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最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58.53 KB
- 文档页数:4
物理实验电学实验报告结论物理实验电学实验报告结论引言:电学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电学现象,深化对电学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对进行的电学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在电路中加入不同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验证了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阻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即I ∝ V,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
这一结果符合欧姆定律的描述。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电阻增加时,电流减小,电压也相应减小。
这与欧姆定律中的R(电阻)的概念相吻合。
实验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而电压则分担在各个电阻上,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而电流则根据电阻的大小进行分配。
这一结果与串并联电路的理论分析相符。
实验三:电容器充放电实验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元件。
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我们通过连接电容器和电源,观察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研究了电容器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时,电容器会逐渐充电,直到电压达到电源电压。
而当电容器与电源断开连接时,电容器会逐渐放电,直到电压降为零。
这一结果说明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释放电荷。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欧姆定律成立: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分担在各个电阻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根据电阻大小分配。
3. 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释放电荷。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验证了电学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通过实验我们也深化了对电学原理的理解。
2024年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总结____年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总结一、学习目标设定在初三的物理学习中,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即全面掌握与电学有关的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学知识,我从课本、习题册、参考书等多个渠道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并且进行了归纳总结。
我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并且分别列出了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与归纳,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迅速找到需要的知识点,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三、课堂笔记与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并且进行了详细的笔记。
我尽量将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纪录下来,并且辅以一些示意图,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还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种方式使我在课后复习时可以更好地回忆起当时的讲解内容,同时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多练习、多实践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完成课堂的习题,我还阅读了一些拓展习题,进行了更多的练习。
对于实践部分,我选择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
五、与同学合作、互相讨论学习物理电学知识时,我也积极与同学合作,互相讨论、交流。
我们会在课后组成小组,一起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或者一起做一些难题。
通过合作学习,我不仅可以从其他同学中获取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六、时刻保持积极心态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题目,我都会坚持思考和尝试,不放弃,直到解决问题。
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我还会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电学实验总结一、探究串并联电流、电压规律甲乙丙丁1.该实验需要用规格的灯泡做实验,目的是。
2.连接电路时,在开关闭合前,发现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反偏,故障原因是,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反偏,故障原因是。
3.写出实验结论:甲:(字母表示:)乙:(字母表示:)丙:(字母表示:)丁:(字母表示:)4.该实验需要多次测量获得多组数据,其目的是多次测量的方法是:。
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1.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有,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
2.该实验通过观察反映所测电阻大小,此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3.如图所示,当把导体a、b接入电路,可得到的结论是,若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则应选导体进行实验,若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则应选导体进行实验。
三、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实验电路图: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要保持不变,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保持不变,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5、若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能否得到正确的结论?。
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当更换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
四、测量未知电阻1、实验电路图:2、实验方法:3、实验原理: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数据,根据公式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5、在测量灯泡的电阻时,是否需要将所算出的电阻取平均值?理由是?。
五、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1、实验电路图:2、实验原理: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4、若要测量规格为“2.5V”灯泡的额定功率,需要进行的操作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此时灯泡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用电流表测出此时的电流,根据公式可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5、测出额定功率后,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U实> U额,此时P实P额,再次移动滑片,使U实< U额,此时P实P额,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归纳总结电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下面,我将对初中电学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一、静电实验1. 范围:静电现象、静电草履电机实验等。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理解静电的产生与传导。
3.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毛刷梳理头发,使塑料薄膜吸附小纸片等。
4. 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带电后,在接近的物体上产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头发被梳理后产生静电,并且塑料薄膜吸附小纸片。
二、串联电路实验1. 范围:串联电路、电流的测量等。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学习如何测量电流的方法。
3.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导线连接电池、电灯泡和开关等。
4.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中电子按照一定的路径流动,形成电流。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开关打开后电灯泡发亮,可以测量到电流的数值。
三、并联电路实验1. 范围:并联电路、电阻与电流关系等。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并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3.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导线连接电池、灯泡和电阻器等。
4. 实验原理: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流在各个支路中按照电阻大小分配。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灯泡亮度减弱,电流变大,与电阻呈反比关系。
四、电阻与电流实验1. 范围: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关系等。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确定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3.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导线连接电池、电阻器和电流表等。
4.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是指在常温下,电流强度与电压之间成正比,与电阻值成反比。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电阻值越大,电流越小。
五、简单电磁实验1. 范围:电磁感应、电磁铁等。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磁铁的原理。
3.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导线和铁芯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等。
初中电学实验总结引言初中电学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电学现象,从而加深对电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器材,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以巩固和扩展我们对电学知识的学习。
本文将对我在初中电学实验中的体验和总结进行分享。
实验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分别搭建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通过连接电池、导线和灯泡,我们观察到不同电路中的不同现象。
串联电路中,我们发现当灯泡一个接一个地连接时,灯泡会逐个发光。
而在并联电路中,所有的灯泡都同时发光。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同的,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分支中会分流。
实验二:用电器的功率和电流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了不同电器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了它们的功率。
我们发现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即P=I×V。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功率较大的电器通常需要更高的电流和电压,而功率较小的电器则需要较低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三:电阻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我们使用了不同电阻值的电阻,观察和比较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电阻的增加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而电压增加。
这是因为电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究电阻和电路性质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电阻的作用。
实验四:伏安特性曲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记录了电路中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并绘制了伏安特性曲线。
我们发现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关系,且不同电阻值下的曲线形状不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非线性规律,并深入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的特点和意义。
实验五:测量导线电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长度和不同材质的导线的电阻,并观察了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导线的电阻与导线长度呈正比,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而导线的电阻与导线材质有关,不同材质的导线具有不同的电阻。
物理电学小实验总结归纳引言: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理论的推导结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对物理电学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读者理解和掌握电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提供帮助。
一、静电实验静电实验是电学实验中最基础和简单的实验之一,主要用于研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静电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静电仪器如静电手、电极等。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步骤a. 将一个带电体A用绝缘材料悬挂在空中,使其平衡。
b. 将另一个带电体B靠近带电体A,观察带电体A的变化情况。
3.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当带电体B靠近带电体A时,带电体A会发生电荷重新分布,最终两者会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
二、电流实验电流实验是电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通过电路搭建、电流计的使用等实验手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观察和测量结果。
电流实验可以加深对电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等。
1. 实验目的a. 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
b. 学会使用电流计进行电流的测量。
c. 掌握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2. 实验步骤a. 使用导线将电池与灯泡连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b. 使用电流计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3.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电流的强度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三、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实验是研究电磁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改变磁场的相对运动或改变线圈回路的状况,观察和分析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发电原理、电磁感应定律等电磁学知识。
1. 实验目的a.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b. 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索电磁感应定律。
c. 了解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之间的联系。
2. 实验步骤a. 将磁铁放置在金属线圈附近,改变磁铁与线圈的相对运动。
初中电学实验总结初中电学实验总结电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电学原理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电学实验课中,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和体会。
首先,我们进行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利用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我们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依次接入电路中,并改变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即欧姆定律:I = U/R。
这个实验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感受到了物理定律的神奇之处。
其次,我们进行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
通过在实验箱中连接电源、导线、电阻等元件,我们组建了不同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而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之和相等而电压相等。
这个实验让我对串联和并联电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并明白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实验。
通过在电路中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改变电源的电压,我们可以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与电阻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这个实验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并了解了电阻的计算方法。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电池的使用与保养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学会了正确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并了解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与使用环境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了电池的种类和用途,并明白了正确使用和保养电池的重要性。
在电学实验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过程中仪器的误差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进行中我们要尽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另外,实验前我们要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学期的电学实验课,我深刻认识到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电学专题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是一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导体电阻的方法。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实验目的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实验原理是R=U/I,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实验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和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保护电路。
实验步骤包括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测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实验目的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的电阻。
实验原理是R=U/I,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实验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保护电路。
实验步骤包括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注意事项:在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以防止短路引起电流过大而保护电路。
2、在测量电阻Rx时,需要进行三次电压和电流值的测量,以求出三次Rx的阻值,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3、测量小灯泡L的电阻时,同样需要进行三次电压和电流值的测量,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亮度、温度等因素会导致电阻变化。
测量三次的目的是观察电流和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4、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U=IR,可以得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IR2,因此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特点为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一、影响电阻大小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知识点总结在中考物理中,电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考物理电学实验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2、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I = U / R,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4、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的连接。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 1V、2V、3V 等),同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
(3)多次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重复步骤(2)。
5、实验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6、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7、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且在实验前要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3)电压表和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读数时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2、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I = U / R,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3、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多个定值电阻(阻值不同)、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4、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接入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如 3V),记录此时的电流值。
(2)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仍为 3V,记录对应的电流值。
(3)重复步骤(2)。
5、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6、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7、注意事项(1)更换电阻后,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电学专题
一、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
4、实验电路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小灯泡L的电阻
2、实验原理: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4、电路图: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
电流表的示数,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记录表格:
◆实验中注意事顼:
(1)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目的是防止短路引
起电流过大保护电路。
(2)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Rx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3)测小灯泡L电阻时要测出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
泡的亮度电流、电压变化时、温度是变化,从而使电阻变化。
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当电流、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
在串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U=IR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电阻R2两
端的电压U2=IR2所以,即,该式表明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特点。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设串联电路的分电阻阻值分别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通过这个电路的电流都是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1=IR1,U2=IR2;由于U=U1+U2,因此
IR=IR1+IR2,由此得出R=R1+R2。
3、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在并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R1的电流,通过电阻R2的电流
I2 =,因此,即,该式表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
4、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设各并联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R2,并联后的阻值为R,通过R1的电流是I1,通过R2的电流是I2,总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1=U/R1, I2=U/R2, I=U/R;由于I=I1+I2,因此U/R=U/R1+U/R2,由此可得出1/R=1/R1+1/R2
5、如何理解“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问题:
6、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三、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1.不管是人体触电,还是引发火灾,都是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因此从欧姆定律I=U/R的角度考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电压越高越危险。
因为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2)防止电阻过小,因为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如用湿手触摸开关和用电器、不该连接的地方错误连接造成短路时电阻过小。
2.加在人体上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低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是安全电压。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为380V,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可以达到10^5V,
都远远高于安全电压。
四、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1. 实验目的:(1)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2)测定小灯泡略高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3)测定小灯泡略低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2、实验原理:P=UI 应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
3、实验方法:伏安法
4、实验电路图
5、实验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6、实验步骤:(1)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1/5,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
(5)整理实验器材
7、实验表格
8、实验结论:U实=U额,P实=P额,正常发光; U实>U额,P实>P额,比正常发光更亮;
U实<U额,P实<P额,比正常发光更暗。
五、伏安法的补充说明
(1)伏安法测功率。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控制灯泡两端电压。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测量不同
电压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不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所以设计的表格中没有“平均功率”这一栏。
(2)伏安法测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因电阻阻
值不变,这是为了多测几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多测几次电阻值,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时,由于灯丝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小灯泡温度不同。
灯
丝电阻也不同。
因此测灯丝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不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