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 第6章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59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程材料是指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还要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的相关内容。
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根据其组成和性能特点,工程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塑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等特点。
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结构和电子元器件等方面。
2.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阻燃、耐腐蚀和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和电子行业。
3.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和纤维。
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磨性和柔韧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和纺织行业。
二、热加工的原理和方法热加工是通过加热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常用的热加工方法有热轧、热拉伸、热淬火等。
1.热轧热轧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轧制机械对其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
热轧能够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常用于生产薄板、钢管和型材等。
2.热拉伸热拉伸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对其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
热拉伸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常用于生产丝线、钢丝和钢筋等。
3.热淬火热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热淬火能够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高强度和高硬度的材料,常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工具等。
三、热加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热加工能够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1.组织结构热加工能够改变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形状,从而影响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性能。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自测题一、填空题1. 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2. σe σs σb3. 屈服点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值塑性变形4. 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5. 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度断裂二、判断题1.(×)2.(×)3.(×)4.(×)习题与思考题1.①因为δ5=L1L0L5d0100%=1100%=25% L05d0δ10=L1L0L10d0100%=1100%=25% L010d0所以L1(5)=6.25d0同理L1(10)=12.5d0②长试样的塑性好。
设长试样为A,短试样为B,已知δ所以δ5B=δ10A,因为同一种材料,δ5〉δ10,5B=δ10A<δ5A,则δ5B<δ5A,即长试样的塑性好。
2.合格。
因为σs=FS21100268.79MP >225 MP aa S03.1425σb=Fb34500439.5 MP >372MPaa S03.1425L15d065500100%30%>27% 100%=505d0δ5=S0S15232ψ=100%64%>55% 所以,该15钢合格2S033.(1)洛氏硬度HRC;(2)洛氏硬度HRB;(3)洛氏硬度HRA;(4)布氏硬度HB;(5)维氏硬度HV。
第2章习题解答参考自测题一、填空题1. 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2. (1)A (2)F (3)Fe3C (4)P (5)Ld (6)Ld'3. F+P 大高低4. 过冷过冷度细好5. 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成分、组织、状态、温度6.二、判断题1.(×)2.(√)3.(×)习题与思考题1.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有点、线、面缺陷。
在这些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畸变状态,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
2.(1)钢材加热到1000~1250℃时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奥氏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好,变形抗力小,适于热轧、锻造。
第3章课后题参考答案自测题一、填空题1、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2、熔点、成分、预先变形程度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杂质及合金元素、第二相质点、变形程度4、加热温度低于金属最低再结晶温度5、无加工硬化现象、有加工硬化现象二、是非题1、×2、×3、√4、√5、√三、选择题1、B2、B3、C4、C习题与思考题1、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可形成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产生残余应力、点阵畸变和加工硬化。
利用加工硬化可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
2、根据霍尔-派奇公式,晶粒直径越小,金属的屈服强度越高。
当外加应力和其它条件一定时,位错数目与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因此晶粒越小则应力集中越小。
由于应力集中小,则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因为晶粒越细,在一定体积内的晶粒数目越多,则在同样的变形量下,变形便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同时每个晶粒内的变形也比较均匀,而不致产生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此外,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从而在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即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3、由于晶粒由纤维状变为等轴状也是通过形核与长大的方式进行的,类似液体结晶和同素异晶转变,所以将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当变形量很大(>95%)时,又会出现再结晶后晶粒粗大的现象,这个过程称为二次再结晶。
二次再结晶并不是重新形核和长大的过程,而是以一次再结晶后的某些特殊晶粒作为基础而长大的,因此,严格说来它是在特殊条件下晶粒的长大过程,并非是再结晶。
二次再结晶的重要特点是,在一次再结晶完成后,在继续保温或提高加热温度时,绝大多数晶粒长大速度很慢,只有少数晶粒长大的异常迅速,以致到后来造成晶粒大小越来越悬殊,从而就更加有利于大晶粒吞食周围的小晶粒,直至这些迅速长大的晶粒相互接触为止。
4、再结晶的核心一般是在变形晶粒的晶界或滑移带、孪晶带等晶格畸变严重的地区形成的,然后晶核继续向周围长大形成了新的等轴晶粒,直到金属内部变形晶粒为新的等轴晶粒完全取代,再结晶过程随之完成。