交推荐网页。
2网站自行设计的分类法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在国际上以及各个国家没有一个特定的分类标准,许多搜索引擎采用自编的分类系统进行信息组织,具体表现为网站分类目录和网页分类索引。
用于网站信息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1)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系统。
是指在分类中,基本上采用等级结构,一个主题充当一个类目,类目按字序或人为次序,类目不采用标记符号表示,一个类目可以细分为若干个细目,同位类的分类体系,依事物分类,可以将相关事物的网络信息资源集中。
《中图法》与《杜威法》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图法》和《杜威法》教育分类的理论体系、教育分类的技术体系以及教育类目设置的对比分析,在教师和学生,中小学的教材和测试题、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电化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中图法》在教育类目设置上的一些问题,希望《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第六版改版修订时专家能重视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教育类目设置;教育分类的理论体系;教育分类的技术体系1《中图法》与《杜威法》教育分类的理论体系《中图法》的五大部类的基本序列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共有22大类,《中图法》教育分类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学理论体系、思想政治体系、教学理论体系、电化教育教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体系、教师与学生、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学校建筑和设备管理体系、分区域教育事业体系、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家庭社会教育体系等。
[1]杜威分类法的理论体系是遵循17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人类知识分为记忆(历史),想象(文艺)和理性(哲学即科学)三大部分,共有十大类,《杜威法》教育分类的理论体系是教育理论体系、教师与教学理论体系、学校行政管理体系、教育心理学体系、学生管理体系、特殊教育体系、物理设备物资管理体系、各级各类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育的公共政策体系等。
[3]2《中图法》与《杜威法》教育分类技术体系的分析2.1关于教育类标记符号《中图法》是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之标记符号,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中图法》使用G4-G795为教育类的类号段,《中图法》教育类的标记系统可无限扩展并具有灵活的组配功能,采用类目复分仿分,有限的采用主类号直接组配等技术提高分类法组配功能和多重列类,以适应在计算机条件下多主题要素标引,多途径检索的需要。
[4]《杜威法》使用层累制的小数标记制,首先用阿拉伯数字1到9来分别表示九个大类,而以0来表示总论类,300为社会科学,教育类的类号是其下位类,370-379.348为教育类的号码段,而后进一步划分出下位类,这样层层递推下去,就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标记系统,前三级的类目都用三个数字,对于三级类以下则在前面三位数之后用小数点隔开,以便醒目,但分类号越细类号越长,越不便于排架和出纳,成为缺点。
摘要:文章通过对udc和《中图法》的版本体系的梳理,分析了《中图法》版本体系中的不足,总结了《中图法》第五版编制索引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提出了“中心本”的概念及其作为标准本的讨论。
关键词:clc; udc;索引;版本;“中心本”中图分类号:g2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077-03 作者简介:刘慧(1982―),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馆员。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中国目前图书情报界广为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又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图法简本》《中图法索引》《中图法使用手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图法期刊分类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等系列出版物的总称。
《中图法》在出版至今的40多年间,根据各类型图书馆收藏的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出版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以适应用户需要。
1 《中图法》与udc版本体系的比较1.1 udc的版本体系《国际十进分类法》,英文全称为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多种语言的分类表,是一部通用型的分类法,它从1905年第一版出版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5年,比利时人奥特勒和拉丰坦在征得美国图书馆学家麦尔维尔?杜威的同意之后,开始翻译修订《杜威十进分类法》(dc),并于1905年出版了udc国际第一版,当时的名称为《manuel du repertoire bibliographigue universelle》(世界总书目手册),是由35分册法文本的《物理科学卡片目录手册》汇编而成,大约包括了33,000个细分类目和38,000条款目的字顺索引。
1927年,出版了法文本的增订版,1933年出版补充类表和索引,此为udc的国际第二版,类目总数增加到了近70,000个,是以后各版出版的蓝本。
1934年到1953年期间,德国国家标准学会将法文本udc翻译成德文本并扩充后陆续出版了7卷类表和3卷索引,此为udc的国际第三版,包括了140,000多个细分类目,数量是第二版的两倍多。
(一)阶层式分类法依知识分类理论、科学的发展体系以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文献中的全部知识、采用一系列的划分标准与排序原则,从总(最一般的概念)到分(最个别的概念)地作纵向及横向展开,以中国图书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代表。
(1)杜威十进分类法结构(DCC)为一个以等级体系结构的分类法。
基本的编排是以纲目为主,同一个类目则可能分布于不同纲目之中。
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来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每个大类下又再细分10类(divisions),接在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
(2)中国图书分类法以「杜威分类法」为基础,扩增有关中国图书的类目。
其分类法修订经过最初乃由前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国钧氏所编订,目前已出了第九版。
(二)列举式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是一部列举的等级式类目表,全部类目以大类的分册形式出现,第一册是全表的总纲,其大类可说是各册的总合。
以国会分类法为代表。
国会分类法(LC)(按:目前香港大部分的大学图书馆都采用此分类法)国会分类法是知识分类,不追求各学科严密科学系统,它只是将许多不同的类安排成便于实用的次序,LC所采取以图书做为分类法对象的原则,称之为「作品保证原理」。
其大类共有20个。
每一大类一般先列出纲要和大纲,大小类目的并列、从属关系、用排列的齐行、缩行或字体表示。
(三)层面式分类法层面式分类法又可分为分面分类法与列举—组配式分类法两种。
其基本概念为: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成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透过相应单元的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故在分类表制订时,必须详尽列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内列出基本概念,并分别配组与相对应的号码。
(1)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按:香港公共图书馆采用此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是学科分类法,有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院型的分类,它是阶层性(hierarchical)分类法,每个类目都来自所从出的上层类目,本身又可以再分为更细的类目。
杜威分類法中國圖書分類法國會圖書分類法杜威十進分類法杜威十進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廣為全球各地圖書館使用的分類法。
這個分類系統最早在1873年時Melvil Dewey有此分類構想,而於1876年正式出版。
目前,負責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於1988年成為OCLC下的一個部門。
DDC已被全球超過135個國家的圖書館使用,並且被翻譯逾30種語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國,有95%的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25%的學院及大學圖書館及20%的專門圖書館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來組織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資源。
DDC共出版兩種版本形式:完整版及節縮版,其中節縮版主要是提供館藏量低於20,000冊的圖書館使用。
完整版目前最新的是1996年出版的第21版,共計四大冊,內容分為九大部分:第一冊中主要是描述21版新增特色、杜威十進分類法簡介及使用方法、名詞解釋及索引、複分表及20版與21版之間之異同比較;第二冊及第三冊則是分類法的全文;第四冊則是提供相關索引(Relative Index)及實際進行分類時之指引。
DDC的長處之一在於它能不斷的維護發展。
目前,它的維護是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負責,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反應新文獻成長的趨勢與使用者的需求。
DDC是用傳統的學科來分類,總共以10個主要的學科(main classes)來涵括所有的知識體系,每個大類下細分10類(divisions),接著又再分成10小類(sections)。
DDC中每個學科都會給予特定範圍的數字來表示,它的十個大類(main classes)分別是:000Generalities總類100Philosophy哲學類200Religion宗教類300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類400Language語文類500Pure sciences自然科學類600Technology應用科學類700The arts藝術類800Literature文學類900General geography & history史地類圖書館新天地Kelvin Wong製作。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百科名片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英文: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发明的,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已翻译成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挪威文、土耳其文、日文、僧伽罗文、葡萄牙文、泰文等出版,并被许多英语国家的大多数图书馆、以及使用其它相应译文之国家的部分图书馆采用。
在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目录[隐藏]简介影响版本形式发展历史10个大分类计算机科学资讯与总类哲学与心理学宗教简介影响版本形式发展历史10个大分类计算机科学资讯与总类哲学与心理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技术•艺术与休闲•文学•历史地理与传记•其他常用图书分类法[编辑本段]简介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发明的,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已翻译成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挪威文、土耳其文、日文、增伽罗文、葡萄牙文、泰文等出版,并被上述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和英语国家的大部分图书馆采用,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编辑本段]影响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
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
目前,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杜威分类法是一种图书分类系统,其分类规则相对简单,主要是按照知识领域和主题进行划分。
以下是杜威分类法的一些基本分类规则:
1. 采用十进制数字编码,每个数字代表一个特定的主题或领域。
数字越高,分类越具体。
2. 分类层次清晰,从大到小依次为:大类、中类、小类、细分类。
每个层次都有对应的数字编码,方便读者查找和定位。
3. 大类分类相对固定,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
中类和小类则根据具体主题进行划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4. 同一层次的分类之间互不交叉,即每个主题或领域只属于一个分类。
这有助于避免重复和混淆。
5. 杜威分类法还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设置跨学科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反映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总的来说,杜威分类法的分类规则相对简单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同时,其层次结构和数字编码也使得图书分类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第五章国内外主要分类法和主题法介绍
第一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该法既适合大型综合图书馆使用,又适合于专业性图书馆使用。
其自然科学部分的类目举类详细,系统性强,能及时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标记符号采用纯数字符号,单纯简洁,易写易记。
该法的类目表共分五大部,二十五个基本大类。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总论)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总论)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56. 地球科学(地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工程技术
72. 能源学、动力工程
73. 电技术、电子技术
74. 矿业工程
75. 金属学(物理冶金)
76. 冶金学
77. 金属工艺、金属加工
78. 机械工程、机器制造
81. 化学工业
83. 食品工业
85. 轻工业、手工业及生活供应技术
86. 土木建筑工程
87. 运输工程
90. 综合性图书
第二节杜威十进分类法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
x 115 x。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五版)简表A
A1
A2
A3
A4
A49
A5
A7
A8
B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B80
B81
B82
B83
B84
B9
C
C0
C1
C2
C3
C4
C5
C6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79
C8
C91
C92
C93
[C94]
C95
C96
C97
D
D0
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
D33/37
D4
D6
D73/77
D8
D9
E
E0
E1
E2
E3/7
E8
E9
E99
F
F0
F1
F2
F3
F4
F49
F5
F59旅游经济F6
F7
F8
G
G0
G1
G2
G3
G4
G8
H
H0
H1
H2
H3
H4
H5
H61
H62
H63
H64
H65
H66
H67
H7
H81
H83
H84
I1
I2
I3/7 J
J0
J1
J19 J2
J29 J3
J4
J5 [J59] J6
J7
J8
J9
K
K0
K1
K2
K3
K4
K5
K6
K7
K81 K85 K89 K9
N
N0
N1
N2
N3
N4
N5
N6 [N7] N79 N8
N91 N93 N94 [N99] O
O7
P
P1
P2
P3
P4
P5
P7
P9
Q
Q1
Q2
Q3
Q4
Q5
Q6
Q7
Q81 [Q89] Q91 Q93 Q94 Q95 Q96 Q98 R
R1
R2
R3
R4
R5
R6
R71 R72 R73 R74 R75 R76 R77 R78 R79 R8
R9
S
S1
S2
S7 S8 S9
T TB TD TE TF TG TH TJ TK TL TM TN TP TQ TS TU TV
U
U1 U2 U4 U6 [U8] V
V1 V2 V4 [V7] X
X1 X2 X3 X4 X5 X7 X8 X9 Z
Z1 Z2 Z3 Z4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列宁著作
斯大林著作
毛泽东著作
邓小平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宗教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
亚洲哲学
非洲哲学
欧洲哲学
大洋州哲学
美洲哲学
思维科学
逻辑学(论理学)
伦理学(道德哲学)
美学
心理学
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非书资料、视听资料
统计学
社会学
人口学
管理学
系统科学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人才学
劳动科学
政治、法律
政治学、政治理论
中国共产党
各国共产党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中国政治
各国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法律
军事
军事理论
世界军事
中国军事
各国军事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军事技术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经济
经济学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信息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经济
邮电通信经济
贸易经济
财政、金融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文化理论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信息与知识传播
科学、科学研究
教育
体育
语言、文字
语言学
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常用外国语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东北亚诸语言
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印欧语系
非洲诸语言
美洲诸语言
大洋州诸语言
文学
文学理论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各国文学
艺术
艺术理论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专题艺术与现代边缘艺术
绘画
书法、篆刻
雕塑
摄影艺术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音乐
舞蹈
戏剧、曲艺、杂技艺术
电影、电视艺术
历史、地理
史学理论
世界史
中国史
亚洲史
非洲史
欧洲史
大洋州史
美洲史
传记
文物考古
风俗习惯
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非书资料、视听资料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非线性科学
系统科学
情报学、情报工作
数理科学和化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天文学
测绘学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气象学)
地质学
海洋学
自然地理学
生物科学
普通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
古生物学
微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昆虫学
人类学
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卫生学
中国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肿瘤学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眼科学
口腔科学
外国民族医学
特种医学
药学
农业科学
农业基础科学
农业工程
植物保护
农作物
园艺
林业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天然气工业
冶金工业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机械、仪表工业
武器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原子能技术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业
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航空
航天(宇宙航行)
航空、航天医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社会与环境
环境保护管理
灾害及其防治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行业污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丛书
百科全书、类书
辞典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年鉴、年刊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图书报刊目录、文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