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 格式:doc
- 大小:16.72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复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体育课上进行了100米短跑,课后部分女同学感觉腿酸痛,这是什么原因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习的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介绍无氧呼吸的过程,仿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
〖板书〗酶C6H12O6→2C2H5OH(酒精) + 2CO2+少量能量酶C6H12O6→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细胞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的CO2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但产生CO2。
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细胞呼吸占优势,则要从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
探究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提出问题: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同点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产物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释放能量较多释放能量少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根据上述列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无氧呼吸: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班级姓名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请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1)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内。
(2)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
(3)呼吸产物: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4)反应类型:。
(5)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可以用酵母菌来研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下面是简易的实验装置,结合该图进行分析:(1)变量的分析和控制①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②甲、乙装置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的控制)?(2)实验装置①图甲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②B瓶装好后,要过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为什么?①如何检测产物中含有酒精?②如何检测产物中含有CO2?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4)结果分析①甲、乙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但是甲装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大,这说明了什么?②从A 、B 中各取少量培养液分别注入1、2号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0.5 mL 含有0.1 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后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成灰绿色。
这说明了什么?(5)实验结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产生大量的 和 ,无氧呼吸需在 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 ,同时也产生CO 2,但CO 2的产生量比有氧呼吸要 。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能量利用下图是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底物以葡萄糖为例),结合该图分析下面的问题:1.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分析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2.结合图解,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放能多少第一阶段 葡萄糖――→酶2 +4 第二阶段 2丙酮酸+6 ――→酶 6 +20第三阶段24 +6 ――→酶123.式。
4.你能根据反应式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吗?5.1 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 870 kJ 的能量,其中 1 161 kJ 左右的能量被ADP 捕获,储存在ATP 中。
高一生物关于atp知识点ATP:生命的能量源泉生物学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
其中,ATP(三磷酸腺苷)作为生物体内的能量分子,被誉为生命的能量源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ATP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成方式三个方面,介绍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知识点。
一、ATP的结构ATP是由腺嘌呤碱基、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分子。
其结构中心是一个腺嘌呤碱基(腺嘌呤),与核糖和磷酸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腺嘌呤碱基含有两对含氮碱基,分别是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
这些磷酸基团通过高能磷酸酯键与核糖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ATP分子。
二、ATP的功能ATP在生物体内起着能量传递、储存和释放的关键作用。
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会被分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磷酸,释放出它所储存的化学能。
这个过程称为ATP酶作用。
而当细胞需要储存能量时,ADP和磷酸会通过反应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ATP合成酶作用。
ATP的能量转化机制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张金融信用卡。
当我们消耗能量时,我们从卡上刷去相应的金额(ATP分解成ADP和磷酸),而当我们需要再次使用能量时,我们通过还款充值(ADP和磷酸反应生成ATP)来恢复卡上的余额。
三、ATP的生成方式ATP的生成有两种主要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氧气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糖酵解、糖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糖酵解产生少量ATP,主要是在胞浆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乳酸酸,同时产生两个ATP分子。
糖酸循环将乳酸酸转化为乙醛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产生少量ATP。
而氧化磷酸化是最主要的能量生成过程,将乙醛酸及其它有机物在线粒体内进行完全氧化,产生大量ATP。
无氧呼吸主要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产生的ATP相比有氧呼吸较少。
无氧呼吸可以通过糖酵解过程进行,产生乳酸酸和小量ATP。
总的来说,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ATP的生成都来自于有机物的降解,这体现了能量无法从虚空中产生,必须要有物质作为能量来源。
高一生物atp知识点讲解ATP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储存分子,全称为adenosine triphosphate,即腺苷三磷酸。
在生物体内,ATP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本文将从ATP的结构、合成、分解以及生物体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ATP的结构。
ATP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
腺嘌呤是一种嘌呤碱基,核糖是一种五碳糖,磷酸基团是附着在核糖上的磷酸。
这种结构使得ATP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
接下来,我们讨论ATP的合成。
ATP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的呼吸链中。
在呼吸链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被捕获,并用于驱动ATP的合成。
在细胞线粒体内,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将ADP(adenosine diphosphate,即腺苷二磷酸)与一个无机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
这个过程称为磷酸化。
然后,我们研究ATP的分解。
ATP的分解称为解磷酸化,是ATP释放储存的能量的过程。
ATP分解为ADP和无机磷酸的过程称为ATP酶反应,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在细胞内,ATP酶酶类似于催化剂,在特定的条件下,加速ATP分解释放能量的速度。
通过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代谢过程。
除了储存和释放能量外,ATP还在生物体内起着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ATP在细胞膜上扮演着信号传递的角色。
细胞内外的信号物质可以通过ATP作为能量传递媒介,在细胞膜上进行信号传递,从而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
其次,ATP还参与活化和抑制许多生物反应,并在细胞内储存和转移化学能。
此外,ATP还是DNA和R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原料,通过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参与核酸的合成。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ATP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
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如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紧密相连的。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 )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 )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 +的运输,在兴奋时Na +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 )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 )氧气浓度(3 )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的作用原理(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
三.酶的特性1 .高效性(1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 13倍。
(2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 .专一性(1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作用条件温和(1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3. 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 有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3. 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4.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2. 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能量释放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2. 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 讨论法:分析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4. 实验操作: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呼吸的原理。
6. 讨论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2. 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皿、显微镜、试剂等。
3. 多媒体课件: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的动画演示。
4. 案例素材: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生产和生活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能量释放。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及生物记忆口诀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 )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 )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 +的运输,在兴奋时Na +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 )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 )氧气浓度(3 )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的作用原理(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
三.酶的特性1 .高效性(1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 13倍。
(2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 .专一性(1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作用条件温和(1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1.( )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葡萄糖。
2.( )有机物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一样。
3.( )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O2。
4.( )细胞呼吸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0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2.( )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少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3.( )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0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4.(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06 --2C3H6O3(乳酸)+能量。
5.( )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6.(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7.( )用含O18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O18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02。
8.(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H]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
9.( )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减少。
10.(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11.( ).马铃薯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
12.( )只有糖类才能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13.(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
14.( )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
15.(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16.( )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17.( )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18.(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19.( )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20.(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1.(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ATP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1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学生已知的知识点,通过引入ATP的概念,可以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
1.1.2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ATP的来源,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1.2.1 提出问题:什么是ATP?ATP在细胞中扮演什么角色?1.2.2 引导学生思考ATP的来源,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1.2.3 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后续知识点的讲解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2.1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2.1.1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
2.1.2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部分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2.1.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或乳酸。
2.2 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2.2.1 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2.2.2 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2C2H5OH + 2CO2 或C6H12O6 → 2乳酸 + 能量2.3 细胞呼吸的意义2.3.1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3.2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水,是生物体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之一。
2.3.3 细胞呼吸的过程还可以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三、教学内容3.1 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3.1.1 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细胞在氧化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能量、CO2和水的代谢活动。
3.1.2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3、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能量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 TP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利用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
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 导学案 年级: 班级: 小组: 姓名: 成绩:教师寄语: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编制人:王江涛 审核人:贺晓芳 主管领导签字: 使用日期:1 课题: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标要求】解释A 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考纲要求】理解A 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A TP 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2)A 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以及A TP 的形成途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教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学习重点】(1)A TP 的生理功能(2)A 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以及A TP 的形成途径 【学习难点】A 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学习内容:一、ATP1.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_______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______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
2.ATP 是_______的英文名称缩写。
ATP 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_______,A 代表______,P 代表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二、ATP 和ADP 可以相互转化ATP 与ADP 的相互转换(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P 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
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ATP 合成(反应式从右至左)ATP 分解(反应式从左至右) 场所____________ 包括细胞内所有需要_____的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由________酶催化 由________酶催化“能量”合成ATP 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释放的_____和光合作用中吸收的____ 注意: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不会再参与_____的合成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ATP ________中的化学能 ATP 的形成途径 :生物体内的ATP 含量很低,所以ATP 与ADP 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
2024年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最全总结(1500字)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殖、遗传、自我调节等3.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负责供能、内质网负责合成与分泌、高尔基体负责物质转运、溶酶体负责分解等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源于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中期、分裂等阶段2. 无丝分裂:涉及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染色质凝集等三、遗传与变异1.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结构、基因位点、等位基因2. 遗传规律:韦尔斯特定律、孟德尔定律、迪哈-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理论、伴性遗传等3. 变异:基因突变、体细胞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4.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等四、生物的生殖、发育和生长1.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2. 发育过程: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胎儿营养、胚芽成长、幼体发育等3. 生长:细胞分裂、细胞扩大、分化等五、地理分布与生态系统1. 生物地理分布:陆生生物区系、水生生物区系、气候和地形对分布的影响、赤道和高纬度区域的生物分布等2. 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物种多样性、生态圈、生命周期等六、进化与适应1. 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遗传突变、种群遗传结构等2. 进化因素:突变、基因流、随机漂移、非随机交配、适应等3. 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战略等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1. 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冲动、神经递质等2.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分泌、激素的作用、负反馈调节等3. 免疫系统:免疫的过程、免疫的种类、免疫系统的损伤等八、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1.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物种保护等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物种灭绝、生态破坏、污染等3. 生物资源的利用:食物、药物、材料等九、生物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1. 基因工程:DNA技术、基因组学等2.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治疗等3. 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综上所述,以上为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最全总结,涵盖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生长、地理分布与生态系统、进化与适应、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生物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活动中的能量问题。
2. 使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细胞呼吸的定义及意义。
1.3 教学方法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利用图片和动画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1. 提问:什么是ATP?ATP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作用?2. 展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第二章:有氧呼吸2.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2 教学内容1. 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反应物和产物。
2.3 教学方法1. 通过图解和实例解释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列表和图解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4 教学活动1. 利用图解和实例解释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2. 通过列表和图解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无氧呼吸3.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使学生掌握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2 教学内容1. 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解释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图解展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3.4 教学活动1. 利用实例解释无氧呼吸的原因和条件。
2. 通过图解展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四章:细胞呼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4.4 教学活动1. 利用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