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细胞增殖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金银花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方法用mtt法体外观察金银花多糖在不同浓度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金银花多糖在浓度10~250 μg/ml时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浓度100 μg/ml时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金银花多糖体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银花;多糖;淋巴细胞增殖基金资助: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18)作者单位:250355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通讯作者:刘玉红 email: liuyuhongwu@126com 多糖在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促进免疫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生物活性,因此对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金银花,其多糖组分可以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1]。
为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基于多种多糖确切的免疫增强活性报道,本文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了金银花多糖体外的免疫活性。
1 实验材料金银花多糖(自制[1]);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刀豆蛋白a(cona)(sigma公司);噻唑篮(mtt)(sigma公司)。
balb/c 小鼠,体重(20+2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21 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取小鼠颈椎脱臼处死,70%酒精浸泡10min,取脾,研磨过100目筛网,hanks液冲洗,收集脾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加红细胞裂解液(trisnh4cl)10 ml,混匀脾细胞,静止4~5 min,离心,弃上清,hanks液洗2~3遍,用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6~8×106个/ml。
22 测定法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细胞悬液,再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的金银花多糖溶液,同时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加100 μ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加100 μl cona,浓度10 μg/ml)。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原理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听起来像是科学家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一项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实验。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大城堡,里面有许多英勇的骑士,随时准备保卫家园。
脾脏就像城堡里的指挥官,调度这些骑士,决定谁出征,谁留守。
而淋巴细胞,就是这些骑士中的佼佼者,它们能迅速响应外来的敌人,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
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勇士在特定条件下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电影情节?在这个实验中,首先要从脾脏里获取淋巴细胞。
就像在农田里采摘新鲜的果实,得小心翼翼,不能把这些小战士弄坏了。
一旦成功,我们就把这些淋巴细胞放在一个特殊的培养皿里。
哇,感觉就像给它们准备了一间豪华酒店,提供各种“美食”,比如细胞因子,营养丰富,能让它们“打起精神”。
这些细胞也很挑食,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它们才会开始增殖,变得更强壮。
好比是参加一个集体聚会,大家都得兴致高昂,才能热热闹闹。
然后呢,我们还得给这些细胞提供一点儿“刺激”。
这就像邀请了一个超级明星来为聚会助兴,细胞因子、抗原等都是它们的“偶像”。
这些刺激物会激活淋巴细胞,让它们像喝了兴奋剂一样,开始疯狂增殖,热火朝天。
就这样,在培养皿里,淋巴细胞们就像聚会的明星,争先恐后地扩大队伍,热闹得不得了。
我们要监测这些小家伙的“派对”状况。
这就好比是在看演唱会直播,观察明星们的表现。
我们用一些科学仪器来计算细胞的数量和增殖的速度。
每一次测量,都是在揭开这个小聚会的神秘面纱。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淋巴细胞的活性、功能,甚至它们对不同刺激物的反应。
这就像在评选“最佳表演奖”,让我们看到哪些细胞最具实力,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这个实验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看热闹。
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明白它们如何在面对病毒、细菌等敌人时做出反应。
就像教我们如何打好防疫战,保护自己的身体。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实验,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或者提高疫苗的有效性,那真是大功一件,简直像是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王雪芹;郝选明【摘要】目的:观察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SI)、线粒体膜电位(△Ψm)及Bax和Bcl-2 mRNA的影响.方法:将64只8周龄SPF级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0周组(WK0)、2周组(WK2)、4周组(WK4)和6周组(WK6),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6周,分别于第0、2、4、6周周末,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形成的单体(J-aggregate)和聚合体(J-monomer)的平均荧光强度(FL2,FL1),并计算线粒体膜电位(FL2/FL1,△Ψm),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FQ-RT-PCR技术测定Bax mRNA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6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WK2、WK4、WK6组大鼠的脾系数显著低于WK0;WK4、WK6组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SI显著低于WK0和WK2;WK2、WK4、WK6组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WK0;WK4、WK6组大鼠的Bax mRNA表达明显增加,WK2、WK4、WK6组大鼠的Bcl-2 mRNA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结论:6周递增负荷运动使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是6周递增负荷运动改变了调控基因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年(卷),期】2013(049)006【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运动;运动免疫;脾脏;凋亡;刺激指数;膜电位;Bcl-2相关X蛋白;B细胞淋巴瘤基因-2;鼠;动物实验【作者】王雪芹;郝选明【作者单位】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5运动免疫学研究业已证实,长期从事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有非常强烈的负性影响[2],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亚群改变;细胞毒性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主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降低;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大负荷运动降低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及MHC的表达等,说明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细胞和体液免疫都有明显的负性作用。
组员:刘炎炎 吴颖川 邹琳 张雪娇 顾琦欣一 实验目的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学习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等,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以及观察LPS 和PHA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一)细胞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二)细胞死活鉴定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
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
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 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
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
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
美蓝是一种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目的筛选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初始细胞浓度、培养时间、LPS浓度、显色时间这4个主要因素各水平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对各实验组合测得的刺激指数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CCK-8检测人PBMC 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2.5×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 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5.0×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 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
结论CCK-8法便捷、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稳定方法。
本研究建立的CCK-8最佳实验条件可为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体外筛选和免疫药理学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CCK-8 in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ssays. Methods An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ur major factors (cell density,culture period,concentration of LPS 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human PBMC and mouse splenocyte. ANOV A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stimulation indices of al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ombinations. Resul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CCK-8 was as follows:for PBMC,cell density was 2.5×106/mL,culture period was 48 h,concentration of LPS was 1 μg/mL,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 was 4.5 h;and for splenocyte,cell density was 5.0×106/mL,culture period was 48 h,concentration of LPS was 1 μg/mL,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with CCK-8 was 4.5 h.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CCK-8 protocol is a sensitive,convenient and stable quantitative method to evalua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This result can provide evidence in screening of immunomodulating drug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immunopharmacology.[Key words] CCK-8;PBMC;Lymphocyte proliferation;Orthogonal test檢测淋巴细胞增殖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检查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和四氮唑盐比色法等。
[ 来源:点击数: 278 更新时间: 2009年08月26日 ][ 收藏本文 ] T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min,PH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蛋白和核酸合成增加并能进行分裂,成为淋巴母细胞,即为淋巴细胞转化现象。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形态学检测法【原理】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PHA或Con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发生转化,产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变大、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淋巴细胞转变成淋巴母细胞。
通过母细胞转化率,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材料】Wright-Giemsa染液细胞培养液:多用RPMI1640。
按说明书配制后抽滤除菌,临用前加入20%无菌NBS、PHA 50~200μg/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
肝素(400单位/ml,用Hanks液配制),0.5 ml可抗凝血5 ml。
2.5%碘酒、75%酒精。
载玻片、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5 ml及7号针头、试管毛细滴管、培养瓶、高压灭菌器、CO2孵箱或恒温培养箱、水平离心机、无菌过滤器、各种吸管、超净台。
【方法】1.灭菌器材将注射器及针头、吸管、培养瓶等高压灭菌,0.103 Mpa(15磅/吋2)20 min。
2.分装培养液于各培养瓶中,每瓶2 ml。
孵箱培养72 h,3.抽取静脉血0.2 ml,无菌操作注入培养瓶内,立即摇匀,置37℃、5%CO2期间每天旋转摇匀1次,使细胞充分混匀。
4.培养后,摇匀细胞,倒入离心管内,1000 r/min离心10 min。
5.由于大的细胞离心后居上层者较多,只吸上层细胞推片计数,结果易偏高。
所以准确计数方法是在倒净上清后,残留与管壁的少量液体回流至管底后,用毛细滴管吹打将管内细胞打散,置1滴于玻片上,用毛细滴管前端刮片,均匀分布于全片,染色,按头、体、尾三段各1~2纵列(计数走向似城墙形)进行计数,以减少分布不均带来的误差,每片计数100~200个淋巴细胞。
一、实验名称:药用真菌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理活性测试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药用真菌的提取方法。
2. 探究不同药用真菌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活性。
3. 分析和评估药用真菌在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四、实验原理: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蛋白质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护肝、降血糖等药理活性。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从药用真菌中提取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外实验检测其药理活性。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超声波提取器、旋转蒸发仪、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2. 试剂:甲醇、乙醇、蒸馏水、硫酸铜、亚铁氰化钾、邻苯二甲酸氢钾、葡萄糖标准溶液、香菇、灵芝、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样品。
六、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将药用真菌样品干燥、粉碎,过筛后备用。
2. 活性成分提取:分别采用甲醇、乙醇溶剂提取药用真菌样品中的活性成分,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得到提取物。
3. 药理活性测试:a. 抗肿瘤活性测试:采用MTT法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b. 免疫调节活性测试:采用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c. 抗氧化活性测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d. 抗病毒活性测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e. 护肝活性测试:采用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f. 降血糖活性测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香菇、灵芝、冬虫夏草提取物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使用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时,注意通风,避免中毒。
3. 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提取条件,以保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 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 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 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小鼠脾脏- RPMI-1640培养基- 胰蛋白酶- EDTA- D-Hank's液- 血球计数板- 染色剂(如台盼蓝)2. 实验仪器:- 无菌操作台- 培养皿- 移液器- 显微镜- 烧杯- 离心机四、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 将无菌操作台、培养皿、移液器、烧杯等实验器材置于超净工作台内,预热至室温。
- 检查显微镜、离心机等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处死小鼠,取出脾脏,置于D-Hank's液中,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 将脾脏剪成1mm×1mm×1mm的小块,放入装有适量D-Hank's液的烧杯中。
- 将胰蛋白酶和EDTA加入烧杯中,室温下消化10分钟。
- 将消化后的脾脏组织用移液器轻轻吹打,使细胞分散。
-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100ml离心管中,以1000r/min离心5分钟。
- 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的RPMI-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
-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提取小鼠体内脾细胞实训过程记录实验目的:通过体内脾细胞提取,研究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的生理生化特性。
实验原理:小鼠脾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器官,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提取小鼠脾细胞,可用于免疫细胞的培养、表型分析、功能研究等。
实验步骤:1.小鼠剖腹取脾:先在实验动物按照规范的动物操作技术下施行人道安乐死,随后对小鼠进行无菌外科手术,在消毒的手术台上固定小鼠,并用无菌剪刀切开腹部,显露腹腔。
定位到脾脏后,用消毒的剪刀和镊子轻轻牵引脾脏,将脾脏完整地取出。
2.清洗脾脏:将取出的脾脏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用无菌镊子和剪刀把脾脏上的脂肪和血管组织清除干净,并将脾脏放入含无菌PBS的培养皿中。
3.细胞提取:用无菌注射器灌注0.5mL无菌PBS缓冲液,将其注入脾脏中,用剪刀剪碎脾脏组织,使细胞充分分散。
接着,将脾脏组织转移到一个50mL离心管中,并加入5mL无菌PBS缓冲液。
用离心机将脾脏组织沉淀离心,将上清液倒掉,沉淀的细胞被称为脾单细胞悬液。
4.细胞计数:将脾单细胞悬液重新悬浮在含PBS的15mL离心管中,用显微镜和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细胞的浓度。
5. 离心沉淀:将细胞悬液倒入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离心速度约为1500 rpm,离心时间为5分钟。
离心后,将上清液丢掉,离心管中的细胞沉淀称为脾细胞。
6.细胞培养:将脾细胞再次悬浮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细胞密度,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中含有的细胞因子、血清和其他添加剂都是必要的。
7.实验后处理: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对培养的脾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处理,如分离、染色、鉴定、培养基替换等。
实验注意事项:1.手术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取脾脏后要迅速进行后续操作,避免细胞损伤。
3.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细胞所需的培养基成分。
小鼠脾细胞的应用领域背景:小鼠脾细胞MS是从正常成年CD-1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来的。
MS清除脾脏巨噬细胞,分离后直接冷冻保存,MS对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呈阴性。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
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
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
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
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
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
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
当抗原侵入脾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
红髓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红髓内血流缓慢,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可能,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
边缘区(MZ)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以B细胞为主,但有较多的巨噬细胞(Mφ),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脾储存和净化红细胞,代谢血红蛋白,回收铁。
脾脏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功能,它对血液中的抗原产生一种初级免疫反应,并合成抗体。
脾细胞是来源于脾脏的单核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
原代小鼠脾细胞(MS)可用于分离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5R+B细胞。
应用:用于FGF-1改构体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凋亡、IL-2产生的影响研究。
FGF-1的生物学效应非常广泛,在组织和器官发育、血管发生、血细胞生成、肿瘤发生、伤口愈合中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FGF-1对免疫系统也有重要的影响,能提高多种刺激诱导的T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方法:1、采用~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分析MrhFGF-1和野生型hFGF-1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实验组分为(1)对照组;(2)FGF-1(hFGF-1rhFGF-1MrhFGF-1)处理组,(3)ConA处理组;(4)ConA+FGF-1(hFGF-1rhFGF-1MrhFGF-1)处理组。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细胞传代技术;3. 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将细胞从生物体中取出,在体外模拟生物体内环境,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传代。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脾脏细胞、胰蛋白酶、细胞培养液、DMSO(二甲基亚砜)、培养瓶、移液器、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2. 仪器:超净工作台、细胞培养箱、离心机、冰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胞复苏:将冷冻保存的细胞复苏,解冻后用移液器吹打均匀,加入适量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2. 细胞接种:将复苏后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3. 细胞传代: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调整细胞浓度后,重新接种于新的培养瓶中;4. 细胞观察: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形态、数量和生长速度;5. 细胞冻存:将细胞传代后,取适量细胞加入DMSO,冷冻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复苏:复苏后的细胞呈圆形,细胞膜完整,无碎片;2. 细胞接种:接种后的细胞在培养箱中生长良好,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连接紧密;3. 细胞传代:传代后的细胞生长迅速,细胞数量逐渐增加;4. 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形态、数量和生长速度逐渐稳定。
六、实验结论1. 成功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了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细胞传代技术;3. 观察到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变化。
七、实验讨论1. 细胞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2. 细胞传代时,应选择合适的胰蛋白酶浓度和消化时间,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3. 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胞生长良好。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进行了细胞培养,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性家兔脑外伤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杨波;杜英
【期刊名称】《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34)003
【摘要】目的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的是影响临床表明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通过研究脑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规律可望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
A组:正常对照组;B:脑挫裂伤组,硬膜外打击法造成动物模型;C组:脊髓横断组,脊髓直接切断法造成动物模型。
通过进行家兔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和观察损伤后1d、3d、7d、15d家兔血清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来测定家兔脑损伤后免疫功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杨波;杜英
【作者单位】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血管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李静;谭萍萍
2.人参根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噬、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J], 李芳宇;齐滨;边帅;赵月;卢姝言;王佳雯;赵大庆
3.大承气汤对实验性不完全肠梗阻大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J], 靳珠华;井连平;林秀珍;马德禄
4.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张群豪;钟蓓;陈可冀;史大卓;毛节明;陈明哲
5.双歧杆菌在家兔实验性肝坏死模型中的靶向增殖研究 [J], 马永平;刘革力;钟贞;宋方洲;邱宗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来源:点击数: 278 更新时间: 2009年08月26日 ][ 收藏本文 ] T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min,PH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蛋白和核酸合成增加并能进行分裂,成为淋巴母细胞,即为淋巴细胞转化现象。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
一、形态学检测法
【原理】
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PHA或Con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发生转化,产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变大、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淋巴细胞转变成淋巴母细胞。
通过母细胞转化率,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材料】
Wright-Giemsa染液细胞培养液:多用RPMI1640。
按说明书配制后抽滤除菌,临用前加入20%无菌NBS、PHA 50~200μg/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
肝素(400单位/ml,用Hanks液配制),0.5 ml可抗凝血5 ml。
2.5%碘酒、75%酒精。
载玻片、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5 ml及7号针头、试管毛细滴管、培养瓶、高压灭菌器、CO2孵箱或恒温培养箱、水平离心机、无菌过滤器、各种吸管、超净台。
【方法】
1.灭菌器材将注射器及针头、吸管、培养瓶等高压灭菌,0.103 Mpa(15磅/吋2)20 min。
2.分装培养液于各培养瓶中,每瓶2 ml。
孵箱培养72 h,3.抽取静脉血0.2 ml,无菌操作注入培养瓶内,立即摇匀,置37℃、5%CO
2
期间每天旋转摇匀1次,使细胞充分混匀。
4.培养后,摇匀细胞,倒入离心管内,1000 r/min离心10 min。
5.由于大的细胞离心后居上层者较多,只吸上层细胞推片计数,结果易偏高。
所以准确计数方法是在倒净上清后,残留与管壁的少量液体回流至管底后,用毛细滴管吹打将管内细胞打散,置1滴于玻片上,用毛细滴管前端刮片,均匀分布于全片,染色,按头、体、尾三段各1~2纵列(计数走向似城墙形)进行计数,以减少分布不均带来的误差,每片计数100~200个淋巴细胞。
记录转化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数,求出转化率。
【结果】
1.用形态学方法判断转化率,掌握淋巴细胞的形态学至关重要,应根据细胞的大小、核与浆的比例、胞浆的染色性、核结构和核仁的有无等特征进行判别。
⑴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与未培养的小淋巴细胞一样为6~8μm,核染色致密,无核仁,核与胞浆比例大,胞浆染色为轻度嗜碱性。
⑵过度型淋巴细胞:比小淋巴细胞大,约10~20μm,核染色致密,但出现核仁,此为与成熟小淋巴细胞鉴别要点。
⑶淋巴母细胞:细胞体积增大,约20~30μm,形态不整齐,常有小突起,核变大,核质染色疏散,有明显核仁1~2个,胞浆变宽,常出现胞浆空泡。
⑷其它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在培养72 h后,绝大部分衰变或死亡呈碎片。
2.计算转化的淋巴细胞包括淋巴母细胞和过度型淋巴细胞,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指的是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PHA淋巴细胞转化率为60~80%,如为50~60%则偏低,50%以下则为降低。
问题:
1.T,B淋巴细胞在何种情况下能发生转化现象?何谓转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