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案着装穿衣服
- 格式:docx
- 大小:6.53 KB
- 文档页数:1
穿衣服幼儿着装礼仪教案设计-幼儿园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良好的着装习惯和礼仪意识。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升自主选择适合的衣物能力。
3.增强幼儿对衣物搭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衣物搭配基本原则的介绍。
2.幼儿着装习惯的培养。
3.衣物颜色、款式和季节的搭配讲解。
4.衣物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学师与幼儿进行短暂的互动交流,引出穿衣服的话题,如问幼儿们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是否觉得舒服等。
第二步:介绍衣物搭配基本原则•学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衣物搭配的基本原则,包括颜色搭配、款式搭配以及季节搭配等。
•通过图片或幼儿身边的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好的衣物搭配,例如不同颜色的衣服和裤子搭配、纽扣的系法等。
第三步:培养幼儿着装习惯•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着装习惯,例如:–如何穿内衣、外衣和鞋子。
–如何正确系扣子、拉拉链和鞋带。
–如何选择合适的衣物尺寸。
•学师与幼儿进行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穿衣技巧。
第四步:讲解衣物颜色、款式和季节的搭配•学师以图文形式,介绍衣物颜色、款式和季节的搭配原则,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和示范。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们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衣物搭配。
第五步:衣物的清洁和保养方法•学师向幼儿们讲解衣物的清洁和保养方法,例如如何洗涤和晾晒衣物,如何折叠和摆放衣物等。
•引导幼儿们养成整理收纳衣物的良好习惯。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与幼儿们的互动对话,总结并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鼓励幼儿们给自己的衣着选择和搭配打分,自我评价,对每个打分最高的孩子给予礼物和鼓励。
三、教学方法1.鼓励互动交流:通过问题引导、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与幼儿们进行互动交流,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着装技巧和选择能力。
3.图文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辅助,帮助幼儿们更直观地理解衣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清洁保养方法。
穿衣服幼儿着装礼仪教案设计-幼儿园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着装礼仪的基本要求;2.学会穿衣服的基本技能;3.培养良好的穿着习惯与品味;4.培养幼儿穿衣服时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着装礼仪基础知识;2.穿衣服的基本技能;3.培养幼儿穿着习惯与品味;4.培养幼儿穿衣服时的自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着装礼仪基础知识;2.学会穿衣服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穿着习惯与品味。
四、教学方法1.模拟演示法;2.视觉辅助法;3.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儿童玩具;2.着装礼仪图片、图表等资源;3.模特衣服、鞋子、袜子等。
六、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华美的衣服和平凡的衣服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来学习穿衣服的礼仪,为什么要穿好看的衣服呢?2. 实施环节(一) 着装礼仪基础知识1.通过图片、图表等资源讲解了解着装礼仪的基本知识。
–衣着整洁、干净;–款式和颜色搭配得当;–应于场合相适应等。
2.让孩子模拟穿衣服和脱衣服的动作,模拟着装过程。
#### (二) 学会穿衣服的基本技能3.引领孩子正确穿衣服步骤:–首先穿内衣;–然后穿外衣;–最后穿鞋子。
4.教导孩子穿衣服时应注意事项:–穿衣服的时候要平稳,不要弄皱了;–挑选衣服要看清大小;–鞋子要穿对,穿舒服。
5.让孩子互相帮忙穿衣服,培养团体意识和自理能力。
#### (三) 培养幼儿穿着习惯与品味6.让孩子了解穿衣服的穿着习惯和品味,并通过简单游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穿着习惯和品味。
7.教导孩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并通过实际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穿着习惯和品味。
#### (四) 培养幼儿穿衣服时的自理能力8.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穿衣服步骤,并多次反复练习。
9.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再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3. 总结环节•通过小游戏等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复习。
七、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孩子是否能够正确穿衣服,来评估孩子掌握的技能;2.通过观察孩子是否能够穿着得体,来评估孩子的穿着品味;3.通过观察孩子是否能够独立自理穿衣服,来评估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着装礼仪教案一、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着装礼仪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可以提高幼儿的修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着装礼仪知识–款式搭配:上衣和下装的搭配–风格搭配:根据场合选择适当的着装风格–色彩和图案:颜色和图案的搭配2.着装礼仪活动–整理衣物:折叠、整理衣物–自我管理:培养幼儿自己穿衣、脱衣的能力–衣物保养:教育幼儿如何保养衣物3.身体卫生知识–洗手:让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打喷嚏、咳嗽礼仪:教育幼儿在公共场合应如何打喷嚏和咳嗽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幼儿理解着装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2.示范法:老师示范正确的着装礼仪行为,让幼儿学习。
并且通过模拟情景,让幼儿体验着装礼仪活动。
3.互动法:通过游戏、问答等互动形式,加深幼儿对着装礼仪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计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周着装礼仪知识讲述法第二周整理衣物、自我管理示范法第三周身体卫生知识讲述法、互动法第四周着装礼仪活动、衣物保养示范法、互动法六、家园合作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着装礼仪教育。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整理衣物、教育孩子正确的洗手、打喷嚏等身体卫生知识,帮助孩子做到身体的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建议教师要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着装情况,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确保幼儿的安全。
3.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过度保护。
4.针对特殊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
八、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学效果评估,了解幼儿在着装礼仪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穿搭礼仪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穿搭习惯,提升个人形象和气质。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社交场合的礼仪素养。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物穿搭展示3. 互动环节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穿搭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通过穿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穿搭礼仪的基本原则a. 整洁:服装干净、整洁,无破损。
b. 适体:服装合身,不紧身也不宽松。
c. 适度: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保守。
d. 色彩搭配:注意服装色彩与个人肤色、场合氛围的搭配。
2. 不同场合的穿搭建议a. 校园日常:休闲、舒适为主,可选择T恤、牛仔裤等。
b. 学术活动:正式、端庄为主,可选择西装、衬衫等。
c. 社交场合:时尚、得体为主,可选择连衣裙、优雅的裙装等。
3. 穿搭误区及改正a. 过于随意:改正为注重整洁和适体。
b. 过于暴露:改正为选择合适的服装,避免过于暴露的款式。
c. 色彩搭配不当:改正为学习色彩搭配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展示自己的穿搭,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场合设计穿搭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穿搭方面的收获和心得。
二、实际操作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穿搭练习,现场示范如何搭配服装。
2. 学生分组进行穿搭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穿搭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穿搭心得,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穿搭礼仪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穿搭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生礼仪着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礼仪概念,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2.让学生懂得正式场合需要穿着礼仪服装。
3.让学生掌握礼仪着装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礼仪着装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2.学生如何正确穿着礼仪服装。
三、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礼仪,俗称“风度仪容”,是指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表现方式。
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所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之间表达尊重、诚信、友好和关爱的行为方式。
2.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交往、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礼仪可以表达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展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
在正式场合,参加者的着装和仪态就更显得重要了。
3.正式场合需要穿着礼仪服装:在重要和正式的场合,比如参加婚礼、葬礼、宴会、庆典等活动时,我们需要穿着礼仪服装。
礼仪服装在颜色、材料、花色、风格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要保证干净整洁、得体大方。
4.礼仪着装的基本要求和标准:(1)男士礼仪着装:男士在正式场合需要穿着西服、皮鞋、白衬衣、领带等。
西装的颜色一般以黑色、灰色、蓝色为主,尺码要根据自己的身材量身定制。
白衬衣需要保持清洁干净,领带要搭配合适的花纹和颜色。
穿着需要整洁大方,避免穿得太紧或太松。
(2)女士礼仪着装:女士在正式场合需要穿着长款礼服、高跟鞋、手拿包等。
礼服的颜色主要是黑色、白色、红色等,选材以大众面料为主,毕竟空气交流的场合多了,身体也需要透气。
高跟鞋要保证穿着的稳定性,手拿包要搭配合适的颜色和大小。
5.学生如何正确穿着礼仪服装:为了达到礼仪服装的效果,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衣服和鞋子,保证干净整洁。
(2)注意穿着整齐、不要穿得太紧或太松。
(3)保持仪态端庄,走路和坐姿要优美得体。
(4)在场合中保持感性开发的表演,不要四处查看着之前场景。
(5)礼貌待人,不要使用大声喧哗、指指点点等舞台喜剧中的动作。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分别选择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穿着礼仪服装。
幼教穿着装扮礼仪教案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穿着装扮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穿着装扮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整洁、自律和团队合作意识。
因此,幼教穿着装扮礼仪教案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必要的。
二、穿着装扮礼仪教案制定1. 目标幼教穿着装扮礼仪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穿着装扮习惯和礼仪意识,提高孩子的形象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内容(1)穿着整洁:教育孩子要时刻保持衣着整洁,不要有污渍和破损。
(2)穿着得体:教育孩子在穿着时要选择合适的衣服,不要过于暴露或过于保守。
(3)穿着卫生:教育孩子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袜子和鞋子。
(4)穿着得体:教育孩子在穿着时要选择合适的衣服,不要过于暴露或过于保守。
(5)礼仪意识:教育孩子要学会在公共场合保持端庄礼貌,不要随意乱动或发出过大声音。
3. 方法(1)榜样示范:教师要做好自己的穿着装扮礼仪,成为孩子的榜样。
(2)游戏教学:通过穿衣游戏、模特秀等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亲子互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穿着装扮礼仪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三、穿着装扮礼仪教案实施1. 教师角色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保持整洁得体的穿着装扮,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穿着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2. 家长配合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穿着装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
3. 学校环境学校要营造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穿着装扮礼仪教育。
四、穿着装扮礼仪教案效果评估1. 观察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孩子的穿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2. 反馈学校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穿着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3. 考核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考核活动,让孩子们在考核中展示自己的穿着装扮礼仪水平。
五、结语穿着装扮礼仪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着装礼仪,学会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形象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着装礼仪的基本知识。
2. 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幼儿如何正确穿衣服。
2. 幼儿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
四、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服装。
2. 教学用的幼儿着装礼仪教材。
3. 穿衣服的动作示范视频。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服装,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喜欢的服装。
2. 学习着装礼仪,教师向幼儿介绍着装礼仪的基本知识,如穿衣服的顺序、颜色搭配等。
3. 示范穿衣服,教师向幼儿示范穿衣服的正确方法,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4. 让幼儿动手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穿衣服,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
5. 游戏互动,设计穿衣服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6. 选择合适的服装,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不同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培养幼儿的选择能力。
7. 角色扮演,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合的着装,培养幼儿的自我形象意识。
8.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穿衣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树立正确的穿衣观念。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幼儿正确理解着装礼仪的重要性?2. 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3. 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着装礼仪?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初步了解了着装礼仪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形象意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幼儿着装礼仪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和形象意识。
2024年中班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礼仪教育教材第四章《我们的日常礼仪》,具体内容为“着装穿衣服”。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衣服及其特点、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了解穿着得体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衣服,掌握基本的穿衣方法。
3.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礼仪,懂得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穿衣方法,了解穿着得体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衣服、裤子、裙子、鞋子、帽子等实物,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衣服、裤子、裙子、鞋子、帽子等,供幼儿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上各种衣服,展示给幼儿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衣服的特点。
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模拟表演正确穿衣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不同类型的衣服及其特点。
讲解正确的穿衣方法,如先穿袖子、再穿领子,如何系鞋带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衣服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穿着得体原则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穿着得体的原则,如颜色搭配、场合选择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穿着心得。
评价幼儿实践操作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着装穿衣服衣服特点穿衣方法穿着得体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穿着最漂亮的衣服的画。
拍一张自己穿着整洁的照片。
2. 答案:画作和照片,展示幼儿对穿着得体的理解和实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穿衣方面的困难,以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活动,让幼儿设计自己的衣服,培养创新意识。
组织“家庭礼仪大赛”,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礼仪,提高家庭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参与度与互动性。
着装得体——校园穿衣礼仪教案一、背景概述在校园生活中,穿衣打扮是同学们尤为关注的议题。
但是,由于缺少指导,很多同学的着装并不得体,甚至出现了一些违反校规的情况。
因此,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穿衣礼仪,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准备了一份校园穿衣礼仪教案。
二、教案目标1.了解什么是校园穿衣礼仪,为什么需要遵循穿衣礼仪。
2.掌握校园穿衣礼仪的具体要求。
3.培养良好的穿衣品味、自信的穿衣态度和文明的礼仪行为。
三、教案内容1.什么是校园穿衣礼仪?穿衣礼仪是指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根据场合、环境以及社会习惯等特定因素所规定的衣着要求。
而校园穿衣礼仪则是基于校园环境和教育特点,对穿着进行规范的一种礼仪要求。
2.为什么需要遵循校园穿衣礼仪?校园穿衣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良好的穿衣礼仪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个人品位,更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穿着不得当会引起师生之间的误会和不必要的矛盾,故而,遵守穿衣礼仪能减少学校管理的麻烦。
3.校园穿衣礼仪的具体要求(1)高校男生穿着头发干净利落,不要乱糟糟,有时还可以抹些发胶、发蜡。
衣服要宽松舒适,避免过于紧身或露出过多的皮肤。
一般情况下,要穿黑棕、深蓝色的外套,长裤要庄重,穿牛仔裤也要和蔼一些;衬衫要干净、整齐。
千万不要穿拖鞋、浴鞋或不合规定的凉鞋,特别是不能穿任何形式的拖鞋走出寝室。
(2)高校女生穿着头发也必须清洁,刘海不能遮住眼睛,长发要整洁刻意。
衣着搭配时,深蓝色、白色、灰色、黑色的衣服是比较积极的选择,可以强调和谐、庄重的形象。
穿着不得过于紧身、暴露,应该衣着比较自然。
鞋子尽量穿厚底高跟鞋,避免穿赤足鞋、人字拖等。
4.如何提高穿衣品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穿衣品味:(1)了解自己的身材,选择适合自己身材的穿着方式。
(2)实际运用穿着的规则和原理,提高衣橱的层次。
(3)有意识地遵循穿着的规定,衣品才能逐步提高。
5.文明的穿衣礼仪行为(1)人际交往礼仪在社交娱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要严格按照不同交往对象、不同场合等选择书法、打扮,斯文有分寸,大声喧哗、脏乱差的行为是不得获容忍的。
中班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礼仪教育》第四章——着装礼仪。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服装及其特点、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了解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服装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穿衣方法,培养独立穿衣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穿衣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穿衣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服装图片、服装道具、穿衣步骤图、镜子。
2. 学具:每组一套模拟穿衣玩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情景一:模拟幼儿园升旗仪式,请一名学生穿着不合适的衣服参加,引发学生思考。
情景二:展示一组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分析。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服装的特点,如校服、运动服、正装等。
讲解正确的穿衣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模拟穿衣玩具练习正确的穿衣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知识巩固(10分钟)出示服装图片,让学生判断适合的场合。
5. 情景模拟(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并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着装礼仪认识各种服装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选择合适的服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设计一套在幼儿园升旗仪式上穿的服装。
答案:包括校服、运动鞋等,要求整洁、得体。
答案:如家庭聚会、走亲戚、去公园等,分别选择相应的服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情景模拟环节,部分学生的表现不够自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活动,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套衣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2. 例题讲解:讲解各种服装的特点和正确的穿衣方法。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需具备实际应用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以及如何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穿衣服的基本礼仪,知道在不同场合如何穿着得体。
2. 培养幼儿独立穿衣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他人,学会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穿衣演示图、各种场合的着装图片。
2. 学具:衣物、鞋子、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场合的着装,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些场合的着装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讲解正确的穿衣方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穿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穿着得体。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穿衣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穿衣步骤:穿袜子穿裤子穿衣服穿鞋子2. 着装礼仪:日常着装学校着装特殊场合着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指导下,为自己设计一套适合去公园玩耍的着装。
2. 答案:穿轻便舒适的衣服、裤子,合适的鞋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和着装礼仪。
但在游戏环节中,部分幼儿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礼仪小能手”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礼仪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合理性。
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通过生动的例题讲解,让幼儿直观地学习穿衣步骤,加深印象。
2.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密切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幼儿能够正确掌握穿衣方法。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着装礼仪,知道在不同场合应该穿着得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选择合适的服装。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内容:1. 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
2. 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
3. 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
教学重点:1. 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
2. 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
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着装示范服装。
3. 儿歌《着装礼仪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不同场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吗?在这些场合,我们应该怎么穿衣服呢?”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基本礼仪规范讲解1. 教师讲解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如整洁、得体、舒适等。
2.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着装礼仪。
三、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1. 教师讲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
2. 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合适的着装,哪些是不合适的。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如颜色、款式、场合等。
2. 教师出示不同款式的服装,让幼儿分组讨论并选出最合适的服装。
五、实践操作1.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选择的服装,并讲解理由。
2. 教师点评,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着装。
六、儿歌教学1.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着装礼仪歌》,让幼儿在歌曲中感受着装礼仪的重要性。
2. 教师邀请幼儿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增强记忆。
七、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着装礼仪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向家长发放着装礼仪宣传资料,让家长了解和重视幼儿的着装礼仪。
2.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参加“着装礼仪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穿衣服幼儿着装礼仪教案设计-幼儿园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穿衣服的基本礼仪规范;2.掌握穿衣服的正确方法;3.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穿衣礼仪习惯;4.开发幼儿语言、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穿衣服的基本礼仪规范;2.穿衣服的正确方法;3.良好的穿衣礼仪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难点1.发现幼儿着装行为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改变不良的习惯;2.培养幼儿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四、教学方法1.游戏法;2.情景模拟法;3.示范法;4.比较法。
五、教学过程1.启发性引言教师告诉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衣服不仅可以让我们美丽,还可以让我们有礼貌呢!有没有发现过,有些朋友穿衣服不太注意讲究,反而会破坏雅致的显现呢?2.情景模拟教师让孩子们拿起自己的衣服,观察它们的大小、样式、颜色、材质等方面,然后由教师演示穿衣服的方法,并请孩子们跟着演示,脱下上衣、裤子、鞋子等。
3.游戏体验1)“追求美丽舒适的服饰”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一场“追求美丽舒适的服饰”之旅,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衣服,然后让孩子们相互欣赏彼此的“爱衣+装扮”,分享自己对衣服的理解和欣赏感受,并学习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衣服。
2)“穿衣服比比谁更好”教师带领幼儿们穿好衣服,站在一旁观察,多角度地对孩子们的着装进行评价,鼓励孩子们表扬同伴的优点,培养孩子们分享成功经验的意识。
4.操作实践1)“模拟情景”教师模拟逛街购物的情景,引导孩子们在购物时要注意什么,如:要快速做选择,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和大小等。
2)“模拟从家到学校的流程”教师模拟从家里来到学校的流程,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穿衣服的时间和场合,以及如何正确佩戴背包、围巾等。
五、适用人群及时间适用人群: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幼儿;时间:3-4课时或相应的时间安排。
中班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介绍本次教案旨在帮助中班幼儿学习礼仪和合适的衣着穿搭,培养他们良好的形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指导,幼儿将学会如何选择适合的服装、如何正确穿着衣物以及注意事项。
目标1.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地穿着衣物。
2.增强幼儿形象意识,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服装。
3.培养幼儿礼仪意识,教导他们在特定场合应该如何着装。
活动1. 知识讲解在活动开始前,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不同的服装类型,例如:运动服、校服、职业装等。
讲解每种服装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穿衣服。
2. 视频观看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素材,例如穿衣顺序、围巾系法、鞋带系法等。
通过视频展示实际的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
3. 游戏活动A. 套衣服游戏准备一些教具,如衣物图卡、布娃娃等。
幼儿分组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正确的衣物将其套在布娃娃身上。
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是如何判断衣物的穿戴顺序的。
B. 比赛穿鞋子设置一个小赛道,幼儿需要将鞋子从一端穿到另一端。
比赛旨在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穿鞋,并培养他们的速度和准确性。
4. 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通过问题导引,让幼儿思考为什么需要穿对应的服装,并引导他们了解尊重他人以及对自己形象的重要性。
5. 实践体验邀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衣服,并给他们机会互相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穿搭。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件衣服适合什么场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的?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加深幼儿对服装选择的理解。
6. 教师示范教师展示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技巧,并提醒幼儿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例如:如何系扣子、如何正确穿着裤子等。
7. 故事时间选择一本与着装和礼仪相关的绘本,用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传递关于衣着选择和礼仪的重要性。
故事结尾可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所学到的知识。
注意事项1.尽量选择适合季节和活动的服装,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厚重的衣物。
中班礼仪活动:着装(穿衣服)
中班礼仪活动:着装(穿衣服)
活动目标:
1. 了解着装的基本礼仪。
2. 简单了解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更得体,更合适。
3. 培养幼儿良好的着装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都穿了干净,整洁的衣服来上幼儿园,可是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衣服,放在那边的桌子上。
我想请你们每人过去挑一件去穿一穿,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问题呆会儿请你告诉我,好吗?请你们轻轻地走过去。
(二)幼儿试穿衣服。
1.幼儿自由挑选衣服试穿。
2.穿着衣服随音乐律动。
3.谈谈试穿衣服的感觉。
(三)组织幼儿讨论。
1.请几个穿小了的衣服的孩子先来说说。
请感觉衣服穿小了的孩子请上来。
提问:你觉得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感觉怎么样?(衣服太小,太短,不好看,不舒服)
2.请几个穿大衣服的孩子也来说说自己的感觉。
请感觉衣服太大的孩子请上来。
(衣服太大,太长,不好看,不舒服)
小结:衣服不要穿太大的也不要穿太小的。
3.请穿了脏衣服的孩子上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篇一:礼仪教案:着装(穿衣服)渝州幼儿园大班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2014——2015学年下期)时间:2015-3-12 ——吴小燕篇二:着装礼仪教案着装礼仪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着装的原则及个体着装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掌握着装礼仪的主要内容,能够正确穿戴女士套装或男士西服、正确佩戴首饰。
教学难点:遵守仪态礼仪的行为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智慧之光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遮羞、御寒,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传递着一个人的个性、职业、心理状态等多种信息,彰显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古语讲“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科学巧妙地运用服饰搭配,与人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会为个人的魅力锦上添花。
由此可见.服饰对于我们提升个人形象大有裨益。
二、新授(一)、着装的原则1、tpo原则日前国际上通行的着装礼仪要遵循tpo原则,tp0是time,place,object三个词开头字母的缩写。
time原则要求个体着装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有以下几层含义:时间、季节、时令、时代。
place原则要求个体着装要随着“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所指的场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休闲场合和正式场合。
object要求个体应根据交往对象、交往目的的不同选择服饰。
从目的上讲,人们的着装往往体现着其一定的意愿。
即自己对着装留给他人的印象如何,是有一定预期的。
着装应适应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服装的款式在表现服装的目的性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可以表现出人张扬或者内敛、颓废或者激昂、随意或者庄重的个性特征。
礼仪着装穿衣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培养幼儿礼仪意识与适当着装能力的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礼仪的基本认识和重要性的意识。
2. 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适当的着装方式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自我形象意识和自信心。
4.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行为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礼仪?2.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适当的着装方式和穿衣技巧。
4. 着装与自我形象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卡片或教具,用以展示不同的着装方式和礼仪场景。
2. 着装示范道具或幼儿服装,用以示范正确的穿衣方式。
3. 礼仪宣传海报或小册子,用以提醒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行为。
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 与幼儿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提醒他们对礼仪的基本认识。
- 展示一些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人物的着装和行为,引发他们对着装和礼仪的思考。
2. 知识传授(约15分钟):- 通过图片或图片卡片,向幼儿介绍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如正式场合、运动场合等。
-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场合下的适当着装方式,例如穿着整洁、干净、合适的衣服等。
- 通过图片或图片卡片,向幼儿展示一些礼仪场景,如问候、道歉、感谢等,解释这些场景中的礼仪行为。
3. 实践操作(约20分钟):- 准备一些幼儿服装或着装示范道具,示范正确的穿衣方式,如穿脱衣物的顺序、系鞋带等。
- 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行为,例如问候老师、与同伴分享玩具等。
- 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表对自己和他人的着装及礼仪行为的观察和评价。
4. 总结(约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他们礼仪和适当着装的重要性。
- 展示礼仪宣传海报或小册子,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礼仪行为。
- 鼓励幼儿在家中、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实践所学的礼仪和适当着装方式。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探讨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和礼仪行为。
2. 定期组织幼儿参观社会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场合的着装和礼仪要求。
中班礼仪着装教案
中班礼仪着装教案
中班礼仪着装教案:穿衣服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活动竞赛法行为辨析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着装的基本礼仪。
2、培养幼儿的仪表和良好的着装习惯。
核心要素:
穿衣服稍稍大钮必扣链要拉
常换衣勤清洗干净装更神气
活动准备:
图片两幅:一幅是服装、鞋帽都穿戴整齐的幼儿图片;一幅是服装、鞋帽穿戴不整齐的幼儿图片。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老师带来了两幅图,我想请校朋友们先仔细看,然后再告诉我:图片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
”
2、教师出示两幅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两张图片:一张图上是一个帽子和鞋子都穿戴不整齐的小朋友,另一张是穿戴都非常整齐的'小朋友。
(二)关键步骤
1、让孩子观察和比较图片,判断对错。
使孩子知道穿干净的衣服是着装的要求之一。
2、给幼儿提供各种衣物,让孩子进行穿衣服比赛,让其他幼儿当小评委,要求能说出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并说出他做得好的理由。
(1)请四名幼儿到前面来,参加穿衣服比赛。
(2)教师提供相同的包括袜子和鞋子在内的衣物四套,把幼儿分成每四人一组,让每一组的四名幼儿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穿衣服比赛。
3、与幼儿讨论:
(1)怎样才能把衣服穿得又快又好?
(2)看不到自己的衣服是否整洁时,有什么好的办法?
【中班礼仪着装教案】。
“穿衣服幼儿着装礼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着装礼仪,懂得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
3.培养幼儿独立穿衣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
2.学会搭配衣服,提高审美能力。
3.掌握穿衣服的基本步骤,提高自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掌握穿衣服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自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套衣服,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合穿的衣服吗?(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婚礼、聚会、运动等。
2.基本环节(1)讲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①教师分别介绍婚礼、聚会、运动等场合的着装要求,让幼儿了解不同场合的服装特点。
②教师展示不同场合的服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学习搭配衣服①教师示范如何搭配衣服,讲解搭配原则。
②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搭配心得。
③教师点评幼儿的搭配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习穿衣服的基本步骤①教师示范穿衣服的正确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②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穿衣服。
③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
3.拓展环节(1)组织幼儿进行“着我型我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搭配成果。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评价幼儿的着装表现。
(2)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3)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到的穿衣服技能。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次着装搭配,并拍摄照片,下次活动时分享。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审美观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部分幼儿穿衣服速度较慢,需要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
七、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着装礼仪的认识。
2.评价幼儿的搭配成果,了解他们的审美观。
礼仪《着装(穿衣服)》教案
活动目标:1•了解着装的基本礼仪。
2•知道仪表美和良好的着装习惯对我们很重要。
3•学习着装礼仪,并运用。
活动重点:了解着装的基本礼仪,学习着装礼仪,并运用。
活动准备:图片两幅:一幅是服装、鞋帽都穿戴整齐的幼儿图片;一幅是服装、
鞋帽都穿戴不整齐的幼儿图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一)、图片导入(时间:1-3分钟)教师:“今天我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画,想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然后告诉我:图片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
”
二、展开部分
(一)、集体探索。
(时间:7―― 12分钟)
1•教师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两张图片:一幅是服装、鞋帽都穿戴整齐的幼儿图片;一幅是服装、鞋帽都穿戴不整齐的幼儿图片。
2•让孩子观察和比较图片,判断对错。
使孩子知道穿干净的衣服是着装的要求之。
3•给幼儿提供各种衣物,让孩子进行穿衣服比赛,让其他幼儿当评委,要求能说出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并说出做得好的理由。
①请四名幼儿到前面来,参加穿衣服比赛。
②教师提供相同的包括袜子和鞋子在内的衣物四套,把幼儿分成每四人一组,让每组的4名幼儿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穿衣服比赛。
4.与幼儿讨论:
①怎样才能把衣服穿得又快又好?
②看不到自己的衣服整洁时,有什么好办法?延伸活动:
延伸到美工区去,尝试为自己设计一款合适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