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施工导流-第五节截流工程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0.08 MB
- 文档页数:98
施工导流与截流技术施工过程中导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周密的分析研究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导流标准、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定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全段围堰法分为: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等。
(一)明渠导流上下游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形成基坑,保护主体建筑物干地施工,天然河道水流经河岸或滩地上开挖的导流明渠泄向下游的导流方式称为明渠导流。
1、导流明渠布置(1)导流明渠轴线的布置地形要求:导流明渠应布置在较宽台地、垭口或古河道一岸;距离要求:水平距离50~100m;水面衔接要求: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30°为宜;转弯要求: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渠底宽;24、明渠封堵可在明渠内预设闸门墩,以利于后期封堵或围堰封堵。
(二)隧洞导流上下游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形成基坑,保护主体建筑物干地施工,天然河道水流全部由导流隧洞渲泄的导流方式称为隧洞导流。
1、隧洞导流适用条件河床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可考虑采用隧洞导流。
2、导流隧洞的布置(1)隧洞轴线沿线地质条件良好。
(2)隧洞轴线宜按直线布置,如有转弯时,转弯半径不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3超过时为0.025~0.032,一般炮眼爆破时为0.035~0.044。
设计时根据具体条件,选取设计的糙率值。
(三)涵管导流涵管导流一般在修筑土坝、堆石坝工程中采用。
涵管通常布置在河岸岩滩上,其位置在枯水位以上,这样可在枯水期不修围堰或只修一小围堰而先将涵管筑好,然后再修上下游全断围堰,将河水引经涵管下泄。
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身防渗体之间的渗流,通常在涵管外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截流环,以延长渗径,降低渗透坡降,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
二、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也称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就是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段分期围置形式。
采用临时底孔时,底孔的尺寸、数目和布置,要通过相应的水力学计算确定,其中底孔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流的任务(过水、过船、过木和过鱼),以及水工建筑物结构特点和封堵用闸门设备的类型。
第1章施工导流目录第一节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2)第二节围堰工程 (4)第三节导流设计流量 (7)第四节导流方案 (8)第五节截流工程 (10)第六节拦洪渡汛 (13)第七节封堵蓄水 (13)第八节基坑排水 (14)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广义上说可以概括为采取“导、截、拦、蓄、泄”等工程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施工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干地施工和施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
这就是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淹没基坑法导流。
一、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图1-1所示为两期导流的例子。
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为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
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纵向围堰位置的确定,也就是河床束窄程度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之一。
河床束窄程度可用以下面积束窄度(K)表示:式中 A2—围堰和基坑所占的过水面积,m2;A1—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2;国内外一些工程K值的取用范围约在40%~70%之间。
在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或选择河床的束窄程度时,应重视下列问题: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形条件;纵向围堰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束窄河床流速要考虑施工通航、筏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的要求,不能超过允许流速;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致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
第一章施工导流概述一.施工导流及其重要性1.进行施工导流的原因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的主体建筑物一般都是在河流中兴建并能在干地上施工;施工期间河水照样流向下游;施工期间水的综合利用;2.如何进行施工导流(如何进行水流控制)导、截、拦、蓄、泄①施工导流定义:即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通常称为施工导流,是为了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和尽量满足各部门用水要求,将原河流的各个时期的来水按预定方式、时间、地点部分或全部地安全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
②施工导流的重要性:影响枢纽布置与永久建筑物型式的选择;影响施工总组织;影响工程的安危;对国民经济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直接影响。
二.导流设计所需资料1.气象水文资料2.坝区地形地质条件3.水工建筑物设计资料4.当地建筑材料资料5.其他三.导流设计的成果与任务导流、截流、围堰与基坑排水1.划分导流时段、选定导流标准,确定导流设计流量2.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与尺寸3.拟定导流挡水建筑物的修建、拆除与泄水建筑物的堵塞方法以及河流截流、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
第一节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一.全段围堰法1.方法:又称一次拦断法或河床外导流,主河道被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水流被导向旁侧的泄水建筑物。
2.适用: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覆盖层较厚难于修建纵向围堰,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工程。
3.泄水道类型:①隧洞导流:适用于两岸陡峻、山岩坚硬、风化层薄、河谷狭窄的山区河流或有永久性隧洞可供利用。
②明渠导流:适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阔滩地的平原河道。
在山区河道上如河槽形状明显不对称。
③涵管导流:多用于中小型土石坝工程,导流流量不超过1000m3/s④渡槽导流:一般适用于小型工程的枯水期导流,导流流量不超过20~30 m3/s,个别达100 m3/s。
二.分段围堰法1.方法:又称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分期就是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干地施工基坑,分段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